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甲斑蝥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TUNEL标记、DNA凝胶电泳以及光镜技术探讨去甲斑蝥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6T-CEM)凋亡规律。实验表明:0.625-5mg/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24h及10mg/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18h,台盼兰染色阳性率均在8.5%以下;10-80mg/L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24h明显抑制6T-CEM细胞生长。TUNEL标记显示:10-40mg/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24h及10mg/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超过18h后即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去甲斑蝥素可在直接杀伤作用较小的情况下明显诱导6T-CEM细胞凋亡,不会因细胞坏死而引起炎症反应,这对于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将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抗癌药物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人红白血病 K5 6 2细胞凋亡的细胞学变化特点。 方法 观察药物作用后 K5 6 2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一般及超微结构特征 ,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 K5 6 2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结果  2 mg/ L斑蝥素及 10 mg/ L去甲斑蝥素作用 2 4h,部分 K5 6 2细胞质膜突起 ,染色质异常凝集 ,原位复染显示这些细胞质膜的通透性没有增强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细胞凋亡特有的“梯子”状带纹。电镜下 ,加药处理组中部分细胞染色质凝集成块 ,没有核膜包被 ,部分细胞染色质靠核膜边集呈新月形 ,胞浆浓缩 ,内质网结构正常或有扩张 ,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结合细胞形态学研究表明 ,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 K5 6 2细胞凋亡与细胞 G2 / M期阻滞相关。 结论 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能够诱导 K5 6 2细胞凋亡 ,凋亡大部分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M期 ,也有少量发生在间期 ,是多点启动的。  相似文献   

3.
孙震晓  魏育林 《解剖学报》2000,31(1):56-60,I010,I011
目的 研究抗癌药物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细胞学变化特点。方法 观察药物作用后K562细胞开矿的动态变化、一般及超微结构特征,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K562细胞凋民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2mg/L斑蝥素任用4h,部分K562细胞质膜突起,染色质异常凝集,原位复染显示这些细胞质膜 的通透性没有增强,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细胞凋亡特有的“梯子”状带纹。电镜下。  相似文献   

4.
去甲斑蝥素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研究新型抗癌药物去甲斑蝥素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从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面考察去甲斑蝥素作用人肝癌细胞的特点,并进一步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bloting等分析手段研究癌基因蛋白Bcl-2在此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mg/L去甲斑蝥素作用人肝癌细胞24h,部分细胞出现固缩、细胞质膜突起、核染色质异常凝集等,并伴有膜包被的凋亡小体的形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处理组部分细胞的DNA已降解成以约200bp为基数的DNA片断,呈现典型的“梯状”带纹。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bloting分析显示该过程伴随癌基因蛋白Bcl-2表达的减弱。结论新型抗癌药物去甲斑蝥素可以诱导人肝癌细胞发生凋亡,该凋亡过程与癌基因蛋白Bcl-2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5.
去甲斑蝥素增强Bel7402中IκBα表达和抑制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从核转录因子 NF- κB和其抑制分子 IκBα的相互作用揭示去甲斑蝥素的抗肿瘤作用机理 ,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用人肝癌细胞株 (Bel740 2 ) ,常规培养 ,分为细胞对照组及去甲斑蝥素不同浓度组 ,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及 MTT实验 ;同时对细胞进行 Giem sa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一抗分别为 anti- p6 5、anti- IκBα)。Western blot检测 IκBα的表达。 结果 生长曲线测定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及 MTT实验结果表明 ,去甲斑蝥素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免疫细胞化学及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去甲斑蝥素可增强细胞内 IκBα的表达 ,并抑制 NF- κB的表达与活性。 结论 去甲斑蝥素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能增强核转录因子 NF- κB的抑制分子 IκB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蚂蚁--独特的治病和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峰  周源 《免疫学杂志》2004,20(Z1):127-128
蚂蚁制剂有多种药理效应,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和肿瘤等,并有抗衰老作用。蚂蚁防治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与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关,蚂蚁是一种低毒的、天然的免疫调节剂。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蚂蚁的药用机制、毒性、药理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抗病毒药物能减少早期的巨细胞病毒疾病,但有较强的毒性和引起晚期巨细胞病毒疾病发生的可能。为了更好地防治巨细胞病毒疾病,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控制巨细胞病毒再活化的作用是很关键的,荧光HLA-肽四聚体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被用来监测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恢复。目的:探讨HLA-肽四聚体和过继性免疫疗法在治疗巨细胞病毒疾病中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二作者检索2003/2009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检测、抗病毒药物应用、HLA肽四聚体应用、过继性免疫治疗作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LA-peptide tetramers,cytomegalovirus,specific CTL,adoptive immunotherapy",中文检索词为"HLA-肽四聚体,巨细胞病毒,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排除重复性研究,纳入29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用巨细胞病毒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进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是非常完美的策略,然而,产生这些细胞是昂贵和耗时的,因此治疗不是在每个移植中心都能进行。用HLA-肽四聚体从巨细胞病毒血清阳性供者外周血中选择巨细胞病毒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非常有希望的策略,使过继性免疫疗法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种类性质及其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NF在多种疾病如感染性休克、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中起重要介导作用,因此,TNF拮抗剂的研究为人们治疗上述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抗TNF抗体、抗TNF受体抗体、可溶性TNF受体和TNF受体-IgG重链嵌合蛋白四冲拮抗剂对于感染脓毒性休克、自身免疫性疾病、异体移植排斥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aGVH)等疾病的实验治疗效果,以及对脓毒性休克和骨髓移植病人的临床治疗情况,简要分析了TNF拮抗剂在治疗上述疾病中的部分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够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并特异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但最近研究显示,除上述作用外,VEGF还对缺氧神经细胞有较强保护及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且可有效缓解或完全消除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研究其作用范围、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对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现将其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淀粉质食品经高温处理时检出有丙烯酰胺的存在,其毒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可能具有多种毒性。众多科研人员纷纷投入到丙烯酰胺的毒性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毒性机制仍不完善;关于丙烯酰胺对于人类的影响,除了已明确有神经毒性外,其它毒性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综述将重点关注丙烯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淀粉质食品经高温处理时检出有丙烯酰胺的存在,其毒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可能具有多种毒性.众多科研人员纷纷投入到丙烯酰胺的毒性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毒性机制仍不完善;关于丙烯酰胺对于人类的影响,除了已明确有神经毒性外,其它毒性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综述将重点关注丙烯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干扰素(IFN)是第一个在七十年代早期被试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在治疗恶性疾病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用天然和重组IFN-α治疗毛细胞性白血病(HCL),有效率(即完全或部份缓解)高达80~90%,且毒性不至太大。有趣的是用IFN代南常规的脾切除疗效更好。且在无毒性作用的小剂量治疗时,也可达到缓解HCL的作用。另一些对IFN和化疗有同样效果的恶性疾病包括转移性恶性黑色  相似文献   

