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导航与徒手经皮置入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茂名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机器人导航置钉25例(机器人组), 男11例, 女14例, 年龄(48.2 ± 11.9)岁;徒手置钉28例(徒手组), 男13例, 女15例, 年龄(48.5 ± 9.8)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钻孔次数、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并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价股骨颈空心螺钉分布的精确度:螺钉与股骨颈轴线偏离度、螺钉间平行度及螺钉至颈皮质距离。结果机器人组与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2.7 ± 4.8)min]、术中出血量[(14.6 ± 4.8) mL]、术中导针钻孔次数[(3.5 ± 0.7)次]及术中透视次数[(7.9 ± 1.4)次]均分别显著少于徒手组[(56.9 ± 11.3)min、(27.0 ± 7.3)...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277-128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万向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科收治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单盲法按数字随机分为PRP联合万向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组(联合组)、单纯万向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组(单纯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髋关节功能Haris评分、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82±4.21)个月,在完全负重所需时间[(10.32±1.84)个月vs(12.83±2.25),P<0.001],骨折愈合时间[(9.47±2.64)个月vs(12.76±2.35)个月,P<0.001],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0.12±5.34)vs(78.43±4.14),P<0.001]方面联合组均显著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而单纯组有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万向空心钉锁定板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42-2246
[目的]比较空心钉"F"技术(biplane double-supported screw fixation,F-technique)与倒三角形两种不同布钉方式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18例,其中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29例,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布钉方式的空心钉固定,"F"技术组:共67例,平均年龄(67.18±5.24)岁;常规技术组:共62例,平均年龄(66.23±4.27)岁。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C型臂X线机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患侧髋关节活动功能及股骨颈短缩情况进行随访并比较。[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骨折类型、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出血量、手术时间及C型臂X线机透视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F"技术组3例随访期间死亡,51例骨折愈合,3例骨折不愈合,3例失效,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9例发生股骨颈短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9.47±9.21)分;常规技术组2例死亡,42例骨折愈合,8例骨折不愈合,9例失效,1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17例发生股骨颈短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3.26±11.24)分。两组相比,常规技术组较"F"技术组更容易发生股骨颈短缩(P0.05),Harris评分较"F"技术组少,说明患肢功能较差(P0.05)。[结论]"F"技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优于常规技术方式布钉,发生股骨颈短缩率降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5例不稳定型(Russell-Taylor分型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5例;年龄为32~ 87岁,平均53.4岁.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髓内钉组34例,髓外内固定组31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 65例患者术后获12 ~ 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7.9±19.0) min]较髓外内固定组[(79.8±22.4) min]短,术中出血量[(112.6±63.4) mL]较髓外内固定组[(178.5±97.5)mL]少,骨折愈合时间[(21.0±6.5)周]较髓外内固定组[(28.0±8.7)周]短,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83.4±8.1)分]较髓外内固定组[(79.2±7.4)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均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者,改为髓内钉固定后骨折获愈合;2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其中髓外内固定组1例,髓内钉组1例. 结论 髓内钉较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空心拉力螺钉F形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3月本院采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其中,50例采用F形置钉固定,46例采用平行置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期及影像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形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平行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2个月,平均(15.52±3.41)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小,而Harris评分和髋ROM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F形组VAS评分、髋屈-伸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平行组(P<0.05)。影像学方面,F形组骨折复位Garden对线指数和影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平行组(P<0.05)。[结论]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F形空心钉置钉可改进骨折复位质量,增加固定稳定性,有利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38-2041
[目的]比较多枚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DHS,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3月共收治67例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58例获得随访。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22~65岁,平均43.2岁。多枚空心螺钉固定35例,DHS固定23例。根据骨折Garden分型,其中空心钉组Garden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Ⅳ型4例;DHS组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1例,Ⅳ型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5.6个月,两组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空心钉组平均(39.57±12.96)min,DHS组平均(48.06±13.04)min,出血量空心钉组平均(20.86±25.2)ml,DHS组平均(65.43±37.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例数空心钉组5例,DHS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11±6.34)周,DHS组(9.39±1.9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空心钉组和DHS组Harris评分分别为(91.2±11.16)分和(95.39±3.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心钉组有3例(8.57%)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2.86%)进行髋关节置换。DHS未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空心钉组18例(51.43%)存在股骨颈短缩,其中14例(40%)因螺钉突出不适要求行内固定取出;DHS组6例(26.09%)存在轻度股骨颈短缩,无因内固定物突出原因要求取出内固定者。