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评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Lenstec,Barbados)较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dapt AO(Bausch&Lomb,USA)植入术后患者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3例(86只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植入人工晶状体分为两组,其中植入SBL-3组25例(50只眼),Adapt AO组18例(36只眼)。比较两组间术后3个月以上的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离焦曲线、调制传递函数(MTF)、Strehl比(SR)、波前像差,并对所有患者进行VF-14(中文译版)评分。结果SBL-3组与AdaptAO组术后裸眼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7)。SBL-3组术后裸眼中、近视力明显优于Adapt AO组(P=0.0009、P<0.0001)。两组离焦曲线从-1.5 D到4.0 D,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SBL-3组视力较好。在客观光学指标方面,全眼高阶像差、彗差和三叶草差的均方根值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SBL-3组明显高于Adapt AO组(P<0.0001),两组间球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全空间频率的MTF值、SR值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SBL-3组中,瞳孔直径与MTF平均高度(R=-0.6069,P<0.0001)和SR(R=-0.7138,P<0.0001)呈负相关,而与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呈正相关(R=0.6993,P<0.0001)。两组间VF-14近距离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植入术后能为患者提供较满意的远、中、近视力和视觉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IOL)与SBL-3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3~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37例(45只眼)。其中21例(25只眼)植入Symfony IOL为Symfony组,16例(20只眼)植入SBL-3为SBL-3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裸眼远、中、近距离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尔比率(SR)、模拟对比度视力(PVA)、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s)、球差(spherical)、彗差(coma)、三叶草差(trefoil)、二阶散光(secondastigmatism)、VF-14评分、近距离阅读脱镜率、夜间视觉干扰症状及疗效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及BCD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mfony组裸眼中视力优于SB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L-3组裸眼近视力优于Symfo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02/2017-06于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植入的26例2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SBL-3组; 选取同期于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ZA9003植入的28例2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mo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远、中、近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的裸眼远、中、近视力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 SBL-3组患者裸眼中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中视力和近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SBL-3组患者在明光、暗光、明光眩光和暗光眩光下不同空间频率(3、6、12、18c/d)的对比敏感度以及视觉质量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不仅可以提供较好的远视力,还可提供更佳的中视力、近视力以及对比敏感度,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BL-3新型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59例(87只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40只眼)植入SBL-3新型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为多焦组;29例(47只眼)植入Softec HD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为单焦组。术后随访3~12个月,记录术后裸眼远距离(5 m)、中距离(80 cm)、近距离(40 cm)的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及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利用VF-14量表行主观问卷调查;对术后眩光的发生率、日常生活老视眼镜依赖与否进行问卷记录;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尔比值(SR)、对比度视力(包含100%、20%及9%三种)及调节幅度等指标。单焦组和多焦组两组患者各个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单焦组与多焦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距离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9,-13.382;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0,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距离视力分别为(0.87±0.17)与(0.8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矫正远距离视力分别为(0.91±0.13)与(0.91±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1,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距离视力分别为(0.70±0.17)与(0.54±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88,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距离视力分别为(0.71±0.20)与(0.28±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40,P<0.05)。单焦组与多焦点组患者采用VF-14表评分分别为(75.39±10.30)与(97.50±4.50),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对老视眼镜的依赖程度分别为5%(2/40)与93.6%(4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04,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眩光的发生率分别为7.5%(3/40)与4.26%(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的MTF cutoff分别为(24.17±7.68)c/deg与(27.00±10.98)c/d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8,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的OSI分别为(2.0±0.7)与(1.7±0.8),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t=-2.139,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的SR分别为(0.13±0.03)与(0.15±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在100%、20%及9%对比度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5,1.886,1.968;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眼调节幅度分别为(2.30±0.80)D与(1.60±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5)。 结论SBL-3新型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别植入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Rezoom MIOL)和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ZM900 MIOL),观察植入术后的视力、对比敏感度、焦点深度及问卷调查,比较植入Rezoom MIOL和植入Tecnis ZM900 MIOL术后视觉质量。