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29例急性胰腺炎均进行血甘油三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9例急性胰腺炎中HLP—AP(hyper lipidemie acute panereatitis,HLP—AP)35例,占10.6%,HL—AP患者脂肪肝发病率与其它原因所致的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mild acute pancreatiti,MAP)组TG升高者47例,占17.02%,SAP(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组TG升高者41例,占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同时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的百分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无脂肪肝和无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6.9倍。结论HL—AP患者常并存脂肪肝;SAP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较MAP患者明显增高;合并有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P患者较无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P患者更易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  相似文献   

2.
胸腔积液联合血液浓缩对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和二者的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度评估的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记录患者的胸片和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并分析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MAP)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0例。S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9例(45%).有血液浓缩现象者5例(25%),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4例(20%);M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4例(10%),血液浓缩者1例(2.5%),无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占15.1%(5133),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占40%(2/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P合并胸腔积液和无胸腔积液的患者,其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均可作为SAP的独立预测指标,但以胸腔积液联合血液浓缩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血清钙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52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8例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4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体内CRP以及血清钙的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组患者入院时体内CRP水平显著增高,SAP组显著高于MAP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组患者血清钙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AP组显著低于MAP组(P〈0.05)。CRP鉴别SAP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6%、82.3%、94.5%,血清钙鉴别SAP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5%、83.4%、85.3%,两者鉴别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85.3%、98.6%。结论 CRP及血清钙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病情鉴别指标,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张源龙  黄小春  阮水良  孙立 《浙江医学》2015,37(24):2001-200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及评估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无感染患者、7例SAP并发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外周血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评估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并动态监测AP患者第2、5、10、15天PCT水平。比较各组PCT及其他检测指标的水平,并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2天SAP组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较MAP组、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SAP组及MAP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AP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且SAP组升高幅度大于MAP组,以SAP伴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最为明显。SAP伴感染组PCT水平在入院第2、5、10、15天均高于SAP无感染组及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患者病情改善后,PCT水平逐渐下降。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对AP尤其是伴有感染SA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预测急性胰腺炎(AP)预后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6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AP病例中SIRS总的发生率及SIRS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发生率,分析SIRS的发生与APACHEⅡ评分、MODS患病率及病死率的关系,观察SIRS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AP预后的影响,探索应用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 SAP病例的SIRS发生率(100%)明显高于MAP病例的SIRS发生率(37.98%)(P〈0.05),SIRS组的APACHEⅡ评分、MODS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非SIRS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SIRS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则SAP、MODS发生率、死亡率均相应增高(P〈0.05),与临床诊断金标准比较,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76.92%和78.53%。结论 在AP病程中,SIRS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病理生理过程,AP患者中SIRS的发生及其持续时间、程度与SAP、MODS的发生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应用SIRS可以早期判断SAP,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评定肥胖与否的标准,将患者的BMI、血脂、血糖、血钙、血常规、动脉血气、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CT等结果及病因、并发症、转归进行统计分析,根据BMI、胰腺炎病情轻重,将其分组讨论。结果重症胰腺炎(SAP)组与轻症胰腺炎(MAP)组比较,SAP组BMI值明显高于MAP组;肥胖组SAP的发生率与肥胖前期组、体重正常组比较显著高于后两组,肥胖组AP的预后更差,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其余各组。结论肥胖是影响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莉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893-893,892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心电图(EC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72例AP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ECG异常改变者199例,异常率为53.49%,ECG正常者173例(46.51%)。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ECG异常1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84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90.995);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降低和T波的改变等。结论AP常伴有ECG的异常改变,ECG监测对判断AP的病情发展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抗坏血酸(AA)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维生素C(Vi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AP患者40例,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4例,SAP16例。将16例SAP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VitC2g稀释于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不用VitC。