[结论]空心钉和DHS治疗股骨颈骨折都可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DHS固定具有骨折愈合快,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低,再次手术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空心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空心钉组(37例)和空心钉钢板组(31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空心钉组均少(短)于空心钉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1(21.7±10.8)个月。术后6个月,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例数空心钉组均多于空心钉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短缩及螺钉松动、退出例数空心钉组均多于空心钉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空心钉组低于空心钉钢板组(P<0.05)。结论空心钉和空心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空心钉钢板内固定能获得更加稳固的支撑,对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方式及3根空心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中老年(年龄≥55岁)新鲜的(骨折至手术时间≤3天)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09年10年间收住入院的中老年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的患者57人,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有23例(DHS组),3根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有34例(空心钉组).两组患者均予以2年以上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至可下地负体重自主行走时间、术后1年优良率(Harris评分≥80分)、术后2年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空心钉组(P<0.05);DHS组术后至可下地负体重行走时间小于空心钉组(P<0.05).DHS组术后1年优良率、术后两年优良率均大于空心钉组(P<0.05).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空心钉组(P<0.05). 结论 对于中老年新鲜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相比于3根空心螺钉固定,笔者更推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作为首选内固定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93例,符合入选标准者共60例,27例行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3例行THA.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肢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进行比较. 结果 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32.5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内固定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2%,THA组为93.9%.空心钉内固定组患者中股骨头坏死3例(11.1%),骨折不愈合1例(3.7%).THA组患者中因假体松动行二次手术者2例(6.1%),另有髋关节脱位1例(3.0%). 结论对于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均采取内固定治疗;年龄小于70岁、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闭合或切开空心钉内固定术,保留股骨头是首选;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可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70岁的移位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者、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首选TH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为(57.5±16.2)岁;骨折AO分型:31-A2.2型14例,31-A2.3型13例;采用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B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59.3±15.1)岁;骨折AO分型:31-A2.2型17例,31-A2.3型16例;采用单独Gamma 3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0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A组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外侧壁再移位的发生率[7.4%(2/27)]显著低于B组患者[24.2%(8/33)],术后负重时间[(5.4±1.0)周]及骨折愈合时间[(18.3±3.9)周]显著短于B组患者[(7.4±1.3)、(21.7±5.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9.3±7.1)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79.5±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切割、内固定物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髋内翻畸形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与单独Gamma 3钉固定比较,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避免髓外固定及单纯髓内固定带来的外侧壁移位、内固定失效等,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空心钉不同排列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我科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42例,其中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87例,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排列方式的空心钉,A组行经矩立体交叉排列方式,共45例,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73.66±8.01)岁;B组行AO三角形排列方式,共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平均年龄(75.16±8.52)岁。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型臂照射时间、住院时间;此外,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患侧髋关节活动功能及股骨颈短缩情况进行随访并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骨折类型、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出血量、手术时间及C型臂透视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A组(经矩立体交叉排列方式)中,3例随访期间死亡,39例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失效,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14例发生股骨颈短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5.13±10.30)分;B组(三角形排列方式)中,2例死亡,39例骨折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1例失效,没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23例发生股骨颈短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8.44±14.17)分。两组相比,B组(三角形排列方式)较A组(经矩立体交叉排列方式)更容易发生股骨颈短缩(P0.01),同时Harris评分较A组小,说明患肢功能较差(P0.01)。结论三角形排列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较经矩立体交叉排列方式更容易发生股骨颈短缩,髋关节功能也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与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Ⅰ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3月至2014年05月收治的并获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Ⅰ型骨折患者38例,采用ADHLP组与加压空心钉组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手术后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加压空心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P<0.05),但ADHLP组临床愈合时间短(P<0.0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Ⅰ型骨折患者耐受手术条件下,选择ADPHL与加压空心钉治疗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与微创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97 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共60 例,27 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33 例行微创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有统计意义(P<0.05).