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5岁的陆先生是一个能干人 ,从机关里退休后又受聘于一家公司工作。虽然自嘲是“打工佬” ,但干得挺卖劲。他一般健康情况良好 ,每天早上 6时 30分起床 ,简单进食后 ,7时去公园快走散步。此时常有胸闷、憋气、心绞痛 ,医生给过几种抗心绞痛药 ,均不能缓解。奇怪的是 ,发病只在这段时间。7时 30分 ,他骑自行车上班 ,其后全天较重的劳动 ,都不发病。这就是他找我看病的原因。我问他 :夜间是否小便 ?答 :1~ 2次。问 :小便后是否喝水 ?答 :不 ,因为怕喝水后夜尿更多。我给他解释 :人老了 ,肾脏浓缩功能差 ,为了排泄身体的代谢产物 ,需要带出较…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2小时,于2001年11月17日下午7时30分入院.入院时头晕,恶心,伴出冷汗,无烦躁、晕厥及呼吸困难,当时测血压122/60mm Hg,脉搏66次/分,考虑心绞痛可能,含服消心痛10mg.  相似文献   

3.
<正>变异性心绞痛(VA)是一种不稳定性心绞痛,多在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以心电图一过性ST段抬高为特征。其发病机制考虑与内皮功能紊乱后血管收缩和舒张因子如血清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功能失调有关。曲美他嗪临床用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司斌 《河北医学》2003,9(12):1152-1152,F003
1 流行病学调查。2002年8月29日早7时,宽城县峪耳崖地质队食堂就餐8人,8:30首例病人发病,至10时30分共发病8人,5人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30例不稳定心绞痛,41例稳定心绞痛和16例正常对照者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30 min内体表心电图测定其QTd及校正的QTd(QTcd).结果:显示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心绞痛组的QTd在胸痛发作时较发作前明显增大,胸痛缓解后则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并且以QTd增大50%达80 ms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缺血的QTd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口服曲美他嗪,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心绞痛发病频率、发病持续时间、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病频率、持续时间、血脂TC、TG、LDL-C、hs-CRP、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曲美他嗪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12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7~82岁,平均61岁.近年来随着饮食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大有提前的趋势.但仍是50岁以上的患者居多,发病率仍与年龄增长成正比.发病特点: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占7例,以上腹部剧痛为主要表现的有4例,1例是以恶心、呕吐伴腹泻为首症.后两组病例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因此,在门诊病人中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剧烈上腹疼或恶心、呕吐等症时要高度警惕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i F  Zhou J  Me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1):1301-1303
目的探讨大豆磷脂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2例发病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在31~35分的脑梗死患者分成3组基础组60例,脑梗死常规治疗;胞二磷胆碱组122例,基础组药物加胞二磷胆碱治疗;大豆磷脂组360例,基础组药物加大豆磷脂30 g/d分3次口服治疗.患者分组后立即治疗,发病后开始用药时间不同,但都在48 h之内.疗程28 d.结果疗程结束时,基础组、胞二磷胆碱组、大豆磷脂组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7.6 cm3±2.9 cm3、7.3 cm3±3.1 cm3、6.4 cm3±2.7 cm3, 3组相比F=7.371,P=0.000 7.基础组、胞二磷胆碱组与大豆磷脂相比, Dunnett检验,t值分别为4.387和3.969,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分别为14.2分±10.9分、15.0分±9.0分和18.5分±10.9分,药物和发病后开始用药时间对疗程后神经缺损积分作用的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F药物=6.250,P=0.002 1,F时间=0.941 7, P=0.420 1;以死亡、恶化、无效、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为序, 3组综合疗效结果Ridit分析Ridit值分别为0.400 3、0.411 8和0.546 5,χ2=27.89,P<0.001.结论大豆磷脂对急性期脑梗死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是大豆磷脂减少了脑梗死时脑中磷脂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93-96
目的观察痒觉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4月新发脑梗死经评估确诊为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痒觉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训练。两组在入院24 h内、住院7 d、发病14 d、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入院24 h内、住院7 d、发病14 d NIHSS测评。结果试验组治疗14 d和1个月、3个月时HAMD评分分别为(12.93±3.63)分、(9.70±3.50)分、(5.93±4.88)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90±3.35)分、(11.67±3.47)分、(9.30±3.57)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而两组间住院7 d、发病14 d NIHSS测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痒觉刺激早期实施可有效干预卒中后抑郁,降低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0.
汪飞  王德志 《安徽医学》2003,24(4):77-77
患儿,男,47天.G2P1、顺产、纯母乳喂养.因间歇性腹泻10余天、呕吐2天、嗜睡伴阵发尖声哭1天于2000年9月19日0时30分入院.发病前无头颅外伤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6.8℃,心率120次/分,呼吸45次/分.  相似文献   

