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耿  柯道  李志文 《药物与人》2014,(7):257-258
目的:探讨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相关的临床因素,寻找防治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2009至2012年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血气分析结果分为呼吸衰竭组(A组)和非呼吸衰竭组(B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对患者性别、年龄、中毒农药类型、中毒途径、洗胃时间、初次胆碱酯酶活性、患者第一个24h内最差的生理参数的APACHEⅡ评分和阿托品化时间首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有36例发生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发生率25%,t检验分析提示中毒农药类型、中毒途径、初次胆碱酯酶活性、患者第一个24h内最差的生理参数的APACHEⅡ评分和阿托品化时间这5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再将以上因素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中毒农药类型、初次胆碱酯酶活性、患者第一个24h内最差的生理参数的APACHEⅡ评分和阿托品化时间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中毒农药类型、初次胆碱酯酶活性、患者第一个24h内最差的生理参数的APACHEⅡ评分和阿托品化时间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早期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预测呼吸衰竭发生的概率,及时积极治疗,对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玉环 《中国保健》2006,14(4):11-12
目的为了解残存在胆汁内的有机磷农药对血胆碱酯酶的再抑制.方法对143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首次饮食前后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动态观察血胆碱酯酶的变化.结果①轻度中毒病人血胆碱酯酶活性于饮食后6-12h明显下降,(P<0.01),24h下降不明显,48h恢复正常,中重度病人血胆碱酯酶活性于饮食后6-12h、24h P<0.001,48h P<0.01,72h开始恢复.②中毒反跳发生在48-72h内,血胆碱酯酶活性最低时.结论残存在胆汁内的有机磷农药及代谢产物的重新分布对血胆碱酯酶活性产生再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肠管和鼻胃管在预防和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中的疗效。方法将66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鼻肠管组(34例)和鼻胃管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反跳发生例数,并研究两组患者前7d硫酸阿托品注射液(阿托品)和氯解磷定注射液(氯解磷定)用量以及血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的差异。结果鼻肠管组反跳5例,反跳率为14.71%,鼻胃管组反跳13例,反跳率为4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阿托品和氯解磷定在第3。7天的每天用量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胆碱酯酶活性在第1—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3~6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明显高于鼻胃管组,在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鼻肠管能有效地降低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的发生率,减少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的用量,促进胆碱酯酶活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两种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相关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羟肟酸铁比色法与改良的Ellman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非有机磷农药接触者40名,无中毒临床表现的有机磷农药接触者18名和有机磷农药中毒者22名,分别以两种方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添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人群以两种方法测定的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均有相关(P<0.05),相关程度以后两组高(r值分别为0.81和0.80)。结论:两种方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在接触和中毒病人中有较高的相关性,均可用作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依据,其中羟肟酸铁比色法更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5.
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5年3月-2003年3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600例,其中有9例引起心房颤动,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岁。口服中毒7例(占77.8%),皮肤中毒2例(占22.2%)。临床表现为重度中毒7例(占77.8%),中度重度2例(占22.2%)。农药的种类,包括剧毒农药(内吸磷)4例(占44.4%),高毒类农药(氧化乐果)4例(占44.4%),  相似文献   

6.
张玉香 《中国保健》2007,15(4):19-20
为了探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保留胃管重复洗胃对血胆酯酶活性的影响.将180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保留胃管重复洗胃;对照组84例,按常规法洗胃.观察两组每24h血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轻度中毒时,两组血胆碱酯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中毒时,观察组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幅度小、回升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保留胃管重复洗胃可将体内残留农药排出体外,血胆碱酯酶在无残毒继续抑制的情况下可迅速恢复活性.  相似文献   

