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IGT患者32例、DM患者46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S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MCV.结果32例IGT,NCV异常率56.25%,以SCV减慢为主,IGT组SCV与对照组及D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CV异常患者中83.33%无临床症状.结论IGT患者NCV异常率较高,随着病情进展,PN加重,检测IGT患者NCV可及早发现PN.  相似文献   

2.
马立坚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2):108+123-108,12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症状组)25例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无症状组)3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并对3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用空腹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3个月后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HbAlc。结果:NCV能及早发现有周围神经损害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NCV的异常率与血糖升高关系密切,动态观察NCV对了解疾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11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其并发症情况将其分为存在神经病变,即DPN组(n=58)与不存在神经病变,即无DPN组(n=52),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观察两组患者的MCV差异、DPN组的MCV与SCV异常率及上下肢NCV异常率。结果经检测得知,在DPN组中,有症状DPN患者共37例;无DPN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与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明显快于DPN组;有症状DPN组与无症状DPN组的SCV异常率高于MCV,并且下肢NCV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有效的确诊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行神经电图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均P0.01);健康组上下肢的起始潜伏期均明显短于糖尿病组(均P0.01),但糖尿病组上下肢的波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下肢NCV和SSR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上肢(34.8%vs 18.9%,55.7%vs 35.2%,均P0.01);SSR总异常率显著高于NCV(45.5%vs 24.2%,P0.01)。结论:NCV和SSR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且SSR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80例T2DM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F波。结果显示:腓肠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波幅(NAP),胫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和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分别为55.63%、65.79%、55.63%、41.88%和41.25%。提示上述指标是诊断DPN最有价值的,其中腓肠神经SCV可用于DPN筛选。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290名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分别测定QST包括冷感觉(CPT)和热感觉(WPT)及振动觉(QVT)阈值,同时测定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分析QST与NCV异常率之间的差异和QST阈值与NC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有症状组T2DM患者CPT阈值明显降低、WPT及QVT阈值明显升高(P值〈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T2DM患者中QST各项阈值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NCV各项的异常率(,P值〈0.05)。T2DM患者QST各项阈值和NCV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未出现DPN的症状时,已存在QST阈值的异常,并随糖尿病病程的发展逐渐加剧;与NCV检测相比,QST异常能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方法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的NCV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和冷感觉、热感觉及振动觉的测定,分析比较QST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不同情况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QST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温度觉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振动觉(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冷、热感觉的异常率分别为45.6%和36.8%,在QST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1.8%、20.9%、29.1%、24.5%和30.9%。结论在DPN诊断中,Q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神经传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特点,提高此方法诊断DPN的敏感性. 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213例患者的2283条神经行传统的神经传导、F波、H反射检查,并分析各条神经总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情况. 结果 2283条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查结果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中,正中神经的异常率最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中,胫神经、正中神经异常率高;最长的胫神经运动神经神经传导异常率为47.45%,容易合并卡压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46.83%,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最低(22.60%).对有临床明确症状的21条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异常率可达76.19%.对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的尺神经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尺神经异常率为57.14%.常规神经传导检查,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46.83%)高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41.13%).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76.56%,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89.63%.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25.83%、52.24%.结论 DPN具有长度依赖性、与临床表现一致、感觉重于运动、全长弥漫受累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可提高神经传导检查诊断DPN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PDPN)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严格入选32例PDPN患者,病程〉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未伴有其他内科系统合并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疼痛性质。电生理检测包括: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测(温度觉)(QST-t)。结果PDPN往往有客观的感觉异常,但神经系统体征不典型,NCV检测可正常,而QST—t可有异常表现,本组NCV检测13例正常,其中11例QST-t异常;本组NCV异常率为59.4%,QST异常率为87.5%,QST+NCV异常率为93.7%。VAS与QST的上下肢热痛觉(HP)呈正相关(t=0.595、P=0.009;t=0.784、P=0.004),与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呈负相关(t=-0.554;P=0.032);与其它电生理各项参数不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疼痛病程不相关。结论PDPN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早期PDPN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疼痛程度与C类纤维及下肢胫神经感觉纤维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在对(DP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硫辛酸、甲钴胺和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尔后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SSR及NCV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在腕横纹、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6 cm、肱骨髁上4 cm及肱骨中点处CSA显著降低(P0.05),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入口、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及Guyon管处CSA显著降低(P0.05),肱骨外上髁上4 cm处桡神经CS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SSR及NCV异常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正中神经SCV、MCV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可有效评估老年DPN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运用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者均经肌电图检查。