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金芬华  杜俊华  戴元荣  吴立琴 《浙江医学》2016,38(17):1401-1404,1409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探讨其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诱导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血清总IgE(TIgE)及哮喘控制试验(ACT)评分等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呼吸内科门诊的哮喘患者99例(观察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采用NIOXMINO分析仪、德国JeagerMasterScreen系列肺功能仪、SYSMEX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入选者FeNO水平、肺功能、外周血EOS百分比及TIgE;应用光学显微镜做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测诱导痰EOS百分比;应用ACT评分表评估哮喘控制程度。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FeNO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eNO水平、诱导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和TIgE均高于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FeNO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无相关性(r=0.004、-0.195,均P>0.05),与血EOS百分比、TIgE、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315、0.305、0.473,均P<0.01)。结论哮喘患者FeNO水平明显升高,可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水平,尤其是EOS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百分比(EOS)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呼吸内科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88例(FeNO≥36 ppb或EOS≥3.7%),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1根据FeNO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观察组2根据EOS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对照组则按照指南哮喘病情控制分级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三组均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检测EOS、FeNO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 AC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FeNO比较,除观察组1第四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EOS比较,除观察组2第二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6 ppb≤FeNO或3.7%≤EOS的哮喘患者长期管理中,可依据FeNO值、EOS值或ACT评分调整治疗方案;FeNO和EOS值均为客观监测指标,可避免ACT评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AEBA)(非危重)者症状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60例AEBA(非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积分、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EOS)、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积分、EOS、FeNO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症状积分、EOS、FeNO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ACT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EV1、FVC、MVV、AC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AEBA(非危重)者效果更好,能缓解症状评分,提高肺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诊疗的应用价 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CO、哮喘及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COPD)患者共17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CO 患者41 例(ACO 组),哮喘患者44 例(哮喘 组),COPD 患者86 例(COPD 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45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 组临床特征、外周 血指标、FeNO 及肺功能指标[ 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 预计 值(FEV1%pred)及第1 秒最大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FEV1/FVC)] 的差异,以及FeNO 与肺功能及外周血指 标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年龄低于COPD 组及ACO 组(P <0.05)。ACO 组外周血EOS%、FeNO 水平低于 哮喘组,而高于COPD 组(P <0.05)。ACO 组和哮喘组FeNO 与外周血EOS%水平呈正相关(r s =0.383 和 0.316,P =0.044 和0.037)。COPD 组和ACO 组的FEV1、FVC、FEV1%pred 及FEV1/FVC 低于哮喘组(P <0.05)。 结论 FeNO 和外周血EOS% 对ACO 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肺功能联合应用有助于ACO 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吐纳呼吸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配合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吐纳呼吸操,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次数;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价哮喘控制水平,采用肺功能中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flow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PEF%)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仪评估患者气道通气功能及炎症程度,采用哮喘生活质量量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ACT评分、FVC%、FEV1%、PEF%、FeNO及AQLQ中活动受限、哮喘状况、心理状况和对刺激原的反应4个维度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组ACT评分、FEV1%、FeNO及AQLQ中活动受限、哮喘状况、心理状况3个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吐纳呼吸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显著提高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症状控制水平和肺功能水平,缓解哮喘气道炎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住院的ACO患者52例,依据外周血EOS百分率将其分为两组:升高组(EOS百分率>2%)22例;正常组(EOS百分率≤2%)3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肺功能、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诱导痰EOS百分率、住院时间、急性加重频次及间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升高组患者的外周血EOS计数、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及诱导痰EOS百分率较正常组均高(P?