7.
3114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咨询案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114例病例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特征,为农药管理及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分析中毒咨询热线数据库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病例的相关咨询数据,并借助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夏秋季中毒多发,中毒原因以自杀(51.57%)和意外及误服(28.87%)为主,〈18岁儿童和青少年意外及误服占该组人群拟除虫菊酯类中毒的83.46%,不同年龄组中毒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60.35,P〈0.01)。出现颜面部皮肤症状及眼部刺激症状者占总例数的37.4%,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病例的比例占3.37%。农药种类以溴氰菊酯及含溴氰菊酯成分者最多(53.89%)。结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中毒危害仍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管,并应强化安全保存理念,增强施用者个人防护意识,减少意外及误服中毒和职业接触中毒的发生。此类农药引起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明  高玉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64-4765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2例,男性27例,女性35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7.5±2.5)岁。所有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人,对照组常规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治疗,实验组加用醒脑静和纳洛酮。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1h、24h、48h、72h胆碱酯酶活性、清醒时间、死亡人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后24h、48h、72h胆碱酯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清醒时间(13.52±2.15)h,无死亡;对照组(21.32±2.44)h,死亡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取得理想效果,康复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玉琴  虞勤 《现代保健》2008,5(30):65-6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我院2000~2007年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2例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2例,其中男24例,女58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17~82岁,平均34.5岁。口服中毒者69例,占84.2%,皮肤吸收中毒者13例,占15.8%。中毒以甲胺磷最多共34例,乐果中毒21例,敌敌畏12例,对硫磷4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7年7月至1997年6月底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34例,其中32例误诊,误诊率3.8%。为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治水平,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误诊病例中来自农村27例,城镇5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0~74岁,平均年龄34.5岁;误诊时间3~36小时,中毒程度:轻度ZI例,中度7例,重度4例;中毒途径:皮肤接触25例,经消化道5例,经呼吸道2例;农田喷洒防护不当或无防护16例,衣服喷洒灭虱4例,灭头虱5例,食用刚喷洒过农药的蔬菜5例,呼吸道吸人被农药污染的空气2例;引起中毒的农药:甲胺磷1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有机磷农药氧乐果对生产工人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探索暴露于氧乐果的工人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变化规律。方法 2022年对开封市某有机磷农药氧乐果生产厂324名工人进行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分析,按其是否暴露于氧乐果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并把暴露组工人按工龄及暴露程度分亚组,分析各组间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差异。结果 该企业各工种工人接触的氧乐果浓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暴露组全血胆碱酯酶活性(9274.36±2660.06)KU/L低于对照组(9 760.56±1 622.78)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中,女性全血胆碱酯酶活性(8 283.78±2 322.17)KU/L低于男性(9 618.39±2 689.74)KU/L(P<0.05),直接暴露工人全血胆碱酯酶活性(9 020.91±2 801.31)KU/L低于间接暴露工人(9 898.22±2 171.22)KU/L(P<0.05);工龄<3年、3~20年、>20年的工人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分别为(9 775.41±2 437.55)、(8 325.10±2 536.24)、(9...  相似文献   

