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疑难杂症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内异症的病机及治疗的研究也日趋重要。文章从冲任循行和生理功能,冲任与肝脾肾,冲任与女性生理病理,冲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及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冲任瘀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论述及典型病例,探讨出"冲任瘀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本质病机,根据此病机,临床采用中药调理冲任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戴德英教授临床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相关病例资料,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证特点、戴师创制红藤方的思路及针对不同类型内异症的治疗经验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戴德英教授运用红藤方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并附三则验案以验证。[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表现之"杂"与复发之"勤"而成为妇科疑难病症。戴德英教授究其病因病机为癥积下焦、瘀久化热、瘀热互结、胞脉阻滞,临证注重审证求因,以经方为本,辨证加减,创制红藤方,并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结合不同治法,临床每获良效。本文所附三则验案,分别为子宫内膜肺异位,辨证为瘀热内结、肺气不宣;子宫腺肌病,辨证为腑气不通、湿热内结;经行腹痛,辨证为气滞血瘀、蕴而化热,戴师分别予红藤方加减配合调周治疗,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内外疗法综合治疗,均获良效。[结论]戴德英教授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临床巧用红藤方结合不同治法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经验值得后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总结叶敦敏教授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叶教授认为瘀、毒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临证运用辨证与辨病结合、遵循女性月经周期规律、注重调治肾肝脾三脏特色的以活血化瘀解毒为主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修珍教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脏腑虚惫、湿痰瘀久积成癥的病机特点,提出扶正祛邪并举以治疗虚实夹杂之证,强调注重肝脾肾功能的恢复,辅以祛湿化痰逐瘀,达到正胜邪退之目的,为中医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症,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导师陈莹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认为本病根本病机是肾虚血瘀,治疗注重温肾活血,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体腔外的部位生长,是妇科常见慢性病之一,近半数患者合并不孕。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损伤卵巢功能,如造成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生育障碍,是当前生殖医学的难点之一。黄欲晓教授临证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位在胞宫,病机繁杂、虚实交错,血瘀是基本病机,肾精亏虚是关键致病因素,气血失调是疾病发展的重要环节。黄欲晓教授运用“扶正祛邪”理论,重视气血关系,认为治疗EMs当益气补肾以扶正,化瘀消癥以祛邪,同时结合胞宫藏泻理论分期治疗,关注身心同调,注重孕后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在改善内异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妊娠率方面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疗法。中医药对于内异症的治疗及控制术后复发,具有独特的功效。作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总结刘金星教授临床经验,认为痰瘀互结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从活血祛瘀、化痰消癥立法,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中医妇科名家褚玉霞教授认为其病机特点为肾虚血瘀,治疗以补肾、化瘀为主,分期施治,病证结合,遣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韩冰教授主持的妇科研究室完成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课题,获199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总结出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辩症论治规律,以“气、血、痰”立论,提出“瘀久挟痰、渐成症瘕”的病机特征,制定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  相似文献   

10.
肖承悰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资深专家、妇科首席教授、丰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肖承悰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的主要病机之一,并据病机特点采用温经通络,化瘀行气止痛之法,运用古方"葫芦巴丸"加减施治,临床收效颇佳.现将其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痛经的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病证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血瘀,故在治疗上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但不论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远期疗效都不令人满意,近年来,我院应用中西药治疗此类患者收到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瑞华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三种基本证型,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同时结合补气法、理气法和温阳法等其他治法。另外,赵教授临床采用分期序贯治疗,即排卵前期活血化瘀以消癥瘕,排卵期活血补肾通补兼施,排卵后期健脾补肾以固胎元。而且,赵教授还注重调节患者脾胃功能以及调畅患者情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文章对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经验进行概述,欲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临床常见病,魏绍斌教授认为"瘀"乃本病病机关键,"热"乃本病发病基础,"湿"乃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临证治疗上根据瘀、热、湿的不同,辨期辨病,三因制宜,衷中参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若光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从多方面、多环节影响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受精、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不孕不育。王教授认为其中医主要病机为"虚、瘀、痛",实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黄体不足,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标实为湿瘀夹杂,胞脉阻滞不通则痛,治疗上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三期论治:经期重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利水化湿、软坚散结、抗炎为大法;经后期滋阴助阳、宁心益肾健脾、暖宫促孕、促排卵,排卵后补充孕激素;经前期以补益脾肾兼理气,以"调经助孕,改善卵巢功能"为治疗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伤寒论》蓄血证理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伤寒论》中蓄血证相关理论,从病机、证候、治疗几方面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蓄血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验案加以分析佐证。[结果]从临床角度看,蓄血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相似之处,离经之血瘀滞,瘀热互结下焦是其病因病机,以少腹硬满胀痛、血下则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破结逐瘀是其治疗大法,以抵当汤为治疗主方。临证施治时,根据月经周期、患者体质,在破结逐瘀泻热基础上,佐以补肾、健脾、温经、解痉,并配合针灸治疗。文中所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案,皆为瘀热互结下焦,从蓄血证论治,以水蛭、地鳖虫祛瘀消散离经之血,以大黄、猫爪草等泻热解毒,并防止病灶的异常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以《伤寒论》蓄血证理论治疗下焦瘀热互结的一类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尤昭玲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家第4批名老中医带教老师。她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载,学验俱丰,在妇科疑难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方面治疗经验独到,有独特的创新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胞宫假腔是一种胞宫损伤性疾病,是剖宫产后的远期并发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为主要症状,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导师尤昭玲教授应用中西医理论,将这种病证命名为"胞宫假腔",中医病机为气虚不摄、热瘀互结,自创"尤氏四花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既往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育龄期妇女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年龄,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很罕见,但近年来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有关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报道也逐渐增多。由于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故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从而希望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痛经"、"瘕瘕"、"不孕"、"月经不调"的范畴,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历代医家均认为对于本病而言,"瘀"既是因,也是果,故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可图宏效.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根据六阳理论,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为“阳虚瘀结”,治疗不仅要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还要顺应女性的生理周期规律进行调周治疗,尤其须重视经间期的阴阳转化和经前期的重阳延续、六阳到位,以维持患者体内阴阳的动态平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 发病率逐年上升, 临床诊治较为棘手。王建玲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血瘀痰阻, 治疗当分行经期与非经期不同而有所侧重。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运用中药周期疗法。同时, 需兼顾患者气滞、寒凝、肾虚致瘀之不同, 审证求因, 用药随证加减。临床配合中药灌肠, 内外合治, 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