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RDW)及中性粒/淋巴细胞百分比(N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病人15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于住院的非心房颤动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姓名、年龄、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将房颤组按房颤的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0例和非阵发性房颤组(包括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100例。比较房颤亚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NLR及RDW、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房颤亚组间RDW、CRP及N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密切相关,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非阵发性房颤组CRP、RDW及NLR高于阵发性房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95例和对照组105例;同时将房颤组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53例和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42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RDW及NLR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49、3.456,P<0.01)。与阵发性房颤亚组相比,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RDW及NLR值明显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OR=0.344,95%CI 0.152~0.777,P=0.01),而NLR不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OR=0.573,95%CI 0.271~1.209,P=0.144)。ROC曲线显示,RDW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P=0.002,95%CI 0.654~0.886),最佳诊断Cut-off值为13.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7%和91.7%。结论 RDW及NLR增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相关,RDW增高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123例住院AF患者(62例阵发AF,61例持续AF),根据左房直径分为两组,其中97例为左房扩大组(左房直径≥35 mm),26例为左房正常组(左房直径<35mm),对两组的基线特征、AF类型、合并代谢综合征例数、超声心动图指标、生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非瓣膜性AF患者左房直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左房扩大组代谢综合征(IDF标准)发生率高于左房正常组(72.9%vs 46.2%,P<0.01)。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尿素氮、肌酐水平、体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瓣膜性AF患者左房直径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AF类型、年龄、尿酸水平及代谢综合征(OR值分别为4.428、1.078、1.010及4.888,P值均<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非瓣膜性AF患者左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可以作为改善心房重构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31-34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预测房颤(AF)患者左心房(LA)/左心耳(LAA)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 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明确为LA/LAA血栓AF 患者,归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血栓的AF 患者45 例,归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分析LAVI 预测LA/LAA 的临床价值,探讨影响LA/LAA 血栓的临床因素。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房颤病程、CHA2DS2-VASc 评分、LAV、LAD、LAVI 及LAAW 增加,但LVEF 下降;②LAVI 预测LA/LAA 血栓的价值曲线下面积(95%CI)为0.81(0.71~0.91),最佳诊断界值为29.48 mL/m2,敏感性及特异性(95%CI)为0.68(0.55~0.73)和0.77(0.69~0.85);LAVI、LAD、LAV 及房颤病程与LA/LAA 血栓有关(OR=3.33、2.24、1.55 及1.14)。结论 LAVI是LA/LAA 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血管病人较差的预后有关。旨在对有左房血栓(LAT)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和无左房血栓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之间的NLR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155名NVAF病人,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LAT。NLR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结果155名病人中有16名(10.3%)病人存在左房血栓,左房血栓组平均NLR明显高于无左房血栓组(2.8±1.2,2.0±1.1,P=0.023)。经多因素分析,NLR是NVAF病人左房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11.93~4.24,P〈0.001)。结论NLR,新发现的炎症指标,与NVAF病人左房血栓存在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重度疾病活动度组(SLEDAI≥15分,n=28)和轻中度疾病活动度组(SLEDAI<15分,n=80)。另选取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RDW水平,并对SLE患者NLR、RDW和SLEDA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疾病活动度越高,中性粒细胞计数、NLR、RDW水平越高,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NLR、RDW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264、0.638,P=0.000)。结论:NLR、RDW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外周血相关指标评估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接受首次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出血组)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非出血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计算两组患者PLR、NLR、RDW及APRI值.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各项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NLR、RDW及APRI与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LR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指标.[结论]P LR、NLR、RDW及APRI可用于预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其中PLR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后房颤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97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应用三维超声测量左房容积(left atrial volum,LAV),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标准化体表面积(standardized surface area,BSA)。按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对2组患者左房容积指数、年龄、病史、术前用药、超声心动图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按LAVI ≥ 32 ml/m2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情况。 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左房容积指数、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容积指数、年龄为OPCABG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LAVI ≥ 32 ml/m2的患者,OPCABG术后房颤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VI是OPCABG术后房颤的预测因子,可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术后房颤,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306例,根据近期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分为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联合组)及单纯性AF组(单纯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窦性心律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计算NLR四分位数间距,将AF患者分为NLR≥3.56组与NLR<3.56组。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联合组在高血压病史发生率、NLR、RDW、WBC水平与对照组和单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单纯组比较,联合组除AST、Glu、Fib、HDL外,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联合组的WBC、N、L、NLR、RDW、ALT、D-D、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NLR>3.65组的性别、年龄、脑梗死史、HASBLED评分、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与NLR<3.56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LR、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N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P<0.001),最佳的诊断Cut-off值为2.79。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NLR的增高和缺血性脑卒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杓型血压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提高非杓型血压的知晓率。方法选择住院部原发性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病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5例,按昼夜血压波动情况分为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分别两组收集临床资料,并行血常规、血生化等辅助检查的结果。结果 105例患者中,杓型血压患者37例(35.2%),非杓型血压患者68例(64.8%)。且非杓型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较杓型血压患者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结果提示,当RDW≥14.1%及NLR≥1.9与非杓型血压的预测显著相关(P〈0.01)。结论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较高,RDW≥14.1%及NLR≥1.9是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