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成药》2019,(4)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包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方法制备包合物以提高马钱子碱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再将其制成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促渗聚合物(聚氧乙烯WRS-N-10)用量、包衣增重、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聚氧乙烯WRS-N-10用量10 mg,包衣增重3.5%,聚乙二醇400用量3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25%,12 h内累积释放度88.44%。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模型,在12 h内恒速释药。结论马钱子碱包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合理,释药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Na Cl、聚氧乙烯N8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以聚氧乙烯N80、聚氧乙烯N60K、致孔剂(聚乙二醇4000)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然后,比较这2种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单层渗透泵控释片最佳处方为Na Cl用量105 mg/片,聚氧乙烯N80用量95 mg/片,增塑剂用量8%,包衣增重6.5%,综合评分16.3;双层渗透泵控释片最佳处方为聚氧乙烯N80用量150 mg/片,聚氧乙烯N60K用量70 mg/片,致孔剂用量8%,包衣增重4.0%,综合评分13.5。单层、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后者累积释放度高于前者。结论蛇床子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更完全。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20,(10)
目的制备环维黄杨星D包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并优化处方。方法将环维黄杨星D制成包合物以提高溶解度后,进一步制备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聚氧乙烯(PEO)用量、聚乙二醇400(PEG 400)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PEO用量8 mg/片,PEG 400用量25%,增塑剂用量18%,包衣增重3%,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0.82%。所得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方程(R~2=0.992 4),并且不受释放介质pH值的影响。结论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可使环维黄杨星D包合物缓慢恒速释药,从而抑制血药浓度波动,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孙彩霞  赵俊霞  苏建春  史玉荣  尹蓉莉 《中草药》2014,45(19):2782-2786
目的 制备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考察片芯及包衣处方对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选最佳片芯及包衣处方。方法 用以溶剂法制备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作为含药片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制备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利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筛选出最佳处方。结果 最佳处方为促渗透剂为氯化钠,用量为100 mg,聚乙二醇400(PEG 400)用量为15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用量为20%,包衣膜增重率为2%。结论 按最佳处方制得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12 h内可稳定释药且累积释药率大于90%,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银杏叶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为改善该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醇苷的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含药层、助推层和包衣液处方,利用f2相似因子法进行相似性判断。选择包衣液中PEG4000用量、包衣增重及助推层PEO用量为自变量,药物释放曲线的相关系数和16 h内累积释放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银杏叶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助推层中聚氧乙烯120 mg,包衣液聚乙二醇4000用量1.5 g,包衣增重11%;16 h内累积释放率90%。结论:制备的渗透泵控释制剂释放曲线符合要求,线性良好(r=0.996 4)。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银杏叶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Fang Y  Shi QW 《中药材》2011,34(5):779-782
目的:对连萸总生物碱胃滞留双室渗透泵片(TCOPT)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与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膨胀剂为PEO(Mw 5000000)与HPMC混合物(4∶1),用量50 mg,助推层渗透剂氯化钠用量为20 mg,包衣液致孔剂PEG 400用量10%,包衣增重9%。释药行为符合零级方程,具有明显的控释特征。结论:TCOPT具有良好的体外控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方法:考察各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结果:包衣膜的增重和包衣液中PEG400用量对三七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有显著影响,得到最佳处方为:衣膜增重5%,PEG400的用量为90%,NaCl的用量为30%。结论:通过处方优化可将三七总皂苷制成释药恒速、较完全的渗透泵控释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并制备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剂.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以释放度为指标筛选优化处方.结果 以微晶纤维素(MCC)、可压性淀粉、乳糖、氯化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M、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片芯材料;以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PEG) 40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丙酮溶液为包衣液,制备了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控释片.16 h累积释放率达到90%,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药模型,r=0.995 9.结论该处方工艺简单、有效、重现性好,制得的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可达到理想的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伟星  李宁  高崇凯 《中草药》2013,44(12):1568-1573
