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减轻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的临床效果,为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不良反应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诊断明确需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120例,分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的治疗组70例和局部不注射地塞米松的对照组50例,术后24~48 h随访观察,术后肿胀、疼痛、开口困难程度.结果 两组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减轻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的临床效果,为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不良反应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需要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320例,阻生类型均为近中水平阻生,随机分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的治疗组和局部不应用地塞米松的对照组各1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 d和7 d随访,观察术后肿胀、张口受限及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局部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和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创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轻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且简便易行、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局部肿胀、开口困难、疼痛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96例需要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麻醉后拔牙;试验组在麻药中加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开口度和疼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减少拔牙后的肿胀,但对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开口困难和疼痛无明显预防效果,且术后肿胀、开口困难、疼痛之间并不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硝唑局部填塞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下颌智齿阻生的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智齿拔除术后,实验组在拔牙创内填塞奥硝唑明胶海绵,同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而对照组仅在拔牙创内填塞明胶海绵。2d后复诊观察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情况。结果:比较对照组,在智齿拔除术后,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在拔牙创内预防性填塞奥硝唑明胶海绵,同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能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局部肌注地塞米松加云南白药填塞创面对下颌阳生智齿拔除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78例,其性别、年龄、阻生智齿类型及阻生程度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加云南白药填塞创面,对照组局部不应用地塞米松和云南白药.术后30mim、1d、3d和5d复诊,观察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程度以及创面愈合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局部肿胀、疼痛以及张口受限程度明显减轻(P<0.05);创面愈合程度中甲级愈合率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局部肌注地塞米松加云南白药填塞创面能够明显减轻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不良反应,且简使易行.  相似文献   

6.
智齿的阻生率达62.8%,许多智齿均需要拔除,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常常发生肿胀,疼痛等并发症,下颌阻生智齿特别是低位阻生及埋伏阻生智齿的拔除是较为复杂的齿槽外科手术,术后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较为常见.2002年1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术后立即冷敷(冷敷可持续48小时以内),口服地塞米松片、止痛药物(散利痛或芬必得)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等,共治疗500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是较为复杂的牙槽外科手术,尤其低位阻生及埋伏阻生智齿的拔除术后局部肿胀及张口受限较为常见。作者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肿胀及张口受限,对300例患者进行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术前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下颌阻滞麻醉后,以局麻药2㏕加地塞米松5mg注射于下颌阻生齿颊侧及远中软组织内.对照组单纯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常规拔除,术后服抗生素2天,所有病例均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第5天三个时间点复诊,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结果 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治疗组严重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严重疼痛、水肿、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下颌阻生智齿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肿胀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肿胀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地塞米松对于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肿胀是有疗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9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及抗生素,对照组仅服相同剂量的抗生素,术后24h、48h、72h复诊,评价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口受限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局部肿胀和张口受限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为轻(p<0.05).结论 术后口服甲基强的松龙有利于预防智齿拔除术后的肿胀、疼痛和张口受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微创拔牙技术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0例患者共计460颗需拔除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微创法(试验组)和锤、凿法(对照组)拔除患牙,记录两种方法平均拔除时间、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颞颌关节痛、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拔牙时间明显缩短(19〈0.05);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颞颌关节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及新型拔牙器械的推出,微创拔牙理念、技术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锤、凿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内镜辅助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80例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分为口腔内镜辅助高速涡轮钻(实验组,130例)和单纯高速涡轮牙钻法(对照组,150例)。对比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下颌阻生智齿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下颌阻生智齿平均拔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干槽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内镜辅助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干辉勇 《吉林医学》2013,34(9):1698
目的:研究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头孢拉啶、地塞米松药物,将药物注入牙创内部,并放置替硝唑碘仿海绵。对照组并未采用任何特殊处理。观察患者术后1~3 d内的肿胀、张口、疼痛等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疗效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3 d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重度反映高于试验组。结论:相对于参照组来说,试验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简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传统口腔高速涡轮钻法与反角涡轮钻潜钻法配合三角切龈在相对复杂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4例水平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高速涡轮钻拔牙方法,实验组采用三角形切开牙龈后反角涡轮钻潜钻法拔除水平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记录拔牙手术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并对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6.1分钟和36.3分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肿胀、张口受限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出血、牙龈撕裂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反角涡轮钻潜钻法配合三角形切开牙龈是对传统口腔高速涡轮钻拔牙方法的有效改进、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70例,根据拔牙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微创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拔牙方法,微创组采取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拔牙。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拔牙完整性、张口受限度、肿胀度、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生活质量(心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拔牙完整性、张口受限度、肿胀度、手术时间4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微创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34.29%(12/35),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的心理职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应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牙挺多点楔入法对拔除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组240例阻生牙采用牙挺多点楔入法拔除,对照组217例阻生牙采用常规法拔除,进行临床对比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程度、疼痛程度及干槽症发病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对阻生智齿拔除效果分析,经统计处理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点楔入法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减少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把复杂的操作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临床可行性及其优越性。方法将240颗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的第三磨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0颗水平阻生齿,用高速涡轮钻法去除阻力拔除。对照组120颗水平阻生齿,采用传统的劈冠法拔除。进行临床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水肿、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等发病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240例患者,均采用高速涡轮钻法进行拔除无不良反应。结论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水平阻生齿是将复杂的操作简单化,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医学综述》2010,16(17):2715-2716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术在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07~2009年拔除的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80例,用高速仰角涡轮手机适量去骨、切割牙齿分块拔除。结果 180颗阻生第三磨牙均在20min内拔除,其中左侧第三磨牙96例(53.3%),右侧第三磨牙84例(46.7%)。阻生第三磨牙的类型:水平92例(51.1%),近中57(31.7%),垂直23(12.7%),远中5(2.8%),颊向3(1.7%)。术后未出现感染,无干槽症和下颌神经损伤病例。结论微创拔牙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拔除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发病率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干槽症发病率进行临床回顾分析.方法:共收集1038例,对2002至2004年426例(甲组)与 2005至2007年612例(乙组)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干槽症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甲乙两组干槽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0.8%.干槽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乙组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常规应用一次性器械,四手操作,预先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熟练地运用涡轮机配合拔牙操作技能,加强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