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健康人的末梢神经传导参数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生活习惯导致末梢神经传导机能的影响。方法:延边朝鲜族健康人及韩国留学生为对象,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或M波)和迟延电位F波(F—WavesF—W),研究生活习惯与各神经传导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腓神经CMAP的波幅低下、远端潜伏期延长、F—W最短潜伏期延长,正中、尺、胫神经无著变。结论:延边朝鲜族健康人与韩国留学生的盘腿坐、屈膝坐等生活习惯导致潜在性腓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朝医四象组间及各自组内的运动神经传导差异等,探讨脏局大小与末梢神经传导机能之间的关联。方法健康人100名为对象,采用填写辨象设问表及专家研讨的方式进行朝医辨象,然后检测正中、尺、胫和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F波,比较组间及组内的神经传导参数。结果太阴人的正中、尺、胫和腓神经近端潜伏期(Proxi-mal Latency,P Lat)和F波最短潜伏期(The shortest F-Wave Latency,F-Lat)长于少阳人;P Lat≥X+1S神经的各传导潜伏期均长于P Lat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TS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结果 32例患者中,5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诱发波形消失,31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异常率为56.2%;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26条,运动神经异常率为62%。22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F波(F-wave)技术对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进行判定的可行性。方法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4+5”穴位优化组合方案(4个基本穴,5个辨证配穴)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和F波检测。结果治疗后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87.5%:随访6个月显效率为53.5%,总有效率为80.5%,治疗结束和随访6个月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27侧上肢F波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205侧上肢F波传导速度减慢的患者经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腕至C7、肘至C7的F波传导速度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8侧F波潜伏期延长患者经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平均F波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波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变化与患者病情的变化呈正相关,可用作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湘 《广西中医药》2005,28(1):12-13,5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气血两虚、气虚血痹型 (A组 )、脾胃虚弱、痰浊阻络型 (B组 )和正常对照组 (C组 )分别测定正中神经指1,指3和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结果 :与C组比较 ,A组异常率为100% ,B组异常率仅31 8% ,并且A组中 ,除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的波幅外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均异常 ;而B组中 ,仅正中神经、尺神经异常。结论 :气血两虚、气虚血痹型周围神经损害重并且广泛 ,脾胃虚弱、痰浊阻络型则较轻、较局限。  相似文献   

6.
李某,男,49岁.2003年3月12日初诊.自述双下肢远端无力伴肌肉萎缩5年.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双下肢远端无力,以左足背伸为重,同时伴有双小腿前外侧轻度肌肉萎缩和麻木感.经外院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经营养神经、激素、免疫疗法等西药及理疗等病情无好转及明显进展,遂来我院寻求针灸治疗.查体:左足背伸I~II级,余下肢远端肌力Ⅲ~Ⅳ级,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胫骨前肌略萎缩,双足背、小腿前外侧痛觉轻度减退,胸12至腰1段脊柱向右侧侧弯.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均示双侧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双侧胫肌前运动单位减少,SCV、MCV减低,左侧M波未引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以及Ⅰ/Ⅴ波差值。结果110例中有67例异常,异常率为60.9%。其中内耳型27例(40.3%),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脑干型40例(59.7%),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波IPL延长,ILD相应增大。结论BAEP是一种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初步探讨各证型与神经电生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将纳入的80例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型、湿浊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各20例。所有患者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结果:4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病程最长,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低于脾肾气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高于湿浊组、血瘀组、脾肾阳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低于血瘀组、湿浊组、脾肾气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CMAP波幅减小程度最大,脾肾气虚组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低于脾肾气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湿浊组腓神经CMAP波幅高于血瘀组(P0.05)。脾肾气虚组SNAP波幅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SN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存在统计学差异,神经电生理是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该疾病中医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朝医四象组间及各组内的感觉神经传导差异等现象,探讨脏器大小与末梢神经传导机能之间的关联。方法:以100名健康人为对象,以填写辨象设问表以及专家研讨的方式进行朝医辨象,并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动作电位的检测,以比较组间及组内的神经传导参数。结果:与少阳人相比,太阴人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近端潜伏期(P Lat)较长;其中,P Lat≥X+1S的神经组较P LatX-S神经组相比,D SCV≤X-S神经组出现了D Lat延长和D SCV减慢的现象。结论:太阴人的血浊气涩体质导致了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潜伏期的延长、腓肠神经波幅的降低(以及其左右差异);而少阳人则因过阳损阴体质导致其神经传导潜伏期的变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用于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肘及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臂丛阻滞30 min后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以及臂丛阻滞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效果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臂丛阻滞操作时间、成功率、止血带痛和患者满意度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管损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刺激器用于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优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尤其适用于肘及肘关节以下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刺激正中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痛成份——P200-N300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卫星  夏勇 《针刺研究》1993,18(1):21-23
本实验采用缺血法阻断纤维传导,分析刺激正中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SEPs)痛成份。结果表明:强痛刺激下,于200毫秒处出现一正向波(平均峰潜伏期213±16毫秒),随后300毫秒处接一负向波(296±15毫秒),特称此复合电位为 P200-N300。阻断血流至触觉消失后,SEPs 的其它成份消失,而此成份只要痛觉存在即被保留,但潜伏期略延长(234±14ms)。当痛觉消失后,此成份也消失。血行恢复后的记录与阻断相同。此成份在中央沟前后(C_3′,F_3)的分布基本相似。可以认为 P200-N300是正中神经 SEPs 的痛成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合可吸收医用膜包裹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合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包裹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68例.男59例,女9例;年龄22~ 76岁,中位数53.5岁;左侧22例,右侧43例,双侧3例;病程2~ 24个月,中位数11.5个月;环指尺侧和小指痛觉减退60例、痛觉消失2例、痛觉过敏5例、痛觉正常1例;手内在肌萎缩58例、爪形手畸形10例;Tinel征均为阳性;Froment征阳性12例,Wartenberg征阳性20例,Froment征、Wartenberg征均阳性36例;有肘部骨折史8例.肌电图检查示肘部上、下5 cm范围内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复合运动动作电位下降,潜伏期延长.术后观察尺神经支配区域症状改善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中位数1.5年;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环、小指皮肤麻木症状均明显减轻,手指力量增加.