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高发家系人群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西扶绥县20个肝癌高发家系共77例和10个正常对照家系共3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ight-mass, MALDI-TOF-MS)检测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在两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DDX39 基因rs12461754 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407倍(95%CI:0.125~1.326,P=0.136);在肝癌高发家系非肝癌组人群中,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981倍(95%CI:0.298~3.326,P=0.976); 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GG、AG、AA基因型在肝癌高发家系肝癌组、肝癌高发家系非肝癌组及正常对照家系组三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中肝癌高发家系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正常对照家系组40名;肝癌高发家系组79例,其中肝癌患者20例,直系亲属59例.采用质谱方法检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存在AA、AG、GG 3种基因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基因型分布遵循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A等位基因在正常对照组、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肝癌高发家系肝癌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3.75%、61.02%、70%,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36.25%、38.98%和30%,与A等位基因型个体比较,正常对照家系人群中携带G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增加0.75倍(95% CI:0.33~1.7,P=0.50),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人群发生HCC的风险增加0.67倍(95%CI:0.31~1.45,P=0.31).正常对照家系组、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和肝癌高发家系肝癌患者组人群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0%、42.73%和50%,AG基因型分别为47.5%、37.29%和40%,GG基因型分别为12.5%、20.34%和10%.与AA基因型个体相比,正常家系组和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中AG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增加0.67倍(95% CI:0.22~2.1,P=0.50)和0.9倍(95% CI:0.31~2.71,P=0.86);GG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增加1.05倍(95% CI:0.17~6.6,P=0.96)和2.2倍(95% CI:0.40~11.96,P=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多态性与广西扶绥县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ATF5基因rs283526和rs8647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HCC家系79例(观察组)、正常对照家系40例(对照组),运用质谱方法检测ATF5基因rs283526和rs8647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人群ATF5基因rs283526位点CT、TT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个体的0.181倍(95% CI =0.440-0.736,P<0.05)和0.348倍(95% CI=0.151-0.804,P<0.01)、rs283526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405倍(95%CI=0.226-0.726,P<0.01).ATF5基因rs8647对照组人群GA、AA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个体的1.022倍和1.949倍,其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952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扶绥县HCC家系ATF5基因rs283526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T是HCC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RAD52 3'非翻译区(3'- untranslated region,3'-UTR)miRNA靶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对1 002例确诊的HCC新发病例和1 013例非肿瘤患者RAD52基因3'-UTR区域miRNA靶序列SNPs (rs1051669、rs1051672、rs7301931和rs7310449)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RAD52基因各SNP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HBV感染等因素后,未发现各SNP与HCC易感性有关联;分层分析发现,在女性人群中,与携带rs1051669 C等位基因相比,T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个体罹患HCC的风险(TT vs CT/CC:OR=0.03,95%CI:0.00~0.62,P=0.03);与携带rs1051672 G等位基因相比,AA基因型可显著降低个体罹患HCC的风险(AA vs GA/GG:OR=0.03,95%CI:0.01~0.88,P=0.04)。结论 RAD52基因3'- UTR区域miRNA靶序列SNPs rs1051669、rs1051672位点可能与广西地区女性人群HCC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基因rs2275913、rs763780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岛地区355例汉族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0名正常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IL-17基因rs2275913、rs763780位点基因型,分析其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与对照组IL-17基因 rs2275913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92,P<0.001)。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9,P<0.05;OR=2.891,95%CI=1.721~4.857);携带GA基因型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8,P>0.05)。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IL-17基因 rs763780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1,P=0.501)。结论 IL-17基因 rs2275913 A等位基因的携带会增加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IL-17基因 rs763780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广西扶绥县壮族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高发家系人群Itgb1基因rs22981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扶绥县20个肝癌高发家系共79例(肝癌高发家系组)和10个正常对照家系共40名(正常对照家系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LDI-TOF MS)检测两组Itgb1基因rs2298141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携带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00%、47.50%、12.50%.肝癌高发家系组人群携带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0%、40.00%、10.00%;两组Itgb1基因rs2298141位点各基因型频率与期望值吻合度较好(P>0.05),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中AG、GG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分别是AA基因型个体的0.67倍(95%CI:0.22~2.1,P=0.50)和1.05倍(95%CI:0.17~6.6,P=0.96);肝癌高发家系组人群中未患肝癌者AG、GG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分别是AA基因型个体的0.91倍(95%CI:0.31~2.71,P=0.86)和2.2倍(95%CI:0.40~11.96,P=0.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中Itgb1基因rs2298141位点的SNP与罹患肝癌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多态性与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以广西扶绥县壮族20个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家族组79例)和10个健康对照家族(健康对照家族组4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检测两组中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态基因型与肝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肝癌家族组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的G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6.30%)高于健康对照家族组(2.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76,95%CI∶0.28~51.45,P=0.32)。其位点等位基因T型、G型在肝癌家族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6.83%、3.16%,在健康对照家族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8.75%、1.2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多态性与广西扶绥县壮族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性未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nmt1基因rs16999593、rs222861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集青岛地区31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与4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用DNA直接测序法对Dnmt1基因rs16999593、rs222861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胃癌发病易感性的关系。 结果 Dnmt1基因rs16999593位点TT型、CT型和CC型在胃癌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8.1%、36.1%和5.8%,在对照组中分别为66.9%、27.9%和5.2%。与野生型TT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者胃癌发病的风险性增加(OR=1.494, 95%CI=1.086~2.057,P<0.05),CC基因型虽可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7,95%CI=0.677~2.448,P>0.05)。rs2228611位点的各基因型在胃癌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nmt1基因rs16999593位点CT基因型可能增加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含铂类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的1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rs10759225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结果 150例NSCLC患者的总有效率(ORR)为28.7%(43/150)。