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建华 《中原医刊》2011,(11):111-11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旱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加以比较。结果AMI后发病12h内cTnI诊断效率为90.00%,CK—MB(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TnI检测有利于AMI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时选取6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1、10.25、14.19、4.35,P〈0.01或P〈0.05)。AMI患者的血清hs—CRP的敏感性较cTnI、Myo及CK—MB高,其中cTnI的特异性为最高。AMI患者2、4、8h血清hs—CRP、cTnI及CK—MB逐渐升高,而Myo于4h左右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肌酸激酶(creation kinase,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on kinase—MB,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03例于我院择期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K、CK—MB及cTn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桥血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美他嗪组术前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h、12h、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曲美他嗪组术前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h、12h和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曲美他嗪组术前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h、12h和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OPCAB患者CK、CK—MB和cTnI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5.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对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CK—MB和Mb的质量水平,探讨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3.3%,86.7%和78.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同时检测cTnI和Mb时AMI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8.0%;同时检测cTnI、Mb和CK—MB时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2%,阴性预期值为88.0%。结论:cTnI、CK—MB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cTnI可作为评估发生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l)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1例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I-I—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0~3h内和0~6h内AMl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ng/ml和(73.35±56.73)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朱映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48-48
目的探讨cTnI、Myo、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监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Myo、CK—MB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cTnI、Myo、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Myo、CK—MB各心肌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各不相同,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中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转流前应用腺苷,观察两组患儿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和多巴胺的平均用量,另分别于转流前、开放循环后30min和术后12h测定血清cTnI、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多巴胺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苷组开放循环后30min、术后12h的血清cTnI、CK—MB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开放循环后30min、术后1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以降低行TOF根治术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对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定量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