方法将52例(58只眼)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按照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两组:Rezoom组25例(28只眼)植入Rezoom MIOL,Tecnis组27例(30只眼)植入Tecnis ZM900 MI-OL,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中间视力;并检查暗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焦点深度测量及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力比较,Tecnis组优于Rezo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 cm中距离视力比较,Rezoom组优于Tecn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光(3 cd/m2)背景光线;1.5、3、6、12、18 c/d五种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比较,Tecnis组优于Rezo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ezoom组的焦点深度为4.56 D,Tecnis组焦点深度为5.10 D;Tecnis组与ReZoo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zoom MIOL能提供较好的远、中距离视力;Tecnis ZM900 MIOL能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个性化的选择人工晶状体才能更好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02/2017-12期间本院诊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45眼)和观察组(45例45眼)。对照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组植入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VF-14量表评分、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及术后对比敏感度。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VF-14量表评分及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12wk,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VF-14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明光及暗光对比敏感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明光眩光及暗光眩光对比敏感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

结论: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视觉质量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且对角膜的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衍射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术后远期的视觉质量。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67例白内障患者分两组,其中30例33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7例37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3mo和1a进行裸眼远视力、中间视力、近视力、矫正远、中、近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检查。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患者主观的视觉功能。结果:(1)术后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优于单焦点组(P<0·05),中间距离视力亦优于单焦点组(P<0.05),两组裸眼和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a和3mo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术后两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范围,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后多焦点组脱镜率达83%,而单焦点组脱镜率为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焦点组4例有眩光。多焦点组患者对全程视力的满意度高于单焦组患者。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但近视力更好,视觉症状轻,脱镜率更高,有效地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 (Zeiss 839)及双焦点IOL(Zeiss 809)植入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54例(83眼)。其中植入三焦点Zeiss 839 IOL(839组)28例(42眼),植入双焦点Zeiss 809 IOL(809组)26例(41眼)。对比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分析客观散射指数(OSI)、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模拟对比度视力(PVA100%、PVA20%、PVA9%),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及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1、3个月839组裸眼远视力优于809组,术后各观察时间中距离视力优于8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裸眼近视力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OSI、MTF cutoff、SR、PVA100%、PVA20%、PVA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离焦曲线示839组波形较平稳且在-3^-1 D范围内居于高位。术后3个月839组与809组眩光发生率、明暗视觉适应力、脱镜率、满意度分别为2%和7%、93%和88%、98%和78%、90%和85%。 结论:Zeiss 839 IOL和Zeiss 809 IOL均具有较好的远、近视力及视觉质量,Zeiss 839具有出色的中距离视力、高脱镜率及更佳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与双焦点、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视觉质量及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12月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61例61眼。依据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分为3组,连续视程组16例16眼植入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双焦点组20例20眼植入Tecnis ZMB00一片式非球面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点组25例25眼植入Tecnis ZCB00一片式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裸眼远、近视力,绘制离焦曲线,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检测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后,患者单眼客观视觉质量。分析并获得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 off)、斯特列尔比(SR)、三种对比度(100%、20%、9%)下的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通过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33 cm和40 cm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单焦点组患者33 cm和40 cm裸眼近视力均差于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0眼,按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2组: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的患者42例65眼作为观察组,植入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65眼作为对照组。术后3mo,观察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等效球镜度数(SE)、裸眼离焦曲线情况,并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视近脱镜率、视觉干扰症状及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UCD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UCIVA、UCN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两组患者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裸眼离焦曲线在+0.50~-3.00D范围内平稳,LogMAR视力均在0.301以下,-3.50D后开始缓慢上升; 对照组在±0.5D之间出现波谷,两端均快速上升。术后3mo,观察组患者出现视觉干扰症状者的比例(4/42)与对照组(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 观察组患者视近脱镜率达97.6%(41/42),对照组为18.6%(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38); 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远满意度为92.3%,对照组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近满意度为98.5%(64/65),对照组为16.9%(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26,P<0.01)。

