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薛静燕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45-1346
祛湿法是运用芳香、淡渗或苦温之剂以祛除湿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因湿邪引起的各种疾病。湿邪致病往往与外邪气候和五脏病变密切相关,病理属性有寒热虚实之异。湿邪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新的再致病因素,因湿邪所致的妇科疾病在临床亦颇为常见,故以祛湿法为主,治疗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常能应手而效,兹举验案,略陈如下。1湿热带下宜清热运脾利湿沈某,女,36岁,已婚,2003年4月12日初诊。带下量多2年余,质黏稠色黄,其气腥秽,伴有头晕,食少体倦,苔薄黄,脉濡数。妇科检查提示:宫颈轻度糜烂。辨证乃脾虚湿热,阻于下焦为患…  相似文献   

2.
浅析肝癌与“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邪是中医学中“六淫”之一,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及转化性;而肝癌的发病及临床表现与湿邪的性质和特点极为相似。肝癌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高发地区气候均具有温暖、潮湿、多雨等特点,因此肝癌发病与湿密切相关。湿邪不外乎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因感天地之湿邪而发,内湿因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在肝癌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治“湿”,预防上注重祛外湿,注意合理饮食、清洁环境;治疗上重视内湿,健脾理气为肝癌的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阴囊潮湿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中很常见,治疗上多以肾虚论治。一旦出现阴囊潮湿、恶寒,就首先想道了肾虚,或补肾阳或补肾阴,补阳的偏多。而长期服药无效的患者多属下焦湿热型。盖湿热蕴于下焦,阳气不得宣通,故感阴部恶寒;阳不卫外又遇湿邪为患,从而导致潮湿内生,甚至冷汗淋漓,湿性黏腻,缠绵难愈,苦不堪言。辨证关键在于舌象与脉象,肾阳虚脉多偏弱,舌淡胖苔白或薄白,年龄多在50以上;而下焦湿热脉多滑数有力,舌红苔黄腻,年龄多在35与50之间。兹举二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丽芸 《新中医》2002,34(11):3-5
湿邪是六淫邪气之一,亦是妇科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并可导致不孕,变化多端,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与其他病邪合并致病。故在辨证时应根据其证候分为湿热、湿毒、寒湿、痰湿、湿瘀等不同的证型,其中湿毒、痰湿、湿瘀致不孕症最为常见,常用治法总体上是化湿除浊,扶正祛邪,以调补脏腑、调理冲任、健固督带而达到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均在临床中观察到,四川湿邪为患甚多,热病多为湿热挟杂,许多杂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挟湿之证,故有四川多湿邪为患之说.究其所因,与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湿"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肖苏 《吉林中医药》2006,26(2):9-10
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湿邪为患多有兼挟证。“湿热之症,脉无定体”,故湿病在辨证方面,重苔而不重脉。治湿大法以淡渗利尿为主,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又当分外湿和内湿,外湿分寒湿、风湿、湿热、暑湿。湿邪留滞三焦,应本“上焦宜化,中焦宜燥,下焦宜利”的原则。临床常用的几种治法为:苦寒燥湿、益气化湿、温阳祛湿、升阳除湿、苦辛泄湿、解毒燥湿等。  相似文献   

7.
肛门直肠疾病以局部症候为主,其主要病因是:风、热、燥、湿,但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以及湿邪本身特性,湿邪与肛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首先,从解剖上看,肛门直肠均属消化道之末端。《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素问·五藏别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所有这些都说明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肛门直肠部位易受湿邪侵袭。其次,从湿邪的致病特点和致病症状看,肛门直肠与湿邪关系密切。湿性趋下,水湿下流,肛门直…  相似文献   

8.
正湿性重着浊、粘滞,缠绵留着,不易速去,多阻碍气机。同时,湿邪为病常弥漫三焦,引起三焦病变,表现常可随湿邪阻滞部位不同而各异。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故湿犯上焦可见头昏而沉如束布帛,胸闷咳嗽。湿阻中焦,则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粘或口甜,舌苔厚腻;湿滞下焦,则见腹胀便溏,小便不  相似文献   

9.
论痹证当重除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元庆 《光明中医》2001,16(1):23-25
1 痹证病因有四,湿居其要11 痹分寒热,湿为主因:风寒湿热邪气是痹证发病的原因。临床按其属性,可分为寒热两大类,即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综观痹证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其临床表现,每与湿邪有着密切的联系。痹证之湿,非由外袭,即自内生。湿邪留着筋骨肌肉关节,则疼痛、肿胀、沉重、浮肿;湿邪久结,生痰生瘀,阻滞经脉关节,则疼痛、变形。痹证之关节肿胀非痰瘀,即湿邪,但痰瘀之成较晚,而湿邪则存在于痹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故又有“痹必挟湿”之说。湿为阴邪,六淫邪气惟湿有形,《临证指南医案》曰:“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惟其有形,故为诸邪之…  相似文献   

