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对850例单胎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血糖正常组、GCT阳性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以及GDM+胰岛素组;检测上述孕妇所生850例新生儿出生后0~2 h、3~6 h、7~12 h、13~24 h的血糖水平。比较出生后不同时间段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比较5组孕妇对应的新生儿中低血糖发生率、出生体质量以及出生后0~2 h血糖均值。结果 850例孕妇中,血糖正常组586例(68.94%)、GCT阳性组73例(8.59%)、GIGT组71例(8.35%)、GDM组68例(8.0%)、GDM+胰岛素组52例(6.12%),5组孕妇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850例新生儿中低血糖者共44例占5.18%,其中出生后0~2 h检出者最多(52.27%),且检出率随着出生时间的延长而下降。GDM+胰岛素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均值显著高于其余4组(P均0.05),而其余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CT阳性、GIGT以及经饮食治疗后血糖达标的GDM孕妇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而需经胰岛素治疗的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仍较高,应及时监测新生儿血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单胎孕妇共6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糖耐量正常的单胎孕妇共9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6 h、12 h、24 h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6%和21.7%(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的血糖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后2 h、6 h、12 h、24 h的血糖值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与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应加强预防、诊治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糖筛查异常试验异常而糖耐量试验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糖筛查异常而OGTT正常的孕妇256例,比较糖筛和糖耐量结果、胎儿大小、分娩方式。结果糖筛查异常而糖耐量正常者巨大儿的发生率(11.3%)较糖筛正常孕妇(5.3%)高,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血糖>4.6 mmol/L、2 h血糖>6.7 mmol/L者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增加。糖筛异常而糖耐量正常者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糖耐量中2 h血糖值较其正常体质量儿组高,2 h血糖>6.7 mmol/L时,血糖值与胎儿大小相关。结论孕期应重视糖筛异常而OGTT正常孕妇的血糖监测,指导饮食,糖耐量中2 h血糖的监测对孕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玉女煎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条件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玉女煎。治疗两周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脂含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6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而HDL-C治疗后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妇剖宫产、羊水异常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早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女煎联合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对改善妊娠、减少围生儿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7例,随机分为血糖管理组和未管理组,血糖管理组从饮食、运动、药物三方面加强调控,另外选择正常孕妇40例作为对照,随访至新生儿出生后28天,比较孕妇、围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糖管理组孕妇妊高症发生率、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均低于未管理组孕妇,新生儿评分高于未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孕中晚期加强血糖管理,是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FPG)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临床价值,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韶关市铁路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的180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检查的正常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 h血糖(1h PG)、服糖后2 h血糖(2h PG)以及HbAlc。结果:观察组孕妇的FPG、1h PG、2h PG、HbAl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的FPG联合HbAl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FPG、OGTT、HbAlc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G联合HbAlc检测在诊断GDM时阳性率更高,且检测方式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本脲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使用格列本脲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h血糖(2h PBG)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格列本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治疗后对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发生率的影响不及胰岛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方治疗痰瘀内阻型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湿通络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及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及OGTT2h血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通络方能明显降低糖耐量异常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唾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意义。方法选择行产前检查的76例孕24~28周妇女,每例均口服100 g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同时采用唾液葡萄糖试剂盒测定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结果正常组与妊娠糖尿病组孕妇空腹血糖和唾液葡萄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娠糖尿病组孕妇口服葡萄糖后各时段血糖和唾液葡萄糖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唾液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密切相关,通过测定唾液葡萄糖可以间接监测妊娠期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预测中孕早期空腹血糖值(FPG)的作用。方法:选取东莞市沙田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例与正常妊娠期孕妇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行血糖筛查及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析两组孕妇不同妊娠阶段FPG、孕早期FPG水平变化与孕24~28周OGTT检查的FPG、服糖后1h血糖、服糖后2h血糖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孕妇不同妊娠阶段的FPG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早期FPG水平升高,孕24~28周OGTT检查FPG、服糖后1h后血糖、服糖后2h后血糖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增高了0.40mmol·L~(-1)、0.54mmol·L~(-1)、0.49mmol·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早期FPG有助于推断孕24~28周FPG、服糖后1h后血糖、服糖后2h后血糖值,对预测孕妇是否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存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各项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东莞市虎门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 200例,均对其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照检测结果将空腹血糖、服糖后1 h、2 h血糖3项均正常的孕妇分为正常组,任意一项异常或合并两项及多项异常孕妇分为GDM组。GDM组中单纯空腹血糖值异常为GDM甲组,空腹血糖值异常合并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乙组,空腹血糖正常而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丙组。参照75 g OGTT检测结果按照血糖值异常的时间点,1项异常血糖值为I组,2项为II组,3项为III组。观察各组血糖指标异常情况对于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1)GDM组中早产、大于胎龄儿(LGA)及剖宫产发生率与正常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LGA、巨大儿发生情况与丙组相比,相对较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甲组与丙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II组与正常组比较,LGA、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中仅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糖异常指标≧1项或75 g OGTT检测3项时间点血糖值均异常时,不良妊娠率较高,应加强重视并给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杏娥 《世界中医药》2014,9(7):886-888
