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50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七氟醚-N2O、丙泊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的比值(TOFR).术后TOFR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N10、N20、N30、N50 和对照组(n=10),N10、N20、N30和N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 、50 μg/kg和阿托品5、10、15、25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术后6 h内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状况.结果 新斯的明明显加快TOFR的恢复(P<0.01),其中N30组和N50组较N10组和N20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N30组和N50组给药后1 min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各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 h及24 h各组恶心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麻醉恢复期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10~20 μg/kg)的新斯的明进行拮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麻醉恢复期新斯的明拮抗小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50例,予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反应的比值(TOFR).TOFR值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V_(10)、V_(20)、V_(30)、V_(50)和对照组,每组10例.V_(10)、V_(20)、V_(30)、V_(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和50μg/kg和阿托品5、10、15和25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观察TOFR值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术后6、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V_(10)、V_(20)、V_(30)、V_(50)组的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V_(20)组TOFR恢复至0.9的时间较V_(10)组显著缩短(P<0.05),V_(30)、V_(50)组TOFR恢复至0.9、1.0的时间较V_(10)组显著缩短(P值分别<0.05、0.01).5组患儿在静脉注射拮抗药物即刻及给药后5 min内的心率、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组患儿在术后6、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小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剂量不宜超过30μ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维持麻醉时给予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择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不拮抗肌松组(Pc)、丙泊酚维持拮抗肌松组(Pn)、七氟烷维持不拮抗肌松组(Sc)和七氟烷维持拮抗肌松组(Sn).予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间断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Pc、Pn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10 mg·kg-1·h-1,Sc、Sn组吸入1~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术后Pc、Sc组自然恢复;Pn、Sn组TOFR恢复至0.7时,静脉注射新斯的明20 μg/kg和阿托品10 μg/kg.监测TOFR由0.7恢复至0.9的时间、心动过缓及术后6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Pc、Pn、Sc和Sn组TOFR由0.7恢复至0.9的时间分别为(13.3±4.5)、(2.9±0.9)、(16.6±5.3)和(4.2±2.1)min.Se组较Pc组显著延长(P<0.05),Pn、Sn组较Pc、Sc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各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动过缓.各组间术后6和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效果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七氟烷维持麻醉时残余肌松的自然恢复慢,更应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期新斯的明拮抗婴幼儿轻度肌松残余作用的剂量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8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4组,即N0组(对照组),N10组,N20组,N30组,给予新斯的明剂量分别为0μg/kg,10μg/kg,20μg/kg,30μg/kg,给予拮抗剂的时机为TOFR 0.4或0.6。记录TOFR恢复到0.9和1.0的时间,给药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0组相比,N10、N20、N30组肌松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TOFR恢复到0.9和1.0的时间,N30组较N10组显著缩短(P<0.05),N20组与N3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N30组心率上升和下降程度均较N10,N20两组显著(P<0.05)。与N10和N20组比较,N30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TOFR为0.4或0.6时,给予小剂量新斯的明能有效缩短肌松恢复时间,推荐剂量为20μ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给新斯的明20 μg/kg (N20)、35 μg/kg (N35)、50 μg/kg (N50)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并测定各组TOF0.70的时间。结果: 新斯的明20 μg/kg产生的肌松恢复弱于35 μg/kg和50 μg/kg。而35 μg/kg和50 μg/kg所产生的肌松拮抗效果相似。结论: 新斯的明剂量由20 μg/kg增加到50 μg/kg时,肌松拮抗加快,35 μg/kg为较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6.