对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的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并将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率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肌电图检查后,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诊率为70.00%,而临床诊断结果为4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中神经的MCV、SCV异常率分别为20.00%、26.67%,尺神经的MCV、SCV异常率分别为20.00%、21.67%,胫神经MCV、SCV的异常率为23.33%、31.67%,腓神经MCV、SCV的异常率分别为30.00%、36.67%,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F波异常率为35.00%、43.33%。结论在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诊断中,经肌电图检查的确诊较高,且可反映患者各个神经的MCV、SCV异常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 通过肌电图的测定和分析 ,对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神经传导速度 (NCV)较正常对照组减慢 ,异常率为 42 %~ 85 % ,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尤以腓浅神经SCV最敏感。结论 NCV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瑛 《山东医药》2007,47(10):37-38
检测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NCV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四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两组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SCV异常率高于MCV、下肢NCV异常率高于上肢(P均〈0.0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元明显相关性。提示NCV检测有助于DPN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7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SSR检测.结果 异常率分别为SSR 75.2%,NCV 48.8%,F波34.5%,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P<0.05).结论 NCV、F波及SSR联合应用可全面地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害,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F反应,探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患病组222例(男120例,女102例),年龄18-85岁,平均59.6岁。对照组155例(男76例,女79例),年龄18-82岁,平均48.6岁。用Keypoint四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尺、腓、胫四条神经肘至腕(Guo至踝)段MCV,并在腕(踝)点引出F波。检测指标包括远端潜伏期(DPL)、近端潜伏期(PPL)、MCV、F波潜伏期(FwPL)、F-M波间期(F-MIPL)、F波传导速度(FCV)及F波比值等。结果(1)DM组以上四条神经MCV的异常主依次为51.4%、51.6%、68.5%、45.2%,F反应异常率依次为52.7%、58.0%、53.0%、63.9%。(2)DM组和对照组间F波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1)。(4)DM组一项以上参数异常者167例,阳性率达75.2%,多数患者(92.1%)临床和电生理结果一致或电生理异常先于临床出现。结论 MCV和F反应测定是诊断PN的敏感指标,其中FwPL和F-MIPL最为敏感。应重视多条神经、多个参数的检查结果。血糖水平、DM分型、家族史及发病年龄与检查结果的异和F-MIPL最为敏感。应重视多条神经、多个参数的检查结果。血糖水平、DM分型、家族史及发病年龄与检查结果的异常发生率均无确切关系。病程对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空腹指尖毛细血管血血糖(FBG)≥6.1mmol/L作为界定值筛查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T)出现的偏性。方法筛查设A、B、C、D四个自然人群组。各组分别为8151、9168、9096及8355人。A、B、C三组均先做FBG,其界定值依次为6,1mol/L、55mol/L、5,0mol/L,各组超过或等于其界定值者再做OGTT,筛查DM和IGT。D组则直接做OGTT筛查DM和IGT。DM和IGT诊断按照WHO1999年标准。结果A、B、C、D四组DM的检出率分别为6.91%、8.21%、8.30%、8.32%,IGT的检出率分别为2.48%、6.10%、8.05%、8.16%。A组行OGTT的人数比例占被调查总人群的11.3%,与D组比较,DM、IGT漏检率分别为16,95%、69,61%;B组行OGTT的人数比例占被调查总人群的27.79%,与D组比较,DM、IGT漏检率分别为1.32%和25.25%;C组行OGTT的人数比例占被调查总人群的58.37%,与D组比较,DM、IGT漏检率分别为0.24%和1.35%。结论选择FBG≥5.0mmol/L作为界定值,是开展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得DM和IGT患病率的成本-效益-效果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神经传导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1月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T2DM病人,根据DPN并发情况将其分为合并DNP组(61例)和单纯T2DM组(5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Cys-C水平及神经传导参数,分析血清Cys-C与神经传导参数的相关性,评估Cys-C与神经传导参数对T2DM病人DPN并发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DNP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单纯T2DM组(P<0.05),收缩压明显大于单纯T2DM组(P<0.05);合并DNP组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总神经SCV、腓总神经MCV均明显低于单纯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2DM合并DNP病人血清Cys-C水平与正中神经SCV、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SCV、腓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80例T2DM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F波.结果显示腓肠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波幅(NAP),胫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和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分别为55.63%、65.79%、55.63%、41.88%和41.25%.提示上述指标是诊断DPN最有价值的,其中腓肠神经SCV可用于DPN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9例T2DM患者(T2DM组)和48名正常人(NC组)分别进行QST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结果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病程3年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V正常T2DM组冷觉、温觉、热痛觉的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QST异常率高于NCV的异常率(χ~2=18.019,P0.01);病程3年T2DM组QST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9.181,P0.01);病程3年T2DM组NCV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8.53,P0.01)。结论 DPN早期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QST较常规NCV测定在DPN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作为常规NCV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248例,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对象分为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组(SDPN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52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116例.检测各组Hcy、Cys-C、FPG、HbA1 c、TG及TC等水平. 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BMI、FPG、TG、TC、HDL-C和LDL-C、SBP、DBP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SDPN组和DPN组病程、Hcy和Cys-C升高(P<0.05或P<0.01),且DPN组Hcy高于SDPN组(P<0.05).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T2DM组降低(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SDPN组低(P<0.05或P<0.01).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和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T2DM组升高(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SDPN组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病程、SBP和HbA1c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SDPN和DPN患者神经反射潜伏期延长,MCV和SCV减慢,且血浆Hcy与肌电图各参数相关,提示血浆Hcy与神经传导异常相关,说明血浆He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这两类患者Cys-C浓度升高,且与Hcy水平相关,提示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