13.
艰难梭菌 (Clostridiumdifficile)A毒素是艰难梭菌引起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具有肠道毒性、细胞毒性、小鼠致死活性、促血球凝集活性、致血管通透性亢进等生物学活性〔1,2〕 。艰难梭菌A毒素对组织和细胞有毒性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对艰难梭菌A毒素的细胞毒性的研究刚刚起步 ,我们曾研究过艰难梭菌A毒素对HEP2 等 6种细胞的毒性作用 ,其中人甲状腺乳头癌细胞 (TPC 1)对A毒素的敏感性较高〔3〕。我们进一步观察A毒素对TPC 1细胞生长、细胞膜损伤、细胞形态和生化特征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期发生的严重影响胎儿和母体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具体发病机制还未明确,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GDM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讨GDM的遗传基础将有助于为GDM的早期诊治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钟威  王中康  王宇  殷幼平 《免疫学杂志》2012,(6):527-529,533
目的通过获得的斑蝥抗血清,建立快速、简便、有效的斑蝥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合成的斑蝥素完全抗原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通过优化条件,建立斑蝥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并设定浓度梯度,测定检测灵敏度、检测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3.421x+102.45,R2=0.988,检测范围为:0.1~24μg/ml。其最低检测下限为0.01μ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27%和4.56%。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可重复性,可为进一步开发斑蝥素检测试剂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种类性质及其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NF在多种疾病如感染性休克、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中起重要介导作用,因此,TNF拮抗剂的研究为人们治疗上述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抗TNF抗体、抗TNF受体抗体、可溶性TNF受体和TNF受体-IgG重链嵌合蛋白四种拮抗剂对于感染脓毒性休克、自身免疫性疾病、异体移植排斥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疾病的实验治疗效果,以及对脓毒性休克和骨髓移植病人的临床治疗情况,简要分析了TNF  相似文献   

17.
孕酮对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璐  李云生 《解剖与临床》2006,11(4):291-293
孕酮作为一种能在神经系统合成的神经活性甾体,通过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发挥其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各类动物模型中孕酮替代治疗可延缓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并且能改善实验动物空间辨别和学习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其抗氧化、抗兴奋性毒性及神经营养作用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性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探讨大鼠出现脓毒性脑病时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的表达及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Ngb表达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经CLP造模成功的脓毒症大鼠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制作脓毒性脑病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性脑病组和脓毒性脑病+电针治疗组。取大鼠穴位百会、水沟穴分别沿皮刺入2 mm并接电极,另一电极夹在大鼠右耳尖端。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以大鼠右耳微颤为电针刺激有效的标志,每 12 h治疗30 min。2个组分别持续24 h和72 h。通过对大鼠脑组织切片及冰上取材,在24 h和72 h行免疫组化检测Ngb 、Western blot检测Ngb蛋白表达水平及RealTime PCR检测Ngb mRNA基因表达水平,以测定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Ngb表达的影响。 结果 和假手术组比较,脓毒性脑病24 h组及72 h组的Ng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电针干预脓毒性脑病24 h组和非电针干预24 h组比较,Ng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电针干预脓毒性脑病72 h组和非电针干预72 h组比较,Ngb蛋白表达稍有下调(P<0.01)。 结论 脓毒性脑病中Ngb表达上调,电针干预对脓毒性脑病有治疗作用,24 h最为明显,显示及时电针治疗脓毒性脑病效果明显,主要是通过上调Ngb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nt信号通路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参与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经典Wnt信号通路发生改变影响神经元的增殖、分化或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元功能损伤。因此,研究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去甲斑蝥素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肿瘤抗血管形成治疗(anti-angiogenesistherapyoftumor)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重视。本实验通过检测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作用,为中药控制肿瘤血管形成提供初步理论基础。实验中,以传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苏后6代内)为材料,细胞培养、传代、冻存、复苏均按常规操作。MTT实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证明去甲斑蝥素对HUVEC的药效作用为剂量、时间依赖性,半数有效浓度为40μmol/L。消化细胞、离心涂片后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