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致残、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及家属来严重的精神及经济压力。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溶栓、扩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调控血脂,营养保护脑细胞、改善预后等规范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NIHSS评分、STAF评分、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对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归纳出一套完整有效的规范治疗评价体系,为临床提供治疗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4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 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常规康复治疗(偏瘫肢体功能综合训练、作业治疗、中低频电刺激治疗和气压泵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2次/d,20min/次的镜像训练治疗; 以上治疗均5次/周,连续治疗4周;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贝克抑郁量表(BD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FMA-UE评分、WMFT评分、BDS评分、M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4周后除对照组BDS评分无明显变化,其余组别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P<0.05),且治疗组FMA-UE、WMFT、BDS、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镜像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脑梗死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在其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分别采用传统康复加针灸治疗与联合镜像运动加针灸疗法两种方法组合来治疗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对比观察其早期康复效果,以评价镜像运动疗法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 1.1观察对象将首次确诊1周内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8~78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供血区域的侧支代偿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经DSA确诊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 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ollateral vessel grading system, ASTI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进行评分并采集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然后随访患者3个月时mRS评分,采用ASTIN/SIR方法与NIHSS评分联合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001;(2)ASTIN/SIR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6.7%,P<0.0001,95% 可信区间(0.692~0.960); 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6.1%,P<0.0001,95%可信区间(0.735~0.977);(3)ASTIN/SIR评分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77.8%,P<0.0001,95%可信区间(0.772~0.989)。结论(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呈负相关;(2)ASTIN/SIR评分及NIHSS评分可以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3)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联合应用可增加预测大脑中动脉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STAF评分(score for the target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及LADS评分(1eft atrial diameter, age, diagnosis of stroke or TIA, smoking)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筛查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科且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记录人口学信息、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普通和/或长程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颈部血管评估等检查结果。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STAF及LAD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STAF和LADS评分诊断AF的最佳截断点,计算出各自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共纳入331例患者,其中男211例,女120例,年龄31~92岁,平均年龄(64±3.5)岁。STAF评分诊断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以STAF评分≥5分作为最佳截断点,STAF评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89%、87.16%。LADS评分诊断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以LADS评分≥4分作为最佳截断点,LADS评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62%、87.16%。ROC曲线下面积STAF评分大于LADS评分,二者间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STAF评分及LAD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合并A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STAF较LADS评分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ssen评分联合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TIA患者115例; 以Essen(0~2分)、CTA无狭窄或轻度狭窄(0分)或Essen联合CTA(0~3分)作为低风险,以Essen(3~6分)、CTA中重度狭窄(1~2分)或Essen联合CTA(>3分)评定为高风险; 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TIA后1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低风险者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风险者(P<0.05)。Essen评分法、Essen联合CTA评分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与参考线下面积(0.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与Essen评分法比较,Essen联合CTA评分法对TIA后1年发生脑梗死的AUC更高。结论 Essen评分联合CTA进一步提高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   总被引:94,自引:3,他引:91  
提出并详细描述一种对重症肌无力(MG)病人的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一评分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做了检验,对20例MG病人的临床绝对评分结果做Kappa检验;对12例MG病人的相对评分结果做t检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重复性较好,且能敏感地反映出临床病情变化,是一种评价MG病人受累肌群肌肉无力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较为精确和稳定的量表化方法。结论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对判断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和疗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预后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患者的NIHSS(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和影像学变化,以此作为预测因子,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客观的评价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并预测其预后的新方法。方法发病72h以内的经MRI或CT证实的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记录其NIHSS评分和影像学发现,1个月后观察其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对其预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95%CI,NIHHS评分OR值13.2、MRI分级OR值5.2。NIHHS评分(P=0.001)和MRI分级(P=0.041)有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25,且影像学显示幕上下脑组织皆受累或幕下脑干、小脑受累,预后很差,MRS评分为5~6分,即死亡或严重的残疾,需持续的生活护理,预测准确率77.8%。NIHSS评分〈25,且影像学显示单纯幕上受累,则预后较好,MRS评分为0~4分,至少在外界帮助下可以照料自己的生活,预测准确率80.6%。