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非HIV感染宿主肺孢子菌肺炎所致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2例卡泊芬净成功治疗非HIV感染宿主因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所致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总结非HIV感染宿主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干咳、发热、呼吸困难,临床呈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程,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膜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G试验高滴度阳性,根据这些特点给予卡泊芬净抢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很快,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卡泊芬净可以作为非HIV感染宿主肺孢子菌肺炎所致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孙秋霞  王静  兰箭 《中国药业》2023,(6):128-133
目的 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ubMed(检索时限自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自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检索HIV阴性PCP的致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其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 HIV阴性PCP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典型,重症率和死亡率高。显微镜下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是确诊PCP的“金标准”,检测方法还包括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早期诊断PCP,但发现阳性结果时需结合临床资料鉴别定植与感染。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是PCP的首选治疗药物,重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推荐选择卡泊芬净与之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改善重症患者预后,激素辅助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使用存在争议,呼吸支持和综合治疗措施(脏器保护、营养支持等)可能为重症患者赢得病情逆转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肺孢子虫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虫(现称卡氏肺孢子菌或伊氏肺孢子菌)所致的一种机会性感染,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新型抗真菌药卡泊芬净毒性小,耐受好,成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PCP失败或不能耐受者的选择。本文报道卡泊芬净联合治疗1例急性红白血病伴发PCP患者,以期为PCP的治疗提供相关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例接受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的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因明确的磺胺药过敏史而给予卡泊芬净初始单药治疗,同时给予机械通气、甲泼尼龙等治疗。3~4 d后,因疗效欠佳而加用克林霉素,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CT提示呼吸衰竭纠正、双肺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结果与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3周,2例患者均治愈,且无不良反应。对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能耐受或治疗失败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方案可能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间,6例不能耐受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治疗的PCP患儿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6例患儿疗效显著,与SMZCO相比疗效无差异性。结论对于不能耐受SMZCO治疗的PCP患儿,应用卡泊芬净替代治疗疗效显著,为PCP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10例艾滋病合并P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均有发热,8例伴咳嗽,7例伴气促,2例可闻及双肺湿罗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41.57±37.35)×10<'6>/L,PO<,2>(86.0±33.3)mmHg,LDH(412.1±166.9)U/L,血清白蛋白(29.57±3.74)g/L.胸部螺旋CT表现为不同程度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并可同时合并其他多种特征性影像学改变.3例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使用SMZco单药治疗,6例为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4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最后7例好转,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常有典型的临床、实验室指标与胸部影像学表现,部分能找到肺孢子菌包囊,尽早明确诊断并予SMZco或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部分可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7.
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肺部感染疾病,目前治疗的一线方案为复方磺胺甲噁唑,但是该药物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肺孢子菌核苷酸序列与真菌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大部分学者将它从原虫归属为真菌。β-葡聚糖是构成肺孢子包囊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对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针对β-(1,3)-D-葡聚糖合成的卡泊芬净成为肺孢子菌肺炎治疗新的替代药物。尤其是卡泊芬净与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使用的方案可能比一线方案具有更优的疗效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就肺孢子菌的真菌特点、卡泊芬净用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联合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孢子菌肺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在SMZ/TMP联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后,患者因口服SMZ/TMP出现不良反应且不耐受,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以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谭浩 《黑龙江医药》2021,34(6):1320-1322
目的:探讨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联用卡泊芬净与克林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5年8月—2020年7月,所有观察对象均为艾滋病合并PCP患者,共计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卡泊芬净+克林霉素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3.33%,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LDH、AST、ALB、CR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T、BUN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在卡泊芬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费丽燕  夏丽丽 《天津医药》2012,40(2):167-168
