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UE结构域2(CUE domain-containing 2,CUEDC2)蛋白对人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转染的Myc-CUEDC2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转染细胞的总蛋白和总RNA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结果:过表达CUEDC2蛋白能够下调E-cadheri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而上调转录因子SLUG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CUEDC2可能参与调节乳腺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乳腺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CUEDC2可能是人乳腺肿瘤侵袭转移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369-5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观察miR-369-5p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69-5p在HCC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正常肝细胞(L02)与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检测MHCC-97H及HCCLM3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MHCC-97H及HCCLM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p21活化激酶4(p21 activated kinase 4,PAK4)为miR-369-5p下游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MHCC-97H及HCCLM3细胞中PAK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369-5p在HCC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明显低表达,低表达miR-369-5p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微血管浸润相关;在MHCC-97H及HCCLM3细胞中过表达miR-369-5p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PAK4是miR-369-5p的下游靶基因;在MHCC-97H及HCCLM3细胞中过表达miR-369-5p下调PAK4蛋白的表达。结论:在HCC中miR-369-5p表达下调且其低表达与HCC恶性病理特征有关,在HCC中过表达miR-369-5p可通过下调PAK4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HP 2 介导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促进人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外源性重组IL- 6 处理人乳腺癌细胞T 47D ,采用表达IL- 6 的慢病毒感染T 47D 细胞使其内源性表达IL- 6,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情况,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小RNA 干扰的方法下调IL- 6 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SHP 2 的表达,观察其表达下降对IL- 6 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Erk1/ 2 磷酸化变化。结果:上调IL- 6 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细胞发生由上皮形态向类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同时伴随着上皮标志性蛋白E-cadherin 表达下调和间质标志Vimentin 表达上调。下调SHP 2 的表达明显抑制IL- 6 诱导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 )和侵袭能力,同时伴随着细胞内Erk1/ 2 磷酸化水平的下降。结论:SHP 2 通过介导IL- 6 诱导的EMT 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接触对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CytoQuestTM CR抓取乳腺癌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Wnt2基因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血小板的直接接触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封闭乳腺癌细胞中NF-κB的表达,观察NF-κB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结果: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液中的CTCs内Wnt2基因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血小板与乳腺癌细胞的直接接触增加了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化进程,并诱导激活了肿瘤细胞的NF-κB通路。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血小板共培养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此外,通过封闭乳腺癌细胞中NF-κB基因,可以降低Wnt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化进程,减弱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接触促进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封闭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抑制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miR-194-5p调控LMNB1对肺腺癌细胞生长转移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94-5p、LMNB1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A549,分为对照组、miR-194-5p mimics阴性对照组、miR-194-5p mimics组。转染处理后,CCK-8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A549细胞迁移、侵袭力,比较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数;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Bax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qRT-PCR实验及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各组A549细胞miR-194-5p、LMNB1 mRNA表达及LMNB1蛋白表达。结果:相比癌旁组织,肺腺癌组织中miR-194-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LMNB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miR-194-5p mimics组A549细胞活力、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LMNB1 mRNA表达水平、Vimentin和LMN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miR-194-5p表达、caspase-3、Bax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94-5p mimics阴性对照组A549细胞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94-5p可下调LMNB1表达,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降低其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乏氧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HO-1的表达,得到HO-1表达受干扰的细胞系MDA-MB-231-HO-1△。通过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常氧及乏氧条件下MDA-MB-231-NC细胞(HO-1正常表达)和MDA-MB-231-HO-1△细胞(HO-1干扰表达)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乏氧条件下两组乳腺癌细胞的上皮和间质标记物的表达,检验细胞系是否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结果:乏氧培养24小时后,MDA-MB-231-NC 细胞中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DA-MB-231-HO-1△细胞中HO-1表达受抑制。乏氧培养后MDA-MB-231-N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较常氧培养的细胞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A-MB-231-HO-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在乏氧和常氧培养下无显著差异。乏氧条件下,MDA-MB-231-NC细胞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显著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显著上调,而MDA-MB-231-HO-1△细胞的E-cadherin、Vimentin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乏氧条件下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HO-1可被诱导高表达,促进了细胞的侵袭迁移,其可能机制是促进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21蛋白激活激酶4(p21protein activated kinase 4,PAK4)对人乳腺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转染不同剂量PAK4真核表达载体或慢病毒敲除PAK4表达,收集细胞提取蛋白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4和Cyclin D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PAK4过表达和敲除后对细胞生长周期影响。结果过表达PAK4明显上调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中的Cyclin D1蛋白表达,引起G1期细胞减少(从80%下降到55%),导致G1/S期转化细胞增多。慢病毒敲除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中的PAK4表达降低了的Cyclin D1蛋白表达,使G1期的细胞增加12%,而S期的细胞下调7%。