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侧吻合术式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应用作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内瘘首选术式的优势。方法:将45例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侧侧吻合方式在鼻烟窝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15例,在腕部建立动静脉内瘘。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彩超测得术后8周及1、2年吻合口血流量及动脉瘤形成率。结果:侧侧吻合术可保证动静脉吻合口足够长度,从而保障了内瘘应用中足够的血流量,术后1、2年治疗组吻合口血流量更大,分别为(952±176)ml/min、(896±103)ml/min,对照组分别为(847±110)ml/min、(795±98)m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治疗组动脉瘤形成率更小,分别为3.33%、10.0%,对照组分别为33.3%、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保留了近端血管可以在腕部再建标准内瘘,是血管条件良好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侧侧吻合术式可作为鼻烟窝内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木瓜酒保护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血透中心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喜辽妥外擦,实验组使用木瓜酒外敷,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疼痛、血肿发生率及内瘘血流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疼痛、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6.67%、10%及10%、6.67%,内瘘血流量分别为(282.33±35.98)ml/min及(292.67±42.01)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瓜酒在保护动静脉内瘘方面具与喜辽妥有同样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54例糖尿病肾病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动静脉瘘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的把控动静脉内瘘的启动时机,熟练的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穿刺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在结束时正确的按压血管,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促其早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的压迫止血位置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透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按压皮肤针眼位置止血法,实验组患者选择按压血管针眼位置止血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应用按压血管针眼位置止血法,具有比较显著的止血效果,同时能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小武  汪莫亚  张慧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300-301,F0003
目的通过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彩超监测,并与常规前臂动静脉内瘘比较,以评价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内瘘术式不同分为二组,其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30例、前臂动静脉内痿组2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比较二者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与前臂动静脉内瘘组手术1年后通畅率分别为90.0%(27/30)和90.5%(19/21);吻合口内径分别为(3.10±0.11)mm和(3.40±0.12)mm;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分别为(368.4±6.2)ml/min和(381.2±6.0)mJ/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23.8%(5/21)。二者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17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与前臂动静脉内瘩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可做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内瘘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芦荟对动静脉内瘘的早期干预及其功能维护。方法将265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6和129例。实验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第2天用芦荟外涂和外敷,而对照组术后作常规的握拳,湿热敷等功能锻练,随访观察13个月。结果实验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明显缩短,首次血流量充足和穿刺的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05)实验组动静脉内瘘1年的栓塞率,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芦荟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减少内瘘血管的感染,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点选择对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动静脉内瘘以外的静脉血管回血,对照组采用动静脉内瘘回血。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瘤、内瘘狭窄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瘘阻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静脉内瘘以外的静脉血管回血能减少内瘘并发症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和带袖套隧道导管对于血透的充分性和并发症。方法本研究选取8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实验组患者采用带袖套隧道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透充分性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采用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价血透充分性,2组Kt/V值均>1.2,2组血透充分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和带袖套隧道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均具有良好的血透充分性,其中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少,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但在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时采用带袖套隧道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也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终末期肾衰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因及相关性,同期35例终末期肾衰透析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女性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形成的机率高于男性。血栓纽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血肿(2.2±0.8)次/月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机率较高。结论终末期肾衰透析患者血压过低、过度超滤和不适当的穿刺易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9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4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维持性血透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维持性血透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血栓形成、感染、出血、血管瘤、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病人依从性,减少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按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成功后,按住针柄转动针体,以针体圆点提示转动180°,即使针尖斜面向下并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并常规固定。比较2组的透析效果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透析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后针尖斜面向下固定进行透析能保证透析效果,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针尖斜面向下固定透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17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瘤样扩张率及内瘘闭塞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但能使化妆你和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改善动脉瘤样扩张与内瘘闭塞情况,减少病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联合喜辽妥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铃薯、喜辽妥软膏两者合用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新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1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为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组,喜辽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辽妥软膏外敷,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马铃薯加喜辽妥软膏联合外敷。观察3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在12个月内发生栓塞、狭窄、局部血管硬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喜辽妥组及联合组患者内瘘闭塞、内瘘狭窄、血管硬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内瘘狭窄、内瘘血管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喜辽妥组患者(P〈0.05)。结论:马铃薯与喜辽妥软膏合用能有效预防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及内瘘血管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维护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远红外线照射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不良状况,但HITH-4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保护作用的有效性评价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HITH-4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2020-01-01至2020-06-0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局部涂抹;干预组:应用HITH-4远红外线治疗仪进行内瘘侧肢体照射并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干预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针眼愈合时间、血痂消失时间、透析血流量、透析动脉压、肱动脉血流量以及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针眼愈合时间与血痂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透析血流量和动脉压高于对照组,肱动脉血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TH-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肾内科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5.00%、感染发生率5.00%、心力衰竭发生率0、窃血综合征发生率6.67%、并发症发生率4.17%;对照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21.67%、感染发生率15.00%、心力衰竭发生率8.33%、窃血综合征发生率25.00%、并发症发生率17.50%;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动静脉内瘘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中血栓、感染、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的发生,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血透中心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110例,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外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对比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霞  任冬云 《四川医学》2011,32(9):1502-150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1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分析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王果英  古青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32-1833
目的探讨喜疗妥涂抹配合马铃薯贴片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维持性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喜疗妥加热敷配合马铃薯贴片,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热敷护理动静脉内瘘血管,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血管弹性、血流量、血管杂音、血管并发症等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疗妥配合马铃薯贴片热敷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并能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对于需要依靠透析治疗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李颖 《现代医学》2014,(4):464-465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法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钝针扣眼法穿刺30例,对照组区域法穿刺30例;12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管血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钝针扣眼法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法穿刺可有效地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敷加喜疗妥乳膏在维护和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发生并发症时予热敷后外涂喜疗妥乳膏,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热敷法。观察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好转率。结果热敷加喜疗妥外涂法对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优于单纯热敷法,观察组的显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加喜疗妥外涂对维护和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使内瘘血管及局部硬化皮肤弹性增加,血肿或血管硬结消失或减轻,瘢痕明显软化,内瘘血流量增加,静脉压降低。且取材价格便宜及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