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1-12月份临床使用血塞通注射液住院病历120份,采用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监测综合评价方法,初步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结果: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八项指标总得分百分率波动幅度与平均值基本保持一致(61.46%),但其中西医辨病(36.67%)、中医辨病(35.83%)、中医辨证(35.83%)、溶媒选择(25.83%)、给药浓度(52.50%)相对偏低;药物利用研究提示血塞通注射液使用强度尚可接受,且给药剂量相对合理,但给药浓度相对较高(aDDDs/aDDCs=9.15/16.30,dDUI/cDUI=1.00/1.78);此外,该医院2014年未见血塞通注射液ADR/ADE报告,但中文数据库中有血塞通注射液及其同类制剂(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ADR/ADE和配伍禁忌文献报道。结论:应加强血塞通注射液临床监测工作,包括西医辩病、中医辨病、中医辩证、溶媒选择及给药浓度,尤其是超浓度使用问题;同时应关注中文数据库有关三七皂苷注射制剂ADR/ADE及配伍禁忌文献报道,并避免出现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使用合理性再评价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按月份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20年度1-12月份真实世界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住院病历240份,采用药品说明书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即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 for dose/concentration,dDUI/cDUI)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综合方法,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使用合理性再评价问题。结果: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给药浓度(22.50%)、给药剂量(27.50%)、中医辨病(28.75%)、中医辨证(43.75%)、溶媒剂量(44.17%)相对不高。药物利用研究提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给药剂量明显不足(dDUI=0.76<1),而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cDUI=1.73>1)。此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未收集到2020年度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国内有关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基于当前真实世界证据,应加强该医院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监测工作,尤其是超浓度使用、滴定速度以及联合配伍冲管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肿瘤科临床使用的合理性评价。方法: 以2015年1~l2月肿瘤科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及药物利用研究,探讨复方苦参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研究模式。结果:该医院2015年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使用西医辨病(39.89%),合理性百分率偏低,给药剂量、溶媒选择、溶媒剂量、给药浓度、给药频次和给药方法的合理率均超过98%;药物利用研究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平均用药频度(aDDDs/aDDCs)和药物利用指数(dDUI/cDUI)均不高(aDDDs/aDDCs=7.37/5.92,dDUI/cDUI=1.19/0.95);研究中发现1例复方苦参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加强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监测工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儿童中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病历295份,结合药品说明书以及患儿年龄、体质量,对适应证、用药剂量、用药频次、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儿童应用中的合理性.结果:用药评价结果提示用药合理性较高,各项得分率依次为给药频次(100%)、溶媒选择(100%)、合并用药(98.50%)、适应证(86.20%)、免疫功能检查(83.60%)、药物剂量(79.50%).药物利用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低体质量组过度应用现象较为严重,高体质量组存在用药不足情况.结论:应规范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注射用奥沙利铂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使用注射用奥沙利铂病历资料,分析其合理性及安全性。结果: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院共93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奥沙利铂264例次,93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化疗后,符合说明书适应证的58例(62.37%);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和动脉灌注;溶媒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体现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毒性、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结论:注射用奥沙利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为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溶媒使用不当、药品不良反应漏报等问题,建议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并参照相关权威指南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上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新型抗肿瘤药超说明书用药使用情况,探讨超说明书用药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20年1 ~ 12月新型抗肿瘤药医嘱,整理所有超说明书用药信息,内容包括适应证、用法用量等,参考国内外抗肿瘤相关医学文献、医学数据库、FDA、NMPA等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等资料,对超说明书用药证据进行循证评价并对循证依据进行归纳记录。结果: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发生总数为428例,超说明书类型主要包括给药途径(34.35%)、适应证(30.84%)、剂量范围(28.74%)、配伍浓度(4.91%)、给药频率(1.17%),通过循证评价循证依据为弱推荐的超说明用药医嘱数最多。结论:新型抗肿瘤药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管理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主动监测与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HIS哨点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主动监测本院2018年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604例住院患者,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信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监测患者中男300例,女304例,平均年龄(53.07±17.90)岁;用药原因主要为骨折、创伤等;均采用ivd,qd给药,日剂量范围5~20 mg;疗程1~28 d,平均(6.05±4.81)d。主要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浓度范围2%~20%。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5%。