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 -2009年收治的6例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体检时无意中发现颈部肿物,血钙、血磷及血甲状旁腺素正常,其中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甲状腺下极后方有囊性肿物.结果 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囊肿,免疫组化染色甲状旁腺素、嗜铬素A及突触素均阳性.随访2~9年无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甲状旁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9年收治的6例颈部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颈部无症状肿物,术前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出现Horner征。术后随访1~17年,中位随访时间5.9年。患者均生存,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颈部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较好的良性肿瘤,一般需行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手术是惟一治疗手段,完整切除肿瘤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复发性舌甲状舌管囊肿(LTGDC)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例反复复发的成年LTGDC患者,术前行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位置并排除异位甲状腺,颈部CT检查明确肿物大小、部位及与舌骨的关系,喉咽部MRI明确肿物性质。手术均采用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结果 6例患者曾误诊为会厌囊肿4例,舌根囊肿2例,均已行囊肿切除术,复发时间3周至1年。所有患者行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完整切除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复发性舌根部或会厌间隙的囊性肿物应考虑LTGDC的可能性。所有患者术前均应行喉镜检查和颈部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囊肿的形态、位置及其和舌骨的关系来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成人复发性LTGDC,Sistrunk手术可彻底切除囊肿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颈部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先天性病变以甲状舌骨囊肿及瘘管,鳃裂囊肿和瘘管等多见。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罕见。为提高临床对于本病的认识,现将我们诊治的4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例均女性,年龄25~35岁。均以颈部肿块就诊。病程为1月~3年。肿块约2.5cm×2.5cm×2.5cm大小,均经病理确诊。2典型病例患者,女,27岁。发现颈部肿块1年余。检查:颈部偏左上有2.5cm×3.0cm×2.5cm肿块,压之波动感,活动,无压痛,随吞咽活动。诊断:甲状舌骨囊肿。于1988年10月12月颈丛麻醉下行囊肿摘除术。术中见囊肿大约2.5cm×2.5cm×3.0cm,内为粘稠的淡黄囊液约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曾经误诊的10例巨淋巴结增生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10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患者,男3例,女7例;按Frizzera分类标准分为局灶性8例(其中透明血管型6例,混合型2例),多中心性2例(其中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1例).临床以无痛性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多中心性2例伴有全身症状和(或)多脏器受累等特征.10例患者均为误诊后接受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随访4~17年10例患者均健康生存,其中1例多中心性浆细胞型患者术后2年复发,再次接受淋巴结手术切除术和化疗后4年未再复发.结论 颈部巨淋巴结增生临床少见,易于误诊,应采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病理检查确定诊断,注意与颈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炎、结节病、肉芽肿等鉴别.如无系统功能严重受累,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囊肿是一类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发生在纵隔内,位于颈部的支气管囊肿非常罕见。现将我院1996~2006年诊治3例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累及上颌窦的牙源性囊肿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9月在我科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累及上颌窦的牙源性囊肿33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进路选择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累及上颌窦的牙源性囊肿患者中,包括根尖囊肿22例和含牙囊肿11例。最常见症状是单侧面颊肿痛或颌面部隆起。鼻窦CT或上颌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是主要检查方法,多表现为累及上颌窦腔的薄壁骨性囊肿。全部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鼻甲反转扩大下鼻道入路行囊肿造袋术,合并上颌窦口腔瘘者同期行瘘管修补术。术后随访3月左右,所有病例均未见囊肿复发,仅1例出现患侧上列牙麻木感。结论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处理累及上颌窦的牙源性囊肿,手术创伤小,囊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中男8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1:5.25;年龄12~77岁,中位年龄39岁;甲状旁腺癌2例,甲状旁腺腺瘤29例,甲状旁腺囊肿11例.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40例次、骨质疏松或骨纤维囊性变34例次、泌尿系统症状29例次、声音嘶哑7例次、消化性溃疡4例次、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阻症状3例次、胸腔内肿物3例次、淀粉酶升高2例次等.术前定性检查采用血清钙离子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术前定位检查分别采用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甲状旁腺腺瘤29例经手术治疗,28例症状缓解,1例手术后23个月复发;甲状旁腺囊肿11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甲状旁腺癌2例均经手术治疗,分别随诊28个月和50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结合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有助于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甲状旁腺囊肿行单纯肿物切除术,甲状旁腺腺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为双侧颈部探查术,甲状旁腺癌的首次手术应为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是源于胚胎期原始前肠的先天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囊壁衬以呼吸道上皮.发生于颈部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文献报告较少[1].本例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位于甲状腺右叶背侧并延伸至椎前.由于囊肿与甲状腺右叶关系非常密切,同时甲状腺也有病变,术前误诊为甲状腺内肿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2例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的特点,提高颈部肿块术前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收治的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122例。结果:资料表明,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以先天性来源肿块最为多见,共84例,其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舌管囊肿;其次是感染性肿块30例,其中颌下腺囊肿25例;肿瘤来源最少见,共8例。