12.
郭华南  林健  张琦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578-578,580
目的:了解巴丹农药中毒的特点,寻找快速准确诊断的依据。方法:对一起巴丹农药中毒所致5例病例的潜伏期、症状、体征、临床检查进行分析,并选择性地对中毒样品进行点滴分析。结果: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血性膀胱炎、嗜睡是巴丹农药中毒的特征.同时出现类似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但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正常,这是区别巴丹农药中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要区别点。中毒样品经化学检验,硫离子定性试验、奈氏试液法呈阳性.pH值为2.86。结论:依据中毒临床表现,结合点滴分析结果,可快速准确诊断巴丹农药中毒。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9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349例,共死亡32例,其中后期死亡13例,现将有关死亡原因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者均为口服中毒病人,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16~55岁,平均33.2岁。中毒后直接入院28例,在当地抢救后转入的4例。服毒后20分钟内获得抢救10例;30分钟内18例;30分钟以上4例。后期死亡的13例中.男2例,女11例。年龄21~40岁,平均29.6岁,其中服毒后30分钟内获得抢救3例,30分钟以上10例(2例由院外转入)。13例后期死亡者中最短24小时,最长8天,平均62.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小儿癫痫35例,应用托吡酯治疗,以自身前后发作频率变化进行对照。起始剂量0.5~1m/(kg·d)。以后根据病情每周增加0.5~1mg/(kg·d),最终维持剂量4~8mg/(kg·d)。结果 部分性发作者共21例,其中控制12例(57.1%),显效5例(23.8%),有效2例(9.5%),无效2例(9.5%)。全身性发作者共14例,其中控制4例(28.5%),有效5例(35.7%),无效3例(21.4%)。结论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非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指有机磷农药经皮肤、粘膜和呼吸道吸收而引起的中毒。由于中毒途径隐匿,易被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认识,本文将我院1987年6月~1996年9月收治的非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诊断误诊35例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农村30例,城镇5例。男性27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3.4:1。年龄13-50岁,平均年龄25.6岁。误诊时间4—16小时,平均8.5小时,中毒农药种类:甲胺磷16例,敌敌畏10例,敌百虫5例,马拉硫磷4例。全部病例均经检测血胆碱酯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钱程  任会忠 《工企医刊》2005,18(1):22-23
本文收集非内服有机磷农药中毒34例均误诊,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个月~53岁。轻度中毒10例,中度中毒15例,重度中毒9例。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70%~50%者10例,40%~30%者15例,30%以下者9例。误诊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6天。中毒方式:34例均有皮肤接触中毒,其中3例合并呼吸道吸入中毒,34例中喷洒农药中毒18例,灭虱中毒6例,灭  相似文献   

17.
王建民 《现代保健》2012,(17):106-107
目的:探讨急性昏迷的病因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58例急性昏迷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58例患者中脑血管疾病64例,占40.51%,死亡14例,死亡率为21.88%(14/64);中毒50例,占31.65%,死亡11例,死亡率为22%(11/50);糖尿病昏迷20例,占12.67%,死亡5例,死亡率为20%(5,20);器官疾病晚期14例,占8.86%,死亡7例,死亡率为50%(7/14);感染性疾病5例,占3.16%,死亡1例,死亡率20%(1/5);病因不明5例,占3.16%,无死亡发生。结论:急性昏迷患者病因各不相同,要准确及时判断分析,提高临床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天然气中毒死亡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急性天然气中毒死亡14例,旨在让人们了解中毒死亡原因,加强其预防。临床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6~60岁,平均33.5岁。其中原料天然气中毒死亡3例,均为井喷中毒;净化天然气家用中毒死亡11例,有热水器洗澡中毒4例,家庭装置泄漏中毒3例,烤火取暖中毒4例。接触天然气成份:原料天然气90%左右为甲烷,其次尚含有硫化氢(8568~67258.80mg/m3),甲硫醇(389.90~/559.63mg/m3),乙硫醇(80.44~538.10mg/m3),甲硫酸(12.52~80.22mg/m3)及氧硫化碳(0.35~54.98mg/m3)等有毒物质。净化天然气为原料天然气…  相似文献   

19.
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统一的调查方法对99例隐睾及198例对照组面对面问卷调查。应用SAS6。12软件对所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胎儿隐睾与母亲孕早期感冒伴发热(OR=9.37,95%CI:2.25-39.09),孕期发生先兆流产(OR=4.66,95%CI,2.02=10.74),孕期发生先兆子痫(OR=16.33,95%CI:1.40-191.20),父亲职业性接触农药(OR=12.79%CI;2.90-56.43),低出生体重(OR=5.77,95%CI:1.39-23.98),母亲怀孕年龄<24(OR=2.89,95%CI:1.29-4.06)呈正相关。结论:母亲孕早期感冒伴发热,孕期发生先兆流产及先兆子痫,父亲职业性接触农药,低出体重,母亲怀孕年龄<24岁是隐睾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碘伏与苯扎溴铵在尿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价0.5%碘伏与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在尿管护理中的灭菌效果。方法;对196例腹部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0.5%碘伏1-4h内灭菌效果为100%,8h后灭菌作用开始减弱,而1‰苯扎溴铵4h后灭菌作用已开始减弱。结论:0.5%碘伏的灭菌作用明显优于1‰苯扎溴铵(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