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化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例,选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对照组患者,试验组给予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治疗3个月的经济费用。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RF、CRP和E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2组患者的经济费用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RF、CRP和ESR,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13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晨僵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缓解时间,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蜡疗联合生物灯照射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9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加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中药蜡疗联合生物灯照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关节控制指数、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时间、握力、15米步行时间、疼痛评分(VAS)、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控制指数、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时间、握力、15米步行时间、VAS 、DAS28、ESR、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蜡疗联合生物灯照射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炎症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明妹 《当代医学》2022,28(6):43-46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骨保护的影响,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更多、更积极手段。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萍乡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安慰剂(淀粉)+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10 mg/d;观察组为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10 mg/d,对比疗效、关节肿胀、关节压痛、骨密度、骨钙素等成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T值、骨钙素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个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及DAS28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氨蝶呤及稳定剂量泼尼松≤10 mg/d基础上,采用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还有助于改善骨保...  相似文献   

6.
王云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44-164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本次试验的有64例。治疗组33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对照组31例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16周观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16周进行疗效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刘朝民 《吉林医学》2023,(2):426-428
目的:观察枸橼酸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于老年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患者86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甲氨蝶呤片联合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含量。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性指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hs-CRP、ESR和抗CCP抗体均低于对照组,且IgG、IgA以及IgM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较对照组74.42%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于老年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确切,有效降低疾病的活动度并下调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祛风通络方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祛风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晨僵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风通络方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加快症状缓解,其效果优于单纯氨甲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白芍总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痹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骨痹汤,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痹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许百洁  李奕琏 《西部医学》2010,22(12):2255-2256
目的观察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甲氨蝶呤每周定量口服10~15 mg 1次,联合益赛普50 mg,每周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23例),甲氨蝶呤每周定量口服10~15 mg 1次,疗程12周。以ACR20为主要评估指标,ACR50及各具体观察指标为次要评估指标。结果试验组ACR20及各具体观察指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50试验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予来氟米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8周后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沉、类风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沉、类风湿因子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沉、类风湿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采用塞来昔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服用甲氨蝶呤10 mg/周,服用甲氨蝶呤后的第2天服用10 mg叶酸以抵抗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塞来昔布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肿胀、血沉、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凌泉 《当代医学》2014,(34):131-13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联合组患者采取来氟米特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综合评价与分析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方面,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为92.00%(23/25),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为12.00%(3/25),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剂量激素配合甲氨蝶呤或配合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均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常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疗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所属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观察组(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每组患者34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计数、关节肿胀以及疼痛指数等情况。结论 2组患者在治疗4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血沉和DAS28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相较于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和关节疼痛、肿胀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6)及试验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阿昔洛韦及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痊愈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智斌 《中外医疗》2013,32(4):139-139,144
目的评价四妙消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湿热毒痹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四妙消痹汤,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联合尼美舒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ASO(〉500U)、CRP(+)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SR(mm/h)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热毒痹证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月的ACCP、CRP和RF的变化。结果:从治疗2月后开始,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1月时,两组之间的ACCP、RF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3、4月时,两组之间的ACCP、CRP和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RA患者的ACCP、CRP和RF水平降低程度显著,有效控制病情,为临床治疗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及西药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