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儿童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家中年幼的子女留给祖父母隔代照顾或亲友临时照顾。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家属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及其预防知识的认知状况,作者对在湖南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33例留守儿童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家属知道什么是儿童意外伤害,但对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环境因素认识不足,也不能有效识别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因素。儿童意外伤害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利用门诊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属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维护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广西医学》2006,28(11):1753-1755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以往一些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而青少年意外伤害则有日益上升趋势,并已遂步成为青少年第一、二位死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意外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问题越来越受世人所关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意外伤害的预防列为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的目标之一[2].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以儿童意外伤害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对于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最终提高被伤害对象以及家属的认知行为。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监测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对健康教育(为幼儿教师进行安全课程设计、为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家长对家庭环境中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从数据显示结果来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明显降低(P0.05),家长对于家中危险因素的认识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儿童意外伤害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近5年郑州市区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271例儿童意外伤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意外伤害发生地点由家中过度到社区、网吧.由食物、药物中毒过渡到乙醇、车祸、运动、自残等伤害.结论 我院接诊的儿童意外伤害涉及各年龄段,婴幼儿家中误服中毒是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儿童以车祸、运动伤、自残等为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儿童意外伤害可以干预、预防,使其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481例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王天有  刘洁贞  叶辉 《北京医学》2006,28(9):572-572
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伤害患者需要急诊处置和入院治疗[1].我院每年因意外伤害住院人数占住院儿童总数的0.66%~1.62%.针对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环节进行干预,可降低儿童死亡率[2,3].我们对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意外伤害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情况,探讨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由辖区内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生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询问和收集的2010年度发生的500例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结果 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女孩高;意外伤害的顺位前4位分别为跌落伤、机械伤、烧烫伤和道路交通伤,3~6岁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峰年龄;儿童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头面部最常见;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幼儿园、家里为主,儿童意外伤害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治疗地点主要以医院为主.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母亲认知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友芳  朱丹 《广西医学》2009,31(3):423-425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母亲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社区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将社区内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4.37%,伤害次数发生率为59.1%,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1年内伤害的人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跌伤24.9%、碰伤13.1%、咬伤抓伤8.3%、刀割伤2.5%和车辆伤2.5%;儿童母亲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86例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结果]男性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创伤居儿童意外伤害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各种类型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别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伤害发生率增加。[结论]提高成年人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均有助于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构成特点,提出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3~2007年0~14岁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占同期住院病例7.06%。意外伤害前5位分别是车祸(30.18%)、中毒(23.37%)、跌伤(17.94%)、击打(10.99%)、烧烫伤(6.26%)。学龄前儿童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结论: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生命的严重威胁,只有因地制宜,全社会参与,才可能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余小凤 《重庆医学》2004,33(4):493-493,496
意外伤害是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是一种突发事件,是人类生活对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因素.为了解我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降低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现对我区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为降低学龄前儿童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郑州市某幼儿园521名3~6岁儿童一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9.77%,家中和幼儿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意外跌落为最常见的伤害;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次均治疗费用439.57元,以自费为主.结论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措施,为永州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有效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PICU救治的85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统计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结果儿童意外伤害病例中男童多于女童,农村多于城市;年龄分组中以幼儿期组最多见;种类分布以中毒(43.53%),尤其是以药物中毒最常见(28.24%);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种类分布不同。因意外伤害死亡的病例占同期死亡病例的41.38%。结论重症监护室意外伤害儿童死亡率高,具有性别、年龄及分布特点,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儿童,尤其是男童,要有侧重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监护、提高安全意识,可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贫困县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并探讨相关原因,以期为贫困县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某贫困县4个村的学龄前儿童共510例,以问卷形式调查意外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292例,占调查人数的57.25%。留守儿童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51%,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比女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再发意外伤害率为6.51%,高于非留守儿童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前四位依次为跌伤(40.22%)、锐器伤(20.65%)、咬伤(13.04%)和烧烫伤(11.96%)。留守儿童发生伤害后有82.61%的儿童能够痊愈,9.78%的儿童损伤处影响美观,7.61%的儿童损伤部位感觉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未发现致残的病例。结论该县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人口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流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预防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所儿童意外所致的伤害,如同其他伤害一样,受伤的最近一个时期内,由于受伤当时的恐惧和疼痛,对其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构成了一定损害,在心理上容易形成的阴影造成永久恶性刺激。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萍乡市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66例意外伤害儿童的病历资料。结果儿童意外伤害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婴幼儿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以中毒和跌落伤最常见。结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个体、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福利院从事养育工作的人员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掌握现状,为制定减少院内意外伤害事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院工作的全体养育人员进行儿童意外伤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养育人员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掌握不全面,伤害知识来源与获得途径少.结论: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全面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孙燕  刘晓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89-89,96
目的了解庆城县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及原因,寻求降低意外伤害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庆城县区发生136例儿童意外伤害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意外伤害的种类、年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6~12岁为交通事故的高危年龄阶段,3-6岁为跌落伤、中毒、烧烫伤的高危年龄阶段。结论儿童意外伤害以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661例儿童意外伤害及其预防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童意外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 2 0世纪儿童期重要的健康问题。意外伤害使无数儿童死亡 ,但更多的是造成儿童的非致命伤害 ,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就我院急诊科接诊的 6 6例儿童意外伤害情况作一统计分析 ,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我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长沙市学龄期儿童意外伤害知识与危险行为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所长沙市小学866名6~12岁小学生进行意外伤害知识及近6个月内危险行为发生现状的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的得分为11.83±2.38,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水平在儿童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自出生至今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年龄、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影响显著。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得分为17.61±10.35,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在儿童性别、出生时父亲年龄、父母婚姻状态、和谁居住、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及接受医疗诊治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父母的婚姻状况、儿童性别对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影响显著。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水平与危险行为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对意外伤害相关知识认识不够,且危险行为也较为普遍。研究指出了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及危险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对控制与干预儿童意外伤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武汉市儿童医院2002年9月~2004年9月急诊室就诊的239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2岁学龄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峰年龄段。0~14岁儿童中意外伤害类型及排位主要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