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mi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t tack,LS-TIA)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2009年问诊治的6例k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肢体发作性短暂不能控制的抖动,4例发作有明显诱因,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全部患者均有抖动肢体对侧至少1条以上颅内和(或)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头部核磁共振2例显示抖动肢体对侧分水岭脑梗死,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容、血管重建术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发作性肢体抖动要考虑到LS—TIA的可能,其通常提示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抗栓或血管重建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狭窄致发作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1例ICA狭窄 致发作性意识障碍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以发作性意识障碍起病,症状反复,发作时双 上肢震颤,双下肢无力伴站立及行走不能,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狭窄率约70%。搜 索既往报道的ICA狭窄致发作性意识障碍患者20例,常见临床表现有肢体无力、眩晕及视物模糊等,影像 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ICA狭窄或闭塞。结论:临床上,ICA狭窄致发作性意识障碍相对罕见,对反复发作 意识障碍的患者,行头颅MRA或脑血管造影筛查颈内动脉系统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对脑面部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19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无力17 a、再发3 d于2010-11-08入院.该患者于17 a前开始反复出现肢体抽搐,以左侧肢体明显,抽搐时意识不清,无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出现肢体无力.严重时有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初未处理,去年开始在我院诊断为症状性癫痫,予抗癫痫药治疗后好转,但后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方法。方法报道1 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和结论经过抗凝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经过康复训练、背肌局部治疗肉毒素后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mutifocalcerebralhemorrhage,AMCH)病例的系统分析,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7例AMCH患者的病因、CT影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病的病因组成、病灶分布特点。结果:1例患者为弥漫性全脑多发脑出血病灶,余26例出血灶57个。出血病灶为基底节区29个。丘脑10个,其他分布于脑叶、小脑、外囊、脑干。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性AMCH最多.其他病因包括脑淀粉样血管病、抗凝治疗、血液病。意识障碍21例,双侧肢体瘫痪22例。结论:AMCH的发病机制多样.高血压动脉硬化可能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常见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其次是丘脑。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及双侧肢体症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TIA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一直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 ,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TIA也可成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首发症状。如果对这种现象缺乏认识 ,易导致误诊误治。现对我院收治的 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45~ 71岁。 9例均有高血压病史 ,2例有腔隙性脑梗塞病史 ,1例糖尿病史。 5例发作性右侧肢体力弱 ,1例伴有麻木感 ,2例伴有语言障碍。 3例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 ,2例伴麻木感 ,1例仅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 ,无活动障碍。 9例中 2例在第 1次发作时曾查脑 CT未见异常 ,第 2次发作时再次就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伴脑内血肿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8年10月~2001年10月神经科14例aSAH伴脑内血肿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12例经DSA明确动脉瘤的患者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出院,2例Hunt-Hess 4~5级,未作DSA检查,均死于脑疝.结论这部分病例病情凶险、再出血与延迟性脑血管痉挛等情况的发生率较高.做好应急救治准备,及时处理心律失常、持续发热、意识障碍、抽搐等临床常见症状,细致观察瞳孔和眼位变化,提前做好手术准备,注重再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等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aSAH伴脑内血肿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成人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连续脑电监测结果,探讨连续脑电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康复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成人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106例,应用动态脑电设备进行连续脑电监测,依照Young氏分级标准对患者的脑电结果进行EEG分级,并结合脑电反应性检查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和χ~2检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6例成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持续植物状态、微弱意识状态等意识障碍类型,与不同脑电分级具有负相关性(r=-0.253),其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意识障碍转归的包括好转、无改善、恶化及患者死亡,与不同脑电分级具有正相关性(r=0.327),其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脑电反应性检查与意识障碍预后转归结果显示,有脑电反应意识障碍患者预后转归优于无反应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意识障碍康复治疗中发作性事件的性质判定,连续脑电监测可提供诊断依据。结论:连续脑电监测有助于判断重症颅脑损伤后患者意识障碍类型、判定发作性事件性质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新生  裘丽红 《临床荟萃》2005,20(5):244-244
