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儿线粒体性脑肌病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小儿线粒体性脑肌病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总结临床特点,检测血清乳酸及丙酮酸水平,行肌电图、CT脑扫描、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4例患儿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眼外肌麻痹,身材矮小,癫痫,进行性智力、听力和视力障碍。实验室检查示血乳酸水平升高。肌电图示肌病特点。脑CT见脑萎缩及基底节对称性钙化。肌活检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可见蓬松红纤维。电子显微镜可见形态结构异常的巨大线粒体,部分线粒体内含结晶样包涵体。本文对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进行了讨论。结论小儿线粒体脑肌病罕见,临床特点及肌肉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起病的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取外周血白细胞测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根据酶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检测相应编码基因。复习文献,对该病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结果 患儿生后19 d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腹泻迁延,伴营养不良及贫血。患儿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和Ⅴ缺陷,外周血线粒体DNA测序证实MT-RNR1位置A750G突变,该突变可导致rRNA结构改变,确诊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予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益生菌、B族维生素治疗后腹泻好转,体重增加满意。结论 以不明原因难治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应警惕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细胞病(mitochondrial cytopathy,MC)是神经肌肉同时受累并伴线粒体氧化代谢障碍和/或结构异常的一组疾病群,其特点是骨骼肌及受累脏器线粒体异常。临床表现自轻微的肌无力至严重的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多系统功能障碍。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但有高比例的母系传递。本组疾病群大致包括Kearns-Sayre综合征(KSS)、Alpers综合征、Leigh脑病、Mnekens病、Canavan病、家族性进行性脑灰质萎缩、Zellweger综合征、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Fukuhara(伴粗糙红纤维的肌阵挛性癫痫)、Luft病。  相似文献   

4.
<正>线粒体病是指因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引起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病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先天能量代谢缺陷,发生率为1/5000~([1])。线粒体病一般影响高能量需求的组织,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称为线粒体肌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病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肌病     
先天性肌病虽无严格的定义,但可以认为是从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开始出现肌张力低下和肌力低下等症状的非进行性肌病。即使是同一先天性肌病,在发育各阶段症状的轻重也不同,诊断时应予以注意。下面就有代表性的先天性肌病进行叙述。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病,临床上分为以骨骼肌改变和以神经系统为主的多种症状。除活检做组织化学检查外,测定电子传递酶以证明线粒体酶缺欠。有的病理上肌肉线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SUCLA2相关脑肌病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一例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0月首诊,2013年11月明确诊断的SUCLA2相关脑肌病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以“SUCLA2”为检索词查阅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HGMD(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专业版(建库至2014年4月),将国外报道的24例SUCLA2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及本病例共25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患儿为5岁9个月男孩,2岁3个月时主因“生后至今不能竖头、独坐”首次来我院就诊.患儿为其母亲第6次怀孕第2次生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为2 400 g,生后即出现喂养困难、听力异常、肌张力低下、发育迟滞和生长迟缓.至就诊仍不能竖头、翻身和独坐,伴肌肉萎缩,吞咽咀嚼困难,咽部分泌物潴留,易患呼吸道感染,感染时病情危重,呼吸困难,伴有骨骼畸形及面部特征.患儿父母为姨表近亲结婚.实验室检查:血乳酸增高,尿代谢筛查提示甲基丙二酸轻度增高,血串联质谱分析提示酮症、乳酸水平升高,丙酰肉碱(C3)、丁二酰肉碱和(或)甲基丙二酰肉碱(C4DC)水平轻度升高;头颅MRI示双侧尾状核头部、壳核呈长T2信号,伴脑萎缩样改变.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SUCLA2 c.970G>A纯合错义突变.(2)结合国外报道的24例SUCLA2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以及本例患儿资料,25例患儿中男14例、女11例;23例在生后4个月之内发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发育迟滞,其次为听力损害、运动障碍、喂养困难、生长迟缓及眼睑下垂或眼外肌麻痹,惊厥少见.22例患儿中20例(90.9%)血乳酸升高;20例患儿进行尿代谢筛查17例提示甲基丙二酸轻度升高,血C3和C4DC轻度升高.头颅MRI为基底节受累和脑萎缩样改变,以双侧尾状核、壳核对称性病变为主.25例中19例来自欧洲,其中的13例来自法罗群岛,为SUCLA2 c.534+ 1G>A纯合突变.结论 SUCLA2相关脑肌病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临床特征为:生后或婴儿早期出现严重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生长迟缓、发育迟滞(尤其是运动)、听力损害等;血乳酸增高,尿甲基丙二酸轻度增高,血C3和C4DC轻度升高;头颅MRI为双侧对称性尾状核、壳核受累,伴有脑萎缩样改变.发现SUCLA2致病性突变可确诊.