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了解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以及简要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制备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多种动物模型如梗阻模型、经典的去神经模型和近年来研究热门的基因模型,它们都可以实现贲门失弛缓症的造模,且它们都是基于相应的病因学说,施以不同的处理因素,从而完成模型的制备。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制备,主要经历了梗阻—去神经—基因三个阶段。基于先天性学说从基因层次出发的基因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疾病,可制造出理想的动物模型,可以为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贲门失迟缓症并发食管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结合近期诊治的1例贲门失迟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资料,以"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为检索词,通过对万方医学数据库近10年中文文献的检索,对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2篇,共计51例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患者。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后并发食管癌的患者占71.11%(37/51);98.04%(50/51)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呈逐渐加重且无明显缓解期;12例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失去根治机会。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容易被延误诊断。中年、男性、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以上是合并食管癌的高危期。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对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以重建贲门功能。术后对22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食管返流观察、胃镜检查、食管内测压并随访1~5年。术后各种检查结果表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食管胃壁内吻合重建贲门后,贲门功能的正常率达95.4%。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式重建贲门功能是防止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断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及或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断流术,有各种术式:如结扎术(腔内胃底静脉曲张缝扎术)、离断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相当Hassab手术)、横断术(胃底横断术,相当Tanner手术)、切除术(食管下端胃底切除术,相当Phemister手术)以及联合断流术(如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食管下端横断术Suguira手术)等。由于这些手术对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2 年1月~2004年3月,我院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7例,以104例经典 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对照组。测量病人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 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复发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 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数据。结果:31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27例术前与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1.10±0.18与0.91±0.12,P<0.01)、术前与术后胸骨后疼痛评分(0.38±0.04与0.36±0.03,P<0.05)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质量指数(21.32±1.26与20.47±1.34,P<0.05)及生活质量指数(85.69±7.78与80.43±9.19,P<0.05)明显优于术前。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对于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24例贲门失驰缓症患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以重建贲门功能。术后对22例患行上消化道钡鉴透视、食管返流观察、胃镜检查、食管内侧压并随访1-5年。术后各种检查结果表明:贲门失驰缓症患经食管胃壁内吻合重建贲门后,贲门功能的正常率达95.4%。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式重建贲门功能是防止贲门失驰缓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食管贲门双源癌在临床上少见~([1]),手术方法首先取决于食管和贲门肿瘤能否切除,其次取决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过去对于中上段食管及贲门双源癌可能放弃手术,或仅切除贲门癌,术后对食管癌进行放疗,或采用结肠代食管术;食管下段癌、贲门双源癌采用残胃代食管术或空肠代食管术~([2])。随着管状胃技术的成熟,食管贲门双源癌手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贲门再造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的三大并发症: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采用食管环形肌和食管—胃粘膜瓣成形术方法来重建贲门括约功能。结果60例食管贲门病人接受贲门再造术,全组病人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吞咽困难和反流性食管炎。经钡餐和胃镜检查显示重建的贲门有类似括约功能。认为贲门重建术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贲门癌外科治疗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贲门癌的定义由于原发于食管下端、贲门及贲门下方胃近端的恶性肿瘤均可浸润至食管-胃交界部,所以临床上习惯性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泛称为贲门癌。日本学者将食管下端及胃上端各2cm之内的范围定为贲门区;美国学者将病灶中心位于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上1 cm、下2 cm区域内的癌称为贲门癌;我国则将原发于或主要占据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下2cm 范围内的癌定为贲门癌。1998年国际胃癌联合会和国际食管疾病学会协作会议将解剖学上贲门的上、下5cm范围内的食管和胃发生的癌定义为贲门区域癌,并将该区域的肿瘤分为3个类型:I型,发生于远端食管黏膜的腺癌,通常起源于食管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区(即Barrett’s食管),能够从上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Ⅱ型,真正意义的贲门癌,指发生于解剖学贲门或食管-胃交界部的肠上皮化生区,又称交界部癌;Ⅲ型,贲门下的胃癌,并从下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及食管的下端。  相似文献   

11.
<正> 改良Heller氏手术是一种解除不能松弛的贲门括约肌,扩大贲门通路的手术。这种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死亡率低,疗效满意,已成为贲门失弛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为预防其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我们在改良Heller氏术基础上附加膈肌瓣成形术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30例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30例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版的精准医学计划应该包括精准就医和精准医疗两个部分~([1])。门奇静脉断流术是手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以达到预防和止住门静脉高压症所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治疗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术式。一、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于1966年由埃及学者Hassab提出,包括切除脾脏、经腹离断胃底贲门及腹腔段  相似文献   

14.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术式之一。手术除了要切除巨脾,还要离断上部分胃、贲门及食管周围的穿支静脉,游离贲门以上的食管6~8cm。由于止血效果肯定、手术相对简单、易在基层推广等优点,目前仍是我国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腹腔镜巨脾切除、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文献报道逐年增多[1-5]。  相似文献   

15.
病人男,67岁。左上腹不适1年余。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贲门胃底部可见5cm×5cm大小软组织块影,钡剂通过缓慢,轻度分流,充盈缺损明显。胃镜检查示贲门前壁连小弯侧见结节样肿物向腔内隆起,表面充血、糜烂及浅溃疡形成,质僵硬,组织脆,触之易出血,咬检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增生。CT片示贲门胃底部黏膜增厚,可见一软组织肿块突向胃腔,呈不均匀强化。2005年6月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贲门部,约5cm×4cm×5cm大小,质硬,形状不规则,部分已侵及外膜,行贲门胃底部肿瘤切除术,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见:瘤体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局部可见灶性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16.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括约肌(LES)肌间神经丛去神经病变所致的平滑肌松弛障碍、贲门狭窄、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改良贲门肌切开加食管前胃底折叠术(改良Heller-Dor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抗反流效果满意。我院2000年4月~2011年10月完成腹腔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加部分胃底折叠术68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Huang C  Zhang X  Lu H  Wu X  Guan G  Wa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43-44
目的 探讨贲门良性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贲门良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溃疡数目、部位和大小、术前X线和胃镜检查的结果、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平均年龄近60岁;溃疡伴出血者占33.3%,伴穿孔者占23.8%;术前X线、胃镜检查诊断率分别为57.1%和100%;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占85.7%,全胃切除术占14.3%;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 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既可切除溃疡灶,又可减少胃酸分泌,且手术简便,是治疗贲门良性溃疡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Li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2-653
贲门失弛缓症是最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为每年0.4~1.0/10万人口,在我国则缺乏贲门失弛缓症的流行病学资料。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吞咽时食管平滑肌部分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全,引起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一般认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缺乏蠕动是难以恢复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3种:一是肉毒毒素食管下括约肌注射,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为15%~30%;二是气囊扩张治疗,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约为50%,且需反复进行扩张;三是手术治疗,Heller手术后经长期随访,其症状缓解率持续在80%以上,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我们为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并随访。结果:手术时间45~122min,平均(74.0±29.0)min;术中出血5~65ml,平均(23.7±22.7)ml;无一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住院3~8d,平均(5.5±1.8)d。术后随访3~46个月,平均(26.8±16.2)月,5例症状缓解,1例轻度吞咽困难。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施行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失血量300~1 500 mL,平均620 mL;术后禁食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