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按预后将患者分成未愈组和对照组;比较未愈组和对照组血乳酸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未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z)、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乳酸连续监测可用于评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例H7N9禽流感患者(H7N9组),以2009年的2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H1N1组)及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将H7N9组再分为轻症组12例、重症组6例。分析各组血常规,同时测定H7N9组外周血CR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7N9组患病初期白细胞(WBC)总数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Lym)计数明显降低(P〈0.05),同时伴有血小板(PLT)和嗜酸性粒细胞(Eos)下降(P〈0.05);重症组中性粒细胞(Neu)计数明显增高(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差异(P〉0.05)。与H1N1组比较,H7N9组入院时的血象特点相似,但Lym计数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轻症组治疗后PLT、Lym及Eos计数明显上升(P〈0.05)。H7N9组入院时CRP明显升高,重症较轻症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轻症组治疗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RP水平对区分H7N9禽流感患者轻、重症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与甲型H1N1流感存在相似之处,特点并不明显,应充分结合多方面信息以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以防出现严重的疫情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愈组及死亡组血气的分析,探讨pH、PaCO2、PaO2三项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死亡组68例与同期治愈组60例作为对照,分析两组pH值、PaCO2、PaO2值。结果:死亡组三项指标分别为:pH值7.178±0.12,PaCO2(130±50)mm Hg(1 mm Hg=0.133 kPa),PaO2(60±25)mm Hg,对照组三项指标分别为:pH值7.284±0.74、PaCO2(100±25)mm Hg,PaO2(65±20)mm Hg,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pH、PaCO2差异有显著性(P〈0.01),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H、PaCO2是影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aCO2并非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方法:对9例妊娠晚期合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给予隔离、体位护理、机械通气护理、胎心监护、产褥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9例患者中5例为剖宫产患者,其中3例好转出院,2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经随访2例患者出院当日即死亡;4例新生儿存活,1例死亡.其他4例患者未行剖宫产,积极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疾病的认识、及早的产科处理、机械通气护理、合理接种流感疫苗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妊娠晚期合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母婴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4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4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同时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期间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h后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开始改善,6h后改善更为明显,72h后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上机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pH、PaO2和PaCO2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掌握好适应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时1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鼻(面)罩NIPPV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合时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治疗3小时后,呼吸频率下降,心率降低,血气分析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好转出院15例,死亡1例。结论NIPPV治疗COPD的护理重点是重视必要的通气前准备、严格气道管理及并发症的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生理指标、血气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动脉血氧分压、pH值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略低于对照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李珍莹 《临床医学》2014,34(10):51-5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于涟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7例,分为治疗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心率、呼吸变化,并记录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PaCO2、PaO2、SaO2等各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减慢心率,并能降低气管插管的使用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LCR)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52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吸氧前采集动脉血1mL,用丹麦雷度生产的ABL-5型自动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气,包括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压分压(PaO2)、动脉血乳酸值。患者均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在治疗6h再次采集动脉血1mL检测并计算动脉血早期乳酸清除率。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治愈42例,病死10例,病死率19.2%。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h后的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O2、PaCO2、血乳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缺氧状态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存活和病死患者的6h L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的6h LCR值显著较高。结论 早期LCR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预后评估价值,密切监测LCR有助于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为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基础治疗,同时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期间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无创通气治疗1h后血气分析指标中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开始改善,6h后改善更为明显,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下降,12h后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动脉血红细胞内外pH值的变化.方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8例,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并行面罩吸氧,呼吸机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如低氧血症未获得明显改善,则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pH值、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平均动脉压(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7.4±0.3、7.1±0.1,(86.3±6.2)、(118.3±8.2)次/min,(22.5±4.8)、(36.2±7.1)次/min,(84.8±7.3)、(47.2±6.6) mmHg,(43.3 ±5.5)、(48.3±5.2) mmHg,(81.1±3.2)、(96.2±4.