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上腺肿瘤声像图特点与病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各种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声像图特点与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提高超声对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率。方法:对超声检查发现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并经手术证实的98例肾上腺肿瘤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肾上腺肿瘤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最多,41例(占42.0%);混合性回声次之,27例(占28.0%);无回声最少,仅2例(占2.0%)。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病理种类很多,声像图各有特点。本组超声定位诊断率达93.8%(92/98),定性诊断率达88.8%(ST/98)。结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髓样脂肪瘤、肾上腺囊肿图像具有较强特征性,较易诊断,肿瘤回声高低取决于肿瘤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的含量多少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超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与病理诊断证实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结果:23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中,超声表现为均质型强回声者17例,强回声区内分布低回声者5例,漏诊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上述病灶内均未见明确血流信号。超声和CT诊断肾上腺占位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5.7%(22/23)和100%(20/20),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敏感性分别为26.1%(6/23)和80.0%(16/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筛查和随访观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声像图特点及其与病理结构的关系 ,旨在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 7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超声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显示 :乳头状腺癌40例 (5 5 .5 6% ) ,滤泡状腺癌 3 2例 (4 4 .44 % )。甲状腺癌低回声所占的比例最大 ,占 88.89% (64 / 72 ) ;混合回声组占 6.94% (5 / 72 ) ;强回声组占 2 .78% (2 / 72 ) ;等回声组占 1.3 9% (1/ 72 )。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62 .5 0 % (4 5 / 72 )。结论 ①甲状腺癌声像图以低回声最多见 ,内部回声不均质 ,可见密集小光点 ,肿瘤形态多种 ,有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 ,部分肿瘤内可见液化、钙化灶回声 ;②甲状腺癌的回声高低与癌细胞的大小、间质成分及肿瘤内部液化坏死、钙化等病理改变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内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内瘘的超声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胆囊内瘘超声诊断率为83%(19/23)。声像图表现:慢性胆囊炎及结石改变占100%(23/23);胆囊壁厚薄不一,回声降低,部分结构紊乱与相邻肠管间分界不清占92%(21/23);胆囊活动度消失100%(23/23);胆囊腔内显示串珠状、线条状或毛刺状强回声占96%(21/23),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多次反射及动态改变;显示胆囊与肠管瘘口暗区约占39%(9/2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胆囊与肠道内瘘处管壁血流信号增多。结论胆囊内瘘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能为临床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胆囊内瘘的最佳检查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醛固酮瘤的诊断价值,并与肾上腺无功能瘤进行比较。方法我院近5年来临床确诊的醛固酮瘤患者21例(APA组),均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将结果与同期收治的23例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nFAA组)进行比较。结果①APA组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升高者占61.9%(13/21例),其中升幅≥30%者占23.8% (5/21例)。②APA组肾上腺B超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61.9%(13/21例),nFAA组为60.9%(14/23例);APA组肾上腺CT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5.7%(18/21例),nFAA组为100.0%(23/23例)。③nFAA组病变侧及对侧肾上腺静脉血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测值均显著低于APA组(P值均<0.05),下腔静脉血醛固酮测值也显著低于APA组,APA组病变侧与病变对侧醛固酮之比均≥2.0,而nFAA组均<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并可明确鉴别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是否为醛固酮瘤。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惠民 《安徽医学》2003,24(2):25-27
目的 评价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2 7例肾上腺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 96% ( 2 6/2 7)。首检的检出率为 88% ( 2 4/2 7)。良恶性肿瘤的大小形态及边界有较明显的不同。肿瘤的内部回声与病理组织结构有关。结论 超声是肾上腺肿瘤诊断的首选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超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超声、CT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超声、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7个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病灶中,右侧10个,左侧5个.双侧1例。超声表现为均质型强回声11个,强回声区内分布低回声4个,囊实混合性回声1个,1个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上述病灶内均未见明确血流信号。