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及预防方法。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皮瓣下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外固定及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双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6例(16.6%),均为单处积液;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17例(46.7%),其中伴有两处积液有2例(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固外定及加压包扎著,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两种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以及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例,术后采用腋窝及胸壁放置双管负压引流并加用多头胸带加压包扎(简称“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n=112)和仅腋窝及胸壁单纯放置双管负压引流(简称“单纯负压引流组”,n=84)2种不同方式预防术后皮下积液发生,通过对比其术后并发症、术后3d引流量、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因素,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本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均为女性。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纯负压引流组和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的胸壁拔管中位时间(7.00d比7.00d,P=O.053)、腋窝拔管中位时间(15.00d比16.00d,P=-O.080)、术后3d中位引流量(368mL比365mL,P=O.080)及皮下积液发生率(19.1%(16/84)比17.8%(20/112),P=O.922]和皮瓣坏死发生率[2.4%(2/84)比5.4%(6/112),P-O.4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率明显高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76.2%(16/84)比22.3%(25/112),P〈0.001]。2组患者均未影响术后放化疗。结论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相比,单纯负压引流在没有增加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及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腋窝单管负压引流及绷带纱垫加压包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4例(9.30%),均为单处小面积积液。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13例(30.23%),其中3例为两处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负压引流及胸带加压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而且患者痛苦小,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酶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9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交替分组研究,术后观察组术后3 d每天由引流管注入凝血酶,对照组仅行负压引流,统计2组术后72 h引流总量、拔管时间及拔管后皮下积液例数;对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根据拔管时间顺序交替分组,皮下积液观察组抽尽积液后采用凝血酶皮下积液腔注射并加压包扎处理,对照组仅行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处理,统计2组的皮下积液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观察组术后72 h引流总量明显少于术后对照组(P〈0.001),拔管时间明显早于术后对照组(P〈0.001),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对照组(P〈0.05),术后第2 d引流液颜色明显较术后对照组浅(P〈0.001)。皮下积液观察组皮下积液平均愈合时间在积液量少的患者中与皮下积液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或大量积液患者中皮下积液平均愈合时间较皮下积液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由引流管注入凝血酶可明显减少引流量并缩短拔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对中~大量术后皮下积液患者行凝血酶皮下积液腔内注射可促进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预防方法及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乳腺甲状腺外科2010年1月-2016年9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 100例发生皮下积液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 032例采用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 068例采用迪诺保伤口高负压引流系统,均未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2100例中,发生皮下积液68例,占3.2%,其中纵切口48例,横切口20例.1 068例伤口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中,发生皮下积液36例,其中切口感染28例,皮瓣坏死8例;术后拔管时间8~36 d,平均12 d:1 032例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引流中发生皮下积液32例,其中切口感染22例,皮瓣坏死10例;术后拔管时间6~12d,平均8d.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后,均无皮下积液及腋窝积液发生.结论 充分的引流是预防皮下积液的关键,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和伤口高负压引流均能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但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更适用于渗出较多,潜行腔隙较大、较深,尤其是感染、脓肿的伤口.  相似文献   

6.
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积液的新方法。 方法 将 2 5 2例病人随机分成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 ,对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分别为 48.1%、4.7%,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 40 .4%和 12 .2 %,P <0 .0 5 ,差异显著。 结论 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 ,较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引流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实验组则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腋顶区、腋静脉周围.分别观察患者术后第1、2天的引流液总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前两天的总引流量平均为(150.70 ±39.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9.45±5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实验组为(4.38±0.71)d,对照组为(6.15±1.07)d(P<0.05);实验组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对照组9例(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可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12例。比较皮下引流管接持续高负压吸引组(A组)与持续低负压引流组(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A组160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220~350ml,平均270ml。35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21.8%。同时伴皮瓣坏死5例。B组152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160~250ml,平均180ml。17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11.2%。皮瓣坏死3例。B组与A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接持续低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对全髋置换术后出血量和血肿形成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因骨关节炎进行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54例)和加压包扎组(51例).负压引流组采用Redovac 400高真空引流系统;加压包扎组采用CDS加压包扎系统.采用血红蛋白平衡法计算术后失血量,以超声评估术后血肿最大厚度.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5 d血红蛋白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总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中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后输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两组间血肿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初次全髋置换术后,可以使用加压包扎来代替传统的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多孔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4年开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替代单管引流 加压包扎,有效地提早了患者的拔管时间,并减少了术后皮下积液,坏死的发生.现对我科双管引流管放置方式与传统引流管放置方式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引流方法与拔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手术后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三种引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28例乳腺癌病人术后三种引流的效果及皮瓣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引流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高于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加压包扎组。结论: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加压包扎可降低乳腺癌病人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双管负压引流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笔者近2年来对4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并与以前4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单管引流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示:双管负压引流组术后前3d引流量大于单管组(P<0.05),4~6d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双管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管组(P<0.05);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单管组(P<0.05)。提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更充分,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引流,不加压包扎的方法处理乳腺癌根治术创面98例,皮下积液发生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生物蛋白胶对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局部应用FG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 ,促进创面及伤口愈合 ,缩短住院时间。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二院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10月共 80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32~ 6 3岁。入组标准为各种术式的乳腺癌手术 ,其创面经引流管引流、负压吸引、加压包扎等处理 ,在术后 30d时 ,伤口皮下积液量仍 >2 0ml·d-1。本组患者积液的发生率占同期乳腺癌手术 (4 89例 )的 16 3%。2 .分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 80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FG组 39例 ,入组后穿刺抽出积液 ,腔内一次性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实验组标本切除后给予止血、引流、创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并加压包扎。对照组切除标本后常规止血、引流、加压包扎,创面不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结果实验组第1、2、3天引流量及总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减少创面渗液量,降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气压固定带的制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引流量、置管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使用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固定可减少渗出,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气压固定带的制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引流量、置管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使用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固定可减少渗出,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系统与常规加压包扎植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8年9月急慢性创面并且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治疗的病人98例,根据术中皮片包扎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常规加压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游离植皮+持续负压引流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优良率、满意度、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及血肿、感染、皮片不成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结果优30例、良5例、可7例、差7例;观察组手术结果优4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观察组病人手术优良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5.92%和97.96%,对照组分别为71.43%和7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伤口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肿、感染、皮片不成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植皮术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系统较常规植皮加压包扎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和病人术后满意度,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采用双管接中心负压吸引器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110例,术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比较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例数及留置引流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例数及留置引流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中心负压吸引2~3 d后再联合一次性引流器,能明显降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辅助治疗及时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加压包扎双管引流法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减少乳癌手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1997年4月~1999年6月间72例乳癌根治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病人采用双管引流不加压包扎(双管组),30例病人采用传统的加压包扎单管引流(单管组).观察发现手术后前3d的引流量双管组(302.9±129.9)ml明显大于单管组(153.8±91.0)ml(P<0.01),手术后4~6d的引流量双管组(73.4±89.4)ml与单管组(62.1±39.2)ml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双管组(2/42,4.8%),明显少于单管组(9/30,30.0%)(P<0.01).单管组有3例病人手术后出现皮瓣坏死或切口延迟愈合,而双管组未发生这种情况.结论我们认为在乳癌手术后的创面处理中,非加压包扎双管引流要比加压包扎单管引流更为充分,并且应用双管引流可明显降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