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既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独立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出血性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或有皮肤黏膜出血,乏力是该病最为常见的非出血表现。近年来ITP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对近年来ITP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IgA肾病这一新的临床病症,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3例ITP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的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经骨髓穿刺确诊为ITP,肾活检确认为IgA肾病。经激素等治疗后,ITP和IgA肾病均可得到缓解。结论:ITP可以合并IgA肾病。IgA肾病的发生可以继发于IPT,也不排除二者均源于骨髓干细胞功能异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病机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 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因免疫机制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其分为急性ITP(AITP)和慢性ITP (CITP)2型。祖国医学中虽无ITP的病名,根据其出血的临床特征,当属中医血证中的“肌衄”、“紫斑”、“葡萄  相似文献   

4.
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血小板减少及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常规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但仍有少数患者经治疗后,收效甚微,即所谓的难治性ITP。目前对于难治性ITP的治疗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致意见。笔者使用美罗华拮抗CD20治疗难治性ITP的新方法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一般采用激素治疗,但仍有部分难治性ITP患者采用激素及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2004年1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重组IL-11(rhIL-11)治疗难治性ITP患者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仍是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属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和自发出血倾向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虽然较低,但该病患者发生AIS的风险更高;且AIS患者经治疗后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情况。而AIS的抗凝治疗与ITP的抗出血治疗相矛盾,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率较高、疗效不佳、预后较差。因此,AIS患者合并ITP时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文基于流行病学分析了AIS与ITP的发病趋势、ITP增加AIS发病风险的原因/机制,并综述了AIS合并ITP的治疗方案及治疗难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AIS合并ITP患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美国血液学会对ITP诊治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诊治标准未完全统一。美国血液学会委托GeorgeJ教授组织了一个15人的专家小组,在两年内评阅了1966~1995年有关资料,按随机及可靠程度分为5等,根据诊治方法的必要性或适当性分为5级,1996年7月提出了对ITP的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见。这篇权威性的报告主要评价了ITP最常用的诊治措施,对我国ITP的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与实用价值。1儿童ITP的诊断与治疗儿童IT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全血计数与外周血涂片。骨髓检查不应列入常规,但对血小板减少持续>6~12月,…  相似文献   

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皮肤黏膜出血为起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是ITP的高发人群之一。目前尚无关于老年ITP的指南与专家共识。老年ITP作为成人ITP的特殊群体,在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既有与成人ITP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老年ITP的治疗需要明确治疗目标并合理掌握启动治疗的时机,使血小板计数达到安全水平而不是正常水平。老年ITP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二线治疗方案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素、利妥昔单抗、脾切除术等。老年ITP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最小化治疗措施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提升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Hp与ITP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提出Hp根除治疗可作为ITP的治疗方法,为难治性IT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非特异性手段为主,但副反应明显,约1/3的患者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ITP。近年对ITP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令许多新的定向免疫干预措施开始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研究结合ITP的发病机制对这些非常规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特点。 方法 对 1980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ITP患者 15 0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 0例中 ,男性 6 1例 ,女性 89例 ,男女之比为 0 7∶1,其中慢性ITP 5 6例 ,急性ITP 94例。就诊时中位年龄 6 4岁 ,均有出血表现 ,中位血小板数 19× 10 9/L。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 90例 ,5 9例急性ITP有效者 40例 ,19例无效 ;31例慢性ITP患者共治疗 43例次 ,有效者 14例次 ,2 9例次无效。 37例急性ITP患者中 32例 (86 5 % )在随访期间转变为慢性 ;有 2例急性ITP患者死亡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1例死于脑出血。 结论 老年ITP的出血症状较严重 ,治疗效果较差 ,多数急性ITP患者转变为慢性。  相似文献   

12.
环孢菌素A治难性特发性血小板养活性紫癜的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患者缓解 ,经治疗无效的即所谓“难治性 ITP”。有文献报告用环孢菌素 ( Cs A)治疗难治性 ITP取得良好效果〔1〕。我院自 1 990年以来采用 Cs A治疗难治性 ITP 1 5例 ,并随访 1年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5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4例 ,女 1 1例 ,年龄 1 7~ 47岁 ,平均 31 .5岁。其诊断均符合 1 986年 1 2月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1山东东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山东东营 ,2 5 70 91)2山东东营市东营区机关门诊部…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加速。同时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使血小板生成减少。既往泼尼松常作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达那唑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相关性肝损害已成为影响ITP疗效及预后的关键。我们对自2001年至今收治的41例ITP患者应用联苯双酯预防达那唑导致肝损害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伟  提文鹏 《山东医药》2010,50(37):93-94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糖皮质激素是ITP的首选治疗药物,其有效率为70%,但复发率为50%.脾切除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后ITP的首选方案,但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我院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达那唑治疗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且不愿接受脾切除的ITP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钟宁  刘传芳 《山东医药》2003,43(22):43-4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 ,患者常出现全身皮肤粘膜紫癜及出血倾向 ,部分急性型 ITP患者可出现鼻、牙龈 ,甚至是颅脑、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为尽快使这类患者血小板增加 ,减少出血 ,我们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ITP患者 2 3例 ,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3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17例 ,年龄 12~ 6 7岁 ,均符合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间 5天至 14年。治疗前血小板 8~ 47× 10 9/ L。急性 ITP15例 ,其中 6例治疗前未用其他…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ITP不等同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后者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川。目前,成人初治ITP的首选治疗为糖皮质激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简称ITP)多数病例(70~85%)经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有15~30%患者治疗无效。过部分患者病程在7个月以上,常反复发生严重出血现象,在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ITP。这些难治性ITP患者,大都是血小板表面抗体阴性或抗体浓度较高。因而糖皮质激素效果较差。故又称为顽固性ITP。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难治性的ITP是经过足量的正规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或一般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治疗无效或继发失效的患者。2003年1月~2008年3月,我们应用环孢素A治疗15例难治性ITP,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成人患者以慢性多见,病情容易反复。现将近2年在我科住院的83例ITP患者的诊治资料作一回顾。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收住83例ITP患者(男30,女53),年龄4~84岁,病程2d~20年,其中急性ITP 35例,慢性ITP 48例。诊断均符合2003年英国血液学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