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前,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甚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疫情与奶牛、羊只等的流动情况关系较大,新发患者主要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布鲁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鲁菌病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本实验室在非疫区的中山市3例患者的血培养中分离出3株布鲁菌。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患病的牛、羊等疫畜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多汗、寒战、关节疼痛和泌尿生殖系病症等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出现神经疼痛、关节疼痛和多器官损害等[1-2].布鲁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牛种布鲁菌病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羊种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本研究对非发病高峰期、非疫区广州市1例患者骨髓血培养中分离出的1株马耳他布鲁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布鲁菌是一类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疫区人群因接触患病的家禽或食用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感染,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关节痛、全身乏力,称为布鲁菌病[1]。本病常见于牧区,但在非疫区较为罕见,国内仅数例报道[2-7],本科室于2013年2月从1例发热待查患者血液中多次分离出马耳他布鲁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答: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乙类传染病。一旦发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布鲁菌属有至少6个生物种,其中马耳他布鲁菌(brucellamelitensis)、流产布鲁菌(brucellaabor—tus)、猪布鲁菌(brucellasuis)、狗布鲁菌(brucellacanis)可同时导致人、畜感染。布鲁菌病传染源为患病的牛、羊、猪等家畜。职业人员由于为病畜接生、剥动物皮、挤奶、切肉等途径而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布鲁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牧区人群因接触患病的家畜或食用家畜肉、乳及乳制品而感染,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关节痛、全身乏力,称为布鲁菌~[1]。布鲁菌感染多发生于西北牧区,而城市居民接触病牲畜的机会较少,故罕见布鲁菌感染的相关报道~[2]。本实验室于2016年9月从1例发热收治入院的上海本地城市居民的血液中分离出马耳他布鲁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的病原菌,主要感染动物,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被感染的食物以及实验室接触可传播给人类,引起布鲁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布鲁菌属有马耳他布鲁菌(又称山羊布鲁菌)、流产布鲁菌(又称牛布鲁菌)、猪布鲁菌、狗布鲁菌、羊布鲁菌及木鼠布鲁菌等6个菌种。在中国流行的菌种主要是马耳他布鲁菌,其次是流产布鲁菌。本例所报道的患者为实验室感  相似文献   

7.
<正>答: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乙类传染病。一旦发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布鲁菌属有至少6个生物种,其中马耳他布鲁菌(brucella melitensis)、流产布鲁菌(brucella abor-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菌病是由动物源性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布鲁菌病主要发生于以畜牧业、肉类及奶制品加工为主的北方地区,在非牧区为点状散发。但近年来各地布鲁菌病呈现多发趋势[1-2],误诊、漏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科2014年6月从1名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曾被误鉴定为吉拉尔玫瑰单胞菌的马耳他布鲁菌,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司机,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反复升高,最高时可达39℃,发热可持续数小时,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伴有较明显畏寒、寒战,无明显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心慌胸闷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体力及睡眠较差,小便明显黄染,大便较少,体重减轻约5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分布的人畜共患疾病。布鲁菌根据感染的宿主、生化特征和抗原成分分为10个种,其中能感染人类的主要是马耳他布鲁菌(羊布鲁菌)、流产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和犬布鲁菌~([1-2])。布鲁菌是革兰阴性球杆状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或荚膜,寄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itek 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对1例布鲁菌误鉴定原因及临床影响分析。方法 1例无明显诱因发热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采用Vitek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形态学、传统手工生化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对所测得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从该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首次鉴定为支气管炎鲍特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马耳他布鲁菌或人苍白杆菌核酸匹配度高达100%,完全排除支气管炎鲍特菌的可能。将保存的菌株用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复检,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鉴定临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最有效手段,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鉴定慢生长细菌如布鲁菌等有明显局限性,对布鲁菌病等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可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结果 39例病例大多有羊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骨关节疼痛(64.1%)、多汗(51.3%)、乏力(33.3%)、淋巴结肿大(23.1%)、肝脾肿大(12.8%)。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布鲁菌抗体凝集试验阳性,静脉血或骨髓培养阳性,经细菌学鉴定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苏北地区散发病例逐年增多,应重视流行病学线索,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和布鲁菌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Vitek2 Compact和Walk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在布鲁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分离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和Walk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和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分离菌株经Vitek2 Compact GN鉴定卡鉴定为马耳他布鲁菌,Walkaway 40 NC31鉴定卡鉴定为动物溃疡威克斯菌、莫拉菌属等。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临床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布鲁菌匹配,排除动物溃疡威克斯菌、莫拉菌属等的可能,确定该菌株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 Vitek2 Compact可以准确的鉴定出布鲁菌,经Vitek2 Compact鉴定为布鲁菌后,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佐证,大大地提高了布鲁菌的检出率,降低误诊的可能性。Walkaway 40无法准确的鉴定出布鲁菌,误鉴定会导致错误的治疗并使工作人员处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危险之中。建议使用Walkaway 40的实验室在鉴定出动物溃疡威克斯菌或莫拉菌属等细菌时应谨慎报告,并使用Vitek2 Compact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发生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人口流动,近年来非牧区人员患病率较前有所增高[1]。布鲁菌感染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预后不佳;布鲁菌性附睾-睾丸炎(BEO)是布鲁菌感染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表现,脾梗死是布鲁  相似文献   

14.
