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5周,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盆底障碍性便秘临床表现积分、肛门直肠压力及排便感觉.结果 60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为81.7%.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直肠/肛门阻塞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项目的积分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的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升高(P<0.05),力排时肛管残余压降低(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障碍性便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排便时肛门肌肉和直肠肌肉的协调性,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潘治平  金婧  蔡珂  沈锋  崔焌辉 《浙江医学》2019,41(13):1391-1394,1398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盆底松弛型、盆底失弛缓型两种亚型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OO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36例(松弛型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24例(失弛缓型组)。两组患者均予生物反馈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图测量结果、便秘症状评估结果。结果松弛型组患者治疗后快速收缩平均波幅、持续收缩平均波幅、耐久收缩平均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排便费力、排便不尽、肛门阻塞、肛门坠胀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治疗前后测试前基线、快肌放松时间、测试后基线以及粪便性状、排便频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失弛缓型组患者治疗后测试前基线、快肌放松时间、测试后基线以及6项便秘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治疗前后快速收缩平均波幅、持续收缩平均波幅、耐久收缩平均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电图各项指标以及便秘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结果显示松弛型组快速收缩平均波幅的差值大于失弛缓型组(P<0.05),而测试前基线、测试后基线以及排便频率、排便不尽评分的差值均小于失弛缓型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对OOC盆底松弛型、失弛缓型患者均有明显效果,其中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更适合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3.
邬怡怡  史久煜  李小平  JiandeDZChen 《浙江医学》2018,40(12):1343-1346,1350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与固定式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方法纳入OOC患者120例,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每组各60例。因失访及中途退出32例,最终88例OO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48例,固定式生物反馈组40例。完成8周的生物反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矛盾性收缩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患者较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患者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增加,矛盾性收缩减少,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减少,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上升(均P<0.05)。治疗后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矛盾性收缩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和肛管松弛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治疗OOC疗效优于固定式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儿37例,观察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缩窄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最大耐受量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为81.08%.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肛门直肠动力状态及临床症状,是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秘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肠道实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肠道湿热型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通秘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通秘丸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排便情况,并进行肛压测定、结肠传输试验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物排除率分别增长了21.2%、49.8%(P<0.05)、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均下降。结论通秘丸联合生物反馈在治疗肠道实热型便秘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TARR术序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盆底松弛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TARR术序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STARR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月行ODS评分、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6月ODS评分、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ARR术序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的满意率,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7.
戴志毅  易文全 《西部医学》2012,24(7):1282-1283,1285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压力变化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维迪胃肠肠动力检测和生物反馈仪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60倒无排便异常患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接受直肠肛门测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剞反射域值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显效45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约78.3%。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压力异常,生物反馈治疗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异常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疗效。方法:72例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和单纯生物反馈干预,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生存质量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粪便性状、排便费力、腹胀、尾骶酸胀、胁肋胀满、舌苔、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但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不尽感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通过和营通络和肛门的康复训练,协调盆底肌群的舒缩功能,从而缓解全身的气滞血瘀状态,改善便秘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符合FDD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生物反馈组30例、中医辨证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生物反馈组患者接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中医辨证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综合治疗组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便质积分、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值、盆底Glazer评估及球囊逼出试验情况并作前后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肛门坠胀、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方式、便质的改善程度上优于生物反馈组(P<0.05),在肛门坠胀、便感的改善程度上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排便压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低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改善程度均优于生物反馈组和中医辨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阈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快速收缩值、耐久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3组治疗后球囊逼出试验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综合治疗组转阴率为最高。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生物反馈治疗FDD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中医辨证治疗或者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益肠通秘汤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人体在排便时,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排便时盆底肌不松弛反而异常收缩,使肛门出口阻塞引起排便困难,是顽固性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笔者导师林爱珍教授采用经验方益肠通秘汤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的便秘,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排便的生物反馈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联合舒肛汤中药坐浴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效果,旨在探讨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疗法。 方法 根据现状调查自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门诊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生物反馈疗法基础上联合舒肛汤中药温水坐浴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肛门直肠压力、盆底功能、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6±1.0)分,低于对照组的(2.5±1.3)分(t=3.880,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放松状态AVG、快速收缩AVG Peak、间断收缩AVG、肌电变异性CV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14.6±7.0)分,低于对照组的(18.2±7.6)分(t=2.464,P=0.01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4.0%),χ2=5.741,P=0.017。 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舒肛汤中药坐浴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肛门直肠压力,提高盆底功能,减少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7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对患者进行分型,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及治疗后行肛门直肠测压、临床评估和随访。最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3例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其中24例患者为非(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49例患者为(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两组间直肠静息压比较10.33±7.69、14.82±9.75 mmHg,有显著差异(P〈0.05)。24例(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治疗后直肠静息压10.12±6.7 mmHg较治疗前15.23±7.21 mmHg显著降低(P〈0.05),其中20例患者矛盾运动完全消失,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总有效率达91.67%,伴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23-126
目的观察结肠水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功能性便秘患者85例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实施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共37例;乙组患者实施结肠水疗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共48例。比较甲乙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治疗时间、复诊次数等指标。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治疗时间、复诊次数和治疗后半年内复发率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而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无创、无药物依赖、治疗时间较短、费用低、复发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同意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方法的列入治疗组,不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 d、15 d进行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RMS、iEMG评估。结果:2 组患者治疗前排便积分、RMS、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和15 d时,治疗组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iEM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5 d时治疗组RMS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均下降,对照组分别高于治疗组31.3%和10.4%。结论:盆底肌康复结合球囊扩张训练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便秘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王豫平 《黑龙江医学》2017,(12):1173-1175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在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32例设为本次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阴道哑铃锻炼,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维持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腰骶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干涩和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均高于讨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表现出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1,(5):509-511
目的:评价车前番泻颗粒联合生物反馈(BF)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CC)的疗效。方法:66例OCC患者BF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直肠压力变化,按患者意愿分为继续BF治疗组和车前番泻颗粒联合治疗组,分组治疗2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BF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直肠静息压、力排结果和直肠最大耐受量显著提高(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初始欲望、强烈欲望均无改变(P>0.05);治疗2月后,BF组和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联合组优于BF组(P<0.05)。结论:BF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独BF治疗,是OCC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C I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对90例C I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包括盆底肌放松训练、肛门直肠协调性训练,直肠敏感性反馈训练。观察治疗前后C IC病人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敏感性、心理测试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模拟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的剩余压明显降低(P〈0.05;P〈0.001;P〈0.001);直肠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抑郁、焦虑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变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及心理异常,恢复排便的生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诊治的78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n=39)患者采用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对照组(n=39)患者单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肛管测压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分别为(14.89±2.89)mmHg、(64.08±15.63)mmHg、(34.56±22.54)mL、(195.63±35.74)mL,与对照组相比,肛管测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