目的:对使用参苓白术散来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82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给药前和连续给药24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随访24周后,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总有效率79.1%;对照组总有效率53.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餐后2 h血糖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控制糖耐量异常进展,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证型特征。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采集来自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的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体质证型并分析其特征。结果:251例中气虚痰湿质占41.4%,气郁湿热质占27.9%,气阴两虚质占16.7%,阳虚血瘀质占13.9%。提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体质较为常见。IGT伴存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发生率气阴两虚质为33.3%,阳虚血瘀质为37.1%,均较气虚痰湿质、气郁湿热质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痰湿组、气郁湿热组、气阴两虚组和阳虚血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这2种体质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质、阳虚血瘀质。但气阴两虚、阳虚血瘀这2种体质可能更易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糖、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120例确诊为肝肾亏虚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联合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汤治疗,入院确诊后即给予六味地黄汤口服治疗,2次/d,早晚各1次,7 d/疗程,2组均给予治疗至分娩结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控制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结合胰岛素能有效的控制肝肾亏虚型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并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同时能降低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护理过程中予以个体化营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孕妇8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个体化营养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水平、血压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孕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产后大出血、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护理过程中,予以个体化营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孕妇血糖水平及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2):221-223
目的:研究参芪麦味地黄汤治疗妊娠期首发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的效果及对母儿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132例妊娠期首发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6例,其后根据OGTT试验结果各分为两个亚组,在对照组中,GDM患者36例,GIGT患者30例;在治疗组中,GDM患者35例,GIGT患者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胰岛素和参芪麦味地黄汤治疗。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改善效果强于对照组,且GIGT患者的改善效果强于GDM患者(P0.05);治疗组的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GIGT患者与GDM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首发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患者,采用参芪麦味地黄汤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尿病90例母婴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8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GDM)90例,同期90例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GDM组中孕妇的剖宫产率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围生儿合并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对母婴危害大,应及早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健脾祛湿法干预葡萄糖耐量的异常情况。方法:选取和平县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上采用健脾祛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3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比较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上进行健脾祛湿法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甘油三酯增高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了解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方法 162例冠心病患者,年龄(77±7)岁,均为男性。空腹抽血查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然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了解糖代谢紊乱情况。按照甘油三酯1.7mmol/L、1,7-2.0mmol/L和≥2.0mmo1/L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糖耐量试验的差异。结果 162例中,糖尿病43.2%,糖耐量异常24.7%,糖调节受损7.4%,空腹血糖受损4.9%,正常血糖21.6%,共有78.3%存在糖代谢异常。如果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将有41,4%漏诊糖尿病,24.7%漏诊糖调节紊乱。B组及C组空腹血糖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C组餐后2 h血糖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能有较高比例的糖代谢紊乱,有必要常规进行OGTT试验,尤其是伴有甘油三酯增高的患者,从而早期发现糖尿病或糖代谢紊乱,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选取40例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比较3组患者糖耐量、胰岛素指标及不同Child-Pugh分级多项指标,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1肝硬化组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血糖高峰出现时间一致。肝硬化患者C肽分泌曲线基本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C肽分泌曲线偏低。肝硬化组各时间点胰岛素敏感指标(ISI)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2肝硬化组服糖后各个时段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且各个时段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3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患者空腹血糖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患者餐后2h血糖(2h 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明显高于A级(P均0.05),C级患者2h PG、FINS、胰岛素释放指数(IRI)及ISI水平均明显高于A级(P均0.05),C级患者FINS水平明显高于B级(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往往存在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现象,临床定期进行糖耐量、胰岛素及C肽指标测定对制定相关治疗措施、预防肝源性糖尿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