体温对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恢复和拮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罗库溴铵肌松恢复和残余肌松拮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中不保温和术后肌松自然恢复组(I组),术中不保温和术后残余肌松拮抗组(Ⅱ组),术中保温和术后肌松自然恢复组(Ⅲ组),术中保温和术后肌松拮抗组(Ⅳ组).予丙泊酚、芬太尼和0.6 mg/kg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使用4个成串刺激(TOF)-Watch SX监测,TOF中第1个肌颤搐出现的时间(T1)恢复至0.25时给予罗库溴铵0.15 mg/kg.Ⅲ组、Ⅳ组采用热毯加覆盖法保持体温.手术结束后当TOF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恢复至0.6,Ⅱ组、Ⅳ组给予新斯的明0.015 mg/kg和阿托品0.5 mg拮抗肌松,Ⅰ组、Ⅲ组让肌松自然恢复. 结果 Ⅲ、Ⅳ组的术毕体温显著高于Ⅰ、Ⅱ组(P值均<0.05).对于术后拮抗的患者,Ⅳ组的TOFR恢复时间为(15.5±2.6)min,显著短于Ⅱ组的(6.3±2.0)min(P<0.05);对于术后不拮抗的患者,Ⅲ组的TOFR恢复时间为(15.5±2.6)min,显著短于Ⅰ组的(19.5±6.3)min(P<0.05).对于术中保温的患者,Ⅳ组的TOFR恢复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1);对于术中不保温的患者,Ⅱ组的TOFR恢复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1). 结论 术中保温有助于患者术后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恢复和拮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次插管剂量罗库溴铵术后残余肌松作用及其对妇科腔镜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和罗库溴铵+新斯的明组(R+N组)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以0.02 ms/kg眯唑安定、1.0 μg/kg芬太尼、1.5~2.0 ms/kg异丙酚和0.6 ms/kg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以异氟烷和N_2O/氧气(N_2O:O_2=1:1)维持麻醉,术毕R组患者不进行肌松拮抗,R+N组患者以0.04 mg/kg新斯的明和0.02μg/kg阿托品进行肌松拮抗.术毕测定拔管后即刻和到达麻醉监护室(PACU)即刻拇内收肌的4个成串刺激(TOF)比值,并分别在术前、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镇静后、拔管后即刻、到达PACU即刻和TOF比值恢复到1.0等5个时间点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_1)和呼气峰流速(PEFR),比较两组患者残余肌松和肺功能情况.结果拔管后即刻和到达PACU即刻,R组平均TOF比值显著低于R+N组(P<0.05);R组TOF比值恢复到0.9和1.0的时间较R+N组显著延长(P<0.05).R组在拔管后即刻和到达PACU即刻的FVC、FEV_1和PEFR显著低于R+N组(P<0.05).所有患者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镇静后,TOF比值恢复至1.0后的FVC、FEV_1和PEFR明显低于术前对照值(P<0.01).结论 大部分单次应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残余肌松作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即使在TOF值达1.0后肺功能仍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罗库溴铵肌松恢复和拮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Ⅰ组为低PaCO2(PaCO2控制目标为30~35 mmHg,1 mmHg=0.133 kPa),肌松自然恢复;Ⅱ组为高PaCO2(PaCO2控制目标为45~50 mmHg),肌松自然恢复;Ⅲ组为低PaCO2拮抗肌松;Ⅳ组为高PaCO2,拮抗肌松.应用TOF-Watch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情况.予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0.6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当肌松监测仪4个成串刺激(TOF)中第1个刺激(T1)恢复至25%时即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术毕记录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为0.9的恢复时间.拮抗组在T1为25%时予新斯的明20 μg/kg和阿托品0.5 mg拮抗. 结果 4组间年龄、体质指数、麻醉药用量、麻醉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Ⅰ、Ⅱ、Ⅲ及Ⅳ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分别为(13.12±2.65)、(18.60±6.58)、(5.39±2.43)和(8.87±5.41)min,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分别为(26.35±6.04)、(34.58±6.58)、(13.28±5.49)和(17.10±4.64)min.Ⅱ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均较Ⅰ组显著延长(P值均<0.01),Ⅳ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均较Ⅲ组显著延长(P值均<0.05). 结论 PaCO2升高使罗库溴铵的自然恢复和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后的恢复时间均有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肌松作用在小儿扁桃体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毕运用新斯的明拮抗,对照组术毕不用新斯的明拮抗。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应用肌松监测仪分别监测T1和TOFR,手术结束当T1为10%时,观察组给予新斯的明0.035mg/kg、阿托品0.01mg/kg进行拮抗,当TOFR恢复至75%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单刺激肌颤搐(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4个成串刺激比率(TOFR)恢复到25%、75%的时间以及颤搐高度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RI)。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及TOFR恢复到25%、75%的时间和恢复指数(RI)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斯的明可以明显缩短肌松恢复时间,缩短术后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肌松作用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和可能的原因。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E1,E1组年龄61~80岁;Y1,Y2组年龄40~60岁;E1,Y1组术毕用新斯的明拮抗;E2,Y2组术毕不用新斯的明拮抗。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使用肌松监测仪监测T1和TOFR,术毕T1=10%时拮抗组给新斯的明0.035mg/kg、阿托品0.01mg/kg拮抗,当TOFR恢复75%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各组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TOFR恢复到25%、75%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RJ)。结果E1组与B组比较,Y1组与Y2组比较,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以及TOFR恢复到25%、75%的时间和RI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Y2组比较,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以及TOFR恢复到25%、75%的时间和RI均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与Y1组比较T1恢复到25%、75%的时间以及TOFR恢复到25%的时间和刚均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恢复到90%的时间和TOFR恢复到75%的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斯的明可以明显缩短肌松恢复时间,单剂量维库溴铵在不同年龄组的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老年人使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其肌松效应完全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