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19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症状、舌脉等四诊信息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4个症状、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有肝郁化火证、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痰湿蕴结证、湿热内蕴证、血瘀证6个证型。主要相关脏腑为肝脾,病性有虚有实,实证有痰湿、湿热、血瘀、气滞(肝),虚证主要为脾气虚。结论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证候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遗传和基因多态性联系密切,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的理论不谋而合,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切入点开展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1开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见体质类型客观化、标准化研究;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同体质类型中医药干预方案规范化研究;3中医食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中的应用和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中医药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肠道内环境稳态,对该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医角度看,土壅木郁为其发病关键。土壅木郁理论是肝脾同病的一种,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热内蕴、上蒸肝胆,致疏泄不利;通过肝脾同调,使运化顺畅,代谢正常。中医辨证论治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本文对土壅木郁理论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内环境稳态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卢秉久教授配伍运用楮实子与枳椇子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独到思想与经验方法。[方法]通过介绍祖国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和楮实子、枳椇子的功效特点,从验案两则出发,总结卢教授配伍运用楮实子与枳椇子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方法。[结果]本病系酒伤脾胃,致湿热内蕴,日久气血水相互搏结,终成正虚邪恋之势;楮实子滋肾清肝、助肾利尿;枳椇子利水消肿、善解酒毒,因此卢教授多配伍运用楮实子与枳椇子治疗本病。[结论]卢教授配伍运用楮实子与枳椇子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值得学习借鉴与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5.
关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卢秉久教授独创"分期论治"大法。酒精性肝病临床分为"酒痞""酒癖""酒臌"三个阶段,"酒痞"多"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健脾解酒"为原则;"酒癖"多"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为原则;"酒臌"阶段多正气亏虚,治以"扶正祛邪,治病求本"为原则。治疗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分期,采取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之法,众法合一,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群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1病例对照设计,选取68例NAFLD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NAFLD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1)2组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差异更为明显。(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比较,偏颇体质者NAFLD患病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尤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的患病率密切相关。【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最大,是引发NAFLD的诱因。因此,改善个体偏颇体质,减少NAFLD患病的诱发因素,有望成为预防NAFLD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陆青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7):259-26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是指与饮酒、嗜肝病毒感染等明确的病因无关的肝脏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类肝病.中医认为该病病因多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所致.目前临床上采用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的降脂效果,但实践证实,大多数化学合成的降血脂药对脂肪肝短期疗效并不理想,长期服用因其副作用的毒性.会加重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肝功能损害加重.中医药通过从整体调控入手,运用辨证论治理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根据近来文献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症状出现频率依次为:倦怠乏力胸胁胀痛纳差胸脘痞闷便溏烦躁易怒周身困重恶心善叹息、胸胁刺痛;舌质出现频率依次为:淡红淡有齿痕红黯有瘀斑;舌苔出现频率依次为:白腻薄白黄腻;脉象出现频率依次为:弦滑细濡数涩。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肝郁脾虚湿浊内阻湿热蕴结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湿浊内阻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蕴结湿浊内阻、肝郁脾虚。结论:通过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应用自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调查表对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sitic回归对1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甜食、喜食荤食、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常在外就餐、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引入回归方程,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家族脂肪肝病史和家族糖尿病史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有关(P<0.05),病例组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常在外就餐、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高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以肥胖为中心的多元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遗传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采集,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总结及频次分析,最后总结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四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肾阴亏虚型为34%,湿热内蕴型为33%,痰瘀互结型22%,肝郁气滞型1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可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型,其中以前两证型为主,对日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李其信教授基于"体病相关"中医体质理论辨治血精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学习,整理相关病例,从体质与血精的相关性、血精常见类型、血精辨体论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李其信教授治疗血精的临床经验,并附两则经典病案加以验证。