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活囊虫所致脑病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寄生虫学检查5例脑内囊尾蚴伸出了头节并活动被确认为存活囊虫。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环绕囊虫的脑组织形成炎性囊壁,5例囊虫的囊壁结构相差显,例1,5以肉芽及纤维组织的增生为主,例2以炎性渗出为主,例3,4以胶原化和玻璃样变为主。这些病变与患者病程长短,临床检验结果,如脑电图,CT值和临床表现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囊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的5例大囊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大囊型脑囊虫病颅内压增高不明显;MRI平扫及增强大囊泡寄生部位散在脑实质及小脑,囊泡呈圆形或类圆形,个别有分叶,囊壁薄而规则,大囊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囊壁呈环状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2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联合治疗,1例吡喹酮治疗无效加用阿苯达唑明显见效.结论 大囊型脑囊虫病临床及影像学有特征性改变;药物治疗是根本;阿苯达唑对于大囊型脑囊虫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脑囊虫病37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利于其与颅内其他炎性或肿瘤性病变鉴别。方法:对1995~ 2004年收住我院的37例脑囊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7例脑囊虫病患者,男性25例,女性 12例,年龄6~62岁,平均28岁。经病理证实34例,脑脊液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支持3例。临床表现以癫痫样发作为主 者18例(48.6%),以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11例(29.7%),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者3例(8. 1%),以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者5例(13.5%),头痛伴癫痫发作者4例,头痛伴视力下降者2例,29例无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80%)。按病变部位并结合影像加以分型:脑实质型27例,脑室型3例,脑膜型5例,混合型2例。结论:单纯 根据临床症候难以确定脑囊虫病,结合MRI观察病灶内是否有头节、病灶囊内密度、囊壁信号等细微变化,同时注意 DWI及增强扫描表现,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诊断,少数需应积极进行脑活检。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人的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人的脑电图变化。方法:对381例脑囊虫病人的脑电裂离囊早人的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62.5%。在异常脑电图中,轻度异常占44.1%、中39.5%、重度异常16.4%;并对治疗2 ̄4个疗程的167例脑囊虫病人进行脑电图复查,脑电图正常和明显好转者占88.1%。结论:脑电图坚脑囊虫病的诊断和评估闻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脑实质内泡型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9例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单囊患者7例,双囊患者2例。术前误诊5例。7例患者病灶全部摘除(头节+囊壁),另2例患者行囊虫结节囊壁大部分摘除,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产生,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6年,有癫痫的5例患者术后癫痫均控制良好,术前肌力障碍的1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正常,有共济失调症的1例患者术后该症状亦明显减轻。结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误诊率较高,其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病灶内有头节的患者头节均被摘除,9例患者囊壁全部摘除,2例患者囊壁大部分摘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囊虫.随访3个月-6年,有癫痫的6例患者术后癫痫均控制良好,术前有颅高压的5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明显改善,术前有肌力障碍的2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肌力均恢复正常,有共济失调症的1例患者该症状亦明显减轻.失访1例.结论 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误诊率较高,但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的CT分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经免疫学检查,抗囊虫药物治疗随访及手术证实的200例脑囊虫病患者,将其CT表现分为四期:(1)活动期:CT标志为头节、囊壁、囊液同时存在,分为脑实质小囊型与室型;(2)退变死亡期;CT标志为头节消失,囊腔胀大,虫体崩解,分为单发或多发小囊型,大囊型,葡萄状囊丝型,脑炎,脑内小脓肿型,脑梗塞型,脑膜-蛛网膜炎型,脑积水型;(3)钙化期:CT标志为囊虫灶转为高密度的钙化结节;(4)混合期;为活动期、退  相似文献   

8.
