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的规范化问题。方法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果 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法律依据、诊断组织、诊断原则和程序进行了讨论。结论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规范化管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诊断医师使用《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该标准的掌握和实施情况,对标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搜集、调查问卷、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四川、江苏、广东、湖北、河南、新疆、安徽和核工业系统即“七省一集团”21家诊断机构共计93名具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资质的医师为调查对象,搜集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各条款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正文11项条款判定可行率范围在89.3%~95.7%,有10项可行率大于90.0%;判定部分可行率范围在0%~5.4%;判定不可行率范围在3.2%~5.4%;80.0%诊断医师未对标准提出具体意见,94.6%诊断医师认可该标准的法律法规一致性。结论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整体达标情况良好,但少部分条款应适当修改,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宣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标准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依据制定的标准追踪评价方案,采取问卷形式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放射卫生监督员、放射工作人员等标准应用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展评价调查。结果 河南省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的机构1家;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对标准的掌握率为85.7%,未参加过对此标准的培训;28.6%的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认为标准的第3章诊断依据、剂量评估原则及第4章处理原则部分可行,并提出修改意见;放射卫生监督员对此标准的知晓率60.0%,参加省级标准培训的人员35.0%,未参加过国家组织的标准培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标准的使用率低;放射工作人员对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认识正确率为60.2%,对随机性效应认识正确率31.2%。结论 卫生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发布标准的宣贯培训,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河南省需要加强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建设,实现诊断机构区域覆盖。  相似文献   

5.
我国10省市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放射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性疾病特点,对每一种放射性疾病制定出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将我国10省市所有已确诊的放射性疾病病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结果 放射性疾病中居前3位的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放射性皮肤损伤;上世纪60年代诊断的病例最多;工种近80%是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结论 要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剂量监测,以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6.
2008年田湾核电站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江苏田湾核电站周围及部分对照地区空气、水、食品进行放射性水平监测,为建立全省与公众相关的放射性本底监测网络奠定基础。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放射性检测标准与规范,确定监测项目和频度,开展监测与质控。结果 目前核电站周围放射性水平无显著性增加。结论 应规范并持续开展核电站周围与公众相关的环境介质放射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GBZ162《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的编制说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放射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方法 观察并分析了4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和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的患者,并参考了北美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欧洲癌症研究治疗中心(EORTC)和ICRP41号出版物等相关标准。结果 提出了急慢性口腔炎受照剂量的限值、临床表现(包括分度标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结论 本标准有效指导了放射性口腔炎的诊治,规范了放疗患者和放射事故受照人员的生物剂量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在核工业系统内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该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标准追踪评价,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并分析数据结果。结果 核工业系统3家单位中认为标准可操作性良好,职业病诊断医师、卫生监督人员、放射工作人员对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61.5%、88.9%、47.6%,标准的可行性评价高,配套制度和经费认知度一般,放射性疾病知识认识率低,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标准基本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良好,但仍需要加强实施、宣贯和培训,标准中部分机制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2例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了解和掌握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状况。方法 按照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根据例1、例2皮肤的受照剂量和临床分析,均诊断为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 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放射工作人员放射性肿瘤诊断过程,为放射性肿瘤判定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史、外照射个人剂量估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依据《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7-2009)估算病因概率(PC)。结果 该放射工作人员肺癌来自职业照射的PC为22.4%,PC95%,U为70.1%,符合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判定为放射性肺癌脑转移。结论 病因概率作为判断癌症与辐射关联的方法被多个国家采用,虽然各个国家的赔偿标准不同,但是判定方案更倾向于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