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长安  李志民 《山东医药》2005,45(26):80-80
2003年3月~2004年3月,我们以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6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男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与单纯 CHB 患者临床特征,寻找影响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住院初治且有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的男性 CHB 患者209例,根据肝组织中有无脂质沉积分为 CHB 合并脂肪变组及单纯 CHB 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尿酸、血糖、饮酒、体质量指数和病毒载量情况,进行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了解肝脂肪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09例男性 CHB 患者中,合并脂肪变121例(57.9%),单纯 CHB 88例(42.1%);CHB 合并脂肪变患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分别为(352.5±87.1)mmol/L、(2.8±0.8)mmol/L 和(1.8±0.1)μmol/L,均显著高于单纯 CHB 患者[(310.3±69.1) mmol/L、(2.2±0.6) mmol/L 和(1.2±0.7)μmol/L,P〈0.01)];体质量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男性 CHB 患者合并肝脂肪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血脂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表现是男性 CHB 患者肝组织脂肪变的危险因素,而饮酒或病毒载量可能不是肝脂肪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组织学观察肝脏微循环的病理改变。一、资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本院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间门诊及住院的CHB患者141例,男98例,女43例,年龄14~67岁,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肝功能异常126例,肝功能正常15例。2. 方法:141例CHB患者均用Menghini型针行1秒钟肝活检穿刺术。其中53例肝穿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另一部分用2.5%戊二醛固定,1%四氧化锇后固定,Epon 812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日立H-800型透…  相似文献   

4.
韩丽娜  雷波 《山东医药》2005,45(26):84-85
1999年3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miR-708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CHB-ACLF患者(设为CHB-ACLF组)和100例CHB患者(设为CHB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B-ACLF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将其分为...  相似文献   

6.
迈普新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2004年3月,我们应用迈普新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疾病负担,提高CHB治疗率,2005—2022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抗病毒适应证呈逐渐放宽、简化的趋势。本文旨从HBeAg阳性和阴性CHB抗病毒适应证的趋同、HBV DNA治疗阈值的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治疗阈值的降低、对疾病进展风险因素的重视,以及肝硬化患者病毒学指标要求逐步放宽五个方面来阐述CHB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青 《山东医药》2005,45(34):32-32
2001年3月~2003年5月,我们对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α1-胸腺肽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接受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180例,检测所有患者肝脏磁共振ADC值。探究ADC值与肝穿刺病理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同时,以肝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磁共振ADC值在CHB肝纤维化程度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穿刺病理结果显示F0~F4期患者分别有20、35、34、36和55例,各期间ADC值比较,F1与F2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其余各期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DC值与CHB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691,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ADC值诊断肝纤维化F≥2、F≥3及F=4期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72及0.859。结论:磁共振ADC值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指标,对于评价CHB肝纤维化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与HBeAg阳性CHB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持续应答率低,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且进展为失代偿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机会更多.笔者于2006年3月-2008年3月,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加味蛇草汤治疗HBeAg阴性的CHB患者28例,并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进行同期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非CHB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CHB合并CAD患者及同时间段451例年龄匹配的CAD不伴有CHB患者,测定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传统的CAD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在CHB组和非CHB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与非CHB组比较,CHB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可能在CAD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二者间关系仍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保护肝功能,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我科于2009年9月~2010年2月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与甘草酸二铵联合丹参酮治疗CHB患者30例进行同期观察比较。现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8例CHB、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显示CHB临床各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HB中度、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显著(P〈0.05或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升高显著(P〈0.01)。因此认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CHB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其在CHB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CHB的发病机制,为CHB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里惠 《肝脏》2014,(6):470-470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了CHB治疗的总体目标:最大限度长期抑制HBVDNA,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为进一步观察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现将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CHB患者,随机分成2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及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3年的疗效,筛选早期预测疗效的指标。方法 58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LdT治疗3年。结果在治疗12月时,血清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4.8%和84.5%,而在治疗3月时分别为68.9%和65.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均明显升高,至36月时分别达50.0%、43.1%和29.3%,而在治疗3月时分别为20.7%、17.2%和0.0%,6月时分别为25.9%、22.4%和1.7%;患者基线HBeAg滴度及疗程3月时HBeAg滴度下降幅度与治疗36月时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明显相关;基线HBeAg≥300S/CO时预测LdT治疗3年后出现耐药的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78.0%。结论 LdT能有效恢复肝功能,抑制HBV复制和提高HBeAg血清转换,但长时间使用后则耐药率较高;HBeAg基线水平及其下降幅度可早期预测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及耐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其中HBeAg阴性CHB的患病率正在增加,对我国的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综合HBeAg阴性CHB的发病机制、诊疗等方面,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对HBeAg阴性CHB诊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c细胞亚群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双标志物Tc1(CD8/CCR5)、Tc2(CD8/CD30)的方法,测检了75例CHB、40例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NC)外周血Tc1、Tc2水平。结果CHB和LC患者外周血水平Tc1明显高于NC组(P<0.01);LC组Tc2小于CHB和NC组(P<0.05);重型CHB患者Tc1、Tc2均明显低于其它CHB患者(P<0.01);CHB和LC组Tc1/Tc2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CHB患者Tc细胞亚群(Tc1/Tc2)与正常人存在着差异,Tc细胞亚群失衡可能在CHB、LC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国凤 《传染病信息》2006,19(5):280-282
本文整理了2006年10月27日-31日第57届美国肝病年会有关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研究进展。1CHB的治疗1.1治疗目标和原则CHB治疗的目标为预防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对此观点已达成共识。Nikolai在关于HBV致病机制的报告中称:HBV为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一种广泛的全球感染性疾病,是肝细胞癌和肝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可以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降低CHB的新发感染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抑制病毒,延缓CHB患者的疾病进展,但不能治愈CHB。如何清除稳定的DNA中间体共价闭合环状DNA,以及如何恢复肝脏微环境中疲惫的免疫系统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为此肝病学者们不断探索新的靶标和药物,研究通过针对HBV生活周期不同阶段的药物联合疗法实现持久功能性治愈。本文将对目前CHB的多种治疗策略以及正在研发的新靶标和新药物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众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近些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也不断上升,CHB合并NAFLD的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由于CHB和NAFLD的最终结局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因此两种疾病并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目前CHB合并NAFLD导致肝细胞癌风险、全因死亡率和抗病毒治疗效果仍有争议,且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文就CHB合并NAFLD进行简要综述,并对目前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