关节腔积液检出马耳他布鲁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布鲁菌是引起布鲁菌病的病原菌,容易感染猪、牛、羊等家畜,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病畜肉、奶及奶制品而被感染。现报道我院1例关节发热、肿痛合并关节腔积液感染马耳他布鲁菌(Brucella melitensis)的病例。1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农民,饲养羊、牛数只。2013年3月,饲养羊发热。患者在无自我防护情况下给患羊灌药。患羊病情未见好转,经兽医站检测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2013年5月20日患者以关节肿痛、发热,来我院骨科门诊就诊。自述左侧膝关节发热、肿痛1月。体温37.6℃,心率82次/分钟,呼吸27次/分钟,血压131/91 mmHg,生命体征平稳,四肢肌张力正常,无神经系统病理征。行左膝关节正、侧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布鲁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人员感染该病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布鲁杆菌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1因发热11 d入院,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睾丸炎、风湿免疫疾病,后行多次骨髓培养及血培养诊断为人葡萄球菌性脓毒症,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及左踝关节肿痛入院,此时接触该患者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人员也出现发热,2例查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血培养均有马耳他布鲁杆菌生长,确诊为布鲁杆菌病。予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痊愈。结论非疫区布鲁杆菌病患者多无明确的患畜或其污染物接触史,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实验室人员应提高对布鲁杆菌的鉴定水平且注意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6.
刘瑾  袁应华  朱敏 《检验医学》2011,26(12):883-884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布鲁菌病可引起反覆性发热、关节痛和疲倦等病征,急性期症状多在3~6个月内消退。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出汗、口渴口干、食欲减退、头痛、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等[1]。发病有一定季节性,如羊型布鲁菌病的发生是春季开始发生,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秋季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脊柱结核的原因,以提高非牧区综合性医院布鲁菌性脊柱炎早期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性脊柱炎早期误诊脊柱结核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均有近期牧区旅游史及牛羊接触史;1例有肺结核病史;病变部位:腰椎5例、胸椎2例;就诊前均曾自服解热镇痛药物。7例均持续性胸腰背疼痛伴活动受限、间断发热、乏力,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6例,食欲不振5例,脊柱局部压痛、叩击痛3例;肝脾大3例,颈淋巴结增大2例,睾丸疼痛1例。7例均初步诊断为脊柱结核。详细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均有近期牧区旅游或出差史,行结核三项检查均阴性排除结核病,行布鲁菌血清学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及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确诊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时间10~12 d。确诊后予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和(或)头孢曲松抗布鲁菌治疗患者症状均消失,随访半年预后良好。结论 非牧区综合性医院布鲁菌性脊柱炎接诊率极低,接诊医师警惕性低,病史询问不详细,加之结核病史及解热镇痛类药物使用干扰诊断,使得容易误诊脊柱结核。非牧区综合性医院接诊医师应加强对该地区少见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详细追问相关病史,尽早完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种消毒湿巾对马耳他布鲁菌的杀灭效果,为环境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含复合双链季铵盐型、季铵盐型、乙醇和葡萄糖酸氯己定混合物3种消毒剂的湿巾对马耳他布鲁菌临床分离株进行接触杀菌试验和挤出液悬液杀菌试验,检测3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3种消毒湿巾挤出液作用0.5 min,对受试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接触法作用2 min,杀灭率均90%;季铵盐类液体杀菌效果高于乙醇和葡萄糖酸氯己定混合物。3种湿巾挤出液分别稀释60、20、200倍,对受试菌株仍具有抑菌作用。结论该3种消毒湿巾均可有效杀灭马耳他布鲁菌,可用于医疗器械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MicroflexTMLT型MALDI-TOF质谱仪建立布鲁菌蛋白质量指纹图谱数据库,并评估其在布鲁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该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到1株疑似布鲁菌,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rDNA基因测序确认为马耳他布鲁菌,按照厂家推荐方法自建了布鲁菌蛋白质量指纹图谱数据库。对2015年4月及2016年6月该实验室分离到的2株疑似布鲁菌进行革兰染色、柯氏染色及氧化酶、触酶、快速尿素酶等生化反应试验。使用Microflex~(TM)LT型质谱仪收集这2株及外院3株布鲁菌疑似菌株的质量图谱,比对分析图谱时在MALDI Biotyper数据库基础上添加自建数据库,同时使用16SrDNA基因测序法鉴定上述细菌。结果按照自建库推荐操作流程成功获得了基于BRUxh1的自建布鲁菌质量指纹图谱数据库。2015年4月及2016年6月分离到的布鲁菌疑似菌株,涂片染色镜检均为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尿素酶阳性(5min内)。这5株疑似菌株的质谱鉴定结果均为布鲁菌(质谱评分分别为2.407、2.475、2.436、2.466、2.397),16SrDNA基因测序确认这5株细菌为布鲁菌。其中来自外院的2株细菌于外院VITEK~2 Compact系统鉴定时均错误地鉴定为吉氏玫瑰单胞菌。结论联合MALDI Biotyper数据库与自建布鲁菌数据库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质量图谱比对分析,可以实现对布鲁菌属细菌的准确鉴定,该方法快速、灵敏,对布鲁菌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我国西北部牧区为布鲁菌病高发区。但随着国家畜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来自疫区的染病牲畜的病原菌极可能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感染或发病。当前布鲁菌病在城市的流行出现了新特点,即多发、分散的点状流行。临床症状主要是反复不规则发热、盗汗、乏力、关节痛等~([1])。临床症状与普通的感冒相似,易引起临床误诊,也因此易被人们忽视,使该病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