[结果]李其信教授认为血精与体质偏颇状态高度相关,临床上血精患者体质特点以阴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为主。治疗上,阴虚体质重在滋阴培本,辅以清热;湿热体质强调分清湿热,注重凉血止血;血瘀体质以活血祛瘀为主,兼行补气行气之法。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论治,调理偏颇体质,标本兼治。所举病案一为阴虚体质,以滋阴泻火、凉血安络为法,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病案二为湿热体质,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结论]李其信教授根据"体病相关"论诊治血精患者,开辟了临床诊治血精的新思路、新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自《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颁布实施以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混淆问题,从而导致两者遣药用方指向性并不明确。鉴于此首先从辨识内容、调治目的、主药及其配伍3个方面对湿热体质与湿热证进行辨析,并以临床中常见的湿热体质与湿热证并见为例强化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湿热体质主药主方的筛选方法,通过对湿热体质调体主药黄芩、黄连、茵陈、滑石以及湿热体质调体主方甘露消毒丹深入细致的探析,明确湿热体质遣药用方的专属特点。对于湿热体质调理方案的规范化制定和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和寒热错杂体质多寐病患者的体质进行判别与分析,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针对多寐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实践证明体质辨证是临床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应用于慢性病和疑难病治疗与调摄。对于人体体质的认识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临床的具体运用中不能局限于目前所颁布常见体质相关内容,而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和丰富中医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从而为中医药更加精准解决各类临床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并总结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静止期中医体质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纳入门诊有急性前葡萄膜炎病史,但现阶段无眼部炎症症状患者共332例,分为HLA-B27(+)组和HLA-B27(-)组,分析2组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332例患者中,总体体质类型为单一体质患者295例,复合体质者37例共兼含75种体质类型,共计332例患者合370种体质类型。HLA-B27(+)组185例患者中,单一体质类型者164例,其中平和体质98例,病理体质66例;复合体质者21例兼含43种体质类型。HLA-B27(-)组147例患者中,单一体质类型者131例,其中平和体质97例,病理体质34例;复合体质者16例兼含32种体质类型。HLA-B27(+)组病理体质患者比例较HLA-B27(-)组更高(P<0.05);且HLA-B27(+)组湿热体质患者比例也较HLA-B27(-)组更高(P<0.05)。结论: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是一类具有同类体质易感性的疾病,但其静止期体质以平和质为主;相对于HLA-B27(-)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HLA-B27(+)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病理体质总体比例更高,且有更多湿热体质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以及体质与证型关联性,为冠心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新疆阿克苏等5个地区10家医院收集生长于新疆或在新疆居住20年以上且经西医确诊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或)中医辨病为胸痹的住院患者660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其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证型分类,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均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痰湿质、湿热质与汉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60例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证387例占58.63%,非秽浊痰阻证273例占41.37%;③秽浊痰阻证以兼夹、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两组体质比较其中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秽浊痰阻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性明显(P均<0.05)。结论饮食习惯是影响体质形成、证候类型的重要因素;秽浊痰阻证以偏颇体质、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且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紫癜性肾炎患者证候分类与中医体质类型,研究证候与体质的关联性,为紫癜性肾炎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120名紫癜性肾炎患者中,风热伤络证占32.5%,血热妄行证占26.7%,阴虚火旺证占23.3%,气不摄血证占17.5%;特禀质占21.6%,湿热质占19.2%,阴虚质占17.5%,气虚质占13.3%,血瘀质占11.7%。风热伤络证与特禀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平和质负相关(P<0.05);血热妄行证与血瘀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湿热质正相关(P<0.05);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气不摄血证与气虚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紫癜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型中特禀质、湿热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风热伤络证和血热妄行证居多,风热伤络证与特禀质、血热妄行证与血瘀质和湿热质、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气不摄血证与气虚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08例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学分析。[结果]⑴体质频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气虚质(41.67%)、特禀质(33.33%)、阳虚质(28.70%)、阴虚质(14.81%)、痰湿质(13.89%)、血瘀质(12.04%)、湿热质(8.31%)、气郁质(7.41%)、平和质(7.41%);⑵与普通人群相比较,体质构成比有明显差异(P<0.001),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有相关性。[结论]气虚质、特禀质、阳虚质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发病、辨证、治疗用药角度,研究与探讨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认为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湿热证反映了湿热体质的特征,治疗湿热证本身对湿热体质亦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湿热体质趋于正常.若使用中药对湿热体质进行调整,就可能减少湿热证的发病率.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剂为我们寻找干预湿热体质的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探讨广西地区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广西地区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问卷。参考《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各亚量表分数转换,应用最大得分法决定个体体质类型。结果: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118例(35.22%),湿热质56例(16.72%),阴虚质40例(11.94%)。痰湿质31例(9.25%),阳虚质27例(8.06%),气郁质26例(7.76%),瘀血质19例(5.67%),气虚质13例(388%),特禀质5例(1.49%)。结论:湿热质为广西地区原发性血脂异常最高偏颇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