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8、19.188、9.854、23.552、4.072、16.857,P均<0.01).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红细胞外pH值和细胞内pH值(pHi值)均上升趋势,经回归分析pHi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两者间存在正相关性,回归方程:Y=-0.5594+1.1037X.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病时血液内酸碱水平异常,致血红细胞内的pH值相应变化,进而造成动脉血红细胞载氧能力改变,降低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患者体内气体交换水平下降,引发乏氧,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进行机体内酸碱失衡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新生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标本采集前病儿在安静状态下所测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两种监测结果的异同,探索联合观察两种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10年6-12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42例,对其SaO2与血气标本采集前SpO2作对照观察。结果当动脉血氧分压高于90mmHg(1mmHg=0.133kPa)时,两种方法氧饱和度值相对一致(P>0.05)。当血氧分压低于90mmHg时,SpO2高于SaO2;随着氧分压下降,两者差距越加明显。SpO2范围与发生SaO2<85%的概率分别为:低于85%时占100%;85%~95%时占30.3%;>95%时占0.7%。结论新生儿SaO2和SpO2的结果随氧分压变化而呈现不同,观察两者间距有助于判断患儿对缺氧的耐受程度及对氧疗时高血氧的识别。动脉血标本的采集会使部分患儿的氧饱和度下跌致安全范围以下,当患儿原本处于低氧状态时,氧饱和度下跌更加明显,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2013年)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7例H7N9禽流感患者[12例治愈(H7N9治愈组)、5例死亡(H7N9死亡组)]的心肌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和总胆汁酸(TBA)]、肾功能指标[肌酐(Cr)和尿素氮(BUN)]共12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分别以5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2009年)作为疾病对照组(H1N1组)、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7N9治愈组和H1N1组治疗前均表现为CK.MB、MYO和NT—proBNP水平升高(P〈0.05),cTnT正常(P〉0.05);AST、ALT和GGT水平升高(P〈0.05),ALP和TP水平下降(P〈0.05);Cr和BUN均无异常(P〉0.05)。与H1N1组比较,H7N9治愈组除血清ALT、ALP、GGT和TP升高/降低程度不一致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7N9死亡组CK—MB和NT.proBNP水平高于H7N9治愈组,且出现TBA和Cr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H7N9治愈组治疗后CK—MB、MYO、NT.proBNP、AST和TBA水平降低,ALP、TP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7N9治愈组治疗后除AST、ALT和GGT水平仍有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7N9死亡组治疗后除TP以外其余指标均有差异(P〈0.05)。结论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该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提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其变化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类似。  相似文献   

14.
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压与呼吸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内压力升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监测腹腔内压力、血气分析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随着腹内压的升高,呼吸频率由(24.6±3.0)次/min升至(47.8±10.5)次/min,两者呈正相关(r=0.763,P〈0.05);氧分压由(94.2±3.8)mmHg降至(45.2±8.0)mmHg,两者呈负相关(r=-0.768,P〈0.05);二氧化碳分压由(35.9±4.1)mmHg升高到(55.1±6.7)mmHg,两者呈正相关(r=0.637,P〈0.05);APACHEⅡ评分由(13.3±3.6)分升高到(20.7±13.9)分,两者呈正相关(r=0.789,P〈0.05).结论 腹腔内压力升高与患者呼吸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及时降低腹内压及有效的呼吸支持可预防和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禽间的分布情况,指导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制工作。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医疗机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及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轻症流感样病例和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分别检测768份和605份,H7N9禽流感病毒全部阴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检测92份,阳性1份,阳性率1.09%;家禽粪便标本、笼具表面涂抹物、鸡蛋外壳涂抹物及不明原因死亡家野禽咽拭子和肛拭子共检测1317份,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22份,阳性率1.67%,阳性标本分布在4个县(区)的8个活禽交易市场。结论首次在丽水市检测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并在多个县(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提示H7N9禽流感病毒已在丽水市禽间传播,存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与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抢救呼吸重症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收治的54例呼吸重症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Bi PAP辅助呼吸,改善患者呼吸情况,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 BN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CO2分压、血p H值、意识恢复时间及脱机成功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CO2分压、血p H值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为(3.2±0.7)d,对照组为(5.3±1.2)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与rh BNP是抢救呼吸重症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案,可改善临床症状,抢救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22例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NK细胞百分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与健康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比值与健康组相比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提示甲型H1N1流感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型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特征和可能感染来源,对杭州市萧山区2013年4月1-21日6例确诊人感染H7N9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6例病例发病前7天均有农贸市场环境暴露史,农贸市场外环境标本采样H7N9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7.06%(16/34)。病例感染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连续检测H7N9病毒及血清抗体,掌握H7N9病毒载量、抗体、耐药性在病程发展中的变化。方法以24 h为间隔,共收集病例的下呼吸道盥洗液样本25份,血清样本23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监测病程发展中下呼吸道盥洗液样本中的H7N9病毒载量变化、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上R294K耐药位点变化;采用血凝抑制实验监测病例病程发展中血清样本中H7N9抗体水平变化。结果随着病程进展和临床抗病毒治疗的进行,病例H7N9禽流感病毒载量逐渐降低,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病程后期部分样本中发现少量NA基因R294K耐药突变。结论 real-time 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病毒载量、耐药性变化和抗体水平变化监测,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