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帆  张继权  谢绍菊  刘洁 《护理学报》2022,29(21):55-60
目的 探讨积极应对在女性乳腺癌幸存者心理一致感和创伤后应激反应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德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2021年1—12月门诊或病房复诊的257名女性乳腺癌幸存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 分析女性乳腺癌幸存者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采用AMOS 26.0分析积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女性乳腺癌幸存者心理一致感总分(45.91±9.06)分,积极应对得分(17.67±6.98)分,创伤后应激反应总分(32.29±14.14)分;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总分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总分呈负相关(r=-0.390,P<0.001),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320,P<0.001),积极应对得分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总分呈负相关(r=-0.329,P<0.001);积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3,占总效应的18.72%。结论 本组女性乳腺癌幸存者心理一致感总分处于低水平,积极应对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创伤后应激反应总分处于中度水平,乳腺癌幸存者心理一致感能直接影响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创伤后应激反应。建议临床医务人员针对乳腺癌幸存者的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水平,开展个性化的认知干预,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自编的应激源与认知问卷等量表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5.8%的人IES-R总分超过19分;警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1/2以上的条目出现的频率大于90%;高反应者多为既往有心理障碍、感受到应激源广泛、对社会支持利用不足者;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影响。结论: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高,其发生与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和配偶的创伤后成长及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的创伤后成长状况,探究患者和配偶的积极心理资本对自身及彼此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及积极心理资本量表,于2021年3月—6月对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共132对进行调查,130对完成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及配偶创伤后成长得分分别为(2.43±1.11)、(2.34±1.27)分,均显著低于量表理论中值3.5分(均P<0.00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患者的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低于配偶(P=0.033);在患者积极心理资本维度中,韧性水平相对较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及配偶的积极心理资本均正向预测自身的创伤后成长(Ps<0.001);乳腺癌患者的积极心理资本正向预测配偶的创伤后成长(P<0.05),而配偶的客体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及配偶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患者的心理韧性低于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其他维度。乳腺癌患者和配偶的积极心理资本与创伤后成长关系的客体效应呈现不对称性,配偶的积极心理资本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的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9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灵活性综合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灵活性评分为(82.98±8.7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焦虑情况、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灵活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2=0.680,R2=0.672,F=85.162,P<0.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灵活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医护人员需重点关注无配偶、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中重度焦虑、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低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以帮助患者提高心理灵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杨蓓  王庆天  张兰  李训  田亚林 《护理学报》2020,27(17):61-66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别患者创伤后应激与创伤后成长得分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疫情爆发期间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在患者入院化疗时测量患者人格、疫情心理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及创伤后成长水平;使用潜在类别分析基于患者面对疫情心理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进行类别划分,并通过创伤后应激及成长得分情况对类别可区分性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患者对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类别可分为:高应激反应组(类别1)、中应激反应组(类别2)和低应激反应组(类别3)。类别1的创伤后应激得分高于类别2和类别3(F=29.785,P<0.001),且高应激反应组(类别1)的神经质人格水平较高。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可分为3个类别,高应激反应患者创伤后应激水平最高,成长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对153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量表得分为(75.42±3.20)分,分数转化后发现,患者欣赏生活维度得分最高,精神改变维度得分最低。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病程、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和其他慢性病为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采用各种心理干预方式尽可能帮助患者度过疾病诊断后的早期阶段,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发展,为乳腺癌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的其他慢性病。  相似文献   

7.