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性脑肌病(MEM)是一组异原的病理生理机能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以线粒体结构,功能和数量异常为特征。主要生化改变有酶作用物转运和利用障碍,呼吸链或能量的贮存和转导异常。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综合征,常见的有Alpers 病(进行性多处营养不良)Leigh 病(亚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例线粒体细胞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1例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患儿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运用PCR法扩增患儿外周血线粒体基因3243、8344和8993热点突变及已报道的62个常见突变位点所在片段,对扩增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突变。在某医院年度体检中选择7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采用PCR 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男性患儿,1岁9个月时出现持续高乳酸血症、反复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氨血症,头颅CT扫描显示双侧额顶叶对称性空泡样低密度灶,考虑线粒体性脑肌病;脑萎缩。2岁时死亡。患儿外周血线粒体基因3243、8344和8993热点突变及已报道的62个常见突变位点均未见突变,患儿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存在7496 T→C突变。为证实在正常人群中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是否存在7496 T→C突变,70名正常对照组皆未发现这一位点突变。结论线粒体脑肌病可以表现为代谢紊乱和神经损伤,应提高警惕。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7496 T→C突变可能导致线粒体细胞病。该突变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突出症状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病同时累及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时,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我们收治了1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突出症状的线粒体脑肌病患儿,报告如下。患儿男,11岁,因反复夜间睡眠中呼吸困难2周入本院。入院前10个月,患儿听力下降,双下肢乏力,行走数米即感疲劳。入院前2周患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患儿,男,生后4个月出现肢体无力,9个月就诊时呈营养不良貌,发育落后,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伴脊柱侧弯、后凸。血清乳酸、丙酮酸增高,肝功能、心肌酶谱异常;血液多种氨基酸降低,丁二酰肉碱增高;尿甲基丙二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轻度增高,提示甲基丙二酸尿症。头颅MRI显示双侧豆状核及尾状核萎缩,伴长T2信号及脑萎缩样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发育落后。基因测序示MUT、MMAA、MMAB等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基因未见可疑致病突变;SUCLG1基因存在c.961CG(p.A321P)与c.713 TC(p.D 238 G)两个杂合突变,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其中c.961 CG为已知致病突变,c.713 TC为未报道新突变。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为244/cell,为正常对照的68.4%。确诊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结论不明原因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听力障碍伴高乳酸血症、轻度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应考虑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可能,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线粒体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代谢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受累为主.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分为综合征类型和非综合征类型,由于临床表型的高度变异性和重叠性,在临床病例中非综合征类型约占70%[1].该疾病以儿童期始发为主,约90%在5岁前发病,并伴有发育落后.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及卒中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线粒体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线粒体病目前尚无特殊的疗法,但有研究认为辅酶Q10和L-肉碱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NGI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年龄广泛,从新生儿到50岁均可发病,表现为多系统疾病。现就MNGIE的遗传学特点、临床表型、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儿童Leigh综合征的临床、神经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研究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的临床、神经影像学、神经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8例Leigh综合征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例患儿中5例婴儿期起病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肌张力低下、间歇性呼吸节律异常、惊厥、眼外肌麻痹、喂养及吞咽困难、视听障碍及眼震;3例幼儿期起病者主要表现为行走障碍、肌无力、眼外肌麻痹、颅神经受累、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惊厥。7例行血乳酸检查者均增高。行MRI检查者共6例,共同表现有双侧基底节、脑干对称性长T1、长T2病变,尤以壳核最常受累且最重,其中2例基底节萎缩,3例有脑干受累。2例行肌活检者未见破碎样红纤维及其他特异性改变。4例脑组织病理检查均示多发性对称性局灶性变性坏死,神经元丢失,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4例均有脑干核团(以黑质、前庭神经核、外展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最常见且最严重)受累,2例有显著基底节受累(其中壳核最严重),另有3例小脑受累,2例有大脑皮质受累,2例有大脑白质受累。