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有指背皮肤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的修复方法。方法 切取邻指掌侧带蒂皮瓣 ,解剖指掌侧浅静脉远端 ,18 0°翻转皮瓣覆盖指背皮肤 ,皮瓣中浅静脉远近端分别与指背静脉吻合。结果 本组 2 3例 ,皮瓣与再植手指全部成活 ,皮瓣色泽、弹性接近正常。结论 邻指掌侧皮瓣移植在手指背侧皮肤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中应用 ,具有手术简便 ,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接收的42例48指断指再植患者,根据断指再植皮瓣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静脉皮瓣和指侧方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随访期间,实验组手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 P>0.05);两组皮瓣坏死、静脉危象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但其弹性变差、颜色加深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 P<0.05)。结论对于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采取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在临床应用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魏长月  郭德亮 《人民军医》1998,41(9):513-514
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邻指皮瓣转移及微小静脉皮瓣移植等方法,治疗皮肤、血管同时缺损的断指再植20例20指,再植指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7~45岁。电锯伤8例,挤压断离伤5例,旋转撕脱伤4例,爆炸伤3例。拇指断离4例,示指断离8例,中指断离6例,环指断离2例。掌侧皮肤缺损12例,背侧皮肤缺损8例,皮肤缺损面积1.0cm×1.5cm~2.5cm×3.0cm。带指动脉的邻指皮瓣转移6例,静脉皮瓣移植14例。断指及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1.2 手术方法 常规肥皂水刷洗伤口周围皮肤及1∶3000氯己定(…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2008年l- 12月,笔者对20例20指断指合并掌侧皮肤及动脉长段缺损的患者行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并断指再植手术.其中男性17例(17指),女性3例(3指),年龄19~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伤、爆炸伤,皮肤缺损面积1.0 cm ×2.0 cm至2.0 cm ×2.5 cm.手术方法:根据创面大小、形状,选择相邻手指的邻侧以指固有动脉为轴心线设计皮瓣.首先作皮瓣背侧缘及蒂部锯齿样切口,在伸肌腱背侧锐性分离,掀起皮瓣达侧方血管神经束.切开掌侧皮瓣缘,锐性分离达血管神经束,分离血管神经,仅保留指动脉与皮瓣相连.根据患指指动脉缺损长度,向远端解剖游离皮瓣内指动脉,保留适当长度后结扎并切断备用.患指侧方亦作锯齿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形成l cm宽的隧道以容纳皮瓣血管蒂.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至患指后覆盖创面,显微镜下依次吻合指背静脉、皮瓣内指动脉与患指远端指动脉、双侧指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部游离静脉皮瓣用于断指合并软组织缺损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2017年鹤壁市人民医院显微外科收治28例手指离断且接受足部游离静脉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17~55岁,平均37.0岁。其中拇指3例,食指12例,中指5例,环指4例,小指4例,多为断指与手指近节基底部完全断裂且无组织连接,同时离断指体完整,并伴有血管、神经缺损。依据患处的缺损形状设计出比缺损面积大10%的静脉皮瓣,皮瓣轴线需与静脉走向一致。沿设计大小切开皮肤、皮下,于皮瓣深筋膜层游离皮瓣,在皮瓣游离结束后,将切取的远近端静脉倒置移植于患指,桥接固有动脉与指背静脉。若远端指体皮色渐好,皮缘渗血则获得血供,即血管吻合通血,可直接缝合。不能缝合的情况可取上臂内侧或腹股沟处皮片进行植皮。手术完成后将引流皮片置于皮瓣下。结果 28例再植断指及指静脉皮瓣全部成活,运动功能满意。结论足部游离静脉皮瓣应用在断指合并软组织缺损再植中操作简单便捷,成活率高且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6.
带血管蒂皮瓣和肌皮瓣修复颈及四肢软组织缺损94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创伤造成的肢体皮肤缺损、骨缺损、复合组织缺损如处理不当 ,易导致创面和骨关节感染、肌腱坏死、瘢痕挛缩等严重并发症。自 1987年 4月至 1999年10月 ,笔者采用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修复颈、四肢软组织缺损 94例 ,均获得成功。临 床 资 料本组男 6 8例 ,女 2 6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44岁。病程 1h~ 30年。采用皮瓣种类及修复缺损部位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 2 4例 (逆行该皮瓣修复扩大虎口 5例 ) ;指背皮瓣修复邻指掌面缺损 18例 ;尺动脉岛状皮瓣再造拇指 8例 ;骨间背侧动脉皮瓣逆行修复腕部挛缩瘢痕切除、粘连屈肌腱松…  相似文献   

7.