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58例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29例,B组(对照组)29例。A组采用振动排痰仪行排痰治疗;B组应用人工叩背法行排痰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pO2、 PaO2,、PaCO2、肺部湿罗音、痰量、ICU住院时间。 结果:A组排痰效果及肺部湿罗音改善均优于B组。A组和B组治疗后第7天的SpO2分别为(94.48±3.18)%、(92.21±2.88)%;PaO2分别为(70.38±6.90)mmHg、(66.31±7.49)mmHg;PaCO2分别为(40.34±3.63)mmHg、(43.41±3.27)mmHg;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31±2.59)天,(11.66±3.5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仪对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协助排痰效果显著,有利于感染控制,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智慧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出院后延续性干预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2020年1月至6月在智慧护理信息系统下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表现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例白血病并发PC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护理要点。结果4例白血病合并PCP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好转,继续接受化疗,其中3例目前仍在化疗中,1例初次治疗后好转,在之后的两次化疗中均再次感染PCP,最终死于呼吸衰竭。3例感染控制后出院,未再行化疗,目前在康复中。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PCP时,主要表现为胸闷、干咳、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进行性呼吸困难,X线和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和口腔黏膜的变化,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辛绍斌  魏海苓 《中国医药》2011,6(10):1176-117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时,呼吸机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将43例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25例)和序贯机械通气组(研究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NIPPV,无效后再改为有创机械通气(IPPV);研究组患者给予IPPV,根据病情早期脱机,序贯以NIPPV。比较2组患者最终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对照组21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病死率为16.0%;平均住院时间(16.6 ±4.9)d,平均住院费用(50 766 ±21 082)元。研究组17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5.5%;平均住院时间(13.7±5.1)d,平均花费(78 576±25 540)元。2组比较,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的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但住院费用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36例经通气治疗1~32d,平均(5.5±4.8)d,均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死亡2例,病死率5.6%。结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有效防止ARDS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是抢救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疗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 )的疗效。方法31例COPD脱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 rhGH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祛痰解痉药及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rhGH皮下注射9 u/d,连续7~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每日平均血糖值及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H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60.3±12.8)g/L比(55.6±10.7)g/L、(38.5±5.4)g/L比(34.6±3.6)g/L、(2.3±0.2)g/L比(2.0±0.1)g/L、(1.15±0.17)×109/L比(1.02±0.18)×109/L,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8.4±3.7)mg/L比(12.5±2.4)mg/L(P<0.05),血糖值轻度升高(6.9±1.1)mmol/L比(6.5±0.8)mmol/L (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3.2±3.2)d比(16.8±3.7)d、入住ICU时间缩短(17.2±2.5)d比(21.8±2.7)d。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rhGH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为37例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80-91岁,平均83.11±2.90岁。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1例(83.8%),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2.7%);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3例(8.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置换2例(5.4%)。 结果: 平均移植3.0±0.79支血管桥,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2.7%。术后发生主要并发症包括:房颤18例,呼吸功能不全致脱机困难8例(1例行气管切开),低心排综合征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2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脑部并发症1例,纵隔出血及心包填塞二次开胸1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18.9%)。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35±1.99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03±4.39天。37例病人随访3-39个月(平均22.47±11.15月),随访期死亡1例。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通过注重术前评估,改进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蔡木禹  林朝仙  黄雯雯 《中国药房》2010,(24):2260-2262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对氟康唑无效/不能耐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4例ICU患者IFI对氟康唑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时继以卡泊芬净的治疗结果,首日给予卡泊芬净负荷剂量70mg,之后以50mg·d-1维持,疗程3~28d。结果:14例患者中,确诊2例,包括白色念珠菌菌血症和肺光滑念珠菌病各1例;拟诊5例,包括肺曲霉病2例,肺白念珠菌病2例以及肺近平念珠菌病1例;疑似7例,病原真菌不明。1例患者用药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疗效无法判断,在可评价疗效的13例患者中,痊愈2例(2/13,15.4%),显效4例(4/13,30.8%),进步2例(2/13,15.4%),无效5例(5/13,38.5%),总有效率为46.2%。治疗过程患者均能耐受,未见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治疗ICU患者IFI对氟康唑无效/不能耐受时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ICU中抗IFI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降钙素原(PCT)窗为切换点实施序贯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5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出现完全随机分为2组,肺部感染控制窗( PIC)序贯通气组22例,PCT序贯通气23例分别在出现PIC窗或PCT窗后内由有创机械通气改为无创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6个月内急性加重率、6个月内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PCT窗序贯通气组与PIC窗序贯通气组比较,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3.8±1.4)d比(6.5±1.8)d],住ICU时间缩短[(6.9±1.7)d比(9.6±1.9)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缩短[(6.0士1.9)d比(10.4±2.8)d],而6个月急性加重发生率、6个月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21.7% (5/23)比22.7%(5/22);17.4%(3/23)比13.6%(2/22),P=0.450].结论 以PCT窗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有创通气的时间,减少抗生素的应用,而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在常规机械通气、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天给予氨溴索10mg/kg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射,对照组每天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均连续7d。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5、7d的动脉血气及ICU治疗时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PaO2和PaO2/FiO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2、5、7dPaO2和PaO2/Fi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8.2±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4±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能促进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合状况的改善,缩短ICU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