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并发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GardenⅠ、Ⅱ型患者或合并严重复合伤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对于GardenⅢ、Ⅳ型患者选用微创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单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单纯空心加压螺钉组(B组)26例,男15例,女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内固定失败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为(94.70±4.96)min,B组为(67.30±5.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144.27±26.42)mL,B组为(77.73±7.8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11.33±1.09)个月,B组(13.19±1.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病例,B组出现5例螺钉松动、退钉及切割股骨头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A组(80.87±2.55)分,优于B组(79.30±2.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空心钉相比,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固定及加压效果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内固定物失败率更少,患髋功能评分更高,但手术操作更复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枚空心钉"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新构型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股骨CT扫描数据建立三维模型后模拟PauwelsⅡ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正三角形、倒三角形、"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构型空心钉进行固定,在不同负荷下对空心钉应力分布及峰值、股骨位移分布及峰值、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分布及峰值进行分析。结果各组上方空心钉应力大于下方空心钉,应力大多集中于螺纹与螺杆交界处并向两端呈减小趋势,螺钉尾部应力局部又有所增大。各组股骨位移最大处为股骨头负重处,从上向下位移递减。正三角形组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高度集中,位于下方偏前处,而倒三角形组与新构型组断端应力相对较均匀分散于股骨颈下半部分。1倍体重负荷下正三角形组空心钉应力峰值(150 MPa)、股骨位移峰值(0.69 mm)、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峰值(51 MPa)最高,倒三角形组次之(分别为93 MPa、0.65 mm、22 MPa),新构型组最小(分别为77 MPa、0.58 mm、18 MPa)。随着负荷增加,各组空心钉应力峰值、股骨位移峰值、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峰值相应增加,但新构型组始终最小。结论 "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新构型固定的空心钉较三角形排列的空心钉承受应力和位移较小,且骨折端应力较小,整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与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I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3月至2014年05月收治的并获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I型骨折患者38例,采用ADHLP组与加压空心钉组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手术后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加压空心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P<0.05),但ADHLP组临床愈合时间短(P<0.0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Ⅰ型骨折患者耐受手术条件下,选择ADPHL与加压空心钉治疗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由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40例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镜下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98.0±7.6) min vs (72.8±6.0) min, P<0.05],但镜下组切口总长度[(36.27±4.3) mm vs (94.7±5.8) mm, P<0.05]、透视次数[(3.1±0.8)次vs (7.2±1.5)次, P<0.05]、术中出血量[(38.7±5.6) ml vs (245.5±39.6) ml, P<0.05]、住院时间[(7.1±1.2) d vs (9.0±1.8) d, 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术后随访平均(41.4±10.4)个月,镜下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92.6±1.8...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61-166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联合空心钉、单纯DHS及Gamma3髓内钉治疗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探讨A2型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本病区共手术治疗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3例,其中采用DHS联合空心钉58例,采用单纯DHS者102例,Gamma3髓内钉73例,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例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012年1月间本病区共手术治疗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3例,其中采用DHS联合空心钉58例,采用单纯DHS者102例,Gamma3髓内钉73例,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例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在切口长度方面,DHS联合空心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方面,DHS联合空心钉组少于Gamma3髓内钉组(P<0.05);在骨折愈合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DHS联合空心钉组与单纯DHS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方面DHS联合空心钉与Gamma3髓内钉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联合空心钉治疗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肯定和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3枚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复合组),39例采用单纯3枚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以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空心钉组(P<0.05),但是两组间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导针定位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复合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空心钉(P<0.05)。复合组33例中,均未发生骨不连接、股骨头坏死;空心钉组39例中,骨不连接3例,股骨头坏死2例,复合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空心钉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所有相应时间点,复合组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6-06诊治的9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7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45例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随访时间(28.3±3.1)个月,切开复位组随访时间(27.5±3.2)个月。与切开复位组比较,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创伤小,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风险较低,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