结论 PAK4调节Cyclin D1表达,促进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G1/S期转化,揭示PAK4可能是重要的人乳腺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M1(lncRNA HOTAIRM1)与微小RNA-129-5p(miR-129-5p)的靶向关系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方法: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HOTAIRM1和miR-129-5p在人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建立抑制HOTAIRM1表达细胞株,研究其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生物学信息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HOTAIRM1和miR-129-5p之间的靶向关系。共转染si-HOTAIRM1和anti-miR-129-5p,观察抑制miR-129-5p表达对抑制HOTAIRM1表达诱导的U25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结果:HOTAIRM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miR-129-5p表达下调(P<0.05)。抑制HOTAIRM1表达显著降低U251细胞24 h、48 h、72 h的细胞活性、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Cyclin D1、Bcl-2、MMP-2蛋白表达量(P<0.05),明显增加U251细胞凋亡率和p21、Bax、E-cadherin蛋白表达量(P<0.05)。miR-129-5p是HOTAIRM1的靶基因。上调或下调HOTAIRM1表达明显调控miR-129-5p表达(P<0.05)。抑制miR-129-5p表达逆转了抑制HOTAIRM1表达对U251细胞24 h、48 h、72 h的细胞活性、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Cyclin D1、MMP-2、Bcl-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逆转了抑制HOTAIRM1表达对U251细胞p21、E-cadherin、Bax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的促进作用。 结论:lncRNA HOTAIRM1通过靶向miR-129-5p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氧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上皮-间质转化( EMT)标志分子E-钙黏着素(E-cadherin)、波型蛋白(Vimentin)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揭示缺氧引起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 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cadherin、Vimentin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缺氧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缺氧对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人类乳腺癌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0.09±0.02)(t=30.98,P=0.0007),Vimentin表达明显升高(0.69±0.04)(t=915,P=0.0000) ;缺氧72 h组MCF-7细胞黏附(81.23±0.74)(t=82.05,P=0.000)、侵袭(120±6) (t=22.78,P=0.0009)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190±6)(t=23.49,P=0.000)。结论 缺氧能下调E-cadherin、上调Vimentin而引起EMT的发生,促进MCF-7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138-5p 与T细胞因子3 基因(T cell factor 3, TCF3)的靶向关系及其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 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miR-138-5p 模拟物转染SGC-7901 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38-5p 和TCF3 mRNA的相对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8-5p 与TCF3 基因的靶向匹配关系,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该关系。miR-138-5p 转染正常胃癌细胞和TCF3 高表达胃癌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 检测TCF3、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lug)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Transwell 小室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miR-138-5p 过表达抑制TCF3 mRNA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miR-138-5p 与TCF3 mRNA有靶向结合区域,miR-138-5p mimic 降低TCF3 野生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不影响TCF3 突变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miR-138-5p 抑制TCF3 蛋白表达,miR-138-5p 减弱TCF3 过表达对SGC-7901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下调N-cadherin、Vimentin 和Slug 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 蛋白表达。结论:miR-138-5p 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 的侵袭和迁移,与直接靶向调控TCF3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BP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等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WBP5在胃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WBP5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建立WBP5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细胞,分析WBP5对癌细胞划痕愈合、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对EMT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WBP5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WBP5的表达和胃癌患者的T分期及TNM分期显著相关。上调WBP5后癌细胞划痕愈合比例显著降低,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下调WBP5后癌细胞划痕愈合比例显著上升,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升高。上调WBP5后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下调;下调WBP5后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上调。结论:WBP5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WBP5表达与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有重要关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EMT过程实现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V16E6 siRNA联合5-Aza-CdR(5-aza-2'-deoxycytidine,5-氮-2'-脱氧胞苷,又称地西他滨)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采用SiHa细胞构建的HPV16E6 沉默细胞株及5-Aza-CdR细胞株,检测细胞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E-cadherin甲基化状态。采用细胞黏附、Transwell体外侵袭、迁移实验检测5-Aza-CdR和siRNA E6对SiHa细胞黏附、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5-Aza-CdR+siRNA E6组较5-Aza-CdR组、siRNA E6组中E-cadherin mRNA 及蛋白表达均上升,细胞的黏附率、侵袭抑制率和迁移抑制率均升高;5-Aza-CdR+siRNA E6组较5-Aza-CdR组、siRNA E6组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指数明显下降。结论:HPV16E6 siRNA联合5-Aza-CdR可显著引起宫颈癌细胞中E-cadherin 基因低甲基化,并可导致E-cadherin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肿瘤细胞黏附能力升高,侵袭迁移能力下降,两者在一定程度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莹  李晓东 《现代肿瘤医学》2021,(18):3160-3166
目的:探究喹唑啉类PAK4小分子抑制剂CWS-6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方面的作用。方法:CCK8检测CWS-6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WS-6对胰腺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WS-6对胰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CWS-6对胰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Confocal)实验检测CWS-6对胰腺癌细胞微丝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WS-6对胰腺癌细胞PAK4激酶的活化及其下游与迁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WS-6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以及周期影响不明显;在5 μmol/L时对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WS-6对PAK4激酶的活性以及PAK4下游的细胞骨架相关靶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CWS-6是通过抑制PAK4激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增殖以及通过影响PAK4下游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抑制微丝的解聚从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Pax-6)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预后,及PAX-6对乳腺癌细胞MB-231和MCF-7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人正常乳腺上皮、乳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PAX-6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上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在线数据库分析PAX-6在乳腺癌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PAX-6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选取高表达PAX-6基因的乳腺癌MB-231和MCF7细胞进行基因敲除,设定敲除效率高的si-PAX-6(#1)为实验组(P<0.05),si-NC细胞为对照组;Transwell实验分析PAX-6敲除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PAX-6基因对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的机制。