患者。女,28岁,以“发作性肢体抖动7年余,行走不稳数月,加重半个月”为主诉入院。7年前逛街时,突然出现头部抖动,约1分钟缓解,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抖动,未在意,后反复出现发作性肢体抽动。常在光刺激、情绪波动及环境改变时发作,有烦躁的先兆,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可缓解。后渐渐出现言语不流畅,语速缓慢,找词困难等。上述症状渐加重,间断发作,数月前行走不稳,呈醉汉步态。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0岁,主因头痛、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1周于2010年11月1日入院。患者2010年10月25日6:00睡眠过程中突发头向左转,左侧肢体抽搐,伴双眼凝视,牙关紧闭,不伴小便失禁,持续约10S,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内血肿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伴脑内血肿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8年10月~2001年10月神经科14例aSAH伴脑内血肿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12例经DSA明确动脉瘤的患者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出院,2例Hunt-Hess 4~5级,未作DSA检查,均死于脑疝.结论这部分病例病情凶险、再出血与延迟性脑血管痉挛等情况的发生率较高.做好应急救治准备,及时处理心律失常、持续发热、意识障碍、抽搐等临床常见症状,细致观察瞳孔和眼位变化,提前做好手术准备,注重再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等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aSAH伴脑内血肿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分别因头痛、呕吐,头晕、癫痫反复发作,言语不能、左侧肢体障碍、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2级,头昏伴左眼视力下降及左侧肢体无力、肌力4级入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等均误诊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误诊时间5~15 d。5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确诊后予相应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10~15 d出院。结论放射性脑病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常导致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故接诊医生应全面了解放射性脑病相关知识,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并及时进行相关医技检查,尽早明确或筛除放射性脑病诊断,减少或避免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女,75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抖动伴无力3h入院。清晨行走时突觉右侧肢体沉重,随之右下肢抖动,以致不能行走,伴有头晕、呕吐,无肢体抽搐,肢体抖动持续5min左右缓解,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40年,糖尿病史10年,冠心病史5年。查体:神清语利,右肢体肌力V^-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深浅感觉正常,双侧颈内动脉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经颅多普勒提示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狭窄,左侧70%,右侧60%。头MRI+DWI+MRA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及桥脑多发脑梗死,双侧MCA血管流空影消失,DWI未见高信号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3例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发热8例,呕吐7例,肢体运动障碍7例,肢体偏瘫5例.6例行头颅CT检查,均发现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影,但均未能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空三角征.13例行MRI,能明确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影6例,此6例中增强扫描后呈空三角征5例(此5例可确诊CVST);13例均可见较有诊断价值的静脉性脑梗死征象.13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能显示CVST病灶的静脉窦狭窄、闭塞或者充盈缺损.所有病例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全部治愈.对于围生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或不伴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的患者首先应想到CVST,及时行MRI及MRV以作出诊断,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等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丁钦慕 《临床医学》2009,29(11):99-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作为脑梗死的先兆,为神经科常见急症,需要积极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脑功能受损。肢体抖动性TIA(LS-TIA)为一种临床少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8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16h”于2009年1月12日入院。患者人院前16h(约凌晨3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两眼上翻,四肢强直伴抽搐,有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约5~6min自行缓解,入院前共发作3次,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无甲状腺疾病、颅内感染、慢性腹泻、中毒、外伤及精神刺激等病史,母亲生产时有难产史,自幼智力障碍。家族中祖母和姐姐有类似症状,均有癫痫发作,其祖母智力正常,其姐姐也有智力障碍,见家系图(图1)。  相似文献   

17.
张鉥缨  邹晓毅  曾艳 《华西医学》2009,24(3):526-526
患者,女,12岁,发作性吐唾沫3年。3年前患者开始无诱因出现发作性吐唾沫,伴流涎、言语不能。发作前数秒钟患者有恐惧感,但无幻嗅等感觉异常,不伴意识障碍、昏倒、瞪视、肢体抽搐,咀嚼、摸索动作及大小便失禁。吐唾沫及流涎持续约1~2min后自行停止。发作后对发作过程能回忆,但感全身乏力、思睡,休息30min~数小时恢复正常。患者发作呈反复性,严重时每日均有发作,近1周共发2次。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 β细胞瘤 ,由于瘤体分泌过量胰岛素 ,临床上以反复低血糖发作为其特征。反复低血糖发作可致中枢神经不可逆损害 ,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 2 0年来收治的 2 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8~ 5 8岁 ,平均 3 6 4岁 ,病程 2个月至 7年。1 2 临床表现  2 5例患者均有低血糖发作史 ,但临床表现各异 ,其中发作时伴意识丧失 2 0例 ,抽搐、癫痫样发作 8例 ,肢体一过性偏瘫 6例 ,视力障碍 5例 ,记忆力减退 3例 ,脑损…  相似文献   

19.
散发性脑炎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疾病,目前认为是以脱髓鞘改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脑炎。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36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脑炎患者血清、CSF中T_3、T_4、TSH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就其改变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为住院患者,均符合1982年全国“散发性脑炎座谈会”所订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7~60岁,平均29.9岁,18~40岁者30例。均急性、亚急性起病,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14例,周围淋巴结肿大3例,有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症状者13例,发热伴脑膜刺激征6例,发热伴双侧锥体束征阳性者9例,有精神障碍者12例,意识障碍伴轻度肢体瘫痪4例,神志不清7例,转入昏迷2例。脑脊液检查:压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76年至1984年共收治卒中(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148例,现就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治疗及疗效按患者机体功能状况,将其分为Ⅲ级。Ⅰ级:有明显肢体功能障碍及颅神经损害及言语功能障碍。Ⅱ级:有肢体功能障碍而无颅神经损害及言语功能障碍。Ⅲ级:仅有轻瘫或有颅神经及言语功能障碍而无肢体功能障碍。本组病例绝大部分患者均采用综合疗法,主要通过西药抗凝、止血或扩血管降压,改善脑循环及促进脑代谢,中药以平肝息风、活血通经、养阴潜阳、祛痰开窍等治则,并配合理疗、体疗、按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