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G/A和A/A)患者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的ORR显著提高(OR校正=1.780,95%CI:1.110~2.884,P=0.042)。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各基因型患者的m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照,A/A基因型与患者化疗后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风险相关(OR校正=0.468,95%CI:0.204~0.711,P=0.008);A等位基因型分别与患者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OR校正=0.502,95%CI:0.155~0.887,P=0.022)和≥Ⅰ度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关(OR校正=0.494,95%CI:0.101~0.833,P=0.047);而G/A基因型与患者发生Ⅱ/Ⅲ度贫血的风险有关(OR校正=0.504,95%CI:0.213~0.890,P=0.047)。结论 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治疗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关。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更好,但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人群DNA修复基因XRCC1Arg399Gln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扶绥县21个肝癌家系人群和10个正常家系人群,运用PCR-RFLP方法分析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通过XRCC1Arg399Gln基因型检测分型,肝癌家系人群携带变异等位基因Gln的频率为23.68%,正常家系人群为13.16%,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正常家系人群中携带Arg/Gln者发生HCC的风险是携带Arg/Arg者的1.622倍(95%CI=0.475~5.541,P=0.440)。肝癌家系人群中除肝癌患者外,携带Arg/Gln、Gln/Gln者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携带Arg/Arg者的1.198倍(95%CI=0.362~3.968)和2.964倍(95%CI=0.434~20.220,P分别为0.768、0.267)。结论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人群中,XRCC1399Arg/Gln基因型和Gln/Gln基因型者患HCC的风险较Arg/Arg基因型者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olliday junction recognition protein,HJURP)基因多态性与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42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HJURP基因7个位点进行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42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21.4%,HJURP基因多态性与DCR无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1.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4个月。携带rs3771333位点A/A型患者较A/C型患者的mOS更长(6.0个月 vs 1.3个月,P=0.016)。HJURP基因多态性与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血液毒性、胃肠道毒性及神经毒性无关。结论 HJURP基因rs3771333位点多态性与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HCC的预后有关,携带A/A基因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基因rs2976392多态位点与中国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NCBI、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胃癌与PSCA基因rs2976392多态位点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3月22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14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6 618例胃癌患者和6 952例对照者。Meta分析显示,等位基因模型(A vs G)、显性基因模型(AA+GA vs GG)和1个共显性基因模型(AA vs GG)均显示PSCA基因rs2976392多态位点与中国人群胃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OR=1.28,95%CI:1.08~1.52,P=0.004;OR=1.35,95%CI:1.27~1.45,P<0.001;OR=1.51,95%CI:1.03~2.20,P=0.0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基因模型均与汉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均P<0.001),但与藏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无关(均P>0.05)。 结论 PSCA基因rs2976392多态位点与中国人群胃癌发病风险升高有关,且以纯合AA基因型汉族人群的胃癌发病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双暴露下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根据HBV与AFB_1的暴露情况,将广西地区HCC 82例患者分为HBV(+)/AFB_1(+)(实验组A组)44例;HBV(+)/AFB1(-)(对照组B组)15例;HBV(-)/AFB_1(+)(对照组C组)15例;HBV(-)/AFB_1(-)(对照组D组)8例,另收集肝外伤、肝血管瘤等20例肝切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用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p53基因11对外显子的突变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2例HCC患者p53exon7-249阳性突变率为40.2%,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突变率为0,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对照组C组和对照组D组的阳性突变率分别为50.0%、13.3%、46.7%和25.0%,其中实验组A组比对照组B组有更高的突变率(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HCC患者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4.4%,正常对照组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0,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对照组C组和对照组D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46.7%、73.3%和37.5%,其中实验组A组分别比对照组B组、对照组D组有更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exon7-249突变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广西地区HBV和AFB1双暴露因素下的HCC发生过程中,p53基因有更高的突变率及蛋白表达,尤以p53exon7-249突变为其特征性改变,为该地区HCC发生常见的一种分子生物学事件;p53基因的高突变率及其蛋白高表达率可能为HBV和AFB1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amma-glutamy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GPR)在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G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mino- 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FIB4指数(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FIB4),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PR、APRI、FIB4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的效能。结果 GPR、APRI、FIB4、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360,P<0.001);肝纤维化不同分期(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中,GPR、APRI、FIB4、PL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0期,GPR曲线下面积分别与APRI、FIB4、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1期和>S3期中,GPR曲线下面积分别相应与APRI、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FIB4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2期,GPR曲线下面积分别相应与APRI、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R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评估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区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染色体中的整合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30例与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H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DNA作为模板,以HBV X基因上游序列和人类基因组Alu重复序列为引物,应用重复序列-多聚酶链反应(Alu-PCR)扩增整合的HBV X片段及两侧的人类基因组DNA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计算目的片段整合率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8例HCC组织检测到HBV X基因的整合片段,整合率为60.00%(18/30);26例癌旁组织检测到HBV X基因的整合片段,整合率为86.67%(26/30)。癌旁组织HBV病毒整合率高于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P=0.020)。不同性别、年龄、HBeAg、HBV DNA、ALT、AST的HC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HBV X基因整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区癌旁组织比HCC组织HBV整合率高,说明HBV整合发生在感染早期。HBV X基因整合与HCC患者性别、年龄、HBeAg、HBV DNA、ALT、AST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升高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诊为HCC并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1例患者纳入研究,按EOS表达分为术前EOS升高组(≥0.5×109/L)56例和EOS正常组(<0.5×109/L)37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临床基线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EOS正常组和升高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54.3%、38.0%和82.1%、49.9%、3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341);按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别获得47例患者,EOS正常组和升高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1.6%、31.2%和87.2%、50.0%、25.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601,P=0.438)。结论 术前EOS升高对HCC患者总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