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客观评价粗针神道穴平刺和传统针灸两种方法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共240例患者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刺组,以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及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将两组样本总体和各中心的痊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同时进行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结果:实际完成病例230例,其中粗针平刺组116例,传统针灸组114例。粗针平刺组在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House-Brackmann分级及总体治愈率上均优于传统针灸组。该方法安全,依从性好。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且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客观评价穴位贴敷疗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综合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5月,收集穴位贴敷与基础治疗比较干预COPD稳定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并对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干预COPD稳定期的总有效率(TE)、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气道阻塞的肺量测定(FEV1/FVC)、呼吸问卷评分(CAT)及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评分(SGRQ)的改善进行Meta分析,及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级。结果纳入14个RCT,共计11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在提高TE[RR=1.23,95%CI(1.15,1.32),P 0.00001],增加FEV1%[MD=6.19,95%CI(3.27,9.11),P 0.0001]及FEV1/FVC[MD=4.39,95%CI(1.56, 7.22),P=0.002],降低CAT[MD=﹣3.26,95%CI(﹣4.35,﹣2.16),P0.00001]及SGRQ[MD=﹣5.55,95%CI(﹣7.93,﹣3.17),P 0.00001]方面较单纯基础治疗有明显优势;在增加FEV1/FVC[MD=0.84,95%CI(0.05,1.63),P=0.04]方面优于安慰剂联合基础治疗,但无明显提高FEV1%[MD=0.99,95%CI(﹣1.40,3.37),P=0.42]。结局指标证据质量TE为低级,FEV1%、FEV1/FVC、CAT、SGRQ为极低级。1项研究报告了不良事件。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可有效好转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纯使用基础治疗,但因文献质量及结局指标质量等级不高,仍需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制作缺血性面瘫模型后,在治疗第3d、第7d、第14d随机在各组选取4只大鼠,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ET含量。[结果]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麻醉清醒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在3~5分之间,说明造模成功。治疗后第3天,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血清NO含量明显增多,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7天,粗针平刺组与基础西药组血清NO含量均逐渐减少,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各组大鼠血清NO含量最终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治疗后第3天,各组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血清ET含量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5),且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组血清中ET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组血清ET含量逐渐减少,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4组大鼠血清ET含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粗针督脉平刺疗法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NO、ET具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其治疗的机制与升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强度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组方和制作,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96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1组(132例)、贴敷2组(132例)、贴敷3组(132例),给予不同刺激强度的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比较和评价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生命质量评分、皮肤反应、肺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贴敷1组86.67%、贴敷2组87.60%,明显优于贴敷3组52.14%(P0.01),且生命质量评分、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改善也优于贴敷3组(P0.05);而贴敷1组与贴敷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皮肤反应方面贴敷1组明显优于贴敷2组(P0.01)。结论:恰当的药物炮制和加入适当的促渗透药可以保持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效,且能减轻皮肤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对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面神经损伤在3个不同节段的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传统针刺组及单纯西药组,各组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GS)及瞬目反射(BR)的引出率。结果各节段3组治疗后HBGS及瞬目反射引出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在节段2中粗针平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粗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瞬目反射R波引出情况,通过不同节段治疗分析,在节段2损伤患者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浙江的针灸事业长盛不衰,浙江的针灸医家也可谓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由于浙江当代针灸名家汇聚,临证经验丰富,不仅使针灸医学造福于广大患者,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们曾对楼百层、高镇五等名家的临证精要进行了总结[1-3],本文继续在参考部分他人总结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整理宣丽华、陈华德、王锦槐、孔尧其、王元潮5位当代浙江省针灸名家的临证经验之精要.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对每位医家的生平、成长之路、治学经验、医德医风、科研教学成果等不作叙述.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而且引起心理情绪障碍和社会角色改变。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模式的转换,传统的生物学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疗观,生命质量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全面评估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方面总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贴膏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这一概念最早始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而“冬病夏治”疗法则很好地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其中又以三伏天穴位敷贴法最具代表。我们将传统贴膏加以改进,增加药物透皮作用,减少皮肤不良反应,辨证选穴将穴位敷贴法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颈椎病、腰腿痛等证属中医寒性痹证范畴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引起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笔者2007-09~2011-12采用腹针治疗粘连前期肩周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肩周炎》中的粘连前期标准[2]。1.2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肩周炎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年龄在35~65岁之间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0.
腹针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5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79例)、体针组(78例).腹针组穴取中脘、商曲、滑肉门;体针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穴取肩髃、肩髎、肩贞,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以功能活动积分(Mallet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为92.4% (73/79),优于体针组的71.8% (56/78)(P<0.05);腹针组与体针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2.58±1.64、3.12±1.9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组与体针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积分分别为8.34±3.02、7.49±3.36,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理想方法,总体疗效优于常规取穴,对疼痛和关节功能活动的改善与常规取穴相当,具有取穴快捷、患者无不适针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