另选1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AP患者入院时血清AA及C-反应蛋白(CRP),另外,对SAP两组分别在入院第2、3、7天检测血清从,并观察两组SAP患者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从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血清从显著降低(P〈0.01),CRP显著升高(P〈0.01),SAP治疗组入院第2、3、7天血清从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AP治疗组患者体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AP患者血清从明显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给予VitC治疗能明显提高SAP患者血清从水平,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对胰腺炎的病因、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2例急性胰腺炎患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两组,检查肝功能。结果:MAP组合并肝损害17.7%(25/41),SAP组为100%(41/41)。谷丙转氨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两组有显性差异(P<0.05)。合并肝损害患的同时合并消化道出血,SAP43.9%(18/41),MAP为16%(4/25)。(P<0.05)。病因按有胆系疾病史和有饮酒及暴饮暴食分为两组,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性(P>0.05)。>55岁合并肝损害54.2%(39/72);≤55岁24.5%(27/110)。(P<0.01)。结论:肝脏损害程度与急性胰腺炎程度呈正相关。MAP合并肝脏损害预后不良。肝功能损害与急性胰腺炎病因无直接相关性。年龄对急性胰腺炎的发展及预后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时血浆白蛋白,血钾和血糖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18例SAP、31例MAP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及31例健康成年人(HC)的血浆白蛋白,血钾和血糖水平。结果:急性期SAP和MAP组的血浆白蛋白,血钾水平较HC组显著降低,且SAP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较MAP组显著降低;SAP组与MAP组的血糖水平较HC组显著升高,且SAP组的血糖水平较MAP组显著升高,SAP组血浆白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及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MAP组。结论:血浆白蛋白,血糖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指标,血钾不能作为评价AP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和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时血浆清蛋白、血脂、血糖和血钙、血镁、血磷、血钾等的代谢异常及发生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24h内,空腹12~14h于次日清晨采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79例SAP、93例MAP患者的血浆清蛋白、血脂、血糖和血钙、镁、磷、钾等离子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P组血浆清蛋白水平、血钙水平较MAP组显著降低,SAP组血糖水平较MAP组显著升高。SAP组血浆清蛋白、血钙降低的发生率及血糖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AP组。结论:血浆清蛋白、血糖、血钙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指标,血三酰甘油、血钾、镁、磷不能作为评价AP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治的57例AP合并肝脏损害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肝损害程度对病情及病程的影响。结果57例患者中,重症胰腺炎(SAP)31例,轻症胰腺炎(AMP)26例。MAP肝脏损害较SAP轻,SAP肝脏损害程度重,MAP肝脏损害程度轻,SAP肝脏损害病程轻,MAP肝损害明显延长(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大多伴有肝脏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抗坏血酸(AA)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患者40例,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4例,SAP16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维生素C2g稀释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不用维生素C。另取1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患者入院时血清AA及C.反应蛋白(CRP).SAP对照组及治疗组另外分别在入院第2、3、7天检测血清AA,并观察两组SAP患者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A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血清AA显著降低(P〈0.01).CRP显著升高(P〈0.01);SAP治疗组入院第2、3、7天血清AA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AP治疗组患者体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AP患者血清AA明显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给予维生素C治疗能明显提高SAP患者血清AA水平,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甘油三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地位(附1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郁珍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07-207,222
目的 探讨高甘油三脂 (HTG)血症在急性胰腺炎 (AP)发病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5 2例与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 60例 ,以酶法等测定两组血脂值。结果 显示TG升高在SAP组较MAP组有显著性差异 ,TG异常率SAP组 40 3 8% (2 1/5 2 ) ,MAP组 2 0 % (12 /60 ) (P <0 0 1)。TG5 65~ 11 3mmol/L时 ,SAP组的病例数 14 /5 2例 ,占 7 69% ,MAP组为2 /60 ,占 3 3 3 % ,当TG >11 3mmol/L时 ,SAP组为 3 /5 2 ,占 5 77% ,MAP组未见病例。结论 TG升高的AP中 ,SAP的患病比例显著高于MAP ,且随着TG水平的升高 ,患SAP的风险明显高于MAP ,说明HTG血症在AP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黎雪华 《广西医学》2010,32(8):934-93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诱因、病理机制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12例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胰腺炎与肝损害程度之间关系。结果 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8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3例;合并肝损害62例(55.4%);MAP组肝损害发生率46.1%(41/89),低于SAP组的91.3%(21/23)(P〈0.05);SAP组ALT、AST、GGT、ALB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TBI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病死率为9.5%,均为SAP患者。结论肝损害的程度及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4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组32例,轻症AP(MAP)组42例。分别对其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且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原因,在我国既往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其次是酗酒和暴饮暴食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高脂血症(HL)已成为AP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AP病因的1.3%~3.8%,而12%~38%的AP伴有甘油三脂(TG)升高。所以,HL既是AP的病因,又是AP代谢紊乱的常见并发症,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芙成  斯锞 《西部医学》2005,17(3):217-218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与高脂血症(Hyperlipidaemia,HL )的关系。方法 选择AP患者1 4 2例作为病例组,急性胆囊炎79例、急性胃肠炎82例作为两对照组。于入院后2 4小时内行空腹血脂检查。结果 AP组HL患者5 2例(36 .6 2 %) ,HL患病率及甘油三脂(TG)水平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 .0 5 ) ,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组(P<0 .0 1 )。分别比较重型AP组与轻型组、AP复发组与初发组TG、TC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 .0 1 )。结论 HL与重型AP及AP反复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2月以来收治的17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AP中合并肝损害患者114例,占64.8%,其中轻型胰腺炎(MAP)占60.6%(94/155),重型胰腺炎(SAP)占95.2%(20/21),SAP发生肝损害较MAP高,且损害的程度较MAP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P肝功能恢复时间较长。结论急性胰腺炎易合并肝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病情轻重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胆道压力、氧自由基水平、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