姚芳  彭小丹 《武警医学》2010,21(5):457-458
交腿皮瓣移植,是指采用健侧小腿胫前或胫后血管作为血管蒂,直接切取皮瓣或者另外切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手术方法。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难度的断指再植及各种游离皮瓣移植均获得成功^[1,2]。我院自2003—07至2008—12,采用交腿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血管危象的预防和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邻指静脉皮瓣移位断指异位再植一例王利病例男,26岁。左手压轧伤1小时入院。检查:左手示、中、环指自近侧指间关节部完全离断。示指断端近侧背部皮肤连同指背静脉一起撕脱至掌指关节部,伸肌腱外露。离断之残指毁损,无法再植。中指背侧皮肤尚存,掌侧皮肤缺损至掌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在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并切取以示指桡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为蒂的示指背侧带蒂皮瓣,经过开放皮道转移至拇指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供、皮肤质地及弹性、外观均良好.结论 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其技术要求低,效果切确,适合于各级医院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74指)拟行末节断指再植的手指末节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8例(42指)和对照组28例(32指),试验组患者于断指再植术中行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对照组患者于断指再植术中行背侧静脉血管吻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断指成活率?患指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断指成活率为90.48%,与对照组患者的断指成活率78.13%无明显差异(χ2=2.189,P=0.139);术后12个月,试验组患者患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患指功能恢复优良率65.63%(χ2=4.142,P=0.042);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38%无明显差异(χ2=3.090,P=0.079)。结论与末节断指再植术中行背侧静脉血管吻合相比,采用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的患者术后患指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手部多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经验。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成功再植多指离断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63岁,平均32.5岁。单手多指离断26例,其中2指离断10例,3指离断9例,4指离断5例,5指离断2例。双手各1指离断2例,各3指离断2例。应用显微技术,按照先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克氏针贯穿或交叉内固定)-修复指伸肌腱-修复指屈肌腱-吻合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吻合指腹部静脉-吻合指背部静脉-缝合皮肤关闭创面的顺序完成所有断指的再植。术后进行科学康复训练并坚持随访3~18个月,结合文献分析多指离断再植成活和功能恢复的经验。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个月回访,再植手指愈合良好,外形美观;术后12个月回访,再植手指皮肤感觉恢复正常,再植手指握、捏及对掌功能部分恢复。末次回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85.3±2.5)分,优21例、良6例、差3例。除坏死3指外,均未出现指体创面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发生动脉危像3指,经手术探查后解除。并发肌腱粘连5指,术后6个月后行肌腱松解术后手指屈伸功能恢复。结论多指离断再植成功不仅需要周密的计划安排和团队的合作,而且关键在于高超的血管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和腕部小范围深度缺损局部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总结最大程度减轻手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技巧。方法:将手和腕的缺损分为手指缺损,虎口和指蹼缺损,手背、手掌和腕部缺损,清创后分别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和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供瓣区游离植皮或直接拉拢缝合。结果:37例患者42个手和腕部创面,皮瓣转移后38个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近远期效果好,功能恢复满意。1个皮瓣因血运障碍全部坏死,二次手术转移腹部皮瓣治愈,其他3个皮瓣也因血运障碍致使皮瓣远端0.2—0.6cm范围坏死,通过换药愈合。结论:上述皮瓣位于创面临近部位,切取容易,操作简便,修复创面可使创面Ⅰ期愈合,避免感染、后期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远期效果好,不失为一种修复手和腕部小范围深度缺损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修复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应用序贯邻指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受伤时间2周以上的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的12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5~56岁,平均47.3岁。致伤原因:电锯伤5例,重物压伤4例,撕脱伤2例,冻伤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多个手指(2个手指以上,拇指除外)的指尖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为0.5cm×1.3cm~1.4cm×2.3cm。术前所有患者X线检查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多个手指指尖软组织或骨质的缺损,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在大鱼际处及邻指指背部设计并切取皮瓣,靠近大鱼际的受伤手指行鱼际皮瓣修复。术后定期对1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皮瓣的外观、功能、感觉及存活情况。结果 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对12例患者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随访的方式,随访3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4年。12例患者移植皮瓣完全覆盖缺损,未见坏死、磨损及破溃发生,未出现切口瘢痕挛缩,感觉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患者对于移植的皮瓣感到满意。结论序贯邻指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外形美观,保留了手指的长度,无需显微外科技术、存活率高及功能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渔船网绳绞伤致拇指旋转撕脱伤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提高再植速度,缩短离体指体的缺血时间。方法 通过对9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临床显微解剖,将拇指主要动脉损伤分成轻、中、重三度,采用先修复动脉的修复方法。根据指神经撕脱伤的特点及第1指掌侧总神经的解剖特点直接修复两侧指神经。改变肌腱的缝合部位,减少肌腱的粘连。结果 临床应用9例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再植手指均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结论 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的改进方法实用、简单、快速、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483例断指再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483例断指再植的临床研究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臂丛麻醉或指根麻醉对483例601指进行断植再植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创、精确吻合血管,仔细修复肌腱及指神经.术后常规行"三抗"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再植601指成活581指,手术成功率为96.7%.术后经6个月~3年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手指创伤后所致的组织缺损,不仅破坏了局部的美学形态,更影响局部功能。本研究对于手指外伤的早期组织修复进行探讨。方法将整形外科技术应用于手部创伤的早期治疗中,应用各种皮瓣修复皮肤缺损45例。结果45例均获早期修复,手指的形态和功能均获得了良好的修复。结论早期应用皮瓣转移修复手指创伤性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功能、防止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18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血运障碍患者,缺损面积为1cm ×2cm~1.5cm ×2.5cm,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指动脉。6例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移植正中神经掌皮支桥接,腕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皮瓣整形。结论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指动脉断裂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邻近小型皮瓣在手指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计54指深度烧伤创面彻底清创后选择不同的邻近小型皮瓣转移修复。结果32例54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指皮瓣静脉回流欠佳肿胀,5指皮瓣下创面清创不彻底致脓性渗出,1指皮瓣转移后该指末端血供差,术后随访4个月~5年,外观满意,功能、感觉良好。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缩短病程,减轻痛苦,疗效满意,只要适应证合适,邻近小型皮瓣是修复手指深度烧伤小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