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用药、疗程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配制浓度过高以及肾功能异常者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我院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或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根据监测实际情况对主要科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冻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1—12月份临床使用注射用丹参(冻干)住院病历120份,采用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监测综合方法,初步探讨注射用丹参(冻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结果: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指标合理性百分比以西医辨病(20.83%)、中医辨病(10.00%)、中医辨证(10.10%)、给药剂量(3.33%)、给药浓度(0.83%)相对偏低,八项指标总得分百分比波动幅度与平均值基本保持一致(42.81%);药物利用研究提示中药注射剂超剂量、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aDDDs/aDDCs=21.41/78.90,dDUI/cDUI=2.31/8.50);此外,该医院2014年未见注射用丹参(冻干)ADR/ADE报告,但中文数据库存在有关注射用丹参(冻干)ADR/ADE及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结论:应加强该医院注射用丹参(冻干)临床监测工作,包括西医辨病、中医辨病、中医辨证、给药剂量及给药浓度,尤其是超剂量、超浓度使用问题,并避免出现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住院患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为我院儿科患者的规范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2月1日到3月31日住院患儿病例600例,逐一阅读药品包装所附药品说明书, 判断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共纳入住院病例600例,分析用药医嘱3769条,涉及药品157种。按病例数、用药医嘱、药物品种计,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分别为93.2%、31.8%和 30.6%。各类型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超适用人群(66.0%)、超适应证(25.6%)、超给药途径(22.6%)、超给药剂量(11.1%);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医嘱占据第一位的药物为心血管系统药(26.5%),其次为呼吸系统类药物(21.6%)。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相关管理部门应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规范,保障患儿用药安全,规避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0.
吴世君  赖瑛 《中国药师》2013,(11):1715-1716
目的:调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某院肿瘤内科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肿瘤内科2012年7~12月出院的所有使用过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病例共107例,时其使用情况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107例中有69例(64.4%)患者的使用符合说明书适应证,另外38例(35.6%)与说明书适应证不符;用法、剂量及溶媒均符合说明书要求,平均使用时间为(14.5±10.89)d;发生不良反应4例(3.7%),部分病例使用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某院肿瘤内科使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及溶媒等方面符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但还存在与说明书规定适应证不符的现象,给药剂量个体化不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说明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调查艾迪注射液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消化科使用艾迪注射液的住院患者96例,对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及合理性分析。结果96例中,艾迪注射液适应证与说明书相符35例(36.46%),剂量与说明书相符92例(95.83%),溶媒使用情况与说明书均不相符,疗程与说明书相符6例(6.25%),发生不良反应2例(2.08%)。结论艾迪注射液在用药中存在与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给药剂量、溶媒及疗程不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而溶媒的选择对药物的稳定和发挥最佳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溶媒选择的不当可能使药物浓度和疗效下降,甚至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在滴注过程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变色或沉淀等现象时,极易引起医疗纠纷。笔者主要以我院急救中心现有药品为主,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综合文献资料对静脉滴注溶媒的选择进行总结分析(说明书来自上海大通医药软件系统)。为静脉滴注选择最佳的溶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患者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门诊2020年7月–2021年2月使用该药的处方信息,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等数据进行统计,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共计1246例患者使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男性463例(37.16%),女性783例(62.84%);患者年龄28~92岁,≥60岁患者1166例(93.58%);患者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最大日剂量为30 mg。共400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混合配伍370例(92.50%),遴选药品不适宜28例(7.00%),超适应证用药1例(0.25%),溶媒不适宜1例(0.25%)。4例(0.32%)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该药在门诊使用中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必要进行实时干预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评价医院乳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研究20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践指南对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有效性;按照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CTACE4.03)分析安全性;对患者的住院费、药费和抗肿瘤药物费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疗效评价表明客观缓解率为16.0%(33/206),疾病控制率为65.0%(134/206),疾病进展为7.8%(16/206),未评价的患者为27.2%(56/206)。化疗方案选择合理为80.1%(165/206),化疗方案无依据为19.9%(41/206),给药途径与溶媒超说明书为4.8%(10/206),平均相对剂量强度为89.6%。不良事件多为轻度,Ⅲ级以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抗肿瘤药费中位数分别为7 870,6 082,3 983元。 结论:抗肿瘤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偏低,可能与多个化疗方案平均剂量低于指南标准剂量相关;需进一步改进用药剂量低、治疗方案选择缺乏依据、给药途径与溶媒用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评价某院依达拉奉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利用该院病案管理系统,随机提取2016年1~6月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病历500份,依据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与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合理性。