超声和增强CT诊断为肾上腺良性占位的敏感性均为94.1%,诊断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敏感性分别为23.5%、82.4%,增强CT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敏感性明显高于超声(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筛选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首选检查和随访观察方法,而增强CT对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定性诊断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蒋迪  刘红雨 《中国现代医生》2013,(25):72-73,F000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2例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并对良恶性肿块的形态规则、边缘、回声、后方衰减、纵横比、微钙化、血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0例良性肿块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主要表现为:92例形态规则,占83.6%(92/110),101例边缘光滑,占91.8%(101/110),89例内部回声均匀,占80.9%(89/110),99例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占90%(99/110),107例纵横比〈1,占97.3%(107/110)。52例恶性肿块组中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主要表现为:44例形态不规则,占84.6%,42例边缘不光滑,占80.8%,回声不均匀共31例,占59.6%,45例后方回声衰减,占86.5%,48例出现微钙化,占92.3%,43例纵横比〉1,占82.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提高了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8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42例,肾上腺皮质瘤样增生12例,皮脂腺癌4例,嗜铬细胞瘤15例,髓样脂肪瘤4例,肾上腺髓质恶性肿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6例。上述病例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超声检查主要描述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及血流情况,CT检查肾上腺区主要观察肿块范围、密度及增强后的强化情况。结果:超声检查84例患者中4例未发现肿物(4例均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肺癌患者双侧肾上腺转移超声仅发现右侧转移灶,未发现左侧转移灶,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4.0%(79/84),CT检查84例患者中2例未发现肿物,1例髓样脂肪瘤位于胰腺后方、腹主动脉前方,1例皮质腺瘤位于肾门及肾下极之间,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7.6%(82/84)。84例患者中62例术前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一致,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3.8%;79例术前CT诊断与病理诊断相一致,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0%。结论: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均较高,是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前必备的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符合率较高,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声像图特异性差,定性诊断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上腺皮质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结果:本组肾上腺皮质癌声像图特征:等回声组所占比例最大,占455%(5/11);强回声组占273%(3/11);低回声组占182%(2/11);混合回声占91%(1/11)。B超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9%(10/11);定性诊断符合率为545%(6/11)。结论:1肾上腺皮质癌的声像图特征为:①肿瘤以等回声为主的较大肿瘤多见,本组均大于56cm;②肿瘤形态多样,以不规则形及分叶状多见;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瘤内及瘤周血流丰富;④肿瘤内多见液化坏死。2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为肿瘤内回声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大小、排列情况、血管纤维组织及坏死等病理结构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8例PA患者,分为单侧肾上腺微结节组、双侧肾上腺增厚组及双侧肾上腺单发性大结节组,对此3组患者的AVS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金标准设定为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单侧肾上腺微结患者组,AVS诊断肾上腺腺瘤患者18例,病理证实腺瘤患者17例,增生1例,符合率为94.4%(17/18),P<0.01;AVS诊断增生患者4例,符合率为75.0%(3/4),P<0.01。双侧肾上腺增厚患者组,AVS诊断腺瘤患者4例,符合率为75.0%(3/4)P<0.05;AVS诊断增生患者8例,符合率为87.5%(7/8)P<0.05。双侧肾上腺单发性大结节患者中,AVS诊断腺瘤患者3例,增生1例,符合率为100%(4/4)P<0.05。结论:AVS检查在单发性肾上腺微结节的PA患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但非临床所必需;在双侧肾上腺增厚的PA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双侧肾上腺单发性大结节的PA患者的手术侧别选择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偶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1 年6 月至200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偶发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肾上腺偶发瘤的大小为0.8耀7.0 cm,42 例手术治疗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35 例(35/42,83.3%),恶性肿瘤均为转移癌(7/42,16.7%)。其中平扫CT 值≤30 HU、肿瘤直径≤4.0 cm的27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良性病变,15 例平扫CT 值>30 HU、肿瘤直径>4.0 cm 肿瘤中7例(46.7%)为转移癌,两组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偶发性肾上腺肿瘤,肿瘤的平扫CT 值>30HU且直径> 4.0 cm时转移癌的可能性较大,肿瘤的平扫CT 值≤30 HU且直径≤4.0 cm时一般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男6例,女10例)经病理确诊的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临床症状患者12例。B超检查15例,显示肿块内回声不均匀。强回声8例,中等回声2例,低回声团块5例。CT平扫13例,为低密度到中等密度病灶,4例测得CT负值[(-35.5——99)HU],除1例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外,其余动脉期明显强化。MRI检查7例,T1WI上肿瘤为低信号,T2WI上为相对高信号。3例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丰富,实质期肿瘤染色明显。14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45均为阳性。