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切除的患者中,保护性造口是否对吻合口漏有预防作用.方法 1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中,32例行末端回肠造口(造口组),121例未行造口(未造口组);对两组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临床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5.2%.包括:造口组1例(3.1%)、未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24在结肠癌中发挥的作用并研究其是否和多柔比星的体外治疗有关。方法 用RT-qPCR法检测miR-24在结肠癌患者血浆中及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iR-24反义核酸对多柔比星杀伤结肠癌细胞能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验证miR-24是否调节结肠癌细胞BIM的表达。运用JC-1染色、Annexin V染色及western blot法研究miR-24反义核酸影响多柔比星疗效的信号通路。结果 结肠癌患者血浆及结肠癌细胞系中miR-2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24反义核酸可显著增强多柔比星对SW480细胞的杀伤活性。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R-24的靶基因可能为BIM。miR-24反义核酸联合多柔比星可引起SW48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并诱导线粒体内Smac/DIABLO的释放,进而引起caspase-3的活化和凋亡的发生。转染BIM siRNA后miR-24反义核酸联合多柔比星对SW480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显著降低。结论 MiR-24反义核酸通过BIM-Smac/Diablo途径促进多柔比星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3.
亚临床转移又称为微转移,指癌细胞播散并存活于血液循环、淋巴系统、骨髓、肝、肺等器官组织中,但未形成明显的转移肿瘤结节,应用常规方法无法检出的微小癌病灶。并不是所有的微转移最终都能发展为临床转移灶,这些微小癌灶多处于休眠状态,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即有可能转变为增殖状态而发展为临床转移灶。有研究[1]发现微转移与肿瘤分期相关,出现微转移提示易发生远处转移,生存期明显缩短,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检测微转移,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大肠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能抑制甚至逆转大肠癌癌前病变。其主要机制可能与NSAIDs抑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合成前列腺素(PG)有关,另外促凋亡和抗氧化也起一定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一氧化氮释放性非甾体抗炎药(NO—NSAIDs)不仅具有传统NSAIDs抗大肠癌癌前病变的活性,而且较少产生胃肠道并发症,因而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NSAIDs治疗大肠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术中切除的淋巴结数目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对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机制可能包括淋巴结错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微转移等。因此,术中规范地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对高危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提高微转移检测手段等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手助腹腔镜手术是国际上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基本方法是术者经手助装置将非优势手伸入腹腔协助手术的完成。我们从2002年至2005年共实施了6例手助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郁峰  徐烨  陈诚豪  崔焌辉 《浙江医学》2018,40(8):854-857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38例痔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ST组166例、PPH组17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部牵拉痛、切除标本体积)、术后情况(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术后出血评分、尿潴留发生率、急便感发生率、失禁发生率)、随访情况(复发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排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腹部牵拉痛PPH组较TST组剧烈(P<0.05)。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尿储留发生率、术后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首次排便和术后1周时的肛门疼痛评分、急便感发生率以及失禁发生率,均为TST组优于PPH组(均P<0.05)。术后随访2年,TST组与PPH组复发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远期排便功能方面,TST组发生排便次增多、排便不尽感所占比例均低于PPH组(均P<0.05),而排便费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与PPH治疗痔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TST创伤小、患者疼痛程度轻、对肛门直肠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TSGF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水平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文献报道很少。对此我们作了一些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辣椒素(0,100,150,200,250,300μmol·L-1)作用胰腺癌SW1990细胞12,24,48 h后,CCK-8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的增殖作用;辣椒素(0,150,200,250μmol·L-1)作用胰腺癌SW1990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细胞的比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酶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W1990细胞中p38和p53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辣椒素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G0期,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酸化的p38,p53蛋白的表达量增加。结论:辣椒素可通过阻滞G1/G0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的生长,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38及其下游p53的表达,并进一步激活Caspase-3,从而促进SW1990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