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于情景再现的小视频联合图文宣教在预防住院儿童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将2021年住院患儿及陪护列为对照组,2022年住院患儿及陪护列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宣教,观察组采用基于情景再现的小视频联合图文宣教,比较两组陪护对住院儿童跌倒认知水平、陪护及患儿对预防措施完全依从率及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陪护对住院儿童跌倒认知得分为(91.67±8.59)分,陪护及患儿对预防措施完全依从率为19.17%,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188‰;观察组陪护对住院儿童跌倒认知得分为(104.54±7.86)分,陪护及患儿对预防措施完全依从率为55.00%,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情景再现的小视频联合图文宣教能提高陪护对住院儿童跌倒认知水平,提高陪护及住院儿童对预防措施的依从性,降低住院儿童跌倒坠床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沙海兰 《甘肃医药》2013,(11):865-867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住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评估50例老年住院患者(观察组)的跌倒/坠床危险,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同期入院的经常规护理的50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情况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x2=5,P<0.05).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发生,从而对确保老年患者住院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护理干预在老年病房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2例、观察组103例。观察组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大小进行防跌倒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80-182+186
目的 探讨目的性巡视在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南京市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32 例脑卒中患者,将2018 年1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322 例脑卒中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8 年10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310 例脑卒中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干预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措施上,实施跌倒专科管理:完善跌倒评估,加强患者和护士的预防跌倒宣教,结合目的性巡视,重点关注患者体位改变、上下床、入厕排泄、物品摆放位置等4 个方面。比较观察组两种跌倒评估量表评估结果的阳性率差异、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的国际版跌倒效能量表(FES-I)差异及两组患者在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约翰霍普金斯跌倒评估量表评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评估结果(P<0.05);干预后观察组FES-I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性巡视不仅可使患者预防跌倒的自信心增强,还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8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9月~2013年8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15,p〈0.01)。结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黄俊梅  林东霞 《海南医学》2012,23(13):108-109
目的减少脑外伤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将98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预防跌倒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经过国内专家反复论证的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根据评估的分值将跌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措施,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15.25%)和对照组(0.35%)坠床/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坠床/跌倒评估系统有助于减少脑外伤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孙小丽  向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93-1994
目的:利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落实跌倒和(或)坠床防范措施,降低跌倒和(或)坠床的发生率。方法:以杭州某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362例为观察组,2010年1~12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34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老年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患者跌倒和(或)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得分≥4分者落实跌倒和(或)坠床防范措施,将两组患者跌倒和(或)坠床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跌倒和(或)坠床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5.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51,P<0.01)。结论:通过跌倒和(或)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落实跌倒和(或)坠床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跌倒和(或)坠床的发生率,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住院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防跌倒标识联合针对性护理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7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防跌倒标识联合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2组均护理1个月。对比2组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跌倒效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前预防知识、预防信念及预防行为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预防知识(14.26±1.60)分、预防信念(28.17±3.12)分及预防行为(60.65±6.43)分均高于对照组(11.25±1.58)分、(23.26±2.55)分、(49.47±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国际跌倒效能量表(FES-1)中的室内活动、室外活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ES-1中的室内活动(30.17±3.59)分、室外活动(19.18±2.11)分均高于对照组(25.26±3.60)分、(16.25±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42-144+148
目的分析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方法对老年脊柱手术后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9月接收的60例65岁以上脊柱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9月接收的60例同龄组脊柱手术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及坠床事件发生率。于入院时及入院15 d后比较两组患者认知水平、自护能力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3.3%,坠床发生率为1.7%;对照组跌倒发生率8.3%,坠床发生率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采用护理程序方法干预预防老年脊柱手术后患者跌倒/坠床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质控流程再造,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以2014年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坠床高危因素评估质控流程;以2015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HFMEA管理模式的跌倒坠床高危因素评估质控再造流程,比较两组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高危上报率、发生率及观察组实施后事先风险指数(RPN)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跌倒坠床高危患者上报率上升、跌倒坠床发生率下降(P0.01);观察组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RPN值较实施前下降(P0.01)。结论:将HFMEA应用于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管理,可准确把握跌倒坠床风险防范的重点管理环节,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杨君艳 《吉林医学》2011,32(23):4907-4908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将300例经CT或MRI已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安全措施,观察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进行跌倒危险程度评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采用跌倒危险、坠床评估表评定其危险度,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风险事件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方法:收集300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对照组未实施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率1.2%、无坠床及护患纠纷现象,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坠床、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6.00%、4.00%、3.00%,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合理分析晚期肿瘤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风险事件的原因,并实施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俞俊秋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20-1421
目的:分析跌到风险分级管理在内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预防跌倒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对照组不干预,比较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跌倒风险管理患者人数明显下降,实施前跌倒人数为67例,实施后为5例,降低了62.0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管理后HAMD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42.52±3.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90±3.60)分(P<0.05)。结论在内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达到非常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分享宣教方式在老年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跌倒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分享的方法进行防跌倒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跌倒情况、宣教效果,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10.0%,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防跌倒意识、防跌倒措施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取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分享的宣教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防跌倒意识,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刘红  耿莉娜  王海过  张燕 《吉林医学》2011,(24):5157-5158
目的:减少卒中患者的坠床/跌倒发生次数。方法:对2 270例卒中病房住院患者进行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并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安全措施。结果:坠床/跌倒年发生次数从19次降至3次,坠床/跌倒发生率从8.3%降至1.3%,坠床/跌倒发生后果明显减轻。结论:卒中病房住院患者使用坠床/跌倒评估表,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坠床/跌倒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策略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家属防范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3.06%)低于对照组(16.33%),坠床发生率(1.02%)较对照组(9.18%)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防范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及坠床发生率,提高家属防范知识掌握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晓玲 《安徽医学》2010,31(10):1249-1250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在入院评估单上增加跌倒、坠床风险评分,如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分≥25分,则发放"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告知书"。结果使用"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告知书"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17%,与使用前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分及使用"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告知书",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跌倒风险评估及干预对帕金森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跌倒护理,观察组采用动态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的防跌倒知识教育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动态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做好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防跌倒的规范性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114例老年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性健康教育,对两组进行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MFS)评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使跌倒发生率减少14%,能够保护67%的人不发生跌倒事件。(2)观察组在是否扶墙体和扶家具行走、是否给予静脉输液/置管/使用药物治疗及是否≥70岁/乏力/体位性低血压方面的得分低于干预前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的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观察组实施干预后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得分≤50分的人数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在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Berg平衡量表在康复医学科患者防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20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9月开始实施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平衡能力进行评定,分析与预测造成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在实施Berg平衡量表后,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Berg平衡量表在康复医学科患者防跌倒坠床的应用后,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Berg平衡量表的实施对患者后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