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的尺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50例、良11例、差7例.结论: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合可吸收医用膜包裹治疗肘管综合征,利用肌膜瓣重建尺神经通道,牢靠、稳定,可避免尺神经再滑脱:应用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可减少神经与周围组织的黏连,避免局部瘢痕组织增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前臂心经、心包经腧穴与尺神经、正中神经的解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前面分布着心经、心包经的腧穴 ,尺神经、正中神经亦分布于前臂的前面。现针灸学的书籍中基本上都是谈心经穴下分布着尺神经 ,心包经穴下分布着正中神经。我们经过多次腧穴解剖观察 ,证明这种说法不是十分准确 ,现将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1 有关心包经腧穴与正中神经的关系1 .1 《针灸学》[1 ] 中心包经穴的解剖描述 :正中神经、尺神经投影示意图大陵 :浅层有腕掌侧浅静脉网和正中神经掌皮支分布 ;深层有正中神经和腕掌侧动脉网分布。直刺 0 .3~ 0 .5寸。内关 :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 ;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与其伴行…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患儿,女,6岁,因右手无力3个月,爪形手畸形1个月,于1999年4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右手环、小指干燥、汗少,小指外展肌肌力级,第一骨间肌消失,夹纸试验( ),Fromenttext征( ),环小指两点鉴别试验2~3mm。肌电图示:右尺神经小鱼际肌分支以下受损,骨间肌肌支完全受损,入院后经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腕尺神经探查术,手术取右腕掌侧小鱼际内侧“S”形切口,逐层暴露,暴露尺神经及压迫尺神经的腱鞘囊肿。见尺神经浅支结构正常,腱鞘囊肿位于对掌肌管内,大小约1.0cm×2.0cm×1.0cm,腱鞘囊肿与尺神经深支广泛粘连,约1cm尺神经深支受压,神经…  相似文献   

15.
贺亚超  程海涛 《河南中医》2022,42(2):301-305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治疗的CSR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基尔疼痛量表-简表中的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 scale,VAS)和疼痛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症状体征积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PI评分、VAS评分和PR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和上肢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上肢麻木、颈椎活动度和上肢肌力,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张蔚蓉  王峰  赵艳敏  史敏 《新中医》2023,55(15):166-170
目的:观察夹脊盘龙针法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102 例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51 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夹脊盘龙针法治疗。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Tinetti 平衡与步态量 表(POMA)评分、Barthel 指数、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并评估 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 疗期间,对照组脱落 3 例,完成研究 48 例;观察组脱落 2 例,完成研究 49 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 87.76%,高于对照组 66.67%(P<0.05)。2 组治疗后 POMA(步态测试、平衡测试)评分、Barthel 指数均较 治疗前升高 (P<0.05),中医证候评分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后 POMA 评分、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 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潜伏期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降低(P<0.05),且观 察组治疗后上述运动神经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 经波幅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波幅升高(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运动神经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夹脊盘龙针法联 合多巴丝肼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减轻周围神经损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辨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200例,根据中医临床症状辨证分为五组:气阴亏虚型、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津伤燥热型、瘀血阻滞型,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均按常规方法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瘀血阻滞型与其它各型相比差异显著,表现为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减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减慢最为显著;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腓肠神经减慢最为显著。结论: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可作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扶正清热复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选择74例急性GB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扶正清热复方,治疗1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Hughes方法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观察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9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升高(P<0.05),肢体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降低(P<0.05),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升高(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DML降低(P<0.0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MCV、SCV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ADL评分升高(P<0.05),肢体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改善(P<0.05),正中神经DML降低(P<0.05),正中神经MCV、SCV及尺神经MCV升高(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806, P<0.01)。结论扶正清热复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GBS较常规疗法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检查结果及其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200 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均进行肌电图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评价肌电图 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对 200 例患者的各组正中神经传导情况以及潜伏期进行检测 , 结果显示,正中感 觉神经异常为 116 例(58.0 %),运动神经异常为 126 例(63.0 %);此外,对上述患者的拇展肌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 其异常改变为 72 例(36.0 %),而患者小指展肌与伸指总肌的肌电图检测以及尺神经、桡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 结论:采用肌电图检查进行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尺胫针加电针联合骨痹汤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将11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骨痹汤熏蒸治疗,试验组采取骨痹汤熏蒸联合尺胫针加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VAS麻木评分、改良MRC肌力分级评分、感觉功能评分、直腿抬高角度、腓总神经和胫总神经传导速度以及Toll样3受体4(TLR4)和核因子-B(NF-B)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64%相较于对照组82.14%显著更高(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试验组VA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升高,且试验组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直腿抬高角度相较于治疗前均升高,且试验组直腿抬高角度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改良MRC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升高,且试验组改良MRC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总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出现率相较于治疗前均升高,且试验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总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出现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试验组TLR4 mRNA和NF-B 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TLR4 mRNA和NF-B 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尺胫针加电针联合骨痹汤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改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可通过抑制TLR4/NF-B信号通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