<0.05);升高组患者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较正常组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升高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增多(P?<0.05),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缩短(P?<0.05),住院时间延长(P?< 0.05);外周血EOS百分率与急性加重频次呈正相关(r?=0.706,P?=0.000),与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呈负相关(r?= -0.636,P?=0.000);外周血EOS计数与急性加重频次呈正相关(r?=0.690,P?=0.000),与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呈负相关(r?=-0.599,P?=0.000)。结论 外周血EOS水平与ACO患者急性加重的风险有关,外周血EOS水平增高提示ACO患者急性加重的风险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血中GM CSF、EOS联合检测对哮喘气道炎症的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 3 0例 ,哮喘组92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症状控制 2周后各 48例和 44例 ,分别测定GM CSF、EOS、FEV1。结果 哮喘发作期 ,血GM CSF、EOS都较正常组和症状控制 2周明显升高 (P <0 0 1) ;症状控制 2周后 ,GM CSF、EOS仍较正常组高 (P <0 0 5 )。各组GM CSF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 (r=0 .83 3 6,P <0 0 1) ;血清GM CSF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与FEV1均呈负相关 (r=-0 .83 45 ,-0 75 5 8,P <0 0 1)。结论 外周血EOS、GM CSF水平测定可作为临床监测哮喘气道炎症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年龄<14岁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儿童组(7~14岁,56例)与幼儿组(年龄3~6岁,79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小内分泌科非哮喘肺感染的年龄<14岁的儿童作为对照组(80例)。比较3组入组时(T0)、入组3个月(T1)和入组6个月(T2)时的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白介素-6(IL-6)、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分析哮喘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变化与患儿IL-6、血清总IgE及FEV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幼儿组T0、T1、T2时的EOS计数均高于儿童组与对照组(均P<0.05)。幼儿组T0、T1、T2时的IL-6高于儿童组与对照组,FEV1低于儿童组与对照组(均P<0.05)。T0、T1、T2时的哮喘患儿的IL-6、血清总IgE及FEV1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外周血EOS计数及变化趋势检测能够有效评估哮喘患儿的过敏状态及呼吸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哮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诸暨市中心医院2012年3~10月确诊为哮喘的患者80例,根据病程不同分为A组哮喘发作期患者(40例),B组哮喘缓解期患者(40例),另选取同期C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测定各组研究对象MIP-1α浓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①A组血清MIP-1α表达水平为(51.2±6.4)ng/L,明显高于B组的(23.5±3.7)ng/L(t=23.698,P=0.000)及C组(15.1±2.8)ng/L(t=32.683,P=0.000);与C组比较,B组MIP-1α水平明显升高(t=11.450,P=0.000).②在外周血EOS计数的比较中,A组为(0.51±0.34)×109/L,B组为(0.26±0.19)×109/L,均显著高于C组的(0.13±0.08) ×109/L(tac=11.658,Pac=0.000;tac=3.988,Pbc=0.000);与B组比较,A组明显升高(t=4.059,P=0.000).③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比较中,A组为(53.7±17.6)%,B组为(68.2±16.3)%均显著低于C组[(88.4±12.5)%](tac=10.166,Pac=0.000;tbc=6.220,Pbc=0.000);与B组比较,A组明显降低(t=3.823,P=0.000).④A组患者血清MIP-1α浓度与外周血EOS计数之间呈正相关(r=0.422,P< 0.01);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339,P<0.05).而B组患者血清MIP-1α浓度与外周血EOS计数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均P> 0.05).结论 哮喘发作期时血清MIP-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外周血EOS计数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监测血清MIP-1α的水平对哮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在临床特征、肺功能和血浆炎症因子方面的差异,探索炎症表型分型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9例急性期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根据诱导痰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 NA)、混合粒细胞型哮喘(mixedgranulocytic asthma, MA)和寡细胞型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 PA),另纳入同期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ELISA法检测血浆IL-5、IL-8水平。结果:对照组与哮喘组在过敏史、肺功能、FeNO、血浆炎症因子方面均有差异(P均<0.05)。与NA比,EA有过敏史比例及FeNO水平明显高,但吸烟患者比例明显低(P均<0.05)。PA肺功能(FEV1%及PEF%)和ACT评分均高于其他3组(P均<0.05),NA、MA组肺功能(FEV1/FVC、FEV1%、PEF%)均分别较EA、PA组差(P均<0.05)。嗜酸性炎症哮喘组(EA和MA)血浆IL-5含量高于非嗜酸性组(NA和PA),嗜中性炎症哮喘组(NA和MA)血浆IL-8含量高于非嗜中性组(EA和PA,P均<0.05)。分别按是否为嗜酸性炎症或嗜中性炎症对哮喘组行Logistic回归,提示FeNO及血浆IL-5含量增加、伴有过敏是嗜酸性炎症哮喘的危险因素(P均<0.05);肺功能严重程度和血浆IL-8含量增加、ACT评分降低是嗜中性炎症哮喘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肺功能和血浆IL-5、IL-8在哮喘表型间有明显差异,肺功能分级、IL-5、IL-8、FeNO、伴过敏史和ACT评分是表型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辛苍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辛苍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两组,辛苍汤口服治疗组和酮替芬口服对照组各30例.