儿童大脑半球囊性壁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2例儿童大脑半球囊性壁肿瘤(壁结节性囊肿),计有5例良性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脉络丛乳头瘤,1例大嗜酸性粒细胞瘤,1例错构瘤。CT示壁肿瘤实体部份均明显强化,而囊壁呈强化反应者仅1例;9例并作了脑血管造影,5例显示在肿瘤内有壁肿瘤增强的血液供应。作者强调血管造影的重要性,手术力求全切除壁肿瘤,无须切除囊壁,适当的病例辅助放射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分期诊断与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对应关系,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50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脑囊虫病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 (1)活虫期:MRI表现为囊状长T1长T2信号,囊壁光滑且与头节均呈等T1等T2信号;(2)变性死亡早期:MRI表现为虫体周围见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囊壁增厚、头节可见,增强后可出现环状增强;(3)变性死亡后期:MRI表现水肿范围缩小或消失,头节消失,囊壁增厚;(4)钙化纤维化期:虫体死亡并钙化,MRI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灶。结论 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分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的CT分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免疫学检查、抗囊虫药物治疗随访及手术证实的200例脑囊虫病患者,将其CT表现分为四期:①活动期:CT标志为头节、囊壁、囊液同时存在,分为脑实质小囊型与脑室型;②退变死亡期:CT标志为头节消失、囊腔胀大、虫体崩解,分为单发或多发小囊型、大囊型、葡萄状囊丛型、脑炎型、脑内小脓肿型、脑梗塞型、脑膜-蛛网膜炎型、脑积水型;③钙化期:CT标志为囊虫灶转为高密度的钙化结节;④混合期:为活动期、退变死亡期、钙化期病灶混合存在。同时探讨了CT分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室囊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室囊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经手术治疗的11例脑室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摘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脑囊虫5例,脑包虫2例;囊壁切除或部分切除经组织学证实为神经上皮性囊肿4例。结论脑室囊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虽具有一定特征性,但定性诊断较困难。有颅高压者的治疗应以手术为手段,若能明确诊断者可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否则应采用探查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颅内上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0例上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CT所见,除1例上皮样囊肿为等密度影像外,余均为均匀的低密度影像,不为对比剂所强化,囊壁可有钙化。上皮样囊肿半数以上生长于桥小脑角。生长于颅底者多向邻近脑池侵犯,CT影像不规则,边缘不锐利;而位于大脑半球者形状多规则,边界较整齐。其CT影像应与蛛网膜囊肿、囊性肿瘤、脑囊虫或包囊虫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加强脑包虫病X线片、CT、MRI影像中生物学特性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1例脑包虫病囊肿X线、CT、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以“壳状钙化影”及骨局灶改变占54.5%,颈动脉造影显示“握球状”占位病变。CT为巨形多囊、单囊,密度稍高于CSF,子囊密度总低于母囊,无增强多无水肿为特征。MRI、T1WI母囊呈长T1低信号,子囊信号更低,不见囊壁影,T2WI母囊呈高信号,子囊与母囊信号不同,故显界线,囊壁为环线状黑影。生长不同阶段或感染、破裂,母囊及子囊信号均可增高,囊壁可显示不清,易误诊,值得注意。结论:MRI可突出表现脑包虫病的生物学特征,在诊断中较CT更为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14.
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囊虫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囊虫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探查、冲洗、摘除脑囊虫。结果:10例脑室内囊虫,2例脑实质囊虫(形成囊性占位效应)摘除,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14例均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用神经内镜治疗服囊虫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包虫囊肿最常发生在肝及肺,其他部位如肾、脾、脑、肌肉或骨则较罕见。作者报告17例颅内包囊虫病。男10例,女7例。年龄,7~43岁。均来自农村地区。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病人出现病灶体徵。头颅平片通常仅有颅内压增高改变,1例见覆盖于囊肿表面的骨质局部膨胀及变薄,罕见有囊肿壁钙化。脑室造影有助定位,但如怀疑为包囊虫病时则应避免施行,穿刺不当可引起囊虫随囊液流出而导致多处新的接种。脑血管造影最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脑穿通畸形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脑穿通畸形诊治体会刘胜,王国安,曹作为,郑必全,刘远新1981年3月至1992年5月我院共收治小儿先天性脑穿通畸形12例,采用囊壁大部分切除加脉络膜电的术,疗效满意。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1.5岁~14岁,平均6.5岁。病程:1个月...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病各病期囊虫抗体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LISA方法检测36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的脑囊虫病患者血及脑脊液中囊虫抗体,发现在脑囊虫各不同病期,囊虫抗体阳性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5),以活动期及有存活囊尾蚴为主的混合期抗体阳性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透明隔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透明隔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以CT脑立体定向透明隔囊壁造口术治疗的16例透明隔囊肿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年龄26岁,女性居多。临床以颅高压症、癫痫、视乳头水肿、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主要依靠CT或MR检查确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经6个月至3年随访,囊肿缩小或消失。结论透明隔囊肿可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二种,临床以前者为主,CT或MR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立体定向囊壁造口术简便、安全、有效,是较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癫痫型脑囊虫病100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82~1989年收治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166例,采用丙硫咪唑、苯妥英钠、可根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对坚持治疗三疗程以上,治疗后2~6年的100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100例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8~58岁,20~50岁者占80%。病程1个月~10年,3年以内者59例,3~5年者36例,5~10年者5例。二、临床表现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86例,局限性运动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癫痫持续状态6例。癫痫发作频度…  相似文献   

20.
第四脑室的囊虫的MRI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2例。年龄 2 3岁~64岁 ,平均 4 9 1岁。病程 15天~ 2年。单纯第四脑室内囊虫 4例 ,混合型 6例。食痘猪肉史 3例 ,发现皮下结节 3例 ,便绦虫史 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眩晕、Bruns征 5例 ,癫病发作及视力下降等。体征为视乳头水肿、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2 免疫学检查及脑脊液检查 :全部病例经血清及脑脊液猪囊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检查 ,均为阳性。3 放射学检查 :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 ,均显示脑室扩张、明显的脑积水 ,2例显示第四室内低密度囊性病灶 ,增强扫描后 ,囊壁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