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可提供良好的远中近全程裸眼视力,能够满足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远、中、近距离用眼需求,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SBL-3与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kreos Adapt AO植入术后短期内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26例(35只眼)为研究对象。其中,植入SBL-3晶状体有15只眼,植入AO晶状体有20只眼。术后1个月检查SBL-3组及AO组患者术眼的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矫正远视力(CDVA)、矫正近视力(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DCI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并使用视觉质量分析仪评估两组患者瞳孔直径4 mm与6 mm的全眼、角膜及眼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点扩散函数。术后1个月,绘制SBL-3组患者术眼的离焦曲线。两组患者术眼的UDVA、CDVA、CNVA、UIVA、UNVA、DCIVA、DCNVA及视觉质量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非参数Mann-Whimey U检验比较。 结果术后1个月时,SBL-3组及AO组患者术眼的UDVA、CDVA及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9,0,-1.84;P>0.05);SBL-3组患者术眼的UIVA、UNVA、DCIVA及DCNVA分别为0.32±0.08、0.44±0.18、0.30±0.10及0.33±0.11,均优于AO组的0.25±0.10、0.27±0.09、0.20±0.07及0.21±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6,-3.13,-1.84,-2.17;P<0.05)。视觉质量评估显示,瞳孔直径为4 mm的两组患者术眼球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1.04,-0.82;P>0.05);瞳孔直径为6 mm的两组患者术眼球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1.93,-1.16;P>0.05)。SBL-3组瞳孔直径4 mm与6 mm的全眼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45±0.12与1.41±0.21,高于AO组的0.26±0.12与0.8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5,-3.24;P<0.05)。SBL-3组患者术眼的点扩散函数为0.05±0.02,低于AO组的0.1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5)。SBL-3组患者术眼的离焦曲线显示波峰出现在0 D处,在-1.0 D至-3.0 D范围内的曲线较平稳,下降不明显;在-3.0 D至-5.0 D范围内的曲线快速下降。 结论Adapt AO晶状体术后客观视觉质量优于SBL-3晶状体,但SBL-3晶状体在中、近视力的应用效果优于Adapt AO晶状体。SBL-3晶状体的离焦曲线波峰出现在0 D处,在-1.0 D至-3.0 D范围内的曲线较平稳,下降不明显。本研究还需扩大样本量并长期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ReZoom)植入术后的近期中距离视力。方法将36例(46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实验组植入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ReZoom NXG1)。对照组植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中距离视力(包括100、63cm和40cm共3种距离的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视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距离的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视力,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3种距离的高对比度视力均达0.5或以上者,ReZoom眼78.3%,Sensar眼21.7%;达0.4或以上者,ReZoom眼95.7%,Senstir眼39.1%;3种距离的低对比度视力均达0.5或以上者,ReZoom眼73.9%,Sensar眼17.4%;达0.4或以上者,ReZoom眼91.3%,Sensar眼34.8%。结论ReZoom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良好的中距离视力。未发现因ReZoom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引起的并发症,并具有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一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Lenstec 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CT SPHERIS 209M单焦点IOL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视力水平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10/2019-04本院拟行手术治疗的ARC患者114例114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 tri组、SBL组、单焦点组,各38例38眼,分别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Lenstec 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CT SPHERIS 209M单焦点IOL。比较术前、术后3mo角膜内皮镜、视力检查及视觉质量。结果:术后3mo三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术前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三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LISA tri组UCDVA、UCIVA、UCNVA(LogMAR)分别为0.11±0.03、0.17±0.05、0.09±0.02,SBL组为0.12±0.02、0.19±0.05、0.08±0.02,均优于单焦点组(0.21±0.04、0.24±0.07、0.15±0.03)(P<0.05)。术后3mo LISA tri组视近脱镜率、视觉满意度为92%、97%,SBL组为95%、92%,均显著高于单焦点组的66%、68%(P<0.017)。术后3mo三组患者美国国立眼科研究开发的视功能与生存质量(VF-QOL)各类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01),LISA tri组、SBL组VF-QOL各类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焦点组(P<0.05)。结论:ARC患者应用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和区域折射型非球面多焦点IOL(SBL-3)植入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焦点IOL,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SBL-3植入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09/2020-07收治的57例68眼白内障患者。其中植入区域折射型MIOL SBL-3者33例36眼(SBL-3组),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ZCB00者24例32眼(ZCB00组),对比两组术后3mo裸眼和矫正远、中、近视力、离焦曲线、OPDIII客观视觉质量、QoV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术后脱镜率。

结果:术后3mo SBL-3组和ZCB00组裸眼和矫正远视力LogMAR值(0.13±0.09 vs 0.10±0.08,0.06±0.06 vs 0.08±0.08,均P>0.05)无显著差异,裸眼远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SBL-3组裸眼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近视力明显优于ZCB00组(0.10±0.14 vs 0.27±0.10,0.05±0.16 vs 0.35±0.17,0.11±0.14 vs 0.26±0.11,0.03±0.17 vs 0.35±0.17,均P<0.05)。在所评估的各个空间频率上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比较中ZCB00组均优于SBL-3组(P<0.05)。SBL-3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均大于ZCB00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SBL-3组平均SR值小于ZCB00组(P<0.05)。术后3mo SBL-3组出现眩光1例,光晕1例,视远模糊4例。SBL-3组和ZCB00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者分别占82%、88%。两组间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脱镜率(94% vs 6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SBL-3组脱镜率更高。

结论:新型区域折射型MIOL SBL-3提供了良好的全程视力,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少,满意度和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万灵  吴峥峥  王蓉 《眼科新进展》2012,32(8):763-765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及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的晶状体不同分为2组:多焦点组46例62眼,植入Tecnis AMO00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点组42例68眼,植入Tecnis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及中间距离视力,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计数及角膜地形图检查,问卷调查了解视觉症状和视觉满意度。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65±0.27和0.68±0.28,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64±0.22和0.67±0.25,相比单焦点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28±0.26和0.30±0.25)和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27±0.25和0.29±0.27),具有明显优越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散光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之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脱镜率(96.77%)明显高于单焦点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焦点组4例患者诉轻度光晕、眩光,但在可以忍受范围内。