结果: 500份病历中神经外科占48%,神经内科37%,重症医学科7%,骨科5%,其他科室占3%。用药不合理病历共计261份(52.2%);其中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108份(21.6%);给药频次不当180份(36%);给药疗程不当201份(40.2%);给药时机不正确37份(7.4%);溶媒选择错误3份(0.6%);存在特殊人群使用4份(0.8%)。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在该院存在严重的超疗程、超适应症使用等现象,且不能够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给药频次和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调查2016-2018年住院IPFI患儿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情况,通过与真菌感染相关指南及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年龄段、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给药浓度、是否负荷剂量)进行比对,发现存在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例患儿。参照指南,用药指征全部符合指南推荐;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有1例不符合指南推荐;抗真菌药物联用有10例尚无指南推荐。参照药品说明书,共存在105处差异,其中给药剂量存在差异例数最多,共62例;有8例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说明书中属于禁忌。本研究共发现不良反应31例。结论:用药指征和抗真菌药物选择与指南推荐较一致;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段及用法用量与说明书比较存在差异较大;少数病例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在说明书中属禁忌,临床给药需更加谨慎;肝肾功能受损及低血钾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及时监测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20,(2):217-220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丹参酮Ⅱ_A磺酸钠(STS)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STS注射液的患者信息,根据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建议,评价其用药合理性;采用成组设计和个人匹配法对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风险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考察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 283例患者;STS注射液的平均用药频度均小于1.5,药物利用指数均小于1.0,提示该院使用STS注射液基本合理。STS注射液的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46.48%),溶媒选择不合理(15.84%)和给药浓度过大(2.7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STS注射液后发生ADR/ADE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该院STS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存在超适应证、超浓度和溶媒不当情况,要加强对该制剂的用药评估和监测,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尤其要防范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四川省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呼吸内科门诊处方中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为该院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提供参考,为国家制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门诊呼吸内科处方500张,用药记录共计1 234条。根据最新版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是否超说明书用药,并分析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类型及其比重;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主要涉及的药品及比重。结果: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112张,占22.40%;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记录153条,占12.40%。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类型中居前3位的是超适应症用药(69.94%)、超用法用量给药(28.76%)和超适用人群给药(0.65%)。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药品类别中居前3位的是消化系统用药(37.25%)、抗感染药物(15.69%)和心血管系统用药(12.42%)。结论:该院呼吸内科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居多,且多数为超适应症用药,正确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错误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会带来安全威胁。因此,规范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途径,制定完善的法律政策,对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调查止血药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使用现状并展开合理性评价。方法: 抽取某院2016年1~12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例,调查患者使用止血药的种类、用法用量、疗程、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根据药品说明书或相关指南推荐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综合方法,探讨止血药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91例患者中有81例(89.01%)使用止血药,涉及3个品种,联合用药比例达16.05%。依照药品说明书或相关指南推荐,用法用量符合说明书的有70例(86.42%),给药途径合理率为100%,溶媒选用正确的有80例(98.77%),疗程≤72h的有72例(88.89%)。酚磺乙胺注射液和氨甲苯酸注射液的药物利用指数>1,提示用药剂量不合理。81例使用止血药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止血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应用较为普遍,且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应注意止血药的的用法用量和使用疗程等。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了解某医院脑病科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药物利用情况,探讨临床中药师药学服务模式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脑病科2014年1~12月临床住院病历120份,采用用药合理性评价、药物利用研究等综合方法,初步探讨某医院脑病科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问题;比较临床中药师实施药学服务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该医院脑病科2014年中药注射剂临床病例使用率89.17%,其中功效主治以理血剂(94.54%)为主,联合用药以1品种(55.14%)和2品种(32.71%)为主,使用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百分率各项赋值中,中医辨病(42.25%)、中医辨证(0%)、溶媒选择(11.32%)和给药剂量(41.51%)相对偏低,总得分百分率波动幅度与平均值基本保持一致(54.24%)。药物利用研究提示中药注射剂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aDDDs/aDDCs=18.90/59.21,dDUI/cDUI=1.16/3.63);所开展药学服务后药物利用指数(dDUI/cDUI)趋于合理。结论:临床中药师应加强该医院脑病科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监测,尤其是中医辨病、中医辩证、溶媒选择、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浓度,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