11.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心绞痛的产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所供应的血液和氧不能满足心肌需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结果.其特点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常发生于劳累或激动时.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制剂后消失.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症状,绝大多数心绞痛的发作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本身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及(或)管壁功能障碍所引起,约占心绞痛发病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亦称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肌氧供的自发减少是产生不稳定心绞痛的基础,而冠脉痉挛和自发性的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栓形成的关键,目前已经公认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是由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致,我院1996年4月~1999年4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符合WHO分型诊断标准。两组中有16例为初发劳力心绞痛,44例为恶化劳力心绞痛和梗死后心绞痛,其中有24例除患有不稳定心绞痛外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30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且不断演变。30例患者均有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T段上抬幅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痉挛可能是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基础,心绞痛发作时ST段形态不断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观察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且运动平板试验为阳性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及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运动终止时诱发心绞痛率、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运动后2min ST段压低≥1.0mm的导联数及其ST段压低总和(∑S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曲美他嗪治疗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运动终止时诱发心绞痛率、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运动后2minST段压低≥1.0mm的导联数及其ST段压低总和(∑S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可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一步获益.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心绞痛的原因.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内的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1].Cor(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心绞痛发病后Cor、T3、T4的血清含量可能发生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心绞痛发作时血清Cor、T3、T4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院前延误时间 (PDT)的相关因素。②方法 将 176例AMI病人分为PDT≤ 6h组 94例 ,PDT >6h组 8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心绞痛史、发病时间、医疗保险、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典型症状、梗死部位、呼叫救护车、入院时心功能等情况。③结果 PDT >6h组较PDT≤ 6h组年龄偏大 ,女性病人、糖尿病病人、既往有心绞痛史、夜间发病、自费病人的比例高 ,典型症状、呼叫救护车、入院心功能不全比例低 ,差异有显著性 (t=6 .2 7,χ2 =4 .33~ 85 .98,P <0 .0 5、0 .0 1)。④结论 年龄、性别、心绞痛史、医疗保险、发病时呼叫救护车、入院时心功能、糖尿病史为影响AMI病人PDT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其发生原因是冠状动脉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或短暂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其发病机制是因为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乳酸等代谢产物对心肌自主神经造成刺激,传入纤维末梢导致疼痛;临床表现是阵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伴有放射性左上肢疼痛;依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如果不对处于心绞痛持续发作期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心绞痛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时患者的生命还会受到危及.  相似文献   

18.
曹春  韩良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211-42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急症,临床上容易被误诊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主要包括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其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病因导致心肌缺血。临床上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大约30%的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蔡晓萍 《微创医学》2002,21(5):604-606
目的观察臣功再佳(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选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口服臣功再佳60mg,每日1次;对照组30例,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治疗.两组均服药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3.3%.结论臣功再佳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定、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利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海明 《现代医学》2003,31(3):144-147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 (缺血预处理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后冠脉血管再通率、再通速率、梗死面积及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90例AMI住院患者分为心绞痛组与非心绞痛组 ,均一次性给予尿激酶 15 0~ 2 0 0万U溶栓。连续监测特异性血清心肌酶 ,计算血管再通时间 ,按Wagner方法计算早期及最后 (1周后 )心肌梗死面积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1)心绞痛组AMI后血清心肌酶峰值明显低于非心绞痛组〔(12 44 5± 14 7 4)IU·L- 1 vs .(162 4 3± 199 7)IU·L- 1 ,P <0 0 5〕 ;(2 )心绞痛组心肌梗死面积 (QRS积分 )明显小于非心绞痛组〔(4 .0± 1 5 )分vs .(5 1±2 0 )分 ,P <0 0 5〕 ;(3 )心绞痛组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再通速率高于非心绞痛组〔82 9%vs .60 .5 % ,P <0 0 5 ;(67.4±13 .6)minvs .(95 4± 16 5 )min ,P <0 0 5〕 ;(4 )心绞痛组AMI后EF恢复优于非心绞痛组〔(5 6.2± 9.5 ) %vs .(4 5 .7± 6 7) % ,P <0 0 5〕 ,且心脏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对缺血心肌起明显的保护作用 ,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再通速率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