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隔药灸脐配合耳穴贴压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南京市鼓楼医院中医科病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1个疗程。试验组为隔药灸脐配合耳穴贴压,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为西药得舒特治疗,14天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 -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83.3%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隔药灸脐配合耳穴贴压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临床依据,利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血液相关指标水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即泻评分为(1.03±0.85)分、少腹拘急评分为(0.94±0.04)分、便下黏液评分为(1.12±0.63)分、胸胁胀闷评分为(0.28±0.04)分,均低于对照组(2.24±1.12)分、(1.11±0.32)分、(2.39±0.72)分、(0.66±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GRP水平为(48.55±7.09)pmol/L、ET水平为(41.88±6.69)pmol/L均低于对照组(53.37±8.14)pmol/L、(48.72±6.9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CGRP及ET含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肠功能紊乱,市场前景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进一步推广徐景藩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发挥其特色优势。方法:临床收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分治疗组(徐景藩抑肝扶脾中药)和对照组(匹维溴胺)治疗,疗程4周,观察分析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有效率78.57%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景藩教授中药辨证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痛泻药方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便功能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灸脐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60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灸脐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评估IBS-D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结束后第1、2、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腹泻、肠鸣、腹痛等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IBS-D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灸脐联合七味白术散与单纯口服匹维溴铵比较疗效更佳,能有效降低治疗后复发率,缓解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泻药方加减对肠易激综合征(IBS)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就诊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84例IBS腹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得舒特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痛泻药方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泻频率、大便形状、腹痛、肠鸣音及临床症状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VIP、SS、C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药方加减能有效降低IBS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血浆VIP、SS、CCK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火凤痛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火凤痛泻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分散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火凤痛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为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痊愈率达50%,总有效率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痛泻要方与四君子汤综合为基础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抑郁、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设为腹泻型IBS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9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其评分,评估焦虑、抑郁状况,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型IBS组SAS≥50分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泻型IBS组SDS≥53分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泻型IBS组SAS、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IBS组男女SAS、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泻型IBS患者与焦虑、抑郁状态存在一定相关性,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加味四逆散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7例肝郁脾虚型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每天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加味四逆散。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TCMS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2组经治疗后,TCMSSS、HAMD、SDS、PSQI评分均呈下降,且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GRP、VIP、5-HT、CCK水平,中医证候总积分,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92%),CGRP、VIP、5-HT、CCK水平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匹维溴铵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效果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从肝论治"疗法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气郁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从肝论治"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后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疗效及证候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及HAMA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6.7%vs 70.0%),随访后对照组证候复发率高于治疗组(56.7%vs 26.7%)。结论:"从肝论治"疗法可改善IBS-C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焦虑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煎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一月后观察2组主要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能够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腹痛、腹泻、胸胁胀闷、精神状态以及饮食情况,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针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6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人,给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观察组30人给予穴位贴敷联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指标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OI)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前后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比单纯运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针对肝郁脾虚型失眠临床疗效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32-2933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与黛力新和谷参肠安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曲美布汀与黛力新和谷参肠安联用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曲美布汀治疗,治疗8 w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使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联合谷参肠安、黛力新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且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斌  朱虹 《护理与康复》2019,18(1):43-45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以及干预后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能提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2例肝郁脾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两组护理后中医症状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有利于促进肝郁脾虚型UC患者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改善,并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腹胀及症状总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腹痛、腹泻、腹胀评分、症状总评分和HAMD、HAMA评分分别(9.23±1.03)、(11.04±0.95)、(4.62±0.57)、(24.17±1.08)、(20.28±1.72)、(17.92±1.76)分,治疗后分别为(1.92±0.53)、(0.74±0.38)、(0.58±0.23)、(3.06±1.19)、(3.75±0.35)、(4.01±0.28)分;对照组治疗前以上指标分别为(9.54±1.12)、(11.47±1.86)、(4.73±0.62)、(23.84±2.21)、(20.53±0.36)、(16.88±0.51)分,治疗后分别为(3.32±0.46)、(2.92±0.33)、(1.96±0.24)、(5.36±1.27)、(7.38±0.47)、(7.14±0.33)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3.87%)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可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躯体与精神症状,疗效优于单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67-2668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抗抑郁药与痛泻宁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7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痛泻宁颗粒治疗,观察组实施痛泻宁加氟西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痛泻宁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其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