结论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能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有效降低患者对老视镜的依赖,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ultiple 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同轴微切口植入的视觉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02/2014-08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植入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60眼为观察组,进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选择同期一般资料匹配的同轴微切口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36例50眼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日常用眼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观察组术后3 mo裸眼远视力为0.75±0.25,裸眼近视力为0.70±0.18,日常用眼满意度为96%。对照组术后3 mo裸眼远视力为0.79±0.36,裸眼近视力为0.31±0.11,日常用眼满意度为75%。两组患者术后3 mo裸眼远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裸眼近视力、日常用眼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3 mo裸眼近视力、日常用眼满意度优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两组患者术后3 mo裸眼远视力结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邵彦  MA Ying 《眼视光学杂志》2008,10(4):245-247
目的观察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植入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multifocal,Tecnis MF)患者24例(46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ensar)患者23例(45眼)进行研究。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非矫正远、近视力。矫正后的远、近视力,脱镜情况,暗光下非矫正远、近视力,主观眩晕感和畏光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非矫正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后的远、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cnis MF组脱镜率为87.5%,Sensar组为21.74%。两组暗光下裸眼远、近视力有差异,而主观眩晕感和畏光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c-nis MF人工晶状体的适应证广泛,植入Tecnis MF人工晶状体可以获得较好的非矫正近视力,同时也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性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Lentis MPlus LS-313 MF30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临床初步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病中心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患者共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植入Lentis Mplus LS-313 MF30 IOL者30例30眼为试验组,植入Tecnis ZCB00单焦点IOL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术后1 d、7 d、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离焦曲线,同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脱镜率及光学副作用等。结果 术后1 d、7 d、1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和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试验组患眼中、近视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离焦曲线试验组大约在0.00 D和-3.00 D有明显的波峰,中间是较为平缓的低谷,对照组仅有一个波峰,位于0.00 D。术后1个月,试验组从未出现光晕者占66.7%,低于对照组的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眼间出现眩光、星曝、复视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近距离使用时试验组患眼完全脱镜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试验组患者非常满意者占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0.0%(P<0.05)。结论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 Lentis Mplus LS-313 MF30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患者术后脱镜率和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6例(90眼),其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34例(52眼)患者为单焦点组,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2例(38眼)患者为多焦点组。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远近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最佳矫正远、近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best-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BCNVA),采用中文版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合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 II对患者术眼手术前后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对比度为100%、20%及9%的OQAS值(OV100、OV20、OV9)以及伪调节力进行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UCDVA及BCD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27.763、-16.772、-13.429、-12.936,均为P<0.01),多焦点组患者术后UCNVA及BCN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UCNVA较单焦点组高(t=-6.364,P<0.01),2组间术后UCDVA、BCDVA、B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总体视觉、近距离工作评分均较单焦点组好(均为P<0.05),单焦点组术后色彩视觉评分较多焦点组好(P<0.05),2组患者术后的独立性及精神健康均较术前改善(均为P<0.05),2组间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OSI、调节幅度较单焦点组均高(均为P<0.05),MTF cut off、OV20、OV9较单焦点组均低(均为P<0.05)。结论 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及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能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从而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3种不同屈光状态白内障眼植入ReSTOR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白内障患者28例(42眼),按眼轴长度将这42眼分为近视(17眼)、正视(15眼)、远视(10眼)3组。所有患者均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ReSTOR MIOL,术后6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高对比度及低对比度下的裸眼及最佳矫正中间距离视力;结合患者术后的残留屈光度,分析常用的3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对术后屈光度的预测性;对患者术后满意度、脱镜率及术后视觉不良症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术后裸眼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平均裸眼及矫正中间距离视力稍低于远、近视力,尤其是低对比度中间距离视力。术后3组的残留屈光度中,近视组与正视组、近视组与远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3,P<0.05)。在近视组,Haigis公式及Holladay I公式计算的术后预期屈光度与实际残留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K-T计算的术后预期屈光度与实际残留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对远、近距离的视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视组对中间距离视力的满意度要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脱镜率、眩光及光晕等不良视觉症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视、远视及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ReSTOR MIOL后均能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较高的脱镜率及较少的视觉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