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和情绪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递质分泌失调,尤其是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过多的儿茶酚胺类激素除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外,还能导致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等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之首的恶性肿瘤,尽管预后相对较好,但一部分患者最终还是因复发、转移而危及生命。乳腺癌患者术后由于担心肿瘤复发,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这些不良情绪导致的肾上腺激素分泌紊乱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07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7例患者分成复发转移组(34例)及非复发转移组(73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TAMs、VEGF、MVD、p53蛋白表达、化疗方案、脉管癌栓、S-TK1、S-CD105、GLUT-1及HK-II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绝经情况与术后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针对影响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因素,进行综合的预防及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乳腺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怡  林本耀 《肿瘤防治研究》1995,22(4):193-194,196
根据402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及其改善疗效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60%的乳腺癌复发患者在复发后2年内死亡。乳腺癌复发患者复发后的2年生存率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雌激素受体与孕酮受体状况、手术方式、预防或治疗性去势无关,与首发部位、原发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时淋巴结转移数、复发后治疗情况及无复发间期长短有关。文章指出重视手术操作,合理安排术后治疗及加强术后患者的随诊,力求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敏  李倩  黄庆华  宋玮 《癌症进展》2021,19(19):1954-1956,2011
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在早期诊断的情况下,约40%的乳腺癌患者能够接受有效治疗,但极易复发、转移,多数患者因肿瘤转移而死亡,其5年生存率约20%.蒽环类、紫杉醇等为代表的化疗药物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极易出现耐药,给肿瘤的复发治疗带来困难.虽然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原则仍以维持治疗为主,可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但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基础上,选取安全性好或不良反应少的抗肿瘤药物仍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卡培他滨对肿瘤的维持治疗经济性及耐受性相对较好,因此,本研究对卡培他滨在转移性乳腺癌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容易发生复发转移,诊断其复发转移的早期指标主要依靠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在人体内含量很低或者没有,而在疾病发生发展后含量升高迅速,并与疾病病程、不同部位相关,多种标志物同时检测可以准确反应疾病状态,并且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受累程度相关.其价值在后期乳腺癌患者中要明显高于早期患者,而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复发转移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1月~2003年10月对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再次行局部切除术.对比分析原发肿瘤与复发肿瘤组织的标记物.结果原发肿瘤与复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基本相同.与正常乳腺相比,c-erbβ-2在乳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是未来治疗的一种趋势,技术上可行.要掌握该术式的适应症及术后综合治疗手段.术后复发或转移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彭楠茜  陈波 《癌症进展》2021,19(5):467-470
目的 探讨亚群治疗效果模式图(STEPP)分析对应用5年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患者远期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28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HR阳性乳腺癌患者,随访10年,将全部患者按照有无复发分为两组,其中复发组62例,无复发组166例,分析乳腺癌复发的影响因素.以整合临床病理因素的STEPP评分=1.59分为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TEPP分析对乳腺癌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级、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水平、STEPP评分可能与乳腺癌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STEPP评分均是乳腺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高风险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均短于低风险组.STEPP分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7.7%,对乳腺癌远期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STEPP分析可用于预测绝经后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远期复发风险,STEPP评分﹥1.59分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建议延长内分泌治疗,改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引流管口复发患者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2~4年患者引流管口复发灶的确诊和治疗并加以讨论。结果:6例患者除引流管口局部复发外无其它地方转移,通过再次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结论:乳腺癌引流管口属于远离原发病灶区域,仍有种植复发的可能,在术后门诊复查的过程中局部也同样要引起注意,如果确诊后通过综合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如果出现复发或转移,肿瘤医师的治疗目标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何做到以上几条,是肿瘤治疗的一门技术。在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相对于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出现骨或胸膜、腹膜转移的比例较高,其次是肝、肺、脑的转移[1]。这说明该类型中,更多的患者适合于内分泌治疗。关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共收治乳腺癌患者435例.观察肿瘤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3年复发率6.4%,总复发率7.0%.肿瘤自身因素中,患者年龄和是否绝经、病理类型和激素受体情况、原发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对术后局部复发有显著影响,而患者性别和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对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治疗因素中,术后辅助放疗对减少局部复发有一定作用,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于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加强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18F-FDG-PET/CT显像对可疑乳腺癌复发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评估46名有乳腺癌病史且在首次确诊后存在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患者所做的47份18F-FDG-PET/CT显像结果。结果:30名(65%)患者证实肿瘤复发,16名(35%)患者没有显示肿瘤复发的证据。31名患者得到32份不正常的PET/CT显像结果,15名患者的PET/CT结果正常。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0%、71%、83%。PET/CT结果影响了24(52%)名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对伴随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患者,相对于CT对肿瘤复发的诊断来说,PET/CT显像具有更大的优势,导致大部分患者治疗措施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乳腺癌出现胸壁复发通常被认为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第一征象,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先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规范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08-01-01-2009 12-31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其中Ⅰ期42例,Ⅱ期60例,Ⅲ期2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胸壁复发时间,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无瘤生存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OR及95% CI为评价指标,采用Cox回归分析生存期的影响因素,HR及95%CI为评价指标.结果 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4%和33.7%,3、5年总体生存率为91.4%和83.9%,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胸壁复发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及细胞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复发的相关因素,均P<o.05. Cox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及C-erbB-2表达是影响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因素,均P<0.05.结论 肿瘤分期晚、肿瘤偏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存在4枚及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ER和PR低表达及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危险因素,而临床分期Ⅲ期、肿瘤细胞低分化、肿瘤病理类型为浸润型癌、C-erbB-2阳性表达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加强随访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13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术后复发转移的35例作为A组,102例未发生复发转移者作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47.83%,显著高于年龄≥40岁患者的(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72.73%,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 cm患者的(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1~3个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34.15%,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50.00%,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0.05);CA15-3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为38.71%,显著高于CA15-3阴性患者的(P<0.05)。结论年龄<40岁、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数目多、CA15-3阳性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危险因素,强化术后放疗的抗肿瘤措施,以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有部分患者会在手术很长时间后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乳腺癌长期休眠后复发与骨髓中特定物质的作用相关,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有的人会在10年甚至20年后出现复发。此前,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癌症干细胞移动到骨髓中并进入休眠状态,经过漫长岁月后复苏增殖所致,但其休眠和复苏机制一直没有被发现。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将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与乳腺癌细胞一起培养,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直径约100纳米(1  相似文献   

15.