结论NIHSS评分和影像学分级是判断和预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预后的非常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入院当天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3周后行护理干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前2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生活自理等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目前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一类创伤性疾病。根据文献报道,TBI是造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超过一半的病人伤后出现身体残疾或心理创伤~([1,2])。如何在创伤早期对预后进行评估,将对病情的转归、治疗方案的制定、同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将TBI目前常用的预后评估量表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评分对颅脑损伤(TBI)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确定影响预后的CT评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3例TBI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Rotterdam CT评分和 Helsinki CT评分。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Nagelkerke伪R2(范围0~1)评估两个CT评分的预测预后能力。出院后随访3~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预后良好。结果 失访和退出22例,有效数据111例;预后不良47例,预后良好64例。二分法分析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伪R2>0.30)准确度高于Helsinki CT评分(伪 R2在0.20~0.25),AUC差异与Nagelkerke伪R2相似。Rotterdam CT评分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结论 Rotterdam CT评分能较全面地反映TBI信息,便于评估预后;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作为TBI不良预后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研究--193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3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评价脑血管病临床轻重程度、预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与<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CNS)对193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轻重程度、预后转归进行评价.结果3种神经功能评分均能对不同程度和类型脑血管病人作出临床评定,但CNS评分数据变异小,能较客观评价不同部位出血和特殊部位脑梗死的临床状况;CSS与CNS和NIHSS评价病情轻重和转归有同等价值,相关性较好.结论CSS能较好反映脑血管病人的病情轻重程度和21d的疾病转归情况,与NIHSS、CNS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再发风险.方法 应用ABCD2评分和与ESSEN评分对168例门诊和住院的TIA患者进行评分,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 d和90 d内TIA再发的情况.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TIA再发率为14.3%,90 d内TIA再发率为18.4%,ABCD2评分预示7 d TIA再发风险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54.2%,ESSEN评分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59.0%;ABCD2评分预示90 d脑卒中再发风险的敏感性为54.8%,特异性为56.2%,ESSEN评分的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60.6%.结论 ABCD2评分和ESSEN评分都能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再发风险,但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POSSUM及P-POSSUM评分已被证明是普通外科最为可靠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但其在骨科领域、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人工关节置换后风险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8-01/2010-10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86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分别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 结果与结论:按照POSSUM评分预测,186例患者置换后30 d内应有32例(17%)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28例(15%),按照P-POSSUM评分预测,本组置换后30 d内应有5例死亡(3%),实际发生2例(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n=18)和甘露醇组(n=2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渗盐水组和甘露醇组分别以75 g/L高渗盐水和200 g/L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高渗盐水组:(25.36±8.56)分;甘露醇组:(26.78±9.20)分]和GCS评分[高渗盐水组:(6.04±1.23)分;甘露醇组:(6.45±1.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盐水组治疗后第1、2、3天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2.02±5.45)、(19.36±5.26)、(16.64±3.8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亦低于甘露醇组[治疗后第1、2、3天分别(25.69±7.31)、(23.26±6.85)、(19.35±5.33)分](均P0.05);治疗后GCS评分与治疗前及甘露醇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高渗盐水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7.
APACHEⅡ评分对中风病人预后的预测及与GCS评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估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方法 搜集本科 1 989年 1月至 1 993年 1 2月 5年间死于中风住院病人共 1 1 2例 ,按死亡前病案记录进行APACHEⅡ评分 ,并以此评分估计死亡风险率。  结果 APACHEⅡ评分 3 0分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者预后差 ,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者的死亡风险率估计更准确。  结论 该评分在预测中风的预后方面较GCS评分更有价值 ,认为APACHEⅡ评分用于中风病人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1例中、重型TBI的临床资料。选取入院后72 h内或术前最差的头颅CT影像进行Stockholm和Helsinki评分。伤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两个CT评分的预测预后的能力。结果 伤后3个月,GOS评分5分13例,4分12例,3分5例,2分1例,1分20例;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26例;病死率为39.2%(20/51)。预后不良组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较预后良好组均明显增高(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Helsinki CT评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95%置信区间0.848~0.996;P<0.001),以Helsinki CT评分=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73.1%,特异性为100.0%;Stockholm CT评分AUC为0.905(95%置信区间0.826~0.985;P<0.001),Stockholm CT评分=1.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4.0%。结论 Helsinki CT和Stockholm CT评分都能很好地预测中、重型TBI的近期预后,两种评分系统的预测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 chemic attack ,TIA)后早期卒中风险进行评估的效能。方法收集120例TIA患者,通过头DWI明确有无新鲜梗死。入院后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的含量。在ABCD2评分基础上,结合血清hs-CRP、FIB结果形成联合评分,对比分析 TIA后1周内ABCD2评分与联合评分两种方法的评估效能。结果120例T IA患者中,39例(32.5%)在发病1周内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与联合评分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脑梗死发病率由高到低顺序为:高危>中危>低危。联合评分低、中危组人数减少,高危组人数增加。与ABCD2评分比较,联合评分低、中危组脑梗死发病率降低,高危组脑梗死发病率升高。联合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ABCD2评分(P<0.001)。结论结合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联合评分效能高于单纯的ABCD2评分,联合评分能更好预测高危人群T 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可用于临床指导T IA危险分层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s,EDH)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和伤情评估有时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仅见小宗病例报道,且常并入小儿EDH病例报道中。本文整理了中国5所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8年间收治的32例婴幼儿创伤性EDH病例,并进行长期随访,以分析婴幼儿创伤性EDH的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