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少川 《山东医药》2011,51(24):1-1
近年来,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我国小儿骨科发展快,临床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对医学的发展影响深刻,知识又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积累了很多学术理论。除了医学自身的理论和技术外,电子仪器和计算机在医学界广泛应用,节省了不少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应用电子设备,避免冥思苦想,方便而且快捷。州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和特色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人们发现许多中药具有抗心律失常及潜在的预防猝死作用.但这些认识往往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且缺乏十分充足的科学依据.现代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膜片钳技术的发明应用,使得人们对中药的认识逐步由传统经验走向科学.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价格低廉、天然、无或低毒副作用及便于长期服用的优势.因而探索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一步挖掘中药在抗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抗心律失常中药的心电生理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免疫学近30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近10余年,免疫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并揭示了许多疾病的发主、发展规律。近年来广大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应用现代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病理现象,中药药理、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医药学开创了新的途径。1中医药学对免疫学的认识和发展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而斗争的结果决定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内…  相似文献   

4.
2020年3月,我国原创降血糖天然药物"桑枝总生物碱片"获批上市,成为10几年来我国首个获批的中药创新药,也是糖尿病治疗领域唯一有效组分天然药物。在桑枝总生物碱的研发秉承中药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以确定桑枝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有效组分及评价其药效特点及药理作用机制,故桑枝总生物碱具有其他中药不可比拟的作用靶点清晰、物质基础明确和降血糖作用显著等特点,其广泛的糖尿病治疗综合获益优于单纯糖苷酶抑制剂,具有天然药物独特的多重药理作用优势。本文从药理学研究角度,回顾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从"中药宝库"中寻找降糖药物过程,以及采用现代药理学手段及理念完善药效学评价体系,并广泛挖掘桑枝总生物碱多重药理作用特点及潜在机制。评述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理念,从天然药物中获取有效活性成分和新药研究中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和理念创新,旨在为创新中药发展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探讨复杂生命现象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医理论上的认识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蛋白质组学在揭示中医证候研究、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中药药效评价方面的作用,说明将蛋白质组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对于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中药处方认识的几个误区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365000)李峰中药处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中药治病却是从单味药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学知识的积累,治疗经验的总结,人们逐步懂得了两味药或多味药配合而成的处方的药理作用,并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上手术、肝移植、生物疗法、中医中药等的进步,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部分可治之症”,特别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原发性肝癌研究和治疗中的渗透,给肝癌的攻克带来了一束曙光。现就目前原发性肝癌中医中药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中药发展模式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与药的密切关系着手 ,提出医与药无论研究还是应用均是不可分割的观点。首先论述了中医整体观的合理性与优势 ,是朴素的系统论 ,尚需借助现代科学上升到科学系统论。指出了现代化中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现代化中药研究应该回归中医整体性 ,不能急于求成 ,要重视中医药基础性理论研究 ,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必须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临床疗效客观评价的现代研究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衰老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抗衰老疗法不管在传统中医理论还是现代研究中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衰老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临床认识 ,以及抗衰老中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走出误区,发展现代康复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从无到有,日益发展,但与医学发达的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也与我国经济及医学发展不相适应。萁原因何在?作从事神经临床工作几十年,近7~8年来把重点放在神经康复学上,在实际工作中深切感到从社会到医学界存在着对现代康复医学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现代康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发现皮肤给药除了局部作用显著外 ,还可以透过皮肤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产生作用 ,且皮肤间还有储存作用 ,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稳 ,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中时间—血液曲线上表现的“峰谷”现象。[1] 因而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 .TDD)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但TDD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可喜的是许多学者已开始进行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的实验研究。发展中药透皮系统 ,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的挑战 ,也是中药外治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对近十年来有关中药透皮…  相似文献   

12.
近廿年来,泉州地区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科在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中西医结合理论、中医证型研究、临床诊疗技术、中药动物和临床试验、中医护理和临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发展,现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1929年日本人首先从茶叶中提取分离儿茶素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茶儿茶素进行了研究。上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楼福庆等在国内率先发现茶儿茶素的氧化产物茶色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与促纤溶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从茶叶中提取的物质越来越精细,且对其结构及作用机制掌握更详尽,学者对茶叶提取物药用研究也从茶色素到茶多酚,继而深入到儿茶素及儿茶素单体。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儿茶素具有抗癌、抗突变、防辐射等多种功效。笔者仅就茶儿茶素的调脂作用及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心血管疾病使用中药的药物警戒工作应如何开展。方法 通过分析国内外医疗机构开展药物警戒的工作现状,基于我国“十四五”期间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探讨在心血管疾病中药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结果 尽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心血管疾病中药药物警戒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中药成分复杂、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和识别;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体系不完善;中药临床试验难度大,缺乏国际共识等。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建立中药药物警戒制度、建立中药药物档案、加强医护人员的中药药物知识培训、建立中药药物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和分析、加强与药品监管部门的合作、加强中药安全性的现代研究等措施,不断完善中药药物警戒工作。结论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对心血管疾病中药药物警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相关工作以确保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中药药物警戒工作的水平,推动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以及矿物,由于入药部位的不同,如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动物有皮、骨、筋、角、肉,矿物常夹有砂石等。对采集来的药材,进行去芦、去节、去毛、去皮、去皮尖、去心、去核、去翅足、去油等非药用部位的去除及药用部位的分离,是提高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中药炮制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单味药进行深入的研究,使许多中药在非药用部位的取舍,有了新的见解并被采纳使用,有的则引起了争论,所以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严肃对待,不可鲁莽造次。  相似文献   

16.
在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各种疾病都经历了从一无所知到全面了解的过程。在过去,对一种疾病的认识了解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的进步,这个过程被大幅缩短,许多种疾病在现代科学技术面前被治愈和攻克。但是,对于一些棘手的疾病,现代科技仍束手无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烟雾病是一种年轻的疾病,因为从其首次报道到现在仅仅经历了50多年。虽然近年来烟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阐明,诊断标准难以统一,而且尚未找到根本性的治疗方法,留给我们许多有待探索的领域。本期杂志刊登了几篇有关烟雾病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文章,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以推动烟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开发出了不少中药针剂,拓宽了临床用药的范围,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方法。现将中药针剂治疗肺心病的文献简述如下。 1 川芎嗪注射液魏东光对COPD引起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10例,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3 mg加入10%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在历代医家广泛实践基础上总结得出的疗效确切的处方。因此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复方的配伍机理、有效成分和药理药效等作用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对于探索中药配伍的规律 ,发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变中药剂型等有着重要意义。1 配伍意义的研究  中药复方的配伍不是药物作用在数量上的简单相加 ,也不是机械式的毒副作用的抵消 ,而是通过药物间复杂的配伍作用 ,使之发生质的改变。这种药物配伍的观点 ,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也为人们所接受。1.1 协同作用 补阳还五汤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 ,由…  相似文献   

19.
中药有效成分复方秉承中药复方配伍理念和优势,其物质基础相对明确,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简述了中药组分/成分复方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回顾了中药组分复方防治肝病研究现状,并从基于临床中药复方的组分复方探索和针对已知的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进行组合研究等两方面详细阐释了中药组分/复方防治肝病的研究策略,指出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为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体系,是一种继承并发扬中医药理论的创新研究模式,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药物配伍是中药复方的关键指导思想,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丹参与川芎在中医临床中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近期研究发现,丹参-川芎药对为活血化淤类复方中药中最常见的组合,能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抗炎症反应、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等药理作用。本文从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丹参-川芎药对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为基于丹参-川芎药对组合现代中药的合理应用与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