10.
如果人的素体阳气不足,痰湿过盛,或态食生2.湿性重浊粘滞,易于阻遏气机。内湿形成后冷,进食肥甘,内伤脾胃,那么津液代谢输布障碍可致“湿浊内生”。常随湿邪阻滞部位不同而各有其病理现象。湿留经脉可见头重如裹,肢体重着,或关节屈伸不利。3.湿犯上焦,胸闷咳嗽;湿阻中焦,脱腹痞满,食欲不振;湿滞下焦,腹胀便塘,小便不利;水湿泛滥,溢于皮肤肌腆发为水肿。 4.久病、久热、高热,湿邪化燥等使机体津液不足,各部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产生千燥枯涩的病理状态称“津伤化燥”及“内燥”。5.肺燥则全身津液不能正常宣发敷布而见鼻干、唇燥、肌肤干…  相似文献   

11.
申剑  王虎平  张小花  孙亮 《新中医》2014,46(1):236-237
<正>湿邪为六淫之一,具有易阻气机、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因易与血相搏,是导致妇科疾病常见的病因之一。笔者谨就妇科疾病从湿邪论治浅谈体会如下。1湿邪之因,内外两端湿邪的产生有内生与外感两种。外湿多与气候环境有关。湿是自然界的正常气候,与风、寒、暑、燥、热(火)并称六气。当自然界气候反常,六气经异常气象变化后,成为致病因素。故《素问·调经论》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入于大经脉。"如气候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触水劳  相似文献   

12.
宣肺乃治湿之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 《吉林中医药》2011,31(3):191-192
湿邪致病,可弥漫三焦。而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看,宣肺法在湿邪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湿居上焦,宣肺使得津液输布正常,湿邪得以祛除;湿居于中焦,宣肺则气机得以调达,湿邪可祛;湿居下焦,宣肺则水道得以通畅,湿从下解。通过宣肺,使得一身气机通畅调达,水液代谢正常,则湿邪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重要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集中在风、痰、瘀、虚及脏腑功能不调等方面,现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及导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风、湿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风邪主要包括内风与外风,湿邪主要由体质特点和脏腑功能失常,水液运化不及产生的病理产物。故在治疗时针对“风”、“湿”的特点,及肺、肝、脾、肾脏腑的功能进行论治,通过论述小儿CVA因风、湿致咳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提出风邪、湿邪是小儿CVA发病及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基础。根据病理因素在不同的脏腑,可发展为不同的病因病机,故提出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温肾化气除湿、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以期在治疗与预防儿童CVA上提供新思路,防止迁延,发展为难治的典型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4.
湿邪作为中医外感和内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诸多症状与多湿环境、多湿体质、湿邪阻遏气机、湿邪困脾、脾肾阳虚等密切相关,故充分了解其病机关键,掌握核心治法是治疗该病的重点。以"湿邪致病"为理论引导,经过大量文献梳理及反复临床实践,从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揭示湿邪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在联系,以"温肾健脾调枢法"为基本治则,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十一、内湿与外湿的区别与联系外湿指六淫中的湿邪,多为外伤雾露、冒雨涉水、坐卧湿地、居处潮湿、汗出贴衣、气候潮湿等感受的外界湿邪。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痰浊停聚的病理状态,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外湿与内湿是相互影响的。外湿侵入机体易伤脾,即湿邪困脾,则脾失健运,又生内湿;脾虚内湿素盛之体,又易感受外湿。  相似文献   

16.
张兰凤 《中医杂志》2014,(9):739-742
对名老中医周文泉临床治疗湿浊病经验进行总结,从湿困肌表、湿滞肌肉经络、湿侵上焦、湿阻中焦、湿注下焦、湿阻清窍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并举案例予以分析。病案中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病程长短,湿邪伤阳、伤阴者之别,气血呆滞与否,服药后的症状及证候的改变,给予合理的加减。  相似文献   

17.
桃核承气汤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为表邪内传 ,热结下焦血分所致下焦蓄血证而设。方药由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炙甘草组成。方中大黄下瘀血 ,破症积 ,推陈生新 ,与桃仁相伍 ,协同起活血逐瘀作用 ;桂枝用以温经通络、宣阳行气、血得温则运 ,是活血化瘀剂不可缺少的温经通阳之品 ;芒硝有软坚化积、消壅积之长 ,可消散恶血 ;甘草和中缓急止痛。诸药配伍 ,具有破血化瘀、通滞消肿 ,软坚散结 ,祛瘀生新之妙。笔者认为妇科疾病 ,位处下焦 ,气郁血瘀者多 ,其病机与下焦蓄血证颇为类近 ,故将本方试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效果较佳 ,现介绍如下。痛经经行腹痛…  相似文献   

18.
罗翌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罗翌教授对眩晕辨证论治和灵活遣方的经验。结合岭南地区多"湿"的气候特点,认为湿邪易困脾,脾虚又易生湿聚痰,而痰凝则气滞,气滞血瘀;故本病的发生,以痰、瘀、虚三者为主因,而三者之中,又以虚为主,并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故临床多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并根据兼夹的证型来决定具体应用。同时提出腹针与中药有机结合,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脾有密切关系。在生理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皮肤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赖于脾气的敷布及气血的濡养。在病理上,脾主湿而恶湿,而湿为长夏之主气;夏季也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故皮肤病的发生常与湿邪侵犯或湿邪内生密切相关。皮肤病从脾进行辨证论治,能够更好的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宝贵临证50余载,对湿邪致病见解独到,辨证精准,用药轻灵,疗效斐然。现撷录其诊治湿泛上焦、湿阻中焦、湿注下焦验案3则,分析其用药特点及显效原因,以启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