3例行线粒体DNA(mtDNA)检测,其中1例证实为mtDNAnt 8993T→G突变,而且该患儿母亲白细胞中也存在相同突变,但现身体健康,患儿父亲无此突变;其余2例mtDNA8993位点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LS典型表现是婴儿期进行性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肌张力低下、间歇性呼吸节律异常、惊厥、少年期步态异常、肌无力、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等。典型神经影像学表现是基底节及(或)脑干对称性长T1、长T2病变。 具有上述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加上血及(或)脑脊液(CSF)乳酸水平升高,可以在生前临床诊断LS。而死后脑组织神经病理检查结果,尤其是脑干及(或)基底节神经核团典型病理改变,则是确诊依据。分子遗传学检查对于母系遗传的LS生前诊断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昏迷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症之一,病因复杂.常见病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头颅外伤、脑血管畸形、血友病、维生素K1缺乏)、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由遗传代谢性疾病(有机酸血症、线粒体脑肌病等)所致昏迷也逐步被认识,为挽救患儿生命,做好先证者家庭的遗传咨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说明:(1)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2)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汉语拼音部之首;(3)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AA3243G突变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方方,马袆楠,王晓慧,等)(3):169B报警器儿童原发性夜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脑肌病是由于线粒体的结构和(或)功能发生障碍, 导致ATP合成不足, 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同时受累的多系统疾病[1], 出现临床受累的时间越早, 程度越严重。由于本病早期症状主要为乳酸水平升高, 易与新生儿败血症、心力衰竭混淆, 后逐渐出现肥厚型心肌病和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 预后不佳。提高对于本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和及早对疑似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是确诊本病并做好优生优育的基础。本研究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患儿, 以相似症状家族史、新生儿严重乳酸酸中毒、代谢性脑病和肥厚性心肌病治疗效果欠佳为主要特点, 基因检测证实存在COX14部分纯合缺失, 且父母高度疑似近亲结合, 最终确诊为线粒体复合体Ⅳ缺失所致新生儿线粒体脑肌病。  相似文献   

17.
四例线粒体肌病的临床及病理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例线粒体肌病的临床及病理超微结构观察周水珍石强孙道开近几年来国外文献对线粒体病病例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应用多种方法从临床、组织生化到超微结构检查以及开展遗传分子学技术,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断和认识水平。而国内文献报道甚少。我们对2例线粒体肌病、2例线粒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线粒体脑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和预后。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2008—2013年收治的儿童线粒体脑病11例患儿临床表现、一般实验室检查、肌肉病理及线粒体基因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患儿发病年龄6个月~12岁,病程2个月~3年,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型6例,其他呼吸链酶缺陷引起的线粒体疾病5例。主要表现为抽搐、呕吐、头痛、智力低下、偏瘫等;10例患儿有乳酸升高,其中7例伴丙酮酸升高;6例脑电图示背景慢波增多;头颅磁共振显示受累部位依次为:双侧基底节2例、颞顶枕叶3例、脑内多发病变2例、额顶枕叶1例、顶枕1例、丘脑中脑1例;其中3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2例正常,1例左大脑中后动脉分支较对侧少;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乳酸高峰者3例。2例患儿行骨骼肌病理检查,1例接受骨骼肌病理检查显示异常线粒体堆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V)缺陷结果复合物Ⅳ缺陷2例,Ⅴ缺陷1例,联合复合物缺陷Ⅰ+Ⅲ缺陷2例。5例白细胞线粒体DNA发现不同位点突变,分别为T8993G、T8993C突变、A3243G突变和11777突变。结论儿童线粒体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基因突变及呼吸链酶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细胞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细胞病 (又称线粒体病 )是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 ,是指线粒体DNA的缺陷所造成的疾病 ,包括线粒体DNA的重复、缺失及点突变。 196 3年已发现线粒体DNA ,但迟至 80年代初才开始考虑到线粒体DNA缺陷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 。随着人们对线粒体细胞病认识的不断深入 ,至今已有许多关于本病的报道 ,近年来又发现某些线粒体细胞病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 ,可累及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 ,临床容易误诊、漏诊 ,因此本文旨在对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细胞病做一文献复习和综述。1 线粒体细胞病与线粒体DNA概述人类线粒体DN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ELA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结果2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卒中样发作、抽搐、视物模糊、高乳酸血症;发作期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符合典型的MELAS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存在mtDNA的A3243G点突变;改善供能及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MELAS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血乳酸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临床诊断,确诊需要肌肉活检或基因检测,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