16例均手术完整切除。除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衰竭,其余15例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综合各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肿瘤特征的显示和术前正确诊断。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45阳性,是诊断HAML的可靠依据。手术治疗是惟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肾上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4例肾上腺肿瘤的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33-62例。结果 肾上腺肿瘤在MR1扫描中T1加权扫描可见较肝脏信号强度稍低或相似24例,明显降低10例,T2加权像肿瘤较肝脏信号相似或稍高23例,混杂信号5例,等信号6例。结论 MRI能准确地对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结合MRI特征性改变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MRI是肾上腺肿瘤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明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2):125-126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对乳腺恶性肿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本文回顾36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物的高频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内容包括肿物的部位、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微小钙化灶,有无腋窝、锁骨下淋巴结肿大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表现,并将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6例中33例超声诊断为恶性,3例为良性,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物诊断的符合率为91.7%,误诊率为8.3%。33例乳腺恶性肿物的超声图像特征:内部以低回声为主的有28例,占84.8%;伴砂粒样钙化23例,占69.6%;边界不整,呈锯齿状或蟹足状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26例,占78.8%;9例肿物周边有强回声晕,占27.3%;19例纵横比大于1,占57.6%;后方回声伴衰减的22例,占66.7%;腋窝淋巴结肿大者21例,占63.6%,锁骨下淋巴结肿大者19例,占57.6%。彩色多普勒其血流丰富者23例(69.7%),阻力指数大于0.7者21例(63.6%)。结论高频二维超声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表现对乳腺恶性肿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99mTC—MIBI甲状腺亲肿瘤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99mTCO4^-甲状腺显像为“冷、凉结节”进行^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将其结节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例显像患者中,^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阳性率为44.2%(53/120)(包括阳性和可疑阳性);^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阳性中确诊为甲状腺癌的阳性率91.3%(21/23);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甲状腺癌的阳性率19.2%(23/120)。结论^99mTC—MIBI甲状腺亲肿瘤显像用于甲状腺癌的筛选诊断确实可行,能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3例肾脏肿瘤超声诊断中,14.8%呈强回声(与肾窦回声相等或更强),33.3%强弱回声混杂,40.7%中等回声(与肝相似),3.7%中等偏低回声(介于肝肾回声之间),7.4%弱回声(与肾实质相同),30%肿馏内部回声均不均匀,瘸内见到智状结构,36.7%有中心性或偏心性液化囊变,20%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60%肿增周边有弱回声晕。肿瘤边界多数清楚,少数不清,1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表现肾窝内形状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病理证实为睾丸肿瘤的57例患者的术前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符合率93%(53/57),漏误诊率7%。不同的肿瘤其声像图各具一定的特征性,低回声血流较丰富44例,主要见于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混合性回声,血流丰富10例,主要见于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混合性回声夹杂强回声血流极稀少3例,见于畸胎瘤。结论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符合率高,声像图结合临床可对睾丸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类型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腘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征,探讨其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并与病理组织学相比较,提高腘窝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下肢有腘窝包块的患者使用高频探头进行检查,选取4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腘窝囊肿患者,对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囊壁厚薄、内部回声特点、后方回声有无增强、与关节腔相通与否、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有无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腘窝囊肿位于下肢腘窝及其周围,单侧多于双侧,囊肿边界不规则,囊壁较薄,部分可有分隔,囊肿显示与关节腔相通20例(占44.4%),囊肿与关节腔不相通25例(占55.6%),囊内回声呈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4种:(1)单纯液性无回声区22例(占48.9%),后方回声偏强;(2)囊内为细密点状弱回声16例(占35.5%),呈悬浮状,可飘动,后方回声略偏强;(3)囊内除细密点状弱回声,还可见点状强回声斑,伴声影3例(占6.7%);(4)囊内可见光带分隔为多房4例(占8.9%),后方回声略偏强;所有包块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均无血流信号.结论 依据肿物的部位、超声影像特征判断腘窝囊肿的特点,以及其与关节腔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邓仕军  罗开琴 《海南医学》2012,23(24):86-88
目的评价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对比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病例诊断符合率达89%,肾上腺肿瘤类型不同,其超声声像图显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有不同特征。结论超声对肾上腺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