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沙 《江西中医药》2008,39(10):70-7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药源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肝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连用4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时药源性肝损害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均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穴位与痛点贴敷回药通络定痛散及口服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痛点贴敷组、来氟米特组,每组32例。穴位贴敷组采用自制回药通络定痛散贴敷,穴取大椎、命门、足三里、患病关节局部阳经所过之穴等,痛点贴敷组采用自制回药通络定痛散行痛点贴敷,每次贴敷4~6h,7d后行下一次贴敷;来氟米特组口服来氟米特,前3d每次50mg,每天1次,3d后改为每次20mg,每天1次。3组均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症候总积分的变化,并评定3组疗效。结果: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7.5%(28/32),来氟米特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均优于痛点贴敷组的68.8%(22/32,均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实验室指标以及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其中穴位贴敷组与来氟米特组对疼痛、肿胀、压痛、症候总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ESR、RF的改善均优于痛点贴敷组(P0.05,P0.01);穴位贴敷组与痛点贴敷组各有2例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瘙痒症状;来氟米特组2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1例出现头晕、乏力,1例出现皮疹。结论:回药通络定痛散穴位贴敷对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优于痛点贴敷,与西药来氟米特疗效相当,且无恶心、食欲下降、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三九天”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三九天”选用单味白芥子和复方穴位敷贴治疗寒饮伏肺型缓解期哮喘,观察临床疗效,探索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据随机对照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用白芥子与麝香等的复方进行穴位贴敷,后者用白芥子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以及EOS、IgA、IgG、IgM等。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EOS、IgA、IgG.IgM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穴位贴敷疗法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2)从免疫因子的变化可知,穴位贴敷是借助药物,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降低EOS。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而缓解哮喘症状;(3)复方穴位贴敷疗法优于单味白芥子贴敷法,说明中医辨证治疗寒饮伏肺型缓解期哮喘更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伏九贴敷疗法对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每年的三九和三伏天,每隔九天将现配制的伏九贴膏贴于特定的穴位上,各贴三次,以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伏九贴敷疗法对慢性肺系疾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伏九贴敷疗法能够调节机体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不仅治疗慢性肺系疾病,而且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小儿积滞(饮食内积)患儿,随机分为贴敷组(A组)、推拿组(B组)和推拿联合贴敷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B组采用推拿治疗,C组采用推拿联合贴敷治疗,5 d为1疗程。观察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1个月后疾病复发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86.67%,B组总有效率90.00%为,C组总有效率96.67%,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积滞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结合补肾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结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36例肾虚型复发性口疮的患者,连续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2~3d。并随访1年。结果:治愈2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结论: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结合补肾法治疗复发性口疮能有效缩短病程,改善症状,控制复发,是治疗本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庆军 《光明中医》2016,(11):1609-1611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泄泻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15例),穴位贴敷组(15例)和隔药灸脐联合穴位贴敷组(15例),治疗1个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法在治愈、无效及总有效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独隔药灸脐法、穴位贴敷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与穴位贴敷联合运用在改善慢性泄泻患者临床症状上优于各自单独使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干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药贴敷干预措施,采用心力衰竭中医护理疗效评价表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中药贴敷干预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100例患者中,依从91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1例;满意93例,部分满意7例,不满意0例。结论:中药贴敷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42-1045
目的:探索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对老年阴虚阳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贴敷组各30例。两组均保持原有治疗不变,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无药巴布剂贴敷,贴敷组予交泰丸加味制备的巴布剂贴敷。两组每周均贴敷6 d、休息1 d,共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血压和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结果:干预后,贴敷组舒张压下降不明显,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收缩压下降明显,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贴敷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贴敷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5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阴虚阳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有助于降低患者收缩压,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侯瑞蕊 《四川中医》2013,(11):74-75
目的:观察夏季中药辛芥膏穴位贴敷及冬季序贯服用膏方对治疗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疗效以及哮喘症状、咳嗽、咳痰等情况的改善。方法:我院自制辛芥膏,夏季三伏天,对过敏性哮喘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选穴为:璇玑、膻中、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定喘(双)以及大椎,每次贴敷4~8小时,每伏1次,头3天贴,每年3次,连续3年以上者。冬季服用1-2料膏方。结果:治疗后过敏性哮喘患者喘息、咳嗽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辛芥膏中药穴位贴敷及冬季服用膏方过敏性哮喘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试验组61人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58人进行耳穴按压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医症状量表并对比分析。结果:景衣安神散对改善失眠的有效率为73.8%,耳穴按压的有效率为55.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从贴敷药的选择、部位选择、特定证型、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观察,指导维吾尔医药贴敷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267例病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用维药贴敷疗法,以10~1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维医辨证分型疗效、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维医总疗效率100%,症状总疗效率100%,心电图总疗效率71.2%;结论:维药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能是通过调节局部器官米杂吉、热敷,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血管弹性、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安神、止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针刺组、局部贴敷组,每组30例。穴位贴敷组采用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法,局部贴敷组采用中药贴剂局部贴敷法,均为每日1次,每次贴敷4 h;针刺组采用穴位针刺,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3组均为15 d为1个疗程。通过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压痛、颈部活动度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穴贴组、局贴组、针刺组均可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穴贴组近远期疗效不劣于针刺组,且优于局贴组。结论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可同时结合药、穴双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景衣安神散治疗组38例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麸皮贴敷对照组32例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舒乐安定对照组34人进行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医症状量表并对比分析.结果:景衣安神散对改善失眠的有效率为68.4%,舒乐安定的有效率为67.6%,麸皮穴位贴敷的有效率为18.7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能有效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伴随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肿瘤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肿瘤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散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肿瘤患者便秘效果较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徐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35-35
目的:本试验通过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颅脑疾病所致呃逆,意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呃逆呕吐的患者选用中药贴敷,取吴茱萸6g磨粉,以陈醋调吴莱萸粉末呈糊状敷于双足底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连续敷4~7次。结果:21例患者经过吴茱萸穴位贴敷症状均于6~12天好转,有效率9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吴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颅脑疾病所致呃逆安全有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呃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及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干预虚寒性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虚寒性胃脘痛患者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观察贴敷后胃脘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后,患者胃脘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虚寒性胃脘痛患者,可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8.
麝香消喘膏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麝香消喘膏穴位贴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哮喘患者在治疗前、穴位贴敷治疗1年后和3年后隔半年测定最大肺活量(FVC)、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峰值流速(PEF)和最大呼气流量(MEF),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贴敷时间越长改善越明显。结论:麝香消喘膏穴位贴敷对哮喘患者防治有确切的疗效,特别是在缓解期的治疗上,坚持长期穴位贴敷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强度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组方和制作,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96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1组(132例)、贴敷2组(132例)、贴敷3组(132例),给予不同刺激强度的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比较和评价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生命质量评分、皮肤反应、肺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贴敷1组86.67%、贴敷2组87.60%,明显优于贴敷3组52.14%(P0.01),且生命质量评分、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改善也优于贴敷3组(P0.05);而贴敷1组与贴敷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皮肤反应方面贴敷1组明显优于贴敷2组(P0.01)。结论:恰当的药物炮制和加入适当的促渗透药可以保持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效,且能减轻皮肤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厌食贴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60例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0例采用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经皮给药治疗仪(型号为SLJ-001)和厌食药贴(含木香、神曲、山楂、麦芽、黄连、厚朴等);对照组采用湛江寸革制药公司生产的丁香开胃贴敷脐,每日一贴,贴敷时间8小时,连续7天。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厌食贴经皮给药无痛苦、起效快、药效持久、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厌食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合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