临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儿疗效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eosinophil,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 5,IL-5)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EOS、IL-5浓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one second,FEV1)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祛风药辛夷和苍耳子组成的辛苍汤治疗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和血清IL-5浓度、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门诊初次诊断为哮喘的患者75例,以患者文化程度分为两组,包括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A组)46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B组)29例.所有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控制药物均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SM/FP).按照全球哮喘防治推荐方案降阶梯治疗.在治疗第8、12及2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最大呼气流速日内变异率检测.根据病人对ACT问题的回答、体征及肺功能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估控制水平的情况.ACT评分19分认为已达良好控制.分析文化程度在不同治疗时期自我评估情况及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肺功能等基础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29例,其中11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24%,实际哮喘控制率为39.1%.B组中ACT评分19为17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44.8%.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自我哮喘评估也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37例,其中17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7.0%,实际哮喘控制率为43.6%.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2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13.8%,实际哮喘控制率为62.0%.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B组(P<0.05).经过24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42例,其中19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8.7%,实际哮喘控制率50.0%.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6例,其中5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为72.4%.B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 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病人病情评估和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苏子降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咳嗽、咯痰、胸闷、畏寒肢冷)、国际哮喘控制测量问卷(ACT)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胸闷、畏寒肢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及FeN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EV1、FEV1/FVC、IFN-γ水平及AC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IFN-γ水平、ACT评分和肺功能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FeNO水平,优于单纯布地奈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气道炎症中的 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ACO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第 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COPD组及ACO组利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进行临床 症状评估,哮喘组及ACO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进行哮喘控制评估。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行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 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MPO、ECP水平。结果ACO组自我评估测试评分较COPD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哮喘组减小(P<0.05)。ACO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 量较哮喘组减小(P<0.05),用力肺活量较COPD组增大(P<0.05)。ACO组痰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哮喘患者增大(P<0.01),痰嗜酸 性粒细胞比例较COPD组增大(P<0.01)。ACO组痰MPO水平较哮喘组增高(P<0.05),痰ECP水平较哮喘组及COPD组均增 高(P<0.05,P<0.01)。ACO组痰MPO水平与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358,P<0.01),与自我评估测试评分及第1秒用 力呼气量无相关性(P>0.05)。ACO组痰ECP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66,P<0.05),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 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负相关(r=-0.4966,P<0.05;r=-0.4610,P<0.05)。结论ACO患者气道炎症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及嗜 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痰ECP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及阻塞性气流受限程度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度普利尤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21年4月—2022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哮喘和过敏专病门诊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的中重度AD患儿17例。比较治疗前后各项AD相关临床评估量表及过敏性共病临床指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血清总IgE(T-IgE)水平的变化,评估治疗期间达到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从基线到16周降低≥50%(EASI50)和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从基线到16周降低≥90%(EASI90)的患儿比例及研究者整体评估(IGA)评分达到0或1(皮疹清除或几乎清除)的比例,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线相比,AD相关评估量表在度普利尤单抗首次注射后2周即出现显著下降(均P<0.01);治疗8周后,达到EASI50、EASI90(及IGA评分达到0或1的患者比例即明显增加。