李欣 《当代护士》2021,28(8):15-17
目的 调查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创伤性事件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对96名院前急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其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37名护士为创伤后应激反应阳性,阳性率为38.54%;创伤后应激反应总分为(39.48±13.25)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急救护龄、编制、创伤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的护士应激反应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急救护龄、创伤得分、社会支持得分是影响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士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亟需引起重视,临床应结合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5月—2022年11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简体中文版、修订版社会性问题解决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对在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10例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创伤后成长得分为(72.85±12.7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生命意义感、消极问题倾向、理性问题解决风格是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提高的空间。医护人员应依据病人的生命意义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等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引导病人向积极心理转变,以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创伤后成长与认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医院233例乳腺癌住院化疗患者应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创伤后成长总分(69.21±20.61)分,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接受、重新关注计划、社会支持是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9.6%(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疏导,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引导,促进积极情感体验的交流和分享,同时加强外部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以更好地促进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80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7.31±10.66)分,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4.63±5.1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54.25±6.34)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可理解感、意义感及心理一致感总分呈正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癌症分期、可理解感、意义感、家庭支持、朋友支持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主要影响因素(B=-1.649~1.474,P均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指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调动其家庭、朋友对患者的支持,重视家庭收入低、癌症分期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增强其疾病治疗信心,共同促进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膀胱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9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膀胱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膀胱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1.47±10.79)分;不同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程度、转移情况的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术后患者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创伤后成长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心理韧性、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膀胱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心理韧性为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因素,提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干预提升膀胱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51例喉癌手术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喉癌手术患者的成长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有无加强功能锻炼、有无放疗、有无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方式(全切、部分切除)、婚姻状况(已婚、离异、丧偶)、家庭居住地(农村、城镇)、宗教信仰(有、无),是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宗教信仰、家庭居住地、手术方式、是否接受放疗、功能锻炼等是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喉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各影响因素,注重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术后功能重建,加强社会支持,促进其创伤后成长的积极正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卵巢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5—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湖南师范大学附属解放军921医院肿瘤科和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的卵巢癌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卵巢癌患者创伤后成长量表总分为(58.45±8.38)分,总均分为(2.78±0.40)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居住地、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合并慢性疾病、病程的卵巢癌患者创伤后成长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医学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应对和回避应对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面对应对、回避应对是卵巢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89.70%。 结论 卵巢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根据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尽快从疾病创伤中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癌症患儿父母养育内疚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4月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肿瘤科的220名癌症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养育内疚感量表、心理适应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癌症患儿父母养育内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癌症患儿父母养育内疚感总分为(51.37±9.17)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数量、孕期健康状况、心理适应、压力知觉进入回归方程(P<0.01),共解释癌症患儿父母养育内疚感总变异的47.9%。结论 本组癌症患儿父母养育内疚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子女数量、孕期健康状况、心理适应、压力知觉是养育内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压力应对等措施,减轻癌症患儿父母的养育内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范围9~36分)、家庭功能指数评分问卷(得分范围0~100分)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得分范围0~100分)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康复期间乳腺癌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75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型态量表Ⅱ、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57份。257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为(107.86±19.32)分,各维度中得分最低的3项由低到高分别是躯体活动、健康责任、压力管理;回归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运动频次、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维度中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健康促进行为的主要因素(调整后R2=0.462,F=25.823,P<0.001)。结论: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较低,医护人员需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和便捷的咨询服务,为患者制定科学性、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同时加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与干预,提升患者心理弹性,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将有助于提升患者健康促进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92例乳腺癌放疗病人,在病人放疗期间应用癌因性疲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独立因素。结果: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总分为(26.25±4.7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5.23±3.98)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0.12±5.1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总分、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和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人文化程度、临床分期、放疗效果、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是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病人放疗期间心理疏导,强化病人外部社会支持,从而减轻病人放疗期间癌因性疲乏,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罗延伟  庞达  何雪琳  吴淑兰 《护理研究》2005,19(16):1426-1429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治疗方法评估表-乳腺癌分量表对284例乳腺癌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乳腺癌病人生存质量的众多因素中,病人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是否在意女性特征、婚姻状况以及治疗副反应的影响显著.[结论]建议护理专家对乳腺癌病人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改善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综述心理韧性在改善脑外伤康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ScienceDirect、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心理韧性干预在改善脑外伤康复效果中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经筛选从文献中提取研究、国家、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干预频率、干预效果、康复影响和影响因素,并采用PEDro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共获得有效文献6篇,主要集中在心理韧性干预在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身体功能、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结论 心理韧性干预可减少患者的身体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心理功能恢复,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采取灵活的应对方式,积极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