目的 制备葛根素自微乳化渗透泵缓控释胶囊,通过微孔渗透泵制剂控释难溶性药物的释放,以期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构建葛根素自微乳化体系及渗透泵控释胶囊的制备,采用微乳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对药物释放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促渗剂氯化钠的用量、包衣增重、致孔剂聚乙二醇(PEG) 400用量,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效应面优化,预测了最优处方.结果 葛根素自乳化渗透泵缓控释胶囊的处方为葛根素0.07 g、油酸乙酯0.25 g、聚山梨酯80 0.45 g、PEG 400 0.3 g、甘露醇1.07 g、氯化钠1.07 g;通过对制备处方和预测处方在4、8、12h的释放度的考察,发现该缓控释胶囊符合零级释放模型.结论 自微乳化渗透泵胶囊可以解决难溶性药物的控释制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NaCl用量、致孔剂含量、包衣增质量为自变量,药物累积释药量及累积释放量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因变量,应用Design Expert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34 mg,致孔剂质量分数99%,包衣增质量4%;优化处方呈零级释放特性.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建立了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的处方筛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连与人参不同配伍剂量对水煎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人参黄连分别按1∶0,2∶1,1.5∶1,0.5∶1比例配伍,煎煮制备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配伍剂量水煎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人参-黄连不同配伍样品中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分别为36.68,39.41,44.33 mg·g-1,盐酸药根碱分别为8.607,8.349,10.790 mg·g-1,二者含量随人参用量的减少而增加。结论:黄连-人参配伍后不利于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溶出,按0.5∶1配伍时黄连中2种生物碱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难溶性药物岩白菜素高载药量单室单层渗透泵型控释片。方法:以渗透泵片常用辅料为混合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利用等渗原理优化片芯处方;以岩白菜素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包衣处方。结果:PEG 1500质量分数1.30%,包衣增重9.5%时,制得的岩白菜素高载药量渗透泵片累积释放度接近80%,符合零级释药特征。结论:充分发挥辅料多种功能可有效提高渗透泵片载药量;优化片芯与衣膜处方的方法能显著缩短试验周期,为渗透泵制剂处方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吴超  赵宗哲  鲁明明  赵文明 《中草药》2014,45(11):1561-1565
目的 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比较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的单层和双层渗透泵片在释药行为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劣。方法 分别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增溶型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并对处方中的影响因素:渗透压活性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助悬剂的用量、包衣液中致孔剂的用量和包衣厚度进行优化,通过体外溶出实验对比2种制剂的释药行为。结果 制备的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均符合零级释放,对2种制剂分别与零级释药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分别为r1=0.998 1,r2=0.990 6。结论 人参皂苷Rg3双层渗透泵片比单层渗透泵片释药更加完全,但是制备工艺比单层渗透泵片复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研究猪胆汁炮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溶出效果的影响,探讨胆黄连寒性增强的炮制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检测波长345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磷酸三乙胺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25%~30%A;15~20 min,30%~55%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45 nm。结果:黄连水煎液、胆黄连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1.17%和78.50%;黄连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3.93%,51.59%,56.16%;胆黄连水煎液中三者的转移率分别为80.42%,64.21%,64.79%。结论:黄连经猪胆汁炮制后能够增加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在水煎液中的溶出,可达到寒性增强的炮制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美云  雷小小  周江  唐婷  桂卉 《中草药》2016,47(18):3204-3210
目的优选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考察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特征。方法以莲心碱在2、6、12 h的累积释放度(Y_2、Y_6、Y_(12))为评价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考察促渗剂Na Cl的用量(X_1)、致孔剂PEG 400的用量(X_2)、包衣增重(X_3)对药物累积释放度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处方,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并对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为166.0 mg,PEG400用量为80.5%,包衣增重为3.5%。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优化模型,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备的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符合设计要求,且其体外溶出实验符合零级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峨眉地区黄连在不同生长条件下,个体营养器官生物量及根茎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栽培方式,为黄连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峨眉黄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基地为观测对象,采集不同海拔高度、遮荫方式及种植密度4年生黄连样品,分析黄连个体营养器官生物量的变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PR-HPLC)测定黄连根茎中7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乙腈-3.4 g·L-1KH2PO4溶液(H3PO4调p H 3.0)(40∶60),流速1.2 m L·min-1,检测波长345 nm。结果:在海拔1 200~1 800 m峨眉地区,黄连个体营养器官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7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采用遮阳网方式与传统搭棚遮荫无显著差异,但该技术省工、省材,保护了森林资源;采用株行距10 cm×10 cm正方形栽植较株行距12 cm×12 cm正方形栽植每公顷可增产32%。结论:峨眉地区黄连适宜在海拔1 200~1 800 m,单层网遮荫和株行距10 cm×10 cm的条件下栽培,为黄连药材的GAP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白及胶为主要成膜材料,将临床有效经验方——儿黄散研制开发成阴道用缓释双层膜剂。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白及胶为黄连明矾药膜层的成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白及胶为儿茶药膜层的成膜材料,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儿黄散白及胶缓释双层膜,以外观质量(浆液状态、成膜性、脱膜性、均匀性、黏连性、表面光滑度、柔软性)评分、黏附力和体外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该膜剂的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儿茶药膜层最优处方组成为CMC-Na质量分数1.61%,白及胶质量分数3.81%,甘油用量8.49%;黄连明矾药膜层最优处方组成为HPMC质量分数1.15%,白及胶质量分数3.41%,甘油体积分数10.02%。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儿黄散白及胶缓释双层膜处方稳定可行,该制剂具有使用方便、药物滞留时间延长等特点,为中医药治疗宫颈癌提供一个可行的现代中药制剂,并为类似中药膜剂的研究积累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