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配对癌旁组织相比,PAX-6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01);在线数据发现PAX-6的表达程度与乳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AX-6基因表达程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38);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PAX-6基因在乳腺癌细胞MB231、MCF-7和BT-549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i-PAX-6(#1)细胞迁移和侵袭明显受到抑制(P<0.001);si-PAX-6(#1)敲除后能下调Vimentin、N-cadherin、MMP2、MMP7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AX-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潜在的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喹唑啉类PAK4小分子抑制剂Czh#226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Czh#226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zh#226对胰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Confoca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zh#226对胰腺癌细胞微丝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zh#226对胰腺癌细胞PAK4激酶的活化及其下游迁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Czh#226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在5 μmol/L时对迁移及侵袭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Czh#226对PAK4 激酶的活性以及 PAK4 下游细胞骨架相关靶蛋白的磷酸化亦有抑制作用,且均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zh#226 是通过抑制PAK4 激酶的活性以及 PAK4 下游细胞骨架相关靶蛋白的表达来抑制微丝的重组,从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 LZTS2)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开封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50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68 以及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用q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LZT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pcDNA-LZTS2 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脂质体转染MCF-7 细胞,同时转染pcDNA3.1 作为阴性对照。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转染48~72 h 后MCF-7 细胞中LZTS2 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LZTS2 过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EMT相关蛋白Cyclin D1、波形蛋白、神经钙黏蛋白、上皮钙黏蛋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人乳腺癌组织中LZT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 或P<0.01);乳腺癌MCF-7、MDA-MB-231 和MDA-MB-468 细胞中LZT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乳腺上皮细胞HBL-100(P<0.05 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LZTS2 组MCF-7 细胞中LZTS2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受到抑制(P<0.05 或P<0.01),同时过表达LZTS2 细胞中Cyclin D1、波形蛋白和神经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 或P<0.01)、上皮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显示LZTS2 过表达通过降低p-PI3K和p-AKT 表达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LZTS2 在乳腺癌中低表达,过表达LZTS2 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抑制细胞EMT过程的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于冰  杨旭  陈之梦  雷萌 《现代肿瘤医学》2022,(11):1948-1956
目的:探讨鱼藤素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和BT-20),加入鱼藤素(5、10、20 μmol/L)诱导后,采用CCK-8法检测MDA-MB-231和BT-20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卷曲同源物7(FZD7)、Ki-67、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结蛋白(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利用FZD7过表达载体质粒(pcDNA-FZD7)转染建立FZD7过表达细胞,进一步研究FZD7过表达对鱼藤素抗TNBC作用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检测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0 μmol/L)相比,鱼藤素(5、10、20 μmol/L)呈剂量依赖性的显著降低MDA-MB-231和BT-20细胞存活率,并显著增加MDA-MB-231和BT-20细胞的凋亡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鱼藤素可显著降低MDA-MB-231和BT-20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与侵袭能力和细胞内Vimentin、FZD7、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过表达FZD7可逆转鱼藤素对TNBC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鱼藤素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肿瘤中FZD7蛋白表达和FZD7、Ki-67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鱼藤素组和鱼藤素+pcDNA-NC组相比,鱼藤素+pcDNA-FZD7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肿瘤中FZD7蛋白表达和FZD7、Ki-67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鱼藤素可抑制TN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ZD7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L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乳腺癌组织中LRG1的分布、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LRG1抑制后对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iRNA-LRG1片段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LRG1和p-p38 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p38抑制剂SB202190进一步验证LRG1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LRG1主要分布于乳腺癌细胞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LRG1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下调LRG1表达后,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与对照组相比,siRNA-LRG1片段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LRG1和 p-p38 蛋白表达(P<0.05),应用SB202190处理后,能够加强siRNA-LRG1对p-p38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LRG1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下调LRG1的表达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这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小檗碱(berberine,BBR)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谷氨酰胺代谢的影响。方法:qRT-PCR法检测miR-145-5p表达水平;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水平;使用相应的试剂盒测量谷氨酰胺消耗量、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产量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量。初步在小鼠体内,探究BBR对异种移植物及miR-145-5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BBR能够抑制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谷氨酰胺代谢,且可显著下调MMP-9、N-cadherin和Vimentin水平,上调miR-145-5p、E-cadherin水平(P<0.05)。抑制miR-145-5p表达能够逆转BBR对CC细胞的影响(P<0.05);另外,在小鼠体内,BBR可显著降低肿瘤组织的重量及体积,同时上调miR-145-5p表达水平(P<0.05)。结论:BBR通过上调miR-145-5p抑制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谷氨酰胺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