李惠平 《癌症进展》2013,11(6):506-509
在威胁女性健康的肿瘤中乳腺癌排名首位,其发病率高,发病的中位年龄多在50岁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乳腺癌治疗手段较多,并且均有一定的疗效,所以部分患者可以维持较长的生存期。乳腺癌复发转移之后,虽然不能治愈,但仍可治疗,而且由于发现的新药疗效显著,使进展期乳腺癌(advancedbreastcancer,AB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2~3年,但部分患者可以生存很长时间,有的可以超过5年或更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Basal-like型、HER-2型和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化结果,将128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分为Basal-like型、HER-2型和Luminal型3组,回顾性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 1280例乳腺癌患者中,Basal-like型、HER-2型和Luminal型乳腺癌分别占20.9%、23.2%和55.9%.Basal-like型乳腺癌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35岁者占13.4%;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所占比例较高,为7.1%.HER-2型乳腺癌确诊时肿块较大者所占比例较多,>5 cm者占l5.5%;淋巴结阳性者较多,占54.2%;病理分期较晚,Ⅲ期者达34.3%.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年龄偏大,≥35岁者占91.7%;确诊时病理分期较早,Ⅰ期者占20.4%.中位随访46个月时,Basal-like型、HER-2型和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5.0%、27.9%和11.7%,Basal-like型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Luminal型患者(P<0.001),Basal-1ike型与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肺转移发生率(13.4%)较高(P=0.017).Basal-1ike型、HER-2型和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2.2%、68.2%和86.2%(P<0.00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6%、83.8%和95.8%(P<0.001).对全部1280例乳腺癌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激素受体状况、HER-2状况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的年龄仅是DFS的影响因素.分别对Basal-like型、HER-2型和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是影响各亚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2个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和内分泌治疗仅对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DFS存在不良影响,HER-2状况依然是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亚型乳腺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肿瘤的复发模式和患者的生存情况亦因肿瘤亚型不同而存在差.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雌二醇、泌乳素和CE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雌二醇 (E2 )、泌乳素 (PRL)和癌胚抗原 (CEA )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随访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 93例乳腺癌均经病理证实。术前检测E2 、PRL 2 0 8例 ,CEA 15 8例 ,术后 3个月复查 ,并对复发或有远处转移病例再复查。结果  2 0 8例乳腺癌术前E2 血清值均正常。PRL增高 10 2例 (49.0 4%) ,CEA增高 12例 (7.5 8)。PRL、CEA血清值的增高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P <0 .0 5 )。术前PRL、CEA血清值增高组病例 ,术后 3个月复查均降至正常。但有复发或远处转移后 87.0 9%再次升高。其 5年生存率为 5 3 .4%。术前血清值正常组复发病例 2 4.0 0 ?A、PRL血清值增高 ,其 5年生存率为 6 1.2 %,P <0 .0 5。结论 乳腺癌病例E2 检测意义不大。PRL、CEA血清值异常率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其血清值表达增高组预后较差。PRL、CEA对该组病例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虽然近年来中国保留乳房手术率不断上升,保留乳房手术已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留乳房手术率仍较低。患者担心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局部复发是影响保留乳房手术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文献对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报道,笔者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2例穿刺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乳腺原发病灶的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后3个月内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后进行了常规病理检查。随访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切除后病理检查显示病例一原发肿瘤长径小于2cm(1.6cm)的病理检查未见癌残留;病例二原发肿瘤大于2cm(2.5cm)的病例显示肿瘤中心区为坏死组织,范围约3.5cm,周边见少量导管内癌成分。两例患者目前术后随访1年复查,影像学检查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结论射频消融术为原发且长径小于2cm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创伤更小且更为美观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38、VEGF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法检测P38、VEGF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OX回归模型,探讨P38、VEGF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88例患者中P38阳性表达67例,阴性21例;VEGF阳性56例 阴性32例.所有患者均随访到2016年1月31日,以死亡或肿瘤转移、复发为终点事件,出现终点事件的患者17例;P38、VEGF在Ⅲ期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复发及转移患者中P38、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和复发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期(P=0.01)、P38阳性(P=0.001)、VEGF阳性(P=0.02)是乳腺癌患者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38、VEGF阳性表达患者的转移及复发率高,P38、VEGF阳性是患者转移及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