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以睡眠期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反复的气流停止(呼吸浅慢和/或呼吸暂停)、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中断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睡眠时打鼾、低通气和呼吸暂停,可伴有疲乏、嗜睡或认知功能下降等多种症状。OSA在普通中年人群的患病率为20%~([1])。儿童和老年人的患病率较低。睡眠呼吸暂停性头痛是OSA患者出现的短暂复发性早晨头  相似文献   

2.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由于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和(或)呼吸中枢驱动降低导致呼吸暂停,从而产生慢性间歇性低氧、二氧化碳潴留、反复胸腔内压增大、反复微觉醒、睡眠结构异常、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变化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临床上以OSA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睡眠脑电图、心电图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价值。方法 对126例疑似OSA患儿(观察组)及5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夜间睡眠脑电图、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等进行监测,一个睡眠周期后计算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并与其他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观察组确诊OSA75例(OSA组),排除51例(非OSA组);OSA组与对照组、非OSA组比较,各项监测指标均差异显著。结论 睡眠脑电图、心电图可为诊断OS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过程中反复的上气道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频繁发生呼吸暂停为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在成人患病率为4%~6%,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OSA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并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1-2],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失眠(insomnia)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不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而且两者常合并存在。据报道,42%~55%的OSA患者在睡眠或初级护理诊所就诊时同时有失眠和睡眠呼吸紊乱的表现[1-2],而失眠患者中约有29%~67%合并OSA[3]。现对于共病失眠和OSA多称为同时发生的失眠和OSA(co-occurring insomnia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CIO),由于CIO患者比单一的失眠或OSA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因此导致临床治疗复杂[3],所以了解OSA合并失眠的相  相似文献   

6.
儿童增殖腺扁桃体肥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最常见原因,而成人扁桃体肥大则是(OSA)的的一个少见原因,作者报告6例成人因扁桃体肥大导致的OSA.6例男性病人,年龄22~52岁,临床症状有白天嗜睡、睡眠时打鼾、睡眠时呼吸暂停以及扁桃体肥大。患者入院行多导仪监测,作脑电图、眼电图、肌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因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反复塌陷,以反复发作的夜间呼吸暂停、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 )、睡眠片段化(sleep fragmentation,SF)等为特征的疾病,已有研究表明,严重OSA罹患癌症的危险增加15%[1 ],合并OSA的癌症患者死亡率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以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作的中上气道通气障碍为特征,造成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而产生反复间歇性缺氧、觉醒等,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系统~([1]),为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在OSA患者中也很普遍。OSA的诊断主要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相似文献   

9.
<正>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 SA)是指睡眠过程中由于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和(或)呼吸中枢驱动降低导致的呼吸暂停。SA包括阻塞性SA(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和中枢性SA(central sleep apnea, CSA)。流行病学显示,成人中SA发病率为2%~4%。临床上以OSA最常见,OSA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1]。CSA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很低,但在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HF)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1月-2005年8月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睡眠呼吸暂停指发生在睡眠过程中与睡眠相关的呼吸调节和上呼吸道开放调节失常的病理生理改变,一次呼吸暂停定义为气流停止≥10s,睡眠呼吸暂停定义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次/h。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分别是源于完全或部分狭窄咽腔的塌陷,鼻气流消失而胸腹运动存在,超过总呼吸暂停事件的50%。低通气定义为气流与基础水平比较减低50%以上,同时伴有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3%。结果 223例符合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160例心力衰竭[160/223(71.7%)]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其中心力衰竭合并OSA为HF+OSA组[n=77;77/223(34.5%)],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心力衰竭患者为HF组[n=63;63/223(28.3%)]。HF+OSA组的升主动脉内径大于HF组[(31.7±4.2)比(29.7±3.7)mm,(P0.05)],HF+OSA组的左室后壁厚度大于HF组[(9.32±1.39)比(8.72±1.44)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合并OSA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68)和高血压病史(OR=3.76),其显著临床特点是习惯性打鼾(OR=8.29)。结论高龄和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的心力衰竭患者易合并OSA。心力衰竭合并OSA患者显著临床特点是习惯性打鼾,超声心动图特点是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室后壁厚度增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口腔矫治器治疗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9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OSA或单纯鼾症患者74例。根据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度OSA组(18例)、中度OSA组(18例)、重度OSA组(21例)和单纯鼾症组(17例),各组均接受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治疗。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睡眠指标和呼吸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轻度OSA组的N3期占比升高,中度OSA组的觉醒指数(ArI)降低,重度组N1期占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轻度OSA组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持续时间均减少,睡眠状态下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上升;中度OSA组AI、HI、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减少,睡眠状态下LSpO2上升;重度OSA组AI、HI、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持续时间均减少,睡眠状态下LSpO2、清醒状态下平均血氧饱...  相似文献   

12.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常见的一种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以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和(或)呼吸中枢驱动降低,导致呼吸暂停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研究证实,OSAS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学者将与OSAS相关联的高血压统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相关性高血压,两者并存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2])。研究数据显示,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OSA,同时至少50%的OSA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3-4])。OSA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导致夜  相似文献   

14.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病,可导致白天嗜睡、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等,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治疗这一疾病对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重大意义.睡眠呼吸暂停可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由于二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正确区分OSA与CSA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以睡眠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睡眠片段化(sleep fragmentation,SF)为主要特征的睡眠障碍性呼吸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4%。OSA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近年来,关于OSA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流行病学数据引发广泛关注,与OSA相关的夜间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SF等因素均与癌症发生或死亡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1]。在发病机制方面,OSA常与代谢紊乱、肥胖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多中心连续纳入的675例符合条件的老年男性OS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轻度OSA组(对照组)、中度OSA组...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导致夜间低氧和正常睡眠节律的紊乱,引起体内激素分泌的改变和激素抵抗的增加。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在改善夜间睡眠质量的同时也纠正了体内激素水平的紊乱,为CPAP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引起机体长期处于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猝死。除合并呼吸、心脑血管、内分泌代谢等疾病外,OSA与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有密切关联。简述了OSA和NAFLD的现状,叙述了OSA对NAFLD的影响,归纳了OSA影响NAFLD的机制,提出通过探索OSA影响NAFLD的可能机制,从OSA角度为NAFLD寻找新的潜在防治靶点,对延缓、甚至阻断NAFL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最常见的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它是由上气道完全性(呼吸暂停)和不完全性(低通气)阻塞导致的缺氧再复氧循环,典型特征是慢性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 IH),可使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1]。OS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全球近10亿人,以中国的的发病率最高[2]。现有研究表明OSA所致的IH、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