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贺友才 《海南医学》2014,(12):1766-176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腹股沟疝及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证实的腹股沟疝(斜疝50例,直疝10例)与股疝(5例)的CT多平面重建图像。结果多平面重建(横断、冠状、矢状)图像能清楚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具有特征的影像征像,本组研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8/50(96%)、9/10(90%)、5/5(100%)。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对腹股沟疝及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和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盆腔CT检查,分析16排螺旋CT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和股疝的准确性,观察疝的位置、走行、形态、内容物、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16排螺旋CT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和股疝的灵敏度为92.13%(82/89),特异度为90.63%(29/32),准确率为91.74%(111/121)。73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存在腹股沟管扩大征象61例(83.56%),腹股沟管深环不同程度扩大46例(63.01%),轴位、冠状位见82个疝囊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前侧52个(63.41%),前内侧30个(36.59%),矢状位见疝囊源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股疝患者轴位可见疝囊起源于腹壁下动脉内下方,位于股静脉内侧或前内侧,疝内容物位于耻骨结节后外象限,冠状位可见疝囊位于"影像学股三角"内,矢状位可见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结论腹股沟斜疝和股疝在16排螺旋CT检查中有特征性的图像表现,CT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和股疝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股疝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义 《当代医学》2011,17(8):79-80
目的研究股疝的MSCT影像表现,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评价MSCTMPR在诊断股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非腹外疝对照组10例的腹股沟区、股三角区的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表现,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分析股疝7例,腹股沟疝9例的MSCT征象。结果术后回顾性分析原始图和MPR图像,所有病例均可正确诊断,高于术前诊断准确率。结论 MSCT的MPR技术可以清楚的显示腹股沟区、股三角区的结构,其中冠状位图像价值最大,熟悉股疝的MSCT表现,常可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云柱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570-570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三种疝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提高了对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技术。结论熟悉三者的局部解剖,结合临床实践,作好鉴别诊断,确定准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9例(54侧)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查,确认腹壁下动脉与腹股沟疝囊颈的解剖位置关系,若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即为斜疝,若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功脉内侧即为直疝.同时测量疝囊颈的大小,并与术中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47侧,直疝4侧,股疝1侧,漏诊2侧,误诊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3%,斜疝和直疝的分型诊断准确率为98.0%.超声测量疝环内径值与术中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94.结论: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腹股沟疝,并能有效地指导腹股沟疝的修补.  相似文献   

6.
曲志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37+1725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33例,直疝10例,股疝5例;腹股沟斜疝中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7例,直疝和斜疝26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48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7.
探究腹股沟疝鉴别诊断采用超声检测疝口的诊断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超声检查确定腹股沟疝的位置、疝口情况,对比分析斜疝和直疝的相关指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相比较于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的疝口直径较小,疝口上下径、左右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于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内中直径较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诊断鉴别中运用超声诊断具有显著价值,不仅准确评估腹股沟疝疾病,也可有效区分斜疝和直疝,以疝口上下径、左右径、内中径等数据评估,超声检测方法具有操作性简单、性价比高等特点,可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股疝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共43侧经手术证实的股疝的临床资料与声像图表现。结果:依据病变包块是否与腹腔相通,包块的长轴走行及其与腹股沟韧带、股血管及耻骨结节的关系,将39侧包块诊断为股疝,并判断内容物性质,手术结果为单纯性股疝42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39/42),对疝内容物判断符合率为83%(24/29);1例双侧病变为右侧复合疝(右侧腹股沟斜疝伴股疝),左侧直疝,超声漏诊股疝,只提示了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直疝;超声误诊3侧病变(2侧误诊为脂肪瘤,1侧误诊为囊性包块)。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显示疝块,通过识别疝块内部回声及疝块与周围组织结构解剖关系,能准确诊断股疝并判断疝内容物性质。  相似文献   

9.
傅移山  王洪林 《重庆医学》2001,30(2):129-129
我院1998~1999年应用Shouldice修补法:为多层加强疝修补法或加拿大疝修补法。治疗腹股沟疝和股疝20例。经1年以上随访,效果满意,仅1例复发,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1~83岁,平均51岁。斜疝10例,直疝8例,股疝2例。单侧15例(右10例、左5例)双侧5例。按Nyhns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0例、Ⅳ型4例[1]。嵌顿疝5例。 1.1 操作方法 本组20例,18例用硬膜外麻醉,2例局麻。切口选择:自腹股沟韧带上2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上端超过韧带中点2cm,下端至耻骨结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暴露腹外斜肌腱和腹股沟管浅环。于腹股沟管浅环和深环的连线上,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走行的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膜,保护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纵行切开提睾肌和切开暴露的腹横筋膜,同时切除部分提睾肌。找到并游离疝囊,做到高位结扎,多余疝囊尽量予以切除。游离并提出精索,完全暴露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2~4]。  相似文献   

10.
腹外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之一,是指腹内的某个脏器或者组织离开其正常生理部位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婴幼儿脐环、腹白线、腹股沟管、股管、直疝三角等)向体表突出于腹壁范围之外的病理产物。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临床最多见的腹外疝是腹股沟疝,后者又据其发生部位和突出具体途径不同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和腹股沟直疝占全部腹股沟疝的85%~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覆盖腹膜皱襞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相邻的腹膜皱襞(脐内侧襞或脐正中襞)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口治疗.结果:单侧手术时间(6-25)分钟,平均12分钟;双侧手术时间(13-35)分钟,平均20分钟.住院时间(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人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B组(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各45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相似,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因此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更合理的小儿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IIH)术式,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27例小儿IIH临床资料,其中经外环疝囊高位结扎+内环修补术163例(以下简称实验组),单纯外环疝囊高位结扎术164例(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1).[结论]内环修补术对降低小儿IIH术后复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对腹外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证实的腹外疝的MSCT资料,并对每位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着重于定位、定性诊断,分析其疝内容物、腹壁缺损区大小、形态,腹外疝的并发症,对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结果76例腹外疝患者中腹股沟疝53例,股疝8例,闭孔疝7例,膀胱疝1例,切口疝4例,腹壁疝2例,脐疝1例。有3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梗阻症状。MSCT对腹外疝的并发症肠梗阻敏感性达90%一100%[1]。结论MSCT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腹外疝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其并发症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斜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正荣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329-1330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74例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择期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4例嵌疝急诊行疝环松解、加强腹股沟管前壁修补术。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同时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5例,1例待术期间发作心绞痛放弃手术转内科治疗,72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重视老年腹股沟疝伴发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制定个体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死亡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隐匿性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普外科对腹腔镜手术进行术中腹股沟区探查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病史,121例术前查体均未发现腹股沟疝,18例腹股沟疝另一侧未发现腹股沟疝.对腹腔镜下突出的疝囊内陷最深处大于或等于10 mm,疝环口横径大于或等于8 mm者视为阳性,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部分符合指征的病例进行同期手术治疗.结果 139例患者中共发现隐匿性腹股沟疝41例,其中双侧腹股沟区12例,右侧腹股沟区18例,左侧腹股沟区11例;股疝2例,斜疝27例,直疝10例,复合疝2例;11例同时完成修补手术.隐匿性腹股沟疝发生率在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发病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为疝的发现为隐匿性腹股沟疝概率较非疝高(P<0.01).结论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观察腹股沟区域,可以准确地诊断出隐匿性腹股沟疝,为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显性疝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并可以对部分有指征病例直接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小儿鞘膜积液及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经外环小横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无手术瘢痕.结论 经外环小横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