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后,患者EOS水平总体较基线上升,5例患者血清T-IgE水平较基线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哮喘或过敏性鼻炎(AR)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哮喘控制测试(C-ACT/ACT)、哮喘控制问卷(ACQ)、鼻炎视觉模拟(VA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剂量均较基线显著下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基线上升(均P<0.05)。合并食物过敏患儿2例,既往食用过敏食物诱发AD皮疹及瘙痒加重的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期间3例出现结膜炎。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AD儿童及其过敏性共病临床症状,降低FeNO水平及ICS剂量,改善肺功能,并可能降低血清T-IgE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结膜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激素抵抗型哮喘(SRA)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与其外周静脉血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D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FEV1% ≤75%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SRA患者13例、激素敏感型哮喘(SSA)患者107例.治疗前填写ACQ5量表,行肺功能检查,记录白天、夜间症状评分,检测诱导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S-EOS%、B-EOS%、S-NEU%、B-NEU%)及外周静脉血ADF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40 mg/d)、足疗程(2周)泼尼松龙口服治疗,治疗后再行肺功能、外周血ADF水平检测.比较治疗前后SRA组与SSA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ADF水平与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SRA组与SSA组ACQ5评分、白天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S-EOS%、B-NEU%、B-E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A组S-NEU%显著高于SSA组(P<0.05).治疗前,SRA组与SSA组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SA组FEV1%、PEF%均明显升高(P<0.05),而SRA组FEV1%、PEF%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SRA组患者AD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SA组(P<0.05).治疗后SSA组AD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SRA组患者ADF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外周血ADF表达水平与B-EOS%、B-NEU%、S-EOS%均无明显相关性(r=0.27、0.09、-0.23,P=0.20、0.68、0.31).治疗前外周血ADF表达水平与△FEV 1%呈负相关,而与S-NEU%及△PEF%呈正相关(r=-0.40、0.41、0.39,P=0.03、0.02、0.04).结论 ADF水平与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相关,ADF水平可能作为SRA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鼻息肉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方法选取于河北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CRS行鼻内镜手术且伴支气管哮喘的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克拉霉素组和联合组各64例。2组患者均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urgery,FESS)手术治疗,2组患者在术前均行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克拉霉素组采用克拉霉素治疗,联合组在克拉霉素组的基础上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下气道肺功能、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可溶性CD23(soluble CD23,sCD23)、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及疗效。 结果与克拉霉素组相比,联合组湿罗音、哮鸣音、喘息、咳嗽改善时间均缩短(P<0.05)。与克拉霉素组相比,联合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升高(P<0.05)。与克拉霉素组相比,联合组EOS计数、NLR、PLR、sIL-2R、sCD23、IL-4水平降低,ACT评分、IFN-γ水平升高(P<0.05)。与克拉霉素组相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23)。 结论CRS鼻息肉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克拉霉素治疗,临床症状、肺功能显著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轻度哮喘持续患儿血清镁水平与症状控制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轻度哮喘持续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肺功能检测,入院后完成血清镁水平检测.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进行症状控制评估.根据ACT评分将患儿分为控制良好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试验(AC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多导睡眠检测(PSG)指标[SLT90%:静脉饱和度(SaO2)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DB:总暂停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EF:总睡眠总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血清hs-CRP、EOS水平、治疗有效率等.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CT评分、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PSG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AT评分[(15.32±3.21)分vs(20.26±4.32)分]、急性加重次数[(0.33±0.12)次vs(0.52±0.28)次]、SLT90%[(40.56±4.65)vs(44.74±3.48)]及TDB[(28.76±3.65)%vs(34.57±4.12)%]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CT评分[(23.43±4.54)vs(19.21±3.75)分]、生活质量评分[(92.67±10.65)分vs(74.45±9.87)分]、SEF水平[(51.36±4.64)%vs(45.64±3.63)%]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E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s-CRP[(3.43±1.13)mg/L vs(5.65±1.58)mg/L]和EOS[(1.76±0.65)%vs(4.53±1.78)%]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ACOS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EOS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