主要根据肿块发生时间的长短,肿块的位置,颈部囊性肿块特异性表现和辅助检查来进行术前诊断。发现肿块的位置没有特殊性。根据某些肿块特征性的体征和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对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术前尽可能的明确诊断能有效地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额、筛囊肿的诊断及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2—2008—03期间收治的16例额、筛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鼻窦MRI及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14例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眼部症状消失,2例好转。随访3~6年,至今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鼻窦病变患者常首诊于眼科;MRI及CT检查结果对确诊很有价值。对于以眼部症状为主症的额、筛囊肿患者应及早确诊;鼻内镜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部异位甲状腺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异位甲状腺的诊治方法,提高对颈部异位甲状腺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7年10例颈部异位甲状腺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表现为舌根包块(迷走甲状腺),3例为甲状舌管囊肿(2例副甲状腺,1例迷走甲状腺),1例会厌巨大囊肿(迷走甲状腺),1例为咽旁肿块(副甲状腺)。10例患者7例经颈部彩超检查初步诊断为异位甲状腺,其中4例未探及正常的甲状腺(迷走甲状腺),3例探及正常的甲状腺(副甲状腺);3例行核素扫描初步诊断为异位甲状腺,提示核素在包块处显影,正常甲状腺部位不显影(迷走甲状腺)。结果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全切(3例为副甲状腺,1例癌变的迷走甲状腺,1例误诊为会厌巨大囊肿的迷走甲状腺),4例次全切(迷走甲状腺),1例在行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迷走甲状腺未作切除。随访6~12个月,除1例甲状腺癌患者和1例全切患者需终生服甲状腺素外均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对颈部肿块仔细的术前检查,包括超声、CT和~(131)I扫描以及细针穿刺活检对异位甲状腺确诊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异位甲状腺,避免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其临床诊疗的认识。方法 对46例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B超、CT、MRI)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确诊依靠术后病理诊断。在已确定神经来源的病例中,该肿瘤臂丛神经源性最常见。4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在随访期限内均无复发。除了14例术前存在神经症状及2例术中切断相关神经的患者外,其他病例无明显神经损伤后遗症。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部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神经鞘瘤虽为良性,但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临床表现及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尽可能地保护相关神经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畸胎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颈部畸胎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诊治的2例头颈部畸胎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思路、治疗策略、组织学所见、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头颈部畸胎瘤表现为囊性或实性包块,可固定或活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诊断时可结合B超、CT、细针吸取细胞学、核医学显像等检查。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颈部B超与CT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治疗可彻底清除病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头颈外科     
20020850颈部续肿与痰管的诊断和治疗/蔡建峰…//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一2001,15(6)一356~357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痪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瘩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管囊肿37例,甲状舌管凄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一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屡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屡管1例复发,鳃裂屡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痊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方法:18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16例行手术+术后放疗,2例行单纯放疗。结果:随访5年,早期(Ⅰ、Ⅱ期)患者8例均无死亡;晚期(Ⅲ、Ⅳ期)患者10例,死亡5例,失访1例。高分化组11例中,1例死亡;中低分化组7例中,死亡4例,失访1例。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误诊;预后有赖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高分期及高侵袭性腺样囊性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鳃裂畸形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鳃裂囊肿及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经验及教训进行探讨;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囊肿及瘘管。结果:随诊1~5年,2例失访,36例无复发;2例复发,再次手术,分别随访42和14个月,未复发。结论:颈侧部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自耳周腮腺区至锁骨上孤立的、无痛囊性包块,或有反复感染成颈部脓肿、破溃、多次切开引流者均应考虑鳃裂囊肿及瘘管。颈部B超、增强CT、MRI、碘油造影、钡餐检查、直接喉镜检查均可辅助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手术切除仍为治疗鳃裂畸形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腮裂囊肿发病率很低 ,临床上易误诊为其它疾病。笔者收集 6例被误诊为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便为该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1   临床资料1 992年 8月~ 1 999年 1 0月被误诊为颈淋巴结结核的先天性腮裂囊肿患者 6例 ,其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1 9~ 5 0岁 ,平均 3 8.9岁。6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颈部孤立性包块 ,逐渐长大 ,无痛痒及其他不适。包块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位 ,质软 ,皮温不高 ,无触痛。 6例均行抗结核治疗 ,疗程 4~1 5个月 ,均无效。 5例初诊时行颈部包块穿刺 ,抽出“脓性分泌物”,其中 2例行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24例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明确诊断。柯-陆氏手术10例,鼻内镜下囊肿开放术(造袋术)14例。结果 随访2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5年以上16例。柯-陆氏术后3年复发1例,再次鼻内镜下囊肿造袋术,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上颌